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環境保護
環保,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冰雪消融的時候
即便是在海拔8000多米的珠穆朗瑪峰上,一場環境災難也正在形成,除了登山者留下的成堆垃圾之外,還有很多凍僵的罹難者屍體....
如何讓廢棄礦區回歸自然
在德國,煤礦停止開采後,營運商必須承擔恢復礦區自然景觀的義務。在這方面,勞希茨(Lausitz)顯然扮演了先鋒角色。九十年代以來,這裡的廢棄礦區已經被改造成歐洲面積最大的湖區。
"星期五為未來"運動:逃學藉口還是抗爭理由?
批評者稱「星期五為未來」(Fridays for Future)運動的參與者是曠課生,質疑該運動的實質內容。這個青少年運動有多嚴肅?無論如何,這一運動已經給示威現象研究者們留下深刻印象。
瑞典環保「紅人」來德國了
瑞典女孩格蕾塔‧通貝裡來德國參加遊行,抗議氣候變化。在這裡,她享受著明星般待遇。
共享車在德國:發展迅猛 問題多多
2018年,德國共享車公司成長很快,新增客戶人數達35萬之多。共享車業在德國起步階段遇到諸多困難,但目前街頭共享車的數量已經達到兩萬兩千輛。
為促環保 蹺課有理! 抗不作為 逃學無罪!
為了抗議成年人在氣候保護方面的不作為,瑞典女孩通貝裡(Greta Thunberg)已經徹底成為「大紅人」。她每周五逃學從事抗議活動的做法,已經啟發了全世界各地的學生。
有關電子垃圾,您該知道的5件事
在這個美妙的新世界,我們擁有的電子產品超過以往任何時候。然而,一旦不再派上用場了,會拿它們怎麼樣?
2038年:德國徹底棄煤
俗稱的煤炭退出委員會會議一直持續到今天(1月26日)早晨。德國最後一座燃煤發電產廠的最終退出期限已然確定。現在,輪到聯邦政府該有所行動了。
中國禁"洋垃圾"一年後:德國廢料去哪了?
德國大量塑料垃圾怎麼辦呢?在過去很多年裡,答案都是:出口到中國去。然而如今,這條路走不通了。北京幾乎完全不收「洋垃圾」了。
歐盟告別一次性塑料製品
經長期討論,歐盟國家達成一致,兩年內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製品。此舉的一大目標是,阻止全球海洋被更多塑料垃圾污染。
德語媒體:經濟疲軟 霧霾再現
訪華行程的最後一天,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在北京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會晤。環保組織聲稱,鑑於經濟不景氣,中國開始重新重視煤炭發電,造成環境污染。
德國拖氣候保護後腿 獲得「活化石獎」
在波蘭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一家環保組織批評德國在氣候改變方面的表現。這家組織說,德國人太喜歡燒煤,也未能完成減排目標。
"熒黃背心"巴黎抗議 法國警方動用催淚瓦斯
席捲法國各地的抗議活動抵達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示威者對新燃油稅和馬克宏的政策感到不滿。抗議者與警方發出衝突,後者動用催淚瓦斯驅散人群。
2018諾貝爾替代獎頒獎禮: 3位獲獎人身陷囹圄
在斯德哥爾摩舉行了「正確生活方式獎」的頒獎儀式,但是3位沙烏地阿拉伯獲獎人因在其家鄉遭到監禁,未能前來領獎。
報告:人類在「透支」地球!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18》,我們人類每年消耗的資源比地球能夠再生的資源多出70%。不過,該報告指出,改變方向仍有可能。
評論:環保補貼?還是賣車花招?
各汽車生產商願向柴油車主提供優惠,鼓勵他們換新車。德國之聲經濟部記者Andreas Rostek-Buetti認為,這其實是柴油門醜聞的繼續,只是方式不同罷了。
柏林明年將實施老舊柴油車禁行
柏林行政法院作出裁決:明年起,首都11個路段將對老舊柴油車輛實施禁行。但聯邦政府不贊同禁行令,認為可通過舊車換新車等,避免禁行和交通混亂。
評論:亡羊補牢尚未遲
防止氣候變化造成最嚴重後果,尚不太晚。Sonya Diehn認為,只不過,為此政界必須擔負起責任,而我們大家也都必須願意作出一些犧牲。
漢巴赫森林得救 "蝙蝠俠"的功勞?
德國法院宣佈暫時禁止能源公司RWE砍伐漢巴赫森林的決定後,警方周一結束了在這一褐煤開采區持續數周的大規模治安行動。禁止砍伐的原因之一是為了保護蝙蝠。
這是外星?不!這是地球!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德國能源轉型光彩的一面。而就在風力發電機的腳下,卻隱藏著德國環保黑暗的一面。
導彈惹的禍!德國發生罕見沼澤大火
在德國,一大片沼澤地起火,暗火已經燒了兩個多星期,數百人參與滅火。引發火災的是聯邦國防軍的一次導彈測試,目前檢察機關已經介入調查。
漢巴赫森林:警察清除示威者營地
緊挨著歐洲最大露天褐煤礦的漢巴赫森林成了反對煤炭工業毀壞環境的抵抗運動的象徵。8月6日,警方森林清場行動開始。
氫燃料電池助推鐵路環保
德國有許多流量不高的支線鐵路,由於經濟原因,並不適合電氣化升級改造。但是,用柴油列車營運,既污染環境、又損害氣候保護。氫燃料電池,則是適合此類線路的理想動力方案。
環保人士做起"釘子戶" 再遭警方清場
警方抓捕在漢巴赫森林(Hambach Forest)裡據守的環保人士,遭到頑強抵抗,示威者人數約達4000。能源巨頭RWE決意砍伐大片樹林,擴展褐煤礦。
德國警察「動粗」 強行驅逐環保人士
對於長期生活在德國哈姆巴赫森林(Hambacherforst)的環保人士來說,警察這次來真格的了。因為之前的德國政府已經決定開采這片森林下蘊藏的褐煤。環保人士不得不面對警察的肢體暴力。
日常生活中 處處有石油
石油不僅僅是燃料,在我們的生活中它隨時可見。塑料、CD光碟、床墊甚至牙刷。有意識地改變生活方式,才能減少對石油的使用,讓地球更環保。
污水變清澈 神奇粉末分分鐘鐘完成淨化
混濁的污水幾分鐘就可以過濾的晶瑩透亮?這種發明操作簡單快速,省時省力。神奇的效果,清晰可見!
綠色樂高 用甘蔗做積木
樂高集團推出新系列十分環保,積木原料取自甘蔗,該公司表示將繼續發展可持續性,材料的改變是否會提高價格目前未知。
夏日似火燒 降溫有妙招
熱浪滾滾的夏季越來越頻繁,科學家預言未來的夏天只會更熱更長。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
告別塑料路漫漫 步行千里為環保
要走向完全無塑料的未來,其路程是艱辛且漫長的,在印度也是如此。一位印度女子以行動展現意志,步行超過1000公里,希望喚醒人們意識到塑料的危害。
環保組織:「臭氧層殺手」猛增 中國是源頭
一家環保團體表示,中國泡沫塑料行業大規模使用違禁物質氯氟烴(CFC)。科學家表示,這種可能破壞臭氧層的氣體排放量近來猛增,令人憂慮。
重返侏羅紀:科幻還是現實?
當今世界,物種多樣性面臨巨大威脅,以至於一些科學家將之與恐龍消失相提並論,稱為地球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不過,人類的重建力量是否可以抵消其破壞能力?
赤裸裸的愛:明星裸照護魚
為了自己喜歡的魚不致面臨絕種,豁出去了!公益組織「愛魚運動」(Fishlove campaign)動員了多名大牌明星幾近赤裸與魚合照,以警告世人:過度捕撈危及海洋生態系統。
除了一次性塑料 我們還有別的選擇
歐盟委員會正計劃對一次性塑料用品實施全面禁令。其實稍微用心的人就會發現,沒有這些塑料品,生活也可以一樣的美好。
歐盟要向塑料垃圾說「不」
可能用不了多久,塑料器皿,吸管,咖啡攪拌棒和棉簽就很難再進入歐洲。歐盟委員會為了向塑料垃圾宣戰,目前正在醞釀提出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產品的政策。
未來環保型電動飛機
為了讓我們未來能夠更快捷和更環保的旅行,科研人員正在研發電動飛機。
新發現的巨型珊瑚礁,可以開採石油嗎?
科學家新近發現,亞馬遜附近海域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珊瑚礁之一。而就在同一地區,石油開采執照隨時可能發出。
出行新時代 還買車做甚?
巴士、鐵路、汽車已經主宰人類交通100多年。如果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能夠接棒,我們以後終歸要向柴油機、汽油機和方向盤說再見。未來已經撲面而來。
這些日用品要用多少「灰能量」?
我們肉眼看不到「灰能量」,不過它在衡量我們的生態足跡時很重要。如果不考慮在內,會對能源消耗有錯誤印象。
中國的共享單車「墳地」
第一眼望去,會把它們誤認為是鬱金香。這些五顏六色的廢棄單車揭示了一種不同的泡沫經濟。
"地球一小時"關燈大行動
周六晚間,從雪梨歌劇院到科隆大教堂,世界各地許多知名建築物關閉照明設施,響應保護環境的倡議。
德式節儉:德國人如何處理舊衣物?
面對舊衣物,人們往往有「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怎麼能「變舊為寶」呢?德國人有自己的一套。
德國的舊衣物回收箱要怎麼使用?
我們都有一些早已經「失寵」的衣物鞋子,它們雖然已經失去了嶄新的面貌,但是卻能在別的地方「發揮余熱」。在德國,最方便的辦法就是把它們送到專門回收這些舊衣物的箱子裡。
享有威望的德國環境援助機構
德國環境援助機構(DUH)在德國受到很大關注並享有很高威望。
歷數各界奧運會的環保「黑歷史」
氣候變化、森林砍伐、水質污染——如果全球都將目光聚集到一個地方,一些被人為淡化的環境問題就會被看得更加清楚。空氣污染讓2008年北京奧運會失色不少,前兩年的里約奧運會上,糟糕的水質讓很多水上運動員陷入糾結。
為消除貧困、為環境保護:人造肉
批評者們指出,肉有害於健康和環境。然而,肉業興旺,-也因為印度和中國市場的不斷增長。企業家們走上全新的道路。
麥當勞:2025年將完全使用環保包裝
全球最大的連鎖快餐店麥當勞宣佈在今後7年內,實現全部包裝環保回收化。
給懶人的拯救地球指南
利於生態保護的生活方式建議多如牛毛,效果則往往令人存疑。怎樣才能以最少的付出為保護地球資源做出最大化貢獻,以下是你一定要嘗試的幾件事。
德語媒體:中國的新一輪「大躍進」
說起中國對改善環境問題的重視和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德語媒體不約而同都想到了「大躍進」這個原本歷史背景沉重的詞,但也都同時賦予了它積極的新含義。
向象牙說不!中國全面實施產銷禁令
北京政府開始全面禁止商業性象牙加工銷售活動。這也是一度被視為全球最大非法象牙交易市場的中國為保護大象而邁出的重要一步。
上一頁
第6 頁,共2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