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溫室效應氣體
大氣中促成溫室效應的氣體成分。自然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大約佔26%,其他還有臭氧、甲烷、一氧化亞氮、以及人造溫室氣體氫氟碳化物等。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G20在即 環保組織再施壓 中美有「好消息」
多家環保組織要求在即將召開的杭州G20峰會上,與會各國為氣候保護做出實質性推動。這是東道主中國在國際舞台積極表現的良機。
電動汽車究竟有多環保?
要想使電動汽車成為成功模式,就需要能源轉型和技術進步。
「世界超載日」:警報響起 生態透支
8月8日,我們在這一天用完了2016年的可再生資源預算,從此進入了透支狀態。今年是該預警機制設立以來,最早進入生態赤字的一年。專家表示,我們不可能長時間延續這種「入不敷出」的狀態。
大企業聯署要求歐盟限制貨車污染
為了把商品運送到客戶手中,大型企業都需要貨車。這些車不僅營運成本高,而且還製造了很多污染。因此,多家大型企業向歐盟聯名上書,要求限制貨車的二氧化碳排量和耗油量,這也有利於降低運輸成本。
研究:中國影響氣候變化260年始終如一
一些有害物質讓地球變暖,另一些則讓地球漸寒。根據一項調查,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戶的中國,這兩個因素幾乎相互抵消。這會對氣候變化帶來影響嗎?
中國煤炭消費量再次下滑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中國煤炭消費量連續第二年出現下滑。與此同時,中國人社部宣佈將分流安置180萬職工,化解鋼鐵煤炭業產能過剩問題。
巴黎氣候峰會最終通過「2度」保護協定
經過了極其艱難的沖刺階段,巴黎氣候大會終於做出了能夠影響人類未來生存狀況的決定。
全球碳排放量穩中或降 中國功不可沒
就在北京宣佈將首次拉響空氣污染「紅色警報」的當天,一份最新報告也許能讓大家鬆口氣:今年全球碳排放量可能停止上升,甚至略有下降。這或許也是正在召開的巴黎峰會能聽到的最好消息之一。
世界如何才能盡快實現能源轉型?
全球變暖控制在2度以內,在世界範圍內取代煤炭、油氣作為能源主體——這現實嗎? 一份新的研究告訴我們,如何在2050年前實現這些宏偉目標。
經濟疲軟或威脅到中國減排目標的實現
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發表報告指出,鑑於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北京對溫室氣體減排承諾的兌現可能受到威脅。
習近平將在巴黎氣候峰會上發言
北京確認,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活動,併發表講話。中國外交部官員稱,中方不會提出新減排目標。
對巴黎氣候峰會的期待
國際社會在即將開幕的巴黎氣候峰會上不再想「光說不做」。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保護氣候,地球已經不能再等了。
德環境部長對中國有信心
聯邦德國環境部長亨德裡克斯相信,中國將能為巴黎全球氣候大會作出建設性貢獻。
大眾近10萬輛汽油車虛報溫室氣體排量
德國交通部長多布林德(Alexander Dobrindt)向聯邦議院表示,涉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作假的大眾汽車也包括9.8萬輛汽油車。
德語媒體:「氣候罪人」的承諾
伴隨著巴黎氣候大會的臨近,環保問題成為媒體焦點。《時代周報》文章稱,中、美這兩個溫室氣體排放大戶如今聲稱要一起環保減排,然而其承諾都缺乏實際約束力。
專訪德國環境部長:經濟轉冷無礙中國氣候保護
德國環境部長亨德裡克斯(Barbara Hendricks)相信,今年12月的巴黎峰會將取得成功。同時,她還認為,中國經濟放緩不會影響中國氣候保護的決心。
研究稱中國碳排放量長期被高估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過去十多年,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一直被高估。同時中國的能源消耗量則被低估了。
李克強訪法——談減排、簽大單
周二,李克強開始了為期三天的法國之行,同時公佈了中國的減排目標。除氣候對話外,價值百億歐元的經濟大單也是此行重點。
SUV和越野車:德國減排路上的攔路虎
理想總是豐滿,現實一直骨感:德國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05年本可下降12%,結果僅為1.6%。
「中國溫室氣體排放2025年可達峰值」
2014年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歐巴馬會晤後發表聲明,宣佈中國至遲到2030年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據英國研究人員現在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國有望提前達到這一目標。
中國或將於本月提交減排計劃
聯合國氣候會議本周在波昂舉行。聯合國負責氣候變化事務的助理秘書長透露,預計中國將於本月正式提交減排溫室氣體計劃。
德語媒體:來自中國的「好消息」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調查顯示,今年年初中國耗煤量、碳排量明顯下降,這一變化引起了《南德意志報》、《柏林報》等德語媒體的關注。
法國外長"熱身跑"中國之行談氣候
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即將於今年年末在巴黎召開。法國外長法比尤斯本周六到達北京,氣候問題將是他與中方會見時談及的主要內容。
要環保,就網購?
網購和實體店購物,哪個更環保?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正在消失的滑雪天堂
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阿萊奇少女峰」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這裡也是一片得天獨厚的單板滑雪勝地。然而,目前也面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威脅。
能源轉型讓德國減排成功
新年伊始,兩件事可能讓德國人滿意:溫室氣體減排以及電費下降。
「罪人與希望」
周日(12月14日)結束的利馬氣候大會成為了本周一德語媒體熱議的話題,其中碳排放大戶中國的表現尤其引人關注。
利馬氣候大會最終達成「妥協」
原定周五結束的利馬全球氣候峰會,在延遲兩晚的談判後終於達成妥協,就氣候變化協議草案達成了最低限度的共識。
習近平打破兩條「不成文規矩」
習近平「打虎」引來外界議論紛紛;中國在氣候保護議題上曾倍受批評,但最近卻開始轉型為「模範生」。
地球待拯救 各國在算計
在秘魯舉辦的氣候變化大會將為全球氣候協議鋪路。這份協議將規定,哪些國家各自需要減排多少二氧化碳,以減緩地球變暖問題。
泳壇與空氣-哪個更不干淨?
中國遊泳名將孫楊因為「誤服」興奮劑而遭停賽,德語媒體質疑稱,中國乃至國際游泳管理機構在此事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中國稱解決氣候變化發達國家應更賣力
作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的中國日前表示,在解決氣候變化的問題上,發達國家應該比發展中國家做出更多努力。
中美達成減排目標共識
美國政府代表通報說,美中兩國就氣候保護目標達成一致,中國首次提出二氧化碳減排的大致日期
Deutsche wollen mehr erneuerbare Energien
德國民眾對擴大可再生能源使用率的支持度高居不下,新近調查顯示,92%的德國人支持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
中國怕兩亂:制度變亂 氣候變亂
德語媒體兩篇文章分別講到中國領導層害怕看到的情景:政治制度分崩離析,氣候變化不可控制。
氣候大會:只有「含糊的承諾」?
100多名政府和國家首腦參加了紐約的聯合國氣候大會。與會者一致認為氣候保護需要具體行動。然而大家的承諾究竟有多「具體」呢?
北京無法再迴避
《南德意志報》指出,中國如今不單是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人均排量也已超過歐洲。《新蘇黎世報》將視線投往面向大海的香港中大校園。
研究:地球升溫 30年內超過臨界線
聯合國氣候峰會即將舉行之際,三家學術期刊發文指出,目前溫室氣體排放量迅猛增加,地球溫度在約30年內就可能超過關鍵的臨界線。
最新排放數據敲響警鐘
從2012年到2013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幅是近30年來的最高。
美國將大幅減排碳排放
美國將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2005年的基礎上降低30%。
氣候專家拉響警報
溫室氣體排放不斷增加、全球性災難危險越來越大——這是壞消息。而好消息是:短期內還有希望。
「中國將成為全球氣候救星」
德語媒體報導稱,中國若能確實達成減少煤炭排放的目標,將能有效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而掌握改變全球氣候的關鍵鑰匙。
德國環保目標面臨危險
德國可再生能源不斷增加,但是溫室氣體排放有增無減。
到2100年地球將會發生哪些變化
儘管人們提出了各種警告,201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依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340億噸,氣候變暖也絲毫沒有停止的跡象。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將會發生什麼呢?
到2100年地球將會發生哪些變化
儘管人們提出了各種警告,201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依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340億噸,氣候變暖也絲毫沒有停止的跡象。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將會發生什麼呢?
歐盟各國就機動車新排放規定達成一致
京滬啟動排放交易機制
京滬兩地啟動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機制,但專家對其有效性仍有懷疑。
中國為何拒簽約束性氣候協議
資深氣候學家舍恩胡貝爾認為,沒有中國的參與,全球氣候保護將無從談起。但是,中國是否能及時簽署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也有心理因素。
中國推動碳排放權交易
日本將降低氣候保護指標
上一頁
第4 頁,共7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