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法蘭克福車展
法蘭克福車展(IAA),全球規模最大的車展,有「汽車奧運會」之稱。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中國對北約的另一種威脅
德語媒體觀察到,面對歐洲對電動車等產品的貿易限制,中國方面的對策包括:一方面,限制稀有金屬的出口,甚至可以威脅到德國和北約的軍工業。另一方面,繞開制裁,把車廠移至歐洲。
投資「未來領域」:印總理莫迪見富士康董事長
印度總理莫迪與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會晤,商談該公司的投資計劃。不久前,在中國有最大蘋果代工廠的富士康宣佈在河南投資10億元,包括佈局電動車製造和固態電池項目。
7月中國汽車總銷量下降而出口增長
雖然中國汽車市場整體銷量持續低迷,但電動汽車的銷量在7月份同比增長了近30%,達到約99.1萬輛。今年中國汽車出口的主要市場是俄羅斯。
在塞爾維亞開采鋰礦?數萬人抗議
貝爾格萊德政府、歐盟以及德國希望在塞爾維亞開采鋰礦,這是生產電動汽車的重要原材料。但該國環保人士和許多公民十分憤怒。
美國擬禁止自動駕駛汽車用中國軟體
路透社從華盛頓政府圈內人士處獲悉,美國商務部預計在今後幾星期提議禁止在自動駕駛或聯網汽車中使用中國研發的軟體或先進無線通信模塊。商務部發言人表示,此舉出於國家安全擔憂。中國則表示將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奧迪與上汽合作 新款車型放棄傳統四環標
據知情人士透露,大眾子公司奧迪與中國合作夥伴上汽共同開發的新款車型將不採用傳統的奧迪四環LOGO。奧迪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是什麼?
印度尼西亞 中美夾縫裡的下一個超級大國?
擁有2.7億人口的印尼是全球人口第四大國,但其經濟規模暫時屈居全球第16。現在,這個家裡有礦、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的東南亞大哥大,正雄心勃勃地計劃在2045年也就是獨立建國百年之際,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德系電動車完勝中國品牌 實事求是?
最新研究顯示,儘管中國電動車在價格上具有優勢,但在品質和品牌信任度方面仍需努力。德產電動車在本國消費者中享有更高聲譽,領先於價格更低的中國品牌,但他們的這種認知,究竟是實事求是,還是感情用事?
梅洛尼會晤習近平 稱北京為「重要對話方」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周一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晤,稱北京是應對國際緊張局勢的「重要對話方」。此前,梅洛尼承諾將重啟對華關係。義大利去年底退出了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
比亞迪努力吸引奧地利零配件供應商
比亞迪在匈牙利建新廠,目前正在與匈牙利鄰國奧地利的汽車供應商洽談合作。奧地利媒體報導,儘管歐盟徵收臨時特別關稅,比亞迪仍逐漸在該國市場紮根。
報告: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地位提升
一份咨詢公司報告預計,中國今年向歐洲出口的汽車數量將超過歐洲對華出口。與此同時,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迅速擴大本土市場份額。
德語媒體:中國的產業優勢並不靠補貼
媒體看中國
歐盟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徵反補貼關稅,到底是否明智?奧地利《標準報》的一篇客席評論認為,為氣候保護之人類大計,各國應該競相補貼綠色產業,而不是反補貼。《法蘭克福匯報》認為,中國產業優勢來自於極其激烈的競爭,這值得歐洲人學習。
銷售不佳之際 保時捷中國業務「換帥」
在銷售業績不佳和潛在關稅爭端的背景之下,德國汽車製造商保時捷本周六宣佈更換其中國區首席執行官。
對中國電動車徵收特別關稅 歐盟各國意見不一
在是否應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特別關稅的問題上,歐盟各國顯然意見不一。歐盟周二進行的一次前期表決中,12個國家投了贊成票,4國反對,11國棄權。
消息人士:義大利和西班牙贊同歐盟對華電動汽車關稅
歐盟要求27個成員國在7月15日前提交有關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的意見。政府消息人士稱,義大利和西班牙持贊同意見。
中國請求WTO設專家組解決與美國貿易爭端
由於未能與美國通過磋商達成《通膨削減法》有關新能源汽車補貼爭端的解決方案,中國商業部表示已向世貿組織提出設立專家組請求。
電動汽車臨時關稅 德國可能投棄權票
連續幾個月來,德國聯邦政府一直對歐盟向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持保留態度。路透社7月12日從一名德國政府圈內人士處獲悉,在歐盟內部關於對華關稅的投票中,德國預計將投棄權票。目前,肖爾茨總理寄希望於歐中雙方在11月前達成協議。
歐盟反補貼做法有問題?中國商務部展開調查
北京和布魯塞爾的貿易爭端進入下一回合。繼歐盟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臨時特別關稅後,北京對歐盟展開一項新的調查。所涉及的並非電動汽車領域。
中國產電動汽車主導以色列市場
中國官方媒體報導稱,2024年上半年,中國是以色列第一大汽車供應國,特別是中國產電動汽車佔據該國68%的市場份額。以色列媒體對此也有所關注,認為這一趨勢與其它西方國家的情況相比頗不尋常。也有媒體對於中國產電動汽車的數據安全性表示憂慮。
德語媒體:暫時不會有貿易戰
歐委會向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至38%的特別關稅,以平衡中國的國家補貼。有警告說,這是歐中貿易戰的開始。這樣的擔憂有道理嗎?《商報》就此發表客座評論。
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擴建獲批
德國當局批准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對其在柏林附近的超級工廠進行擴建。擴建計劃引發了當地居民對環境污染的擔憂而一度遭到抵制。
德語媒體:歐盟高瞻遠矚拯救短視的德國人
歐盟7月5日起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德國編輯部網路》讚揚說,若不是歐盟從長期戰略高度進行一盤大棋佈局,拘泥眼前利益的德國人必定再次撞上同一堵牆。德國《商報》擔心,電動汽車只是中國政府巨額補貼的冰山一角。
稅什麼?比亞迪泰國新廠投產
就在歐盟開始對包括比亞迪在內的中國電動汽車徵收臨時關稅的同一天,比亞迪宣佈在泰國開設的新廠投產,彰顯其繼續國際擴張的決心。
德語媒體:歐盟汽車關稅讓誰受益?
歐盟即將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反補貼關稅,德國《世界報》就此提出警告,認為這很可能只讓本土廠商受益,最終會扼制創新和競爭。《明鏡周刊》則呼籲歐洲人切忌甘於平庸,要勇於進取、勇於自我革命。
德語媒體:歐中貿易戰症結在於中國消費低迷
圍繞電動汽車的歐中貿易糾紛,其症結究竟在哪?《法蘭克福匯報》指出,即將到來的歐中貿易戰,也讓中國各界開始重視起自身的消費需求過低這一長期問題。《時代周報》的一篇客席評論也認為,北京只注重生產不注重消費的經濟政策損人不利己。
美企:中國車將佔全球三分之一
根據美國企業咨詢公司AlixPartners的預測,中國汽車品牌將在2030年佔據全球汽車市場的三分之一份額,迫使傳統汽車製造商改變現有的營運模式。
德語媒體:電動汽車才是開始?
《世界報》分析歐中貿易爭端背後的根本原因--中國一場很深的經濟危機。《圖片報》關注中俄科技產品對終端客戶的安全風險。
德交通部長訪華挨總理批評 勉力自辯
德國交通與數字事務部長維辛訪問中國並就數據跨境傳輸達成一項諒解備忘錄後,德國總理肖爾茨對他進行了批評,認為交通部長沒有在德國聯邦政府中國戰略框架下與內閣同僚以及總理進行預先協商。維辛則辯駁稱,諒解備忘錄並不代表著具體的協議。
欲拒還迎 美國人為何對電動汽車如此糾結
不久前,美國政府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100%關稅,稱旨在保護本國汽車業免受中國不正當競爭的衝擊。但是這導致美國市場上電動汽車價格居高不下,阻礙美國交通的電動化轉型。
媒體:歐盟「微調」對華電動車關稅
歐盟即將對中國產電動汽車開征關稅之際。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報導稱,歐方在收集更多訊息後,對關稅進行了「微調」。
讓數據說話:中國市場對德國汽車製造商有多重要
中歐關稅爭端深刻波及德國汽車工業:一方面,德國車企在中國本土生產的汽車出口至歐洲將直接受到加徵關稅的影響。另一方面,若中國採取反制措施,出口至中國的德國汽車製造商將首當其沖遭受打擊,尤其是豪華車品牌。
加拿大考慮向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附加稅
加拿大政府將啟動為期30天的咨詢期,調查是否應向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附加稅。
專訪:關稅會來的 哈貝克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訪華前夕,歐委會宣佈將對中國產電動汽車提高關稅。關稅爭端也由此主導了哈貝克此次中國之行。而在此期間,歐中雙方宣佈將展開談判,被認為是哈貝克的一個成功。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專家Heribert Dieter教授接受DW專訪。
歐中同意就電動車關稅問題啟動磋商
中國商務部周六表示,中國和歐盟已同意合作,就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案啟動磋商。正在中國訪問的德國副總理哈貝克表示,這是在今後漫長道路上邁出的良好的第一步。
抵消碳足跡: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孰優孰劣?
與電動汽車一起開來的,是人們對成本和效率的重新思考。就環境影響而言,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的比較結果如何呢?
土耳其對中國汽車徵收額外關稅 用意何在?
在土耳其,中國產汽車價格也將大幅上漲。安卡拉希望,這會促使中國汽車製造商在土耳其開設工廠。
德語媒體:互相嫌棄又互相需要的老夫老妻
周六的德語報刊,紛紛關注正在中國訪問的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南德意志報》將德中關係比作一場持續多年的婚姻,雙方都已經不想一起過卻又誰也離不開誰。《巴登報》則注意到哈貝克試圖緩和歐中關係,認為這說明哈貝克想當德國總理。
客座評論:中歐貿易爭端下一步去向何方?
張俊華
圍繞中國電動車的中歐貿易爭端第一回合剛結束,第二回合的較量正在醞釀之中。目前德國經濟部長的訪華,顯然是想避免德國的汽車成為中國報復的對象。但在學者張俊華看來,這體現了德國政界的短視。
哈貝克:德國對華戰略需要「更新」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周五結束對韓國的訪問後飛往北京。在開啟為期三天的訪華之旅時他表示德國政府需要「更新」對華政策,進行更具有長期性的戰略規劃。
德語媒體:關稅之劍遲早變鈍
正在中國訪問的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表示,歐中雙方圍繞電動汽車關稅的爭議暫時難有突破。來自德國大眾汽車總廠所在地區的《不倫瑞克報》發表評論指出,一旦比亞迪等中國廠商在歐洲本土建廠生產,關稅就無法再保護本土車企。《世界報》則質疑歐盟大搞雙重標準。
產能外遷中國仍標「義大利製造」?罰款!
義大利競爭監管局6月20日對該國汽車商DR Automobiles課以600萬歐元罰款,該公司被指控將原產於中國的汽車偽裝稱義大利製造。右翼民粹的義大利政府正在嚴厲打擊本國企業將產能遷至他國卻依然貼牌「義大利製造」的行為。
北京:歐盟向中國車企索取訊息遠超反補貼調查所需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周四指責歐盟在針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的過程中,蒐集訊息的種類、範圍、數量遠超反補貼調查所需。此前已有媒體報導稱,中國車企呼籲政府採取反制措施,對大排量汽車進口提高關稅。
德語媒體:哈貝克訪北京該談什麼?
在歐盟威脅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不久後,德國經濟部長將訪問北京。《奧格斯堡匯報》分析了哈貝克此行必須傳遞的訊息。《商報》則指出,在當前的貿易衝突中,中國正加劇它實際上想避免的惡性循環。
歐中貿易摩擦繼續 中國為何選擇豬肉產品來報復?
中國啟動對從歐盟進口的豬肉及副產品的反傾銷調查。分析認為,這一舉動似主要針對西班牙、荷蘭和丹麥,作為對歐盟向中國電動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的回應。
中國宣佈對歐盟進口豬肉發起反傾銷調查
中國商務部宣佈自6月17日起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本周將訪問中國,他的發言人稱他「將無法迴避」關稅議題。
調查:在華德國企業擔憂價格壓力
在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即將訪華之際,德國海外商會聯盟發表報告指出,價格戰、疲軟的需求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是在華德企的主要擔憂。報告稱,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的做法適得其反。
歐盟對華關稅:德汽車工業望能通過談判扭轉
德國汽車工業希望歐委會與北京通過對話找到解決方案,從而避免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不過,其它經濟領域如德國工業聯合會則對歐盟的措施表示理解。
日本汽車爆安全測試醜聞,新版「柴油門」?
豐田(Toyota)、馬自達(Mazda)、鈴木(Suzuki)和雅馬哈發動機(Yamaha)等五家日本車企均承認在申請車輛認證時篡改了安全測試數據。這一醜聞曝光讓人聯想到2015年大眾汽車「柴油門」事件。
解碼中國:是否會與歐盟爆發貿易戰?
歐盟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後,北京威脅將採取反制措施。可以肯定的是,只有與中國合作才能更快推進綠色轉型。德國呼籲開放市場,公平競爭。
德語媒體:適度貿易保護有助於遏制極右勢力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具有良好的動機,但是其實際效果則非常取決於具體操作手法----這是德語區各大報刊本周達成的共識。德國《時代周報》讚揚歐盟在出台堅決措施的同時依然向中方發出談判訊號,瑞士《新蘇黎世報》則警告必須避免補貼競賽。
上一頁
第4 頁,共39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