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煙、咳嗽和死亡
2002年11月10日從煙囪裡放出的煙,提高了人類呼吸道疾病和血液循環系統疾病的死亡率。現在,愛爾蘭學者獲得的新證據,證明了這一相互關係。他們認為,污染嚴重的空氣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至今都被低估了。
其實,很久以來就已經有跡象表明,空氣中的污染顆粒,會縮短人的壽命。比如,兩年前美國學者就測量了20個大城市的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的濃度,並把測量值與第二天的死亡統計數據相比較。結果顯示,空氣中污染粒子的比例增高,第二天死於肺部和心臟疾病的人數就會增加。
使用這種方法,卻無法衡量污染顆粒對人體健康的長期影響,因為假如空氣中的黑炭物含量逐年下降的話,科學家們幾乎無法確定,居民壽命的提高,是出於更清潔的空氣呢,還是由於其它生活條件的改善所致。
對此,愛爾蘭政府所做出的一項決定,卻幫了愛爾蘭學者的一個大忙。由於都柏林的空氣污染過於嚴重,愛爾蘭政府規定,從1990年9月開始,禁止再在首都都柏林使用燒煤的各種爐子。這一措施,導致空氣中的黑炭物含量迅速降低了70%,二氧化硫含量降低了三分之一。科學家們比較了此前此後的死亡數字發現,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降低了差不多15%,心臟疾病的死亡率降低了近10%。除去其它改善健康、延年益壽的因素以外,每年大約有360位都柏林居民,得益於變得清潔了的首都空氣,延長了壽命。對此,慕尼黑附近的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的彼德斯評論道,愛爾蘭學者的結果表明,空氣中有害物質對死亡率的影響,遠比人們過去所觀察到的要大得多。
空氣不好,會引起呼吸道疾病,這一事實並不出乎人們的意料。相反,污染顆粒也會損害心臟,乍聽上去卻令人不解。不過不久前,由英國和比利時學者組成的一個科研小組就證明,極其細微的粉塵也會進入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放射性物質,對炭黑物顆粒進行了標記。他們發現,一分鐘之後,在自願吸入這種顆粒的受試人員的血液中,就已經出現了這種放射性粉塵的痕跡。
證明被污染的空氣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的其它證據,德國也有。就和愛爾蘭的情況差不多,科學家們在此也要感謝政治變化所帶來的有利時機:兩德的統一,令許多原東德的煙囪不再冒煙,褐煤的燃燒量大幅度降低。慕尼黑的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環境流行病科的負責人海因裡希就發現,空氣越清潔,患有氣管炎和其它呼吸道疾病-比如說呼吸道感染病的兒童數量-就越少。以海因裡希為首的科研小組採訪了5000名兒童的父母,其中也包括生活在原東德的工業重地比特菲爾德的兒童。90年代初,50%以上的父母告知,他們的孩子曾經得過氣管炎。1998年到1999年的採訪結果表明,這個數字降低到36%。在這段時間內,空氣中的懸浮粉塵濃度降低了一半。
但與此同時,生活在新聯邦州的兒童,卻更容易患哮喘病和過敏症。海因裡希猜測,這些兒童的免疫系統可能發生了變化。他表示:「因為他們在生命的頭幾年中,和呼吸道傳染病打交道的機會少了,所以,他們對容易引起過敏的物質可能就反應得更強烈一些。」
但是,科學家們還不能排除的另一種可能性是,一種「新的空氣污染類型」引發了更多的過敏症。因為就在空氣中的粗懸浮顆粒物減少的同時,細微粉塵的含量卻在增長,其中一部分來自汽車排放的尾氣,然而,僅靠一點還不足以解釋哮喘病和過敏症的增多現象。海因裡希猜測道:「過去,許多微小顆粒都被大顆粒『吞併』了。如今,它們在空氣中懸浮的時間延長了。但是,迄今為止,有關超細微顆粒對健康的影響,我們還知道得甚少。」不過,最新一期的德國聯邦健康簡報上刊登的一項研究報告,再次證實居住在交通要道旁的兒童更容易得哮喘病這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