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環境保護
環保,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環保組織批評縮小魚類保護區
環保組織:"毒"蘋果不是童話
中國數十家環保組織周四聯合發表評估報告,指責美國蘋果公司未妥善監督其中國供應商的環境安全標準,導致工人受到有毒化學品的侵害。
「黑暗」中的柬埔寨
柬埔寨的大部分地區都沒有正常運行的電網。既便是有電網的地方,電費也非常昂貴,阻礙經濟的發展。如今,要依靠替代能源改變這種狀況。
稀土供應不足對德國的影響並不嚴重
中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稀土出口國,稀土提煉的多種金屬是高科技產品的重要原料。中國商務部宣佈,今年稀土出口量將比去年減少11%。李克強副總理會見德國企業家時稱,中國在稀土問題上將更為注重環保規定、制止非法開采。《世界報》注意到,許多德國企業對稀土緊缺"極為憂慮":
中國將出台稀土行業環保新規
里約熱內盧靠發展環保迎接奧運
2016年奧運會將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舉行。在此之前,該國要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強治安措施,使這座城市變得更加「潔淨」和安全。環保項目可以助其一臂之力,並為巴西人指明一條脫貧之路。
中國社會的"實用主義"
許多德國人為如何處理不想要的禮物而發愁,但中國人通過特有的商業解決了這個問題。《柏林日報》記者指的是中國城市中生意興隆的"回收店"。這種禮品回收店體現了中國社會的"實用主義"
中國繼續補助環保型車
加強環保意識:教育是關鍵
環境教育學家在研究如何向人們傳授氣候變化的知識。發放獎學金是一個好辦法,但更為有效的是搞好中小學的課堂教學。然而,好的案例並不多見,其他的教育形式也很少。
下期預告: 巴西環保有高招 以舊換新採用節能冰箱
達賴喇嘛關注西藏的環境保護問題
解決中國環保問題難在何處?
中國為經濟的高速發展付出了沉重代價,尤其是環境代價。目前中國一半的河流受到嚴重污染,三分之一城市的空氣對人體有害。環保人士馬軍認為,訊息透明和依法辦事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關鍵。
中國農民陳法慶獨戰環保風車
杭州郊區奉口村農民陳法慶試圖挽救墨西哥坎昆氣候峰會。多年來,他一直為氣候保護奔波著。他通過捐款、上告及刊登廣告支持環境保護。
北京利用坎昆改善形象
北京在坎昆會議上表現出靈活性,試圖改善因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受到破壞的形象。但是,中國在氣候政策上的原則性立場不會改變。此外,杭州殘疾農民陳法慶為環境保護而竭盡全力,不屈不撓,堪稱楷模。
環保人士反對將核廢料運往烏拉爾
德俄兩國環保人士對德國向俄羅斯出口核廢料提出嚴厲批評。俄羅斯曾在國際協議中明文規定,有義務收回自己出口的廢棄核燃料棒。世界環保組織的160名代表日前發表公開信,以期禁止德國將其核廢料運往俄羅斯的馬亞克(Majak)
德國綠黨支持率直線上升
弗賴堡黨代會之前(2010年11月19日至21日),德國綠黨的氣氛處於最佳狀態:在民意調查中,該黨的支持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德國環保部長羅特根當選北威州基民盟主席
Klimawandel Green Economy Technologie Städte
"綠色經濟"應創建一個向後化石能源時代轉變的世界組織聯盟。德國的魯爾區就是這方面的典範,那裡展開了一場城市間的競賽。
蘇聯前總統戈爾巴喬夫獲環保榮譽獎
應對薩赫勒地區氣候變化──最簡單的辦法同樣行之有效
對於非洲國家岡比亞薩赫勒地區的農民來說,要養家餬口越來越難,罪魁禍首是全球變暖。然而,重新啟用傳統技術,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
"替代諾貝爾獎"揭曉 鼓勵人權與環保人士
2010年"替代諾貝爾獎"9月3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曉。這一由"正確生活方式基金會"設立的獎項今年頒發給了以色列-巴勒斯坦、奈及利亞、巴西以及尼泊爾等民間組織和民間人士。
澳洲环保人士抗議煤炭工業對氣候的污染
氣候保護的新風向
可再生能源領域出現了新的契機:用微型風力發電機發電可自給自足。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偏遠地區可以從中受益。
綠色和平報告:中國粉煤灰污染極為嚴重
粉煤灰就是火電廠燃燒煤炭後留下的固體廢物。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以及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中國的粉煤灰排量也激增。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最新的報告指出,中國對粉煤灰的處理措施遠未達標,粉煤灰污染的程度也長期被忽視。
「播種」你自己的房子!
竹子是一種神奇的建築材料,它不僅靈活、輕巧、堅韌,而且生長速度快。不過,要讓竹子從簡單的手工藝原料成為真正的建築材料,尚有需要解決的問題。
全球環保創意大家說(3)
是什麼原因導致氣候變化問題越發嚴重,誰又該為氣候問題帶來的遺患承擔責任,人們應該採取哪些應對措施?《全球環保創意》欄目的記者在報導的過程中對世界各地的普通百姓進行了採訪,例如:菲律賓的埃德加‧德拉‧克魯斯( Edgar de la Cruz)。
全球環保創意大家說(2)
是什麼原因導致氣候變化問題越發嚴重,誰又該為氣候問題帶來的遺患承擔責任,人們應該採取哪些應對措施?《全球環保創意》欄目的記者在報導的過程中對世界各地的普通百姓進行了採訪,例如:南非的諾羅伊索•馬托馬納( Noloyiso Mathomana)。
全球環保創意大家說(1)
是什麼原因導致氣候變化問題越發嚴重,誰又該為氣候問題帶來的遺患承擔責任,人們應該採取哪些應對措施?《全球環保創意》欄目的記者在報導的過程中對世界各地的普通百姓進行了採訪。
「全球環保創意」 有獎征答獲獎名單
《全球環保創意》欄目組從所有參與者中抽出了五名幸運讀者,以下是獲獎人名單:
「全球環保創意」獲獎人名單揭曉
《全球環保創意》欄目抽獎活動已經結束。欄目組感謝您的積極參與,請點擊查看獲獎人名單。
chi1908 wüste minqin
甘肅民勤縣一度是中國西北沙漠中唯一的綠洲,如今卻成了沙塵暴的源頭。環保組織"拯救民勤"力爭讓民勤綠洲重現,而這絕非易事,需要經濟支持和民眾參與。
可持續旅遊:大型旅行社的綠色形象
歐美的學校假期往往是民眾渡假的高峰時間。隨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增強了環境和氣候保護意識,旅行社也開始注意以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旅遊產品替代以往的全包旅遊。
中國政府欲規範對外投資和援助的環保意識
雖然中國對外投資連年持續增加,但是許多在海外投資企業的環保意識仍然欠缺,中國政府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預備出台關於加強中國對外投資和援助環境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
西藏環保人士仁青桑珠被判5年監禁
本周六(7月3日),中國一家法院對西藏著名的環保人士仁青桑珠判處5年監禁,剝奪政治權利3年,罪名是"煽動分裂國家"。上周仁青桑珠的弟弟嘎瑪桑珠剛剛被判處15年刑期。
三峽水污染隱患多多 治理項目達標不到兩成
據中國環境保護部稱,2003年三峽大壩開始蓄水以來,庫區及上游水質保持穩定。但官方公佈的數據同時顯示,當地水污染治理項目進展遲緩,按期完成的不到20%。
中國環保方興未艾 新聞報導仍受限制
在德國之聲近日舉辦的全球媒體論壇上,來自各國的記者和部落格寫手以及相關組織的代表就環境報導方面的風險和機遇展開了討論。中國記者劉鑑強也參與了會議討論,他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環境調查記者之一。
幫助人們實現技術自助
在新興工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可再生能源也在不斷興起。以往,可再生能源技術主要來自歐洲,現在也越來越多地在當地生產。
西藏環保人士嘎瑪桑珠獲刑15年
英國石油公司承諾將漏油出售利潤用於環保
「太湖衛士」描述三年監禁生活
五年前,吳立紅是中國官方媒體口中的「太湖衛士」,還被選為2005年「感動中國」和「十大民間環保傑出人物」的候選人。而兩年之後的2007年,他卻因涉嫌「詐騙」被判處三年監禁。一個月前(4月12日),吳立紅刑滿出獄。他對法新社記者表示,自己在監禁期間受到毆打和虐待。
墨西哥灣石油洩漏:歐巴馬的「卡特琳娜」
據英國石油公司BP的消息,準備罩在洩漏石油管附近的大圓頂要到5月5日左右才能運至安裝地點。歐巴馬用了很長的時間才意識到,墨西哥灣的這場環境災難有怎樣大的規模。所以,他現在希望其「危機管理者」的身份能為自己加分。他親自來到了事故發生地點,並明確指出,英國石油公司BP應為此事負責。
依靠環保發電技術脫貧致富
在孟加拉國,許多家庭和小型企業缺乏使用電燈和電器所需要的電力。高效而又簡單的現代能源技術可以為他們提供幫助。
chi2204 Presseschau
"中國有足夠的環保法律。但是,如果當局和廠主不想遵守這些法律的話,他們總有辦法,而受苦受難的是老百姓 。" 這是《法蘭克福匯報》為該報駐華記者從湖南發回的報導加寫的編者按。在湖南郴州市的桂陽縣和嘉禾縣目睹了當地兒童受到嚴重鉛污染直至鉛中毒的人間慘劇後,記者寫道:
全球舉行「地球熄燈一小時」活動
從北京到洛杉磯,世界各地預計有約上百萬人在當地時間3月27日晚上20點30分響應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號召,舉行"為地球熄燈一小時"的活動。據法新社報導,活動的組織者表示,今年全球共有來自125個國家的上千座城市參與此項活動,其中也包括中國。
北京討論會看中國式公民社會
Zivilgesellschaft in China
綠色塑料
全球越來越多的塑料來源於可再生原料,用於生產食品包裝盒、手機殼或者玩具。利用植物殘渣使塑料生產變得可持續性。
全球環保創意
雪山融化、駭人颶風、世界乾燥地區居民缺乏飲用水——這些都是氣候變化對人類生活造成的直接影響。我們沒有任何理由盲目樂觀。德國之聲「全球環保創意」每周一期,向您多媒體、全方位地介紹全球憑借巧妙創意,阻止溫室氣體排放、培養青少年環保意識、改變人類危害環境行為的項目。
非洲的機遇:零排放的太陽能光電
在未來,來自沙漠的零排放太陽能電力有潛力超過有害環境的燃煤火電廠和危險的核電站。這對日照豐富的非洲來說,意味著一次巨大的機遇。
用太陽灶保護氣候,應對危機
全世界有三十億人用植物、干糞或木柴生火做飯。這樣做有害氣候,並導致森林大面積消亡。太陽灶可以扭轉這一情況。一旦發生災難,它還可以拯救生命。
就中國首次在全國範圍內對環境污染源進行調查採訪環保人士馬軍
近日中國環境部、 國家統計局和農業部聯合發布中國《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這是中國首次在全國範圍內對污染源進行大面積調查。中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預計,「中國的污染將在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達到峰值,然後開始下降」。非政府組織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在接受德國之聲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提到的「峰值」只能代表一些排放指標的下降,但還沒有看到環境品質改善的拐點」。
上一頁
第15 頁,共2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