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文摘:中國知己知彼,你們呢?
2017年7月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上報》發表文章"台灣請不要忘掉民主的威力",作者林維熊回應此前鄭偉斌在該報發表的文章"台灣請暫時忘掉你驕傲的民主吧",認為鄭先生舉巴拿馬與中共建交例子證明台灣民主對抵抗中共無效,只看到事件的表象。事實上,巴拿馬此番與中共建交全為了中共的賄金,而中共此前與巴拿馬不建交,也非馬英九執政時期推行外交休兵,獲得中共善意的響應。
文章說,"對照台灣的民主政治與中共的獨裁政權,不論在經濟水準或者人民權益的保護上,台灣都遠勝中國。中共獨裁政權到現在都不準其統治下的人民去思考、辯論毛澤東的功過,不但反映出他們對中共獨裁政權帶給人民禍害的心虛,更反映出他們不願意放棄壟斷政治所帶來的世襲特權地位"。台灣的民主在於它提供12億中國人民實際對照比較的明燈,戳破中共政權的獨裁優越性謊言。這就是中共最懼怕,也是台灣必須不斷投資的無形戰力。
香港的主體性在於周旋地緣政治
香港《端傳媒》發表文章"中國和香港─國家與城市的探戈"。作者李家翹說,香港的地緣政治壓力,不因它回歸中國而有所緩解。九七後,它仍為國內國外各方勢力所盤踞爭逐。因此,無論回歸前或後,地緣政治的因素時時刻刻都影響著中港關係。中國政府無疑是香港地緣政治的第一大玩家。長年來它一直以地緣政治的思維看待香港。在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的眼中,香港是新中國政府"東西方鬥爭全局的戰略部署的一部分"。時至今日,中國崛起並著手重整它與世界的關係,香港則成了它向外投射國力的跳板,或對外爭霸的前沿陣地。
文章說,香港的主體性,在於它能周旋於各方地緣政治勢力之間。它不陷於任何一方,而保持一定的獨立自主,也維護了多元開放的局面。地緣政治的分析使關於中港關係的思考有了深度和闊度,沿著關聯性和可比性兩個進路,或許可為中港關係的研究帶來一些新的開拓空間。在地緣政治視野下,我們更可把中港間糾纏不清的關係,想像為國家和城市合跳的探戈。"地緣政治和國家與城市的探戈之間,也還是互相糾結:地緣政治的顧慮,時刻牽動兩個舞者的情緒;舞者的互動,又會強化或抵銷地緣政治的影響"。
香港無方向地繼續航行
香港《明報》發表文章"該變的不會變 不該變的卻改變",作者呂大樂認為,過去20年是香港最需要求變的時候,但社會的主旋律卻是追求不變。而你以為是建制派最不想變(當然,他們確實也不會怎樣思考變革),可是現實卻是連站在對面的反對派也不會認真求變。
文章說,本以為浩浩蕩蕩、波瀾壯闊的雨傘運動也會是一次思想的大轉變,最低限度會帶來新的價值觀,為公平、公義、民主、平等等概念填上豐富的內容,力求香港的社會制度來一次徹底的改變。但兩年多以來,除了小部分的"深耕細作"之外,更多的其實跟"右"的主流沒有太大分別。更吊詭的是,一些年輕人理論上他們痛恨共產黨,但現在搖身一變,自己也開始搞很有"先鋒黨"特色的政治組織。如此這般,恐怕應變的不會變,不應變的卻會改變。整個社會無方向地繼續航行。
中國知道川普在打什麼算盤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川普是中國人眼中的傻瓜》,作者托馬斯•弗雷德曼認為,不少亞太地區的商業和政治領袖已經對川普总統做過了評估,並且得出結論:他遠不是一個精明的談判者,而是一個容易受騙的傻瓜,他在削弱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幫助中國恢復偉大榮光。
弗雷德曼說,中國知道川普在打什麼算盤。一開始,中國的官員對他有點忌憚——因為他發表了強硬的貿易言論。但他們很快就意識到,用其他光鮮的東西分散他的注意力有多麼容易,比如承諾為他減輕北韓的威脅,或在特定產業做出並不新鮮的貿易讓步,比如美國對中國的牛肉出口—就是一些中國以前也對不少美國總統承諾過的東西—好給川普一些可以用來吹噓自己的資本。中國剛剛邀請伊凡卡•川普(Ivanka Trump)和賈裡德•庫什納(Jared Kushner)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會有走紅毯等全套禮儀。「照顧好皇帝的女兒,一切就都好辦了」。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