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法蘭克福車展
法蘭克福車展(IAA),全球規模最大的車展,有「汽車奧運會」之稱。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不憂歐中關係 中國電池廠商正式在德國量產
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的首家海外工廠1月26日於德國安施塔特正式進入量產階段。按計劃,該工廠將為多家歐洲車企的電動車型供貨。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寧德時代歐洲區總裁強調,圍繞中國依賴性的憂慮只是暫時現象。
德語媒體: 德國經濟繼續押寶中國
中國歷時三年的"動態清零",一度令許多在華德企叫苦不迭。德國政府也一直在呼籲經濟界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然而,大眾和巴斯夫等一眾德國企業似乎並未受到影響,仍在不斷加大對華投資的規模。
德國對華經濟依賴並非想像的那麼嚴重?
一些德國企業對中國高度依賴,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德國經濟總體上,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又有多高呢?一些最新的調研得出了令人意外的結論。
德語媒體:大眾汽車和中國市場的「致命婚姻」
德國《經濟周刊》發表評論指出,與中國市場陷入「婚姻牢籠」的大眾公司必須解放自我,「和自己的危險的伴侶保持距離」。德國《商報》主編發表文章談論自己對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印象和感受。他認為,歐洲在越來越激化的美中爭霸中該扮演何種角色之類的問題上
為什麼波士尼亞人對於這款車愛得深沉?
在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大眾高爾夫汽車有傳奇般的地位。人們說,這款車承載著對戰前和平與幸福時代的懷舊記憶。
德國汽車工業擔心失去本土競爭優勢
經歷了過去一年的低迷之後,德國汽車工業總體對新的一年保持謹慎樂觀態度,但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以及美國出台的補貼措施,也令他們憂心忡忡。
德語媒體:"中國戰略"引發熱議
過去幾年來,中國的內政外交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德國政府認為有必要重新調整對華政策。但擬議中的"中國戰略"尚未正式出台,就已經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創下新高 特斯拉全年售出130萬輛車
美國電動汽車廠商特斯拉1月2日披露,該公司2022年總共售出了130萬輛車,創下了歷史紀錄。不過,這依然沒有達到創始人馬斯克定下的每年銷量遞增50%的目標。
德語媒體:柏林的中國難題
至遲從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德國聯邦政府就一直在試圖減少德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然而這一切談何容易,畢竟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
研究:全球汽車產業續受新疆強迫勞動威脅
一份新的研究報告披露,西方汽車品牌與新疆強迫勞動存在「巨大且持續成長」的連結。雖然德國汽車龍頭稱其供應鏈無強迫勞動跡象,但專家認為,各國政府應傚法美國,通過禁止強迫勞動商品進口的相關立法。
斯柯達有可能會撤出中國市場
大眾子公司斯柯達總裁日前對媒體表示,出於重新佈局全球市場的考慮,斯柯達不排除撤出中國市場的可能性。
恆大深陷財務危機 傳暫停量產電動車
路透社報導,恆大因訂單不足,已暫停量產旗下唯一電動車款。消息人士透露,恆馳汽車將裁員10%,25%員工停薪留職1至3個月。與此同時,有消息稱中國要求四大銀行發放離岸貸款,幫助房地產商償還海外債務。
德語媒體: 減少對華依賴 企業義不容辭
至遲從俄烏戰爭爆發以及德國陷入能源危機之後,德國朝野就開始了如何減少對華經濟依賴問題的討論。但畢竟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德國政府和企業在如何減少對華依賴的問題上,觀點並不一致。
機密文件曝光:揭示德國未來對華戰略
未來德國政府會採取什麼樣的態度面對中國?最新曝光的德國政府中國戰略文件給出了比較明確的思路。德國《明鏡周刊》獨家報導稱,已經獲得了這份「機密文件」的草稿。
德國經濟部長:面對中國要「更加謹慎」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對德國之聲表示,德國需要使其在亞洲的商業利益多樣化,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烏克蘭戰爭證明了多元化的必要性。
肖爾茨訪華 德國經濟界誰去誰不去?
德國總理肖爾茨即將前往北京進行短暫訪問。德語媒體披露了隨行的德國經濟界代表團名單,共12名德國企業老闆將陪同肖爾茨訪華。
中國電動汽車挺進歐洲市場
十七年前,中國產汽車在歐洲首次進行碰撞測試,結果慘不忍睹。如今,隨著全球汽車市場重新洗牌,中國汽車正在歐洲彎道超越。
特斯拉調降在華汽車售價 分析師憂恐掀價格戰
特斯拉周一宣佈降低中國市場的Model 3及Model Y售價,調降幅度達9%。分析師預測,2023年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將更激烈,而特斯拉降價恐掀起價格戰。
德國人會購買中國電動車嗎?
在德國這個傳統汽車王國,如今也能看見中國電動車商的身影。中國電動車征服德國市場的計劃能成功嗎?
中國電動汽車能在歐洲市場站穩腳跟嗎?
中國的電動汽車在本土市場已擁有立足之地。而今,中國電動製造商計劃進軍歐洲市場。他們能夠成功嗎?
德國租車行採購10萬輛比亞迪 引發爭議
德國最大租車公司Sixt計劃在今後6年內採購10萬輛中國廠商比亞迪生產的電動汽車。這遭到了部分聯邦議員的批評,他們認為,Sixt此舉與當前降低對華依賴之大趨勢不符,且中國汽車存在為中國政府充當間諜之風險。
德國聯邦經濟部醞釀強硬路線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德國聯邦經濟部正制定一攬子措施以降低中國市場對德企吸引力,相關措施包括減少或取消對華投資出口國家擔保,停止在華舉辦推介活動和管理人員培訓等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今天回應稱:「希望德方能秉持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
為什麼德國部分工業界同柏林對華政策唱反調?
德國聯邦經濟部已經開始籌劃改變中國政策的路線,核心訊息是:「如果德國企業願意,可以繼續留在中國投資,但不要指望『麻煩』到來時得到德國納稅人的拯救」。對華經濟路線的改變令德國部分工業界感到緊張和不安。
德語媒體:危險的對抗式語境
無論屬於何種意識形態和信仰,世界上所有國家都面臨著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嚴峻挑戰。《商報》評論認為,抗擊氣候變化的鬥爭要想取得成功,就離不開同中國的合作。
大眾新總裁繼續力挺新疆工廠
新上任的大眾汽車總裁奧博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希望繼續大眾在新疆工廠的營運。他說,大眾汽車為新疆人民提供了「安全並且相對高薪的工作」。大眾因在面臨人權侵犯指控的中國新疆地區設廠而在德國備受質疑。
德語媒體:改變對華經濟政策迫在眉睫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高度依賴令柏林政府陷入尷尬境地。在這種背景下,德國經濟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也引發了更多的反思。
前蘋果工程師張曉浪承認竊取商業機密
曾效力蘋果公司的工程師張曉浪周一在美國一個法庭承認竊取商業機密。該案將於今年11月宣判。
更少汽車 更多幸福
髒兮兮、亂哄哄的城市,對居民的身心健康構成了威脅。城市規劃師正在醞釀全新的理念,力爭讓未來的城市更為宜居舒適,也更為注重氣候保護。
蔚來擴展歐洲業務 匈牙利工廠9月投入營運
中國電動車品牌掀起「出海」風潮,不僅蔚來汽車將首次在中國以外地點生產電池交換站,其他中國汽車製造商也已著手籌備拓展歐洲市場的計劃。
保時捷領導大眾?布盧姆身兼二職非長久之計
保時捷老闆當上大眾一把手有什麼不妥嗎?汽車專家認為,大眾新主人將繼續前任的老路線,堅持對電池汽車的高投資,包括建造電池生產基地。
德國大眾換帥 新總裁奧博穆何許人也?
迪斯突然辭任德國大眾總裁,他給新掌門人留下了哪些難題? 奧博穆上任後,又能給大眾集團帶來哪些改變?
迪斯 - 充滿爭議的大眾總裁
當了四年德國大眾總裁的迪斯,日前突然宣佈辭職。他力推電動車轉型,認定汽車產業的未來全在電動領域,並聲稱摒棄內燃機技術不可避免會讓很多人失業。他認識到軟體開發對電動車研製至關重要,但是這項工作卻麻煩不斷。迪斯在中國問題上的立場也不無爭議。
大眾CEO迪斯突然辭職 繼任者已出爐
據大眾方面稱,其總裁迪斯於周五提交了辭呈,將由目前的保時捷負責人奧博穆接替。這一高層人事更迭非常令人意外。
我的電池我做主!大眾佈局汽車電池供應
大眾汽車計劃自己生產電動汽車電池,併發展電池銷售業務。 首家電池工廠已開建,名為SalzGiga的電池佈局項目對其中美競爭對手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
特斯拉德國工廠宣佈停產兩周
下周一開始,剛剛投產四個月的布蘭登堡特斯拉工廠將停產兩周。冶金行業工會表示,員工此前就已獲悉停產之事,並稱企業以這種形式停產休假極不尋常。
靴子落地:歐盟2035年起禁售燃油車
在經過長達16小時的談判後,歐盟國家環境部長就一項氣候保護立法計劃達成一致。自2035年起,歐盟將只允許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新車上路。
汽車王國裡的德國人 即將開不起車?
汽車、燃油越來越貴,越來越多的德國人開不起車。今後,汽車是否會變成僅供富人使用的奢侈品?
加快電動車轉型 寶馬沈陽裡達新工廠開業
德國豪車品牌寶馬在中國的第三個汽車組裝廠正式投入生產,主要用於生產電動車。在中國蓬勃發展的電動車市場上,通用汽車和大眾汽車等品牌正在失去競爭力。
馬斯克:柏林和德克薩斯州的特斯拉工廠是「巨大的錢坑」
這位南非出生的企業家說,低產量和供應鏈問題使新工廠付出高昂的代價,特別是柏林的工廠遇到了工會和環保的挑戰。
汽車百年 形象多變
汽車不只是一種運輸工具。作為繁榮、陽剛和自由的象徵,它們不僅在廣告中被誇大,並激起人們的強烈情感。100多年來,汽車的形象有何樣改變?
大眾汽車: 全球銷售仍低迷 工會質疑其新疆工廠
德國金屬業工會要求大眾汽車從中國新疆地區撤出,表示該公司必須對侵犯人權的行為「公開表達明確立場」。這顯然是在該集團監事會下次會議前向大眾汽車管理層施壓。
歐盟議會多數票贊同淘汰內燃機汽車
根據歐盟議會的一項表決結果,2035年後,歐盟境內應不再有新的汽油或柴油汽車註册。在相關法規出台前,尚需同各成員國談判。
柏林發生死傷嚴重的汽車衝撞事件
在柏林西部,一輛汽車周三上午衝撞人群,造成至少一人喪生,多人受傷,其中五人面臨生命危險。這次事件與2016年聖誕市場恐襲案的事發地距離很近。
什麼疫情?什麼戰爭?德汽車產業盆滿缽滿
儘管發生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在中國遇上麻煩、材料供應瓶頸,德國汽車製造商對前景信心明顯增加。
專訪: 大眾汽車不會太擔憂失去德國政府投資擔保
德國大眾汽車據報導無法再獲得德國政府的在華投資擔保,原因很可能是因為該公司堅持在新疆經營工廠。大眾汽車因此會面臨怎樣的風險?德國政府的投資擔保對於海外經營的德企又有怎樣的意義?德國之聲專訪了一名熟悉投資中國的德國公司法律師。
德國貿易政策更重人權 大眾投資擔保被拒
鑑於新疆人權狀況,德國經濟部長表示貿易政策將更以人權為先。他透露,一家有新疆業務的德企所提出的投資擔保申請未獲批。「明鏡線上」指出,這家企業正是大眾汽車。
烏克蘭免除汽車進口稅 邊境排起長龍
波蘭-烏克蘭的邊界再次排起了汽車長龍——與開戰之初,烏克蘭民眾駕車逃離的景象不同,這次他們則是開車返回烏克蘭。基輔出台新法規,允許民眾從國外購買私人用車,無需繳納進口稅。
研究:德產純電車在中國市場佔有率翻一番
根據國際著名咨詢公司普華永道( PwC: )的一項研究結果,德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這個最大市場的純電動車領域成績顯著 。
飛越德國特斯拉
特斯拉在德國的工廠已經正式投產,以後全世界的特斯拉客戶除了美國和上海,又多了一個選擇。我們「飛」進去,一探究竟。
原材料短缺 德國汽車產業驚恐
因烏克蘭戰爭,重要原材料有可能日益稀缺。對德國汽車製造商而言,它意味著什麼,難以逆料。關鍵產業必須制定新戰略。
上一頁
第9 頁,共39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