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石油
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重要化工產品的原料。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外交政策在悄悄變化
曾任美國國務院東亞司司長和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的霍爾布魯克在南德意志報發表文章,評論與中國有關的三件大事:北韓表示將關閉核反應堆、蘇丹同意聯合國向達爾富爾地區派遣維和部隊和緬甸軍人政權的代表上周與美國政府代表會晤,商談緬甸反對黨領袖昂山素姬問題。北韓、蘇丹和緬甸與中國關係密切,現在這三國的當權者都向美國做出了讓步。文章開門見山地寫道:
歐洲能源峰會—能源不能作為政治手段
在克羅埃西亞首都札格瑞布舉行的歐洲能源峰會周日落下帷幕。除了東道主,克羅埃西亞總統梅西奇之外,俄羅斯總統普丁和來自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馬其頓,蒙特內哥羅,保加利亞,斯洛維尼亞,希臘和歐盟國家的高級代表出席了會議,共同就能源供應和能源安全問題進行了磋商。德國之聲記者Gordana Simonovic報導如下。
伊朗中國洽談石油儲備問題
中國能源問題: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上個周六(5月12日),上海社會科學院歐亞研究所副所長余建華教授作客波昂萊茵論壇,作了一個題為《世界能源形勢與中國能源外交》的熱點論題報告。余教授本人也是國家哲社科基金項目「恐怖主義的歷史演變研究」和上海市哲社科規劃課題「世界能源政治與中國全球油氣戰略」的主要負責人,深諳大國石油戰略博弈以及中國能源外交的現實困境。其報告以事實為依據,呈述主要觀點如下:
衣索比亞采油與工人生死
周二,衣索比亞反叛武裝力量對歐加登地區石油勘探營地發起襲擊,65名衣索比亞人和9名中國職工被打死,七名中國職工遭綁架。『歐加登民族解放陣線』通過網路表示對這起事件負責。南德意志報介紹了當地的政治形勢:
中國修建緬中油氣管道
中國修建緬中油氣管道
「龍熊之吻」-胡錦濤訪問莫斯科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周一開始對俄羅斯進行三天的訪問。中俄關係半個世紀以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和諧,兩個大國正在靜悄悄地為經濟、能源和安全領域的合作「提速」。但是,鑑於中國經濟對俄羅斯影響的深入,有俄羅斯人擔心,俄羅斯熊與中國龍搞「熱戀」是在玩火。
歐盟計劃統一燃油稅
歐盟雄心勃勃又要統一燃油稅了,但其難度之高,恐怕又是一場沒有結局的鬧劇。
胡錦濤訪問蘇丹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目前正在進行其為期十二天的非洲之行。胡錦濤十分注重進一步加強北京同非洲大陸的傳統友誼。而其此行目的之一,是要擴展雙方的貿易往來。早在胡錦濤出訪之前,北京就已宣佈,將同有關非洲國家簽署一系列經濟合作協定。二月二日,胡錦濤到訪蘇丹,國際社會普遍希望北京能利用其政治影響力,促成達爾富爾危機的和平解決。
中國在非洲面臨的新挑戰
從本周二開始,胡錦濤主席開始對非洲8國進行為期12天的訪問。本次訪問從喀麥隆開始,經過利比裡亞、蘇丹、贊比亞、納米比亞、南非、莫桑比克,最後在塞舌爾群島結束。
俄羅斯讓中國參與俄沿海石油天然氣大項目
十年後伊朗石油出口可能崩潰
過去幾個月中,包括瑞士聯合銀行在內的數家國際銀行都斷絕了與伊朗的業務關係,德國商業銀行近日也宣佈從1月31日起中止與伊朗的往來。另一方面,伊朗和中國的能源交易如火如荼,雙方剛剛簽訂了價值160億美元的天然氣開采協議。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伊朗的石油出口10年後就可能開始崩潰。下面是記者給德國之聲發來的報導。
委內瑞拉為何輸油給中國?
再度當選委內瑞拉總統的查韋斯要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引起世界注目。而至少在名義上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國感興趣的不是查韋斯的社會主義革命,而是查韋斯手裡的真正王牌-石油。
油價下跌19月來最低點
目前的石油價格已經降到了19個月以來的最低點。阿爾及利亞能源部長哈利勒表示,鑑於石油價格的降低,歐佩克組織已經考慮召開緊急峰會。與此同時,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宣佈,準備繼續在石油以及能源領域加強國有化進程。
俄白石油衝突暫時得到和解
能源衝突看來已經接近尾聲。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達成一致,現在名為友誼的石油管道已經可以繼續輸送石油了。白俄羅斯供應石油的管道被中斷後,西歐的客戶已經連續數日處於無油狀態。爭執的原因是白俄羅斯向莫斯科索取過境費。
德國開始猶豫是否還退出核能
俄羅斯希望從石油生意裡得到更多錢,就算是對前蘇維埃成員國白俄羅斯也是如此。而明斯科政府則希望就俄羅斯能源通過本國領土運輸收取費用。爭執兩國其中的一方關閉了石油傳輸管道,德國也就因此無法再得到來自西伯利亞的石油供應。雖然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政府已經達成了妥協,但是德國人的憂慮有增無減。
美國反對中國伊朗油氣生意
美國反對中國伊朗油氣生意
兩俄統一就少個獨裁者
連接俄羅斯與歐洲的最重要的石油管道周一被掐斷,波及了德國波蘭和烏克蘭。德國每年進口的石油中,有五分之一來自這條名叫「友誼」的輸油管道。白俄羅斯與俄羅斯相互指責對方應該對輸油中斷負責。德國政府呼籲衝突雙方,履行向歐洲供應石油的承諾。
評通往德國的輸油管被掐斷
從俄羅斯經白俄羅斯通往歐洲的重要石油管道被阻斷。受到影響的國家包括德國、波蘭以及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相互指責對方應對此負責。德國聯邦政府呼籲兩國履行輸送義務。總理梅克爾說:法律以及合同需要得到保障。她還宣佈將於1月21日前往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商討這一問題。德國每年進口石油的5分之一來自俄羅斯。德國之聲Sabine Adler評論如下:
兩俄相爭,德國斷油
由於與俄羅斯政府就能源供應發生糾紛,白俄羅斯政府周一切斷了從俄羅斯切斷了波蘭與德國的石油供應。波蘭以及德國的煉油廠無法從白俄羅斯控制的「友誼號」輸油管道中獲得原油。德國聯邦經濟部周一估計,德國煉油廠還有足夠的原油儲備,並且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獲得原油。
中國的非洲攻勢
新年伊始,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開始了非洲七國之行。在新興的石油開采國赤道幾內亞,李肇星為中國無息貸款援建的廣播電視中心剪綵。繼15億歐元的貸款之後,中國外交部長再次許諾給予該國19億歐元的財政補貼。聯想到去年中國國家元首胡錦濤和政府總理溫家寶先後訪問非洲及北京舉辦的中國非洲峰會,科隆城市導報驚呼:中國開始了非洲攻勢。該報注意到,中國的援助大多集中在基礎設施方面:
石油要國土庫曼權力接棒基本定局
土庫曼斯坦也是西方重要的天然氣和石油供應國。而這個中亞國家的權力交接問題看來基本上已經塵埃落定。觀察家認為,在明年2月11日舉行的總統選舉中,現任臨時代理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將成為已去世的總統尼亞佐夫的繼任人。尼亞佐夫自1985年上台以後對土庫曼斯坦實行了鐵腕統治並推行個人崇拜。而別 爾 德 穆 哈 梅 多 夫正是尼亞佐夫的親信。德國之聲俄語廣播記者報導如下。
中國進入非洲和阿拉伯石油真空
2002年安哥拉內戰結束後,這個非洲西南部的國家依靠豐富的石油資源,成了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由於桑多斯總統為首的安哥拉政府貪瀆腐敗,西方國家和世界貨幣基金組織不願提供財政援助。法蘭克福評論報發表文章說,中國進入了這個西方留下的真空。德國之聲編譯如下。
巴基斯坦需要伊朗的油氣
正在德黑蘭進行訪問的巴基斯坦外長卡蘇裡表示,即便印度無意參與,巴基斯坦也要繼續修建該國和伊朗之間的油氣管道。在卡蘇裡訪問期間,鄰國阿富汗急劇惡化的安全局勢也是雙方討論的主要內容之一。
石油保護主義全球盛行
政府插足石油業務,這一全球發展趨勢現也波及挪威。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與海德魯公司(Norsk Hydro)的兼並之舉將使挪威一躍成為海上石油業務大玩家。挪威政府對此表示歡迎。
安南離任不離政治舞台
科菲.安南擔任聯合國秘書長長達10年時間。在任期內,他不僅在諸多重大國際危機中斡旋,大力推動聯合國改革,還不得不一次次面對尖銳的指責。安南自己是怎樣看待過去的十年呢?安南最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氣氛比較輕鬆。這位聯合國秘書長對過去十年作了一番總結。
「俄羅斯年不過是兩國政府需要的政治訊號」
本周五,中俄兩國總理將在北京共同出席舉辦了為期10個多月的「俄羅斯年」的落幕儀式。其間,中俄簽署了17項以能源和工業合作核心的雙邊協議。不過近來,一些報導卻透露出中俄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的分歧。德國之聲廣播中文部記者就中俄關係近期的發展和走勢,採訪的了德國之聲俄語記者羅斯先生。
中國投資委內瑞拉石油項目50億美元
*
委內瑞拉將向中國提供更多石油
*
中印成功競標美石油公司油田資產
油價上漲原因有三
美國最大的油田部分停止開采對國際石油市場帶來了更多的不安全感。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本周一每桶漲至76.62美元,比上周五交易結束時上漲1.76美元。周日晚,英國BP石油公司公佈消息說,跨阿拉斯加輸油管道發現一處「小」裂縫,有四至五桶石油洩漏。因此,阿拉斯加北部普拉德霍灣的油田將部分關閉。德國之聲記者沃爾夫就目前的油價上漲問題採訪了有關專家。
盜竊石油罪:死罪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最近批准了對兩名石油盜竊團伙首要分子的死刑判決,案犯丁漢勤和羅星國被執行死刑。這是中國首次對盜竊石油的犯罪分子處以極刑。世界報寫道:
德國一小鎮欲擺脫對油氣的依賴
德國城鎮可以不再依靠石油和天然氣嗎?德國小鎮下哈興希望借助當地的地熱資源,實現能源獨立的夢想。
中國欲與阿拉伯石油國建自由貿易區
*
俄中伊攜手-石油掌握八國峰會
近年來世界能源價格不斷攀升,世界經濟面臨與上世紀七十年代石油危機期間相類似的困境。由於中東和海灣形勢動蕩不安,蘊藏豐富油氣資源俄羅斯對世界能源供應正在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周周末聖彼得堡八國峰會討論的主題正是能源安全問題。德國之聲編譯時代周報的評論如下。
巴第傑油管建成,中亞擺脫俄羅斯
15位國家元首、30位政府首腦,其中包括美國總統布希和俄羅斯總統普金,今天都應邀到土耳其參加隆重的巴-第-傑石油管道啟用儀式。這條超級管道將會改變全球能源市場的勢力分佈。
中國與西歐角逐俄羅斯能源
八國集團峰會將於星期六在俄羅斯的聖彼得堡舉行。東道主普丁宣佈能源安全是本屆年會的主題。每日鏡報注意到,西歐與中國正在為俄羅斯的能源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爭奪戰:
伊朗石油和中國多胡蘿蔔式外交
伊朗核爭執引起西方世界的格外關注,使其始終處於緊張狀態。因為西方世界認為,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聲明不過是藉口而已,伊朗的真正動機在於製造核武器。聯合國為此在其針對伊朗的決議草案中對伊朗發出了啟動制裁措施的威脅,並表示不排除使用軍事手段的可能性。然而,國際社會對伊朗的威脅唯有在獲得俄羅斯和中國的支持下,才能真正發揮效應。而中國之所以遲遲猶豫不定與其經濟利益的考量是分不開的。
俄羅斯石油大亨判刑周年
俄羅斯石油大亨,克里姆林宮尖銳的批評者霍多爾科夫斯基曾是俄羅斯首富。去年5月31日這一天,霍多爾科夫斯基在一場頗具爭議的審判中被判9年徒刑,罪名是欺騙和偷稅漏稅。判決宣佈後,霍多爾科夫斯基被送進西伯利亞的一個監獄,離莫斯科5500公里。
中亞輸油管道開通
上周,哈薩克斯坦的工程師打開了新建成的輸油管道閥門,被稱為黑色黃金的石油第一次通過輸油管道從外國流向中國。以後中國每年將從哈薩克斯坦進口一千萬噸原油,以滿足國內對能源的飢渴。南德意志報就中美俄三國對中亞石油資源的爭奪寫道:
歐洲油氣管道是否安全?
在西歐的地下,蔓延著一個總長達到3萬公里的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網路。這些管道就像歐洲的血管一樣,為這裡輸送著能源。但是,運用如此龐大的地下管道網來輸送石油和天然氣是否安全呢?在前不久召開的漢諾威技術展上,專家們認為,儘管全世界範圍內的安全標準不盡相同,但歐洲油氣管道所帶來的危險可能依然是很低的。
柏林也討論非洲石油
非洲的石油生產即便在德國也成了政治議題。4月26日晚,柏林召開了有關非洲產油國發展前景的討論會,聯邦發展援助部長維喬雷克措伊爾女士以及非洲發展銀行新任行長唐納德-卡貝魯卡是最重要的談判代表。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俄羅斯開始建造通往中國的輸油管道
*
貨幣基金和世行談論油價和中國匯率
原油價格的一再攀升再次引發工業發達國家和石油輸出國組織即歐佩克之間的政治爭論。上周六,在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召開的春季年會上,歐佩克拒絕了工業國提高原油開采量的要求。中國的貨幣政策也在這場討論中引發激烈的爭執。
中國在非洲的能源經濟利益
胡錦濤結束美國之行後,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和非洲三國訪問。法蘭克福匯報認為,胡錦濤這次選定的出訪路線絕非偶然。中國的經濟發展遇到了能源緊缺的掣肘,中國急需尋找新的能源合作夥伴:
俄專家建議加強俄中石油合作
伊朗:挾「石油」以令諸侯
面對伊朗核想要發展核能的野心,分析家們擔心這會促使伊朗擴張武庫以及在戰略上做出改變,從而危及到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石油運輸線路。而這也意味著,如果美國與伊朗發生軍事衝突的話,世界石油貿易將受到重創。
石油歐元取代石油美元?
與中國一樣,阿聯酋也因為持有太多美元儲備而有了對美國進行政治施壓的資本,譬如用歐元作為替代美元的外匯儲備。美國變得那麼容易被「敲榨」了嗎?
政治掛帥的中國石油價格
4月1日起,中國對高級轎車、遊艇和高檔手表等商品徵收消費稅。此前,政府已提高了燃油價格。商報說,「在中國石油價格是一個政治問題,政府擔心任何一次提價都會引發抗爭」,該報援引專家的評論繼續寫道:
中國到處尋找石油
中國國有企業在尋找新的原料來源時富有創造力,一點也不扭捏作態。中國還和一些有爭議的政權,如蘇丹、奈及利亞和伊朗做生意,只要有「油」就行。
上一頁
第15 頁,共18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