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宿敵變夥伴:伊朗調解美伊衝突
2004年4月17日這一合作令人感到奇怪,至少是出人意料。目前,伊朗外交官在美國的請求下為佔領軍和薩德爾領導的極端什葉派穆斯林之間的緊張衝突進行調解。過去數天,這一衝突導致這個兩河流域的國家幾乎瀕臨一場新的戰爭。
伊朗代表團抵達巴格達後僅數小時,一名伊朗高級外交官就在駐巴格達使館外不遠處遭身份不明的人槍擊喪生。尚不清楚謀殺事件是否與伊朗的調停使命有關。不管怎樣它表明伊朗調停人的處境多麼危險。
伊朗代表團的使命當然不是為瞭解救美國及其盟友,德黑蘭的聲明明白無誤,伊朗反對美國在伊拉克的行為方式。但德黑蘭同時也不贊成伊拉克發生的針對平民的綁架事件和暴力活動,現在已經有一名人質被殺害。德黑蘭說,這樣的行為方式違背伊斯蘭教義,因此必須找到一個解決辦法。
但這將是一個怎樣的解決辦法呢?德黑蘭並沒有講明。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德黑蘭政府會盡一切可能阻止伊拉克局勢繼續惡化。局勢升級只會促使極端分子採取行動,從而延遲實現正常化,甚至使之成為不可能。
但伊朗對伊拉克局勢的正常化感興趣。正如它曾經在東部鄰國阿富汗做的那樣,伊朗是塔利班堅定的敵人,甚至為此付出了多名外交官和記者的性命。因此,從原則上來說伊朗屬於美國一邊,與北方聯盟結盟,支持抵抗塔利班。另外,伊拉克人也可以想見,德黑蘭對薩達姆.侯賽因的倒台感到很滿意,畢竟兩國之間發生過數年之久的戰爭。但由於雙方都被美國列入邪惡軸心之列,因此,對伊朗人來說,公開站到試圖在伊拉克開闢新天地的人一邊並不那麼容易。
儘管如此,德黑蘭還是努力了。伊朗外長哈拉奇甚至出席了由西班牙和美國主持召開的馬德里重建援助國會議,並向伊拉克提供大量援助。此外,伊朗迄今為止還對心懷不滿的伊拉克什葉派適度地施加影響,並且早已容忍一度流亡伊朗的前什葉派領導人哈基姆擔任由美國人組建的伊拉克臨管會成員。哈基姆的兄弟巴奇爾在返回伊拉克不久就被謀殺。
過去數年,伊朗在伊拉克扮演的更多是建設性和積極的角色。它首先試圖阻止局勢進一步升級,並且停止挑唆什葉派抵抗佔領軍。這一舉動受到華盛頓的嘉獎,去年年底巴姆大地震後美國向伊朗提供了大規模援助。雖然白宮想一舉兩得撈取政治資本並與德黑蘭建立直接聯繫,但德黑蘭卻對此表示拒絕。
但歸根結蒂無論是德黑蘭還是華盛頓似乎都認識到,雖然人們距離和解和重建外交關係的目標還很遠,但在本地區完全可以擁有共同的利益,總有一些問題使雙方由宿敵轉變成近乎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