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中華人民共和國稱所屬特別行政區的行政首長為「行政長官」,俗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習近平訪問澳門,雨傘被禁
習近平到訪澳門參加該市回歸中國15周年慶祝儀式。這期間雨傘成了被禁物品。
香港學聯一周內決定是留是退
香港學聯學生領袖周四表示,一周內須決定佔領運動是留是退。
彭定康呼籲英國就香港問題對華施壓
彭定康表示,由於擔心破壞貿易往來,英國未對中國施加足夠壓力,要求中方遵守《中英聯合聲明》。
香港示威者舉行新遊行
出於對港府官員缺少明顯讓步意願的不滿,香港部分示威者本周三舉行遊行,目的地是特首梁振英的官邸。示威者希望以此再次表達要求其下台的呼聲。
梁振英:完全的民主面臨讓窮人成為政治主導聲音的風險
香港特區政府宣佈周二與"佔中"代表進行對話。港府近來的表態讓人可以預見,"達成一致"還不現實。梁振英在周一晚接受採訪時稱,反對絕對普選的部分原因是這包含讓貧困居民成為政治主導聲音的風險。
「警方的粗暴行為只會讓更多人上街」
香港電視台TVB的一部影片,記錄下香港警員群毆「佔中」參與者、公民黨成員曾健超的過程。影片激起民憤,指責警方過於粗暴。這也是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
梁振英:最快下周初與學生展開對話
香港便衣警察涉嫌毆打一名被銬示威者的畫面引起華盛頓的注意。香港特首梁振英表示願意與示威學生進行對話。
「北京的朋友們出手了」
《南德意志報》和《新蘇黎世報》14日都關注了香港「佔中」運動遭到蒙面人衝擊一事。
在港大陸學生怎麼看「佔中」?
目前有約1萬名來自中國大陸的大學生在香港就讀。德新社記者在香港街頭找了兩位大陸學生,問問他們怎麼看「佔中」運動。
梁振英:推翻人大決定「機會幾乎等於零」
香港特首梁振英周日接受電視採訪,稱目前的佔領示威是一場「失控的群眾運動」。他表示,要推翻人大決定、推翻基本法,「機會幾乎等於零」。
到底誰被「文革」遺毒扭曲人性?
「文革」幽靈正在發生佔領運動的香港上空徘徊呢,還是存在於大陸宣傳部門發布的「揭露漢奸藝人」的「樣帖」中?
香港何去何從?
雙方的衝突本來露了一線曙光,但現在,情況再次變得不穩定。
梁振英隱瞞收入再陷醜聞
梁振英上台前夕從一家公司得到5000萬港幣報酬,但未向港府申報。
「沉默的多數」不以為然
香港示威活動持續至今,部分中產階級人士開始對「佔中」運動感到不滿,擔憂抗議活動拖垮香港經濟。
香港抗議與天安門運動有哪些共同之處?
香港民主抗議被認為是自1989年天安門運動以來北京面臨的最大挑戰。學者古德斯通向德國之聲分析兩者的異同。
部分佔中人士撤離旺角和特首辦外佔領區
據《星島日報》報導,參與香港佔中運動的集會人士宣佈,周日傍晚從旺角和特首辦公室外撤離,並撤回到金鐘據點。
香港特首女兒引眾怒 德國職業培訓抓中文
德語媒體繼續關注香港「佔中」運動,特別是梁振英長女在社群網站上與眾網友的「口水戰」。此外,德國職業培訓增添針對中國市場的新專業也是德語媒體話題之一。
香港佔中持續 抗議人數減少
香港特首梁振英周四午夜表示將和示威者就政改問題展開對話後,本周五,香港街頭的抗議人數明顯減少。下午的一場大雷雨以及一周抗議後的疲憊看來也是許多人沒有再上街的原因。
梁振英拒絕辭職 承諾盡快與學生就政改展開對話
在抗議者發出的辭職最後通牒期限到期之前,香港特首梁振英周四午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佈不會辭職,但會派代表與學生就政改問題展開對話。此外,梁振英多次強調香港政府與警方「以最大忍讓」對待青年學生集會。
"佔中":國際關注與大陸封殺
"佔中"引起各國關注,英國副首相周二表示要召見中國大使,表達「驚愕和憂慮」之情。
香港抗議專題
佔中抗議持續 各方表達關注
香港政府決定推遲政改咨詢。台灣文化部部長龍應台評論「佔中」。
香港佔中:大衛與歌利亞之戰
香港民眾發動抗命運動,要求實行真正的特首普選。事件爆發後,引發德國媒體極大關注。
普選爭議與政治鴻溝
《新蘇黎世報》指出,爭取更多民主和反對北京政治影響的抗爭影射了一種根本上的不信任情緒。而《每日鏡報》文章這樣形容要求真普選的港民「他們懷著雄心壯志的目標,而他們的對手並不簡單。」
佔中:周日將公佈「去飲」詳情
佔領中環發起人陳健民、戴耀廷周四(9月25日)召開記者會。
罷課移師政府總部 學聯要求與特首對話
罷課進入第二天,集會移師到香港政府總部所在的添馬公園。
「可以不走的話,有誰想走?」
香港中文大學最新一份調查顯示,超過五分之一香港人正考慮移民。
香港大專生罷課
學聯發起為期一周的罷課行動今天(9月22日)正式開始。
兩岸競爭促進民主化
香港特首普選問題以及兩岸關係的發展和民主化都是本期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
近半港人要求否決政改方案
民意調查顯示,48%的香港民眾希望立法會不要通過特首選舉辦法草案。
顫抖中的德國車商和香港民主
德語媒體繼續關注德國車商在中國面對反壟斷調查,以及中國政府最新推出香港特首選舉方案所引發的軒然大波。
「袋住先」,還是爭到底?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於8月31日通過香港2017年特首普選的框架。按照決定,港人可於2017年一人一票選特首,唯提名候選人的框架十分狹窄,引起不少討論。
中國堅持有權為香港甄選特首候選人
中國人大常委會周日(8月31日)通過決議,堅持提前篩選下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候選人。香港民主派人士對此表示失望並宣佈將繼續推動"佔中"運動。
親北京派澳門特區行政長官獲連任
周日,澳門舉行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現任第三任行政長官崔世安成為唯一候選人,獲得連任。
媒體報香港街頭目擊中國軍車
據報導,周四凌晨,香港繁華街區目擊到中國軍車。本周日,「佔中」組織者計劃舉行集會。泛民主人士批評,軍車的出現旨在彰顯軍事威懾。
中國官媒:香港政改,「國家豈會後退」
中國人大常委會開始審議香港特首提交的政改報告,預計周日表決決議案,就香港政改框架拍板。
北京中央政府和香港代表談政改
8月21日,中國中央政府官員與香港在深圳舉行政制發展座談。在2017年香港普選特首候選人產生方式上雙方未達成一致。
香港數萬人參加「反佔中」遊行
酷暑下的香港,數萬人遊行「反佔中」。約七周前,香港親民主派人士曾組織一次大規模遊行,要求在未來特首普選中有更大的發言權。
北京陰影下的香港未來
在色彩斑斕的東方之珠,很多居民擔憂這個城市的未來。他們感到,來自北京的干涉越來越多。
沒有抗爭風險更大
香港媒體人認為,如果北京堅持普選特首設置高門坎導致普選失敗,將會帶來很大風險。台灣學者呼籲政府對疑似中國大陸的網軍攻擊採取行動。
港府向人大提交政改報告
香港特首梁振英向中國全國人大提交政改報告。報告呼籲2017年落實普選行政長官,但並未推薦「公民提名」產生特首候選人。香港民陣、學聯等團體對報告失望,表示待8月全國人大回應報告後,再決定是否公民抗命。
港議員抨擊英國《香港半年報告書》
英國政府周四公佈香港半年報告書,關注香港新聞自由及政改等議題。香港泛民主派議員批評前殖民者英國不願對香港承諾提供幫助,僅力圖避免使北京難堪。
澳門民間欲傚法香港 組織民間投票
繼香港6月底舉行「佔中」民間投票後,澳門的一些活躍人士現在也開始醞釀類似的民間投票,以期推動民主。
香港或迎來10年規模最大七‧一遊行
活動人士預測,今年香港七‧一遊行有望吸引超過50萬民眾參加。港人對北京政府日益增大的影響力深感憂慮
「孤獨而堅定的抗爭」
香港近日的公投吸引了多家德語媒體的關注。《南德意志報》認為,在爭取民主和自由時,香港人民是孤單但堅定的。《新蘇黎世報》則奉勸北京在香港問題上謹慎行事。
左右為難的香港特首反駁環時社評
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24日對《環球時報》社評「香港非法公投人再多,也沒13億人多」作出回應,表示「任何人不應將香港市民與內地人民對立起來」。
「佔中」投票:首日參與人數近50萬
在曾經的英屬殖民地香港,社會矛盾激化:民主派人士希望透過民間投票發聲,爭取普選權利。
愛國主義與刀把子
學者認為中共對香港人的要求是典型獨裁社會的「愛國主義」。
六萬港人元旦公投
香港2014年元旦參與公投的市民只有6萬多人。
香港啟動首輪政改咨詢
今日,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香港立法會宣佈啟動首輪政改咨詢;在下午的記者會上,林鄭月娥強調:「愛國愛港是對行政長官,不需要定義也可以明白的要求」;
上一頁
第4 頁,共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