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環境保護
環保,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為格陵蘭的秘密財富而戰
氣候變化的後果之一是:格陵蘭豐富的自然資源更容易得到開采。但是,一些因紐特原住民擔心國際礦業巨頭紛紛前來淘金,而留下的環境惡果卻要他們來承擔
廢紙回收在德國成虧本買賣
德國居民的廢舊紙垃圾不斷膨脹;但回收企業靠它已賺不了什麼錢。網購火爆有可能間接帶來不良的後果,將為此買單的是我們每個人。
疫情帶來「環保福利」?遠景不容樂觀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德國等歐洲國家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數不斷攀升,令民眾感到恐慌。而長遠來看,這場疫情是否也會帶來一些積極效應呢?專家提醒,空氣品質的略微改善只不過是短期效應而已。
民調:多數德國人贊同禁止短程飛行
一項民調結果顯示,出於氣候保護原因,67%的德國人贊同禁止短程飛行。
特斯拉建廠受阻 布蘭登堡遭受壓力
特斯拉計劃在布蘭登堡建廠,但現在卻不得不暫停在工廠用地伐樹的前期工程。著名經濟學家和多名政界人士紛紛對行政部門提出批評。
瑞士的太陽能滑雪纜車
瑞士山村Tenna是阿爾卑斯山地區以生態方式發展冬季運動的先鋒。問題是,滑雪到底能不能做到不破壞環境?
世界經濟論壇迎來五十歲生日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迎來了五十歲生日,因此今年與會的嘉賓也會比以往更多:美國總統川普、德國總理梅克爾、今年的"年度人物"以及諸多各界名流。
西門子拒絕向環保人士讓步
環保人士的期望落空了,因為西門子總裁凱颯(Joe Kaeser)拒絕讓步。他表示,西門子不會改變參與澳洲煤矿項目的計劃。
環保少女喊話西門子:勿助澳洲煤礦項目
在澳洲大火火勢難熄的背景下,瑞典環保少女通貝裡敦促西門子重新考慮為澳洲一个有爭議的煤礦提供設備的計劃。
保護小綿羊 德國放鬆獵狼法案
德國農民今後可以更為自由地捕殺野狼。一部新法案將有助於農民更好地保護牲畜,免受數量日益增加的狼群威脅。
作秀還是隨手發推?通貝裡火車照餘波不斷
瑞典環保少女通貝裡周六在從馬德里氣候大會返回斯德哥爾摩的途中,發布了一張推特照片,展示了她在擁擠的德國高鐵上席地而坐的畫面。隨後,她與德國鐵路的「口水戰」,引發了高度爭議,不少政界要人也紛紛發聲,更有不少陰謀論者認為通貝裡散佈假消息。
德國鐵路:通貝裡不但有座 還是雅座
瑞典環保少女通貝裡在Twitter上稱自己搭乘擁擠的德國高鐵只能席地而坐。周日,德國鐵路做出回應稱,通貝裡不僅有座位,而且還是一等車廂的座位。
瑞典環保少女通貝裡的漫長回家之路
在經過了數月之久的漫長旅行,兩次乘坐帆船穿越大西洋,瑞典環保少女通貝裡終於踏上了回鄉之路。她在德國境內搭乘的火車擁擠無比,訂不到座位的她只能坐在通道地上。
長平觀察:中國環保抗議為什麼成功?
廣東茂名文樓鎮居民經過幾天「血戰」,贏得了又一場環保抗爭的勝利。時評人長平認為,並非環保題材本身,而是抗爭者的勇氣、決心、力量和堅韌讓當局感到害怕。
台灣綠能之路
台灣政府計畫原計在2025年要讓核能退場,但2018年一項支持核電的公投通過後,台灣綠能發展之路該如何向前走?
環保與創意的結合
清理回收海上塑料垃圾的工業船、用剩餘麵包和面蟲做出來的高蛋白、木製的高層建築——這些都是今年環保設計獎Ecodesign獎的獲獎作品。這一獎項旨在表彰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發明,這也是德國最高級別的環保獎。
世界氣候大會臨近 各地舉行環保示威活動
為加強氣候保護,「星期五為未來」運動第四次呼籲舉行示威。定於下周一(12月2日)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開幕的世界氣候大會將成為這一全球抗議活動的主場。
包裝垃圾創紀錄 德國尋找民間最佳行動
德國產生的包裝垃圾總量在2017年達到歷史最高,主要原因包括網購和餐飲外賣盛行。所謂「包裝垃圾」不僅僅是指塑料包裝,還包括那些隨用即扔的紙袋包裝和快遞紙箱等。為了減少這些垃圾的產生,德國民間有哪些妙招?
德國教育部長:不會單開一門氣候保護課
義大利民粹主義政府將「氣候保護」作為中小學必修課程。德國教育部長表示,不會照搬義大利做法。中小學階段還是基礎教育為重。
鍾愛二手貨的德國人
跳蚤市場人滿為患;Ebay買賣博大精深……在講究「實用主義」、頗有環保意識的德國,二手商品以及二手市場的盛行不足為奇。可以說,這其中既有實惠,又有情懷。
英國暫停運用引爭議水力壓裂技術
對是否可以假手水力壓裂技術開采地下油氣,存有激烈爭議,英國亦然。迄今為止,對該技術的支持來自保守黨,但現在情況有所改變。
說到做不到又如何?德國再定電動汽車「小目標」
在中國大力降低對電動汽車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時,德國卻不斷加大對電動汽車的支持力度。不管以前的說得到做不到,總理梅克爾又為電動汽車的發展定下新的「小目標」。
「一次性社會」難以為繼
」一次性社會「裡,消費者不再關注產品是否經久耐用,而是是否時尚方便,於是就有了」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內衣「,即便是價格不菲的智慧型手機,也很難熬過一年一次的換代壓力。但專家認為,這種消費模式是在消耗地球的未來,因此必須盡早改變。
德國焚燒垃圾:對環境和健康的隱患?
德國的垃圾回收率雖高,但被送往焚化爐的垃圾數量卻不斷增加。垃圾焚燒過程中會產生有害物質,而部分爐渣甚至被用於造路的材料中。
中國的「為氣候罷課第一人」孤身奮戰
當16歲的Howey Ou(歐泓奕)看到「星期五為未來運動」在中國找不到粉絲時,她成為中國首位為爭取氣候保護而罷課的學生。
一舉兩得的塑料垃圾編織作坊
非洲國家布吉納法索的一間小作坊,將廢舊塑料垃圾轉化為耐用的手提袋,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作坊裡的百餘名女工,也因此獲得了可觀的收入。
G20比一比,德國人用紙比誰都多
在所有G20國家中,德國人均使用的紙張和紙板數量穩居第一。不斷增長的網路零售市場成為紙張消費的幕後推手。
抗議氣候變遷 示威者堵住IAA入口
周六、周日連續兩天,大批示威者在法蘭克福車展大門前舉行示威,呼籲人們開污染更小、更環保的汽車。
旅遊破壞環境 還能去遠方嗎?
面對氣候變遷危機,旅遊記者Paul Sullivan反思了自己的工作對生態環境可能造成的傷害,並得出結論:我們必須減少旅遊。
德國"限塑令"瞄準輕質手提塑膠袋
自從塑料購物袋收費以來,在德國超市使用、購買塑膠袋的人越來越少。然而對於德國環境部長而言,這一步邁得還是太小:這位女部長希望讓所謂的輕質手提塑膠袋徹底從超市消失。
航行兩周 瑞典氣候「紅人」終抵紐約港
「為了氣候 周五罷課」運動的發起人、瑞典中學生格蕾塔‧通貝裡在歷經了14天的海上航行後,抵達了紐約。為了避免排放過多溫室氣體,她拒絕乘坐飛機,而是乘坐帆船跨越大西洋。她在紐約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就向美國總統川普明確喊話。
北極淨土難逃塑料污染
北極之地,也被塑料微粒嚴重污染。世界之大,哪裡還有純淨的生活?
中國嚴查稀土巨頭 意在貿易戰?
在中國是否動用稀土王牌打貿易戰備受關注的時候,中國國有稀土開采公司因環保不合格受到通報批評,接下來會停止開采嗎?
德國人與肉的「不解情緣」
德國素食者隊伍在不斷擴大,儘管如此,德國廉價肉類產品的生產有增無減,原因何在呢?
評論:德國與塑膠袋
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禁止塑膠袋。德國之聲評論員Tamsin Walker認為,號稱的世界環保冠軍德國,早就應該加入這個行列了。
中國環境治理:初戰告捷 任重道遠
霧霾、飲用水污染以及土壤毒化等問題,在中國普遍存在。五年前,中國總理李克強正式向環境污染問題「宣戰」。五年後的今天,環境問題雖依然存在,但情況的確已有明顯好轉。
川普自誇「環保尖兵」 反對者批欺騙選民
隨著極端氣候事件增加,就連首重經濟發展的中國都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開始著重氣候政策。但是美國總統川普却認為美國已經做得夠好,不必犧牲經濟也可以達到「領先全球」的環境保育成就。
武漢新洲垃圾焚燒廠項目引發警民衝突的背後
民眾出於環境擔憂反對建設項目的抗議事件在中國各地時有發生。數日來武漢新洲垃圾焚燒廠項目引發的衝突愈演愈烈。警方是否在驅散人群的過程中動用暴力?
因為我們 荒蕪的沙漠不斷擴大
地球三分之一的陸地被沙漠覆蓋。而且荒蕪的沙漠還在不斷擴大,這主要是出於人為原因。土地的過度使用和對森林的濫砍濫伐都給原本肥沃的土壤造成破壞。
加拿大也將頒布"禁塑令"
環保人士警告稱,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塑料垃圾被排入大海。作為擁有全世界最長海岸線的加拿大也打算採取更多措施減少塑料垃圾。
從超市垃圾箱裡撿吃的?小心犯法!
在德國,從超市專門丟棄食物的垃圾箱裡撿東西是違法的,被看作是盜竊行為。這受到很多環保人士詬病,認為這是在鼓勵浪費。
電動單車到底有多環保?
電動自行車、電動踏板、滑輪——想要輕鬆出行又環保,現在有多種選擇。不過這些電動單車其實並不像人們認為的那麼環保。
罷課變休學! 瑞典女孩專注環保
正值16歲花季年齡的少男少女們,有的想成為學生發言人,也有的想成為班裡的諧星。全球氣候罷課運動發起人通貝裡卻做出暫時離開校園的決定。她計劃休學一年專注於環境保護。
歐洲議會選舉: 環保與民粹的勝利
歐洲議會選舉周日完成了全部投票。在德國,聯盟黨得票受重挫,社民黨更遭遇滑鐵盧,重視環保議題的綠黨則成為大贏家。在法國等國,右翼民粹主義者高歌猛進。
歐洲綠黨強勢崛起 年輕人疾呼關心環保
綠色浪潮席捲歐洲議會,年輕人票投綠黨為氣候發聲。全球暖化警鐘早已敲響,這個結果是否會實際影響歐盟甚至是全世界更關心氣候變遷議題呢?
每小時扔掉32萬個 德國塑料咖啡杯成災
德國國內,塑料咖啡杯的年度消費量近30億只。它們都無法回收利用。怎麼辦?聯邦環境部長似有一高招。
180國決定減少入海塑料 唯獨少了美國
除了美國之外,幾乎所有國家都同意達成協議,大量減少進入海洋的塑料數量。而德國步子邁得還要更大。
氣候變遷運動中的德式「烏托邦」
在德國,城鎮在抗擊氣候變遷的鬥爭中居領先地位。巴伐利亞的一名鎮長經營一家日用品商店,供應本地產品,有意籍此為本地降低碳排放量貢獻一分力量。這個自發性的環保項目實踐起來並不容易。
反抗滅絕:有創意的環保示威
全球各大城市環保人士開始了新一輪抗議示威——甚至有時還和警方發生衝突。
歐委會主席競選人將提議全球禁用一次性塑料
歐盟委員會主席職位競選人韋伯警告說:「如果我們不在全球範圍內採取行動,迅速果斷地阻止塑料對海洋造成的污染,問題到下一代將積重難返。」他表示將提出一項禁止一次性塑料的全球條約。
上一頁
第5 頁,共2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