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文摘: 中國疫情失控,台灣如何面對?
2022年12月1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建議,如果台灣有餘裕,Taiwan can help,能提供中國大陸所需藥品,就應該去做。此說立刻在台灣社會引來不同看法。台灣「上報」發表社評《中國可以對我不仁,台灣不必對它不義》,認為台灣政府當然應該謹慎地面對日益嚴峻的中國疫情,但也應該哀矜勿喜,甚至適時地表達馳援之意。
文章指出,儘管台灣幾次重金捐款中國的經驗與回饋都相當差,台灣畢竟還是中國的鄰居,現下估計至少仍有10數萬台灣人在彼岸生活;大象一翻身,台灣很難不受衝擊。中國的搶藥潮已經蔓延到香港。台灣食藥署必須盡快啟動藥品供應的監控機制,並提醒相關藥廠提高備料,以防不時之需。
文章說,裡有殯,不巷歌。台灣走過好幾波疫情突起的煎熬,深知那種不得不面對病毒的壓力與恐懼。更何況,中國人民無法得到效力更好的國外疫苗保護,並非他們所自願,對於可預見的中國疫情潮,甚至死亡潮,台灣人應該抱著哀衿勿喜的態度。中國可以對台灣不仁,台灣卻不必對中國不義。把中國人民與中國共產黨區分開來,平常不容易做得到,但在疫情蔓延的艱難時刻,卻格外有意義。人心是肉做的,本於人道,表達關懷,這是台灣人面對中國這場災厄最好的態度。
中國企業的黨國特性如何取信於國際社會?
新加坡「端傳媒」發表文章《中國「黨國資本主義」的形成:國家安全困境與對國際政經體系的衝擊》,作者岳粵分析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指出,由於越來越無法區分企業的經濟活動和黨國的政治要求間的關係,外界對中國公司的懷疑不斷加深,進而增加了對中國的不安全感。
首先,在控制國有產權和產業政策國家資本主義戰略之外,政黨-國家加強了對民營企業的黨組織建設工作。習近平時代,黨組織被賦予了更多實際的功能。第二,通過成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部門投資於優質的私營企業資產,尤其是控制眾多科技企業股權,並逐步實現了對民營上市公司的股權掌控。同時,私營企業和混合所有制企業也已經成為支持黨國資本主義安全目標的重要力量。這些企業為政府提升大數據監控和危機響應能力供應了硬體、軟體和集成系統。包括社會信用體系在內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也有賴於少數網路公司和通訊巨頭企業的合作。
文章說,正是因為黨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邏輯,使得其他國家很難區分企業的政治動機和商業動機,尤其是黨國資本主義極大改變了外界對習時代以前中國民營企業存在相對自主性的看法。所有權結構不再是衡量中國企業商業行為純粹性的標準。當前越來越多的政治人物和政策研究者會認為,中國企業的商業利益和黨的利益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由於不確定這些商業行動的意圖,發達工業國家對中國企業的海外擴張越發警惕,擔心中國政府會利用企業、供應鏈的主導地位和經濟的相互依存度作為武器。
中國真的會在2027年武統台灣嗎?
美國國防部11月29日向美國國會提交長達196頁的「中共軍力報告」,台海局勢佔相當篇幅,除列出中共可能對台灣發動的四項軍事行動外,也特別指出中共希望共軍在2027年達成有武統台灣的能力。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共軍真能在2027年具備武統台灣的能力嗎》,作者揭仲認為,現階段共軍仍不具備武力犯台「速戰速決」的能力,主要原因除航艦、大型運輸機、兩棲突擊艦、中大型直升機等「有形」的武器裝備數量仍不足外;共軍聯合後勤支援的能力與效率,仍無法支撐共軍對台灣發動一場快速的決定性作戰,更是其中的關鍵因素。
文章說,在執行現代化聯合作戰的能力方面,共軍近年雖然有大量的新裝備進入戰鬥序列;但在將這些不同軍、兵種的武器設備妥善整合,實施現代、高效率的一體化聯合作戰的能力上,卻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這些工作要在2027年年底前完成,可能性極低。
文章指出,雖然聯合後勤支援與執行現代化聯合作戰能力仍不足,使共軍在2027年之前很難具備武力犯台可以速戰速決的能力;但北京是否會武力犯台,主要取決於北京對兩岸局勢發展的政治判斷。一旦北京對兩岸情勢的發展感到絕望,或是華府與台北已經明顯跨越北京所劃設的紅線,這時就算共軍戰力未達標準,北京也非打不可。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