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法蘭克福車展
法蘭克福車展(IAA),全球規模最大的車展,有「汽車奧運會」之稱。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汽車零配件業加速轉移中國東歐
德國汽車工業由於高成本而轉移到東歐和中國已經早已不是秘密。現在已有三分之一的汽車零配件企業在東歐生產,六分之一的企業在中國生產。然而這僅僅是開端。最新民意調查顯示了驚人前景。
大眾又開始為人民大眾生產汽車
在今年6月中國汽車銷售排行榜上位居第一的地位被美國通用汽車取代之後,大眾汽車調整了在華戰略。7月,大眾下調了汽車銷售價格,重新高居銷售榜首,8月,大眾又再次以實力穩固了這一龍頭的地位。
迎合市場,還是改變市場?──網友來信評德國大眾在中國
自從德國之聲中文網7月29日推出了一篇關於德國大眾汽車在中國調整銷售戰略的文章後,收到了許多網友來信,談他們自己對德國大眾車系的認識,用他們的親身感受解釋大眾車為什麼在獨霸中國車壇多年後開始落後。為鼓勵網友對中德經濟關係深層面的瞭解,也為促進網友與德國之聲中文網的互動,我們特地整理了網友的觀點,並據此深入追蹤德國大眾在中國發展的方方面面,期待引起更多的關注和討論。
前景看好:天然氣汽車已經很實用
在天然氣工業的大力推動下,10年前,德國誕生了首批天然氣汽車。目前,已經有二萬輛天然氣汽車賓士在德國的公路上。這種汽車不僅有利於環境保護,在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的今天,使用廉價天然氣的汽車前景更為看好。德國之聲中文部記者張曉穎就此電話採訪了歐洲天然氣汽車主要製造廠之一、設在呂塞爾斯海姆的歐寶特種汽車公司總經理史蒂芬-施拉赫。
德國經濟的支柱-汽車產業
無論是大眾、賓士還是寶馬:德國車在國際上始終被看好。但是,在德國國內,汽車產業數年來卻一直處於蟄伏期。高價歐元和國內消費疲軟繼續構成汽車業增長的障礙。唯一的亮點是對外出口。然而,不論怎麼說,汽車產業依然是德國經濟增長和國內就業的保障。
中國汽車市場將出現大幅度降溫
*
大眾汽車在華銷售滑坡,公司推出新戰略
由於市場銷售出現大滑坡,大眾汽車調整了公司在華政策。2003年時,大眾還佔據中國汽車銷售市場的大約3分之1,但一年後,這個數字已跌到16%。大眾不會放棄中國,因為中國是大眾最重要的海外市場。
戴姆勒-克萊斯勒採取的是蠻橫手段
7月15日,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6萬名工人舉行警告性罷工,使生產線停工兩小時,抗議公司董事會計劃延長工作時間和縮減人員成本。現在已有其他企業,如歐寶汽車和機械製造商曼MAN也要求其員工延長工作時間。至此,德國有關延長工作時間的爭執和討論進一步白熱化。
「大眾」策略:於中國謀反擊,於德國求保級
別對「大眾」提危機二字,這位歐洲汽車巨人一度幹勁十足,牛氣沖天。然而商場如戰場,勝敗乃兵家常事。如今,無論在德國、中國、抑或美利堅,「大眾」的重頭市場紛紛傳來負面消息,新型「高爾夫」的銷售業績也差強人意。
上海DTM房車賽周末起跑
本周末7月17日至18日, 作為上海國際汽車街道賽的特殊項目,德國房車大師賽(DTM)將首次進入中國,在上海浦東最繁華的城市心臟地段進行表演賽。這是國際一流賽車運動首次在中國一展風采。
大眾汽車在中國失去市場份額
*
德中合作,解決汽車廢氣污染問題
近年來,中國的汽車工業迅猛發展。不斷增長的機動車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同時,還排出污染環境的廢氣,環保工作已刻不容緩。目前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集團正在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共同籌建一所汽車發動機檢測實驗室。對解決中國城市日益嚴重的汽車廢氣污染問題,這一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德國汽車製造業進軍中國特種汽車市場
德國汽車製造業發現了中國警方急需的特種汽車市場。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上,德國賓士公司生產的新型警車引起了中國觀眾的興趣。世界報報導了中國保安部門對交通工具的需求:
國際賽車情鐘上海,DTM搶跑F1
一級方程式賽車(F1)亮相上海兩個月之前,國際著名的德國房車賽(DTM)將搶先在上海展示國際一流賽車運動的風采。7月16日至18日,2004上海國際汽車街道賽將在上海浦東東方明珠電視塔下的街道上展開角逐。為了籌備大賽,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代表團來到德國觀摩紐倫堡諾裡斯林DTM街道賽車的盛況。
奧迪、寶馬和賓士在中國的銷售行情看好
法蘭克福評論報報導說,一名27歲的建築企業家花75萬歐元購買了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生產的邁巴赫62型「世界超級至尊豪華轎車」。為此,該公司特地在北京國際汽車展上舉行了隆重的交接儀式。
大眾欲在中國生產斯柯達(Skoda)汽車
*
中國汽車走出春秋 德國公司搶入戰國
這塊肉實在太大太誘人,真的是亂了套。中國警告汽車工業生產能力過剩前景,而世界汽車廠商卻是不管不顧,蜂湧前去。目前中國的汽車市場,有點象中國古代春秋向戰國過渡的時期,將有一番淘汰過程。今天開幕的2004中國國際汽車博覽會顯示,德國企業都不願錯過機會。
中國汽車產業新政策優惠外國大公司
本周二,中國政府公佈了「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規定了中國汽車行業的戰略目標。中國政府希望,該行業中出現一種明晰的只活躍有少數較大企業的格局,讓汽車產業的大權牢牢地掌握在中國人手中。如果想在中國生產汽車,外國公司不得獨資而只能同當地企業合資聯合生產,合資企業中,控股權在中國一方。
德國油貴-汽車再會
汽油價格的瘋長顯然在導致消費習慣和交通習慣的改變。這是最近一個民意測驗得出的結論。許多無法離開汽車的人,也打算「堤內損失堤外補」。
茨維考:喜迎當地汽車工業百年華誕
大眾汽車公司周二在德東的茨維考地區舉行了汽車工業在當地誕生100周年紀念日慶賀活動。位於薩克森州西部的這個地方被視為德國汽車工業的搖籃。
中國今年將取代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
*
賓士豪華轎車將在北京上線
繼大眾、寶馬之後,總部位於斯圖加特的戴姆勒克萊斯勒也不甘示弱,以挑戰者的姿態加大了進軍中國汽車市場的力度。
通用汽車在華第一季度銷量增幅70%
漢諾威博覽會:知明天可行之技術
本周日(4月18日),全球最大的工業博覽會將在漢諾威舉行。1947年,時值英國佔領軍監管之下,第一屆漢諾威博覽會開幕,目的是檢閱德國的工業成果。當時展出的有世界最小的柴油發動機,假牙和大眾甲殼蟲汽車。如今47年過去,漢諾威博覽會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工業博覽會。
在汽車王國裡騎自行車
中國一向被稱為「自行車的王國」,這讓許多德國人嚮往不已。德國雖然是汽車大國,但自行車仍然是許多人的偏好。騎車有許多美譽-運動,環保,逍遙。不過,在那些不增設自行車道的城市,汽車司機們可煩透了那些在馬路上左突右奔的單車急先鋒。
中國計劃五年內將汽車與汽車配件出口擴大20倍
*
5年內汽車產量增加20倍
今天發表的《法蘭克福匯報》的一篇文章提到中國的汽車工業。該文章寫道:
中國街道交通就是冒險,德國記者馬斯如是說
親愛的讀者:我的德國朋友以為,我當記者過的是冒險生活。當然,這個職業要經歷緊張、有時甚至危險的時刻。例如,途經海拔四千米的喜馬拉雅山區時,突然吉普車的一個輪子掉了下來。或者在台灣飯店裡,正在用手提電腦寫報導的時候,突然地震了,房間開始搖晃起來。不過這樣刺激神經的事畢竟還是少有的。在中國,真正的冒險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街道交通就是一項冒險。
中國汽車熱背後的風險
大眾汽車公司在為捍衛自己在中國市場的優勢而戰、寶馬已開始在中國生產,日本、法國的汽車製造廠家也紛紛在中國立足。「資本」月刊注意到在外國汽車製造廠家這片汽車熱中面臨的風險:
汽車市場:中國「戈羅」大戰德國「波羅」
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生產的家庭用小轎車「波羅」在中國面臨激烈競爭。商報報導說,吉林的一家工廠將年產十五萬輛「戈羅」牌小轎車。「戈羅」與「波羅」名稱近似,造型一樣,據說純屬偶然。商報記者聞訊前往吉林採訪後,就中國企業仿冒生產名牌產品的問題寫道:
叱咤汽車風雲的「保時捷」家族(31)
「保時捷」在中國是個著名品牌,然而,那也許是當初哪位香港人的譯法,卻不能用於人名。其原文「Porsche」實在只能譯成「坡爾什」之類,否則就怪了。而且,許多人也許不清楚,大眾汽車這個品牌也是這個家族建立的,而且希特勒差點把它也命名為「保時捷(坡爾什)」。
你的汽車外殼-他家的財富(77)
舒勒爾-沃伊特(Schuler-Voith)家族是舒勒爾股份公司的老闆。舒勒爾股份公司是生產零配件的大企業。舒勒爾-沃伊特家族的財產為10億歐元。跟其它許多富豪家族一樣,人們對他們所知也幾乎只有那麼多了。
一級方程賽將在上海舉行
據月刊「馬克斯」二月號報導,汽車大賽過去一直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舉行,而今年的一級方程式汽車大賽將於9月26日在上海拉開序幕。「馬克斯」月刊的文章說出了其中的原因:
今年中國可能超越德國成為第3大汽車國
巴格達汽車炸彈新事件
周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美國佔領當局總部前發生汽車炸彈爆炸事件,造成至少25人喪生,六十多人受傷,部分人傷勢非常嚴重。這是五周前,前獨裁者薩達姆侯賽因被逮捕後,駐伊聯軍遭受的最嚴重的一次襲擊事件。以下是德國之聲記者發自巴格達的報導。
大眾中國汽車廠計劃2007年年產汽車200萬輛
*
大眾汽車在中國銷售量去年增長40%
*
大眾汽車佔有的中國市場份額下降
中國藍星集團將正式收購韓國雙龍汽車
博世總裁:在華投資將提高5倍
按照博世總裁(Bosch)費侖巴赫(Fehrenbach)的觀點,2004年全球汽車行業的發展情形將出現較大的轉機。他對「金融時報德國版」發表談話時認為,明年年汽車行業的增長率將達到3%到4%。
中國要為過熱的汽車市場「退燒」
*
德國汽車,亞洲風景獨好
汽車炸彈血洗伊拉克警局
11月22日上午,恐怖份子在伊拉克展開自殺式襲擊,至少有18人喪生。另外,在巴格達的上空,一架敦豪快遞公司的大型客機可能因為被導彈擊中而緊急迫降。
北京迎奧運-修路和買車並進
1949年建國初始,北京大約只有2000輛汽車;到了2003年的今天,200萬輛私人小轎車在首都的大街小巷穿行。而當2008年中國迎來奧運會的時候,這個數字還要一路飈升到350萬輛。隨之惡化的是北京的交通路況。不過在汽車發燒友的眼中,這並非不能忍受。他們更在意的是手握方向盤的那份感覺,還有汽車本身──在北京,這是身份的象徵。
上路汽車劇增,交通死亡人數攀升
上路汽車劇增,交通死亡人數攀升
中國自行車的今天和明天
曾幾何時,中國以自行車王國聞名於世界;中國人都身懷一項頂尖絕技:就是在茫茫自行車的海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輛。然而單車時代似乎架在兩個軲轆上漸行漸遠了,取而代之的是汽車時尚。
中國的汽車市場不斷增長
中國的汽車市場不斷增長
汽車零配件公司貝爾在上海建合資企業
北京堵車不是因為車太多
德中經濟會議的第二天與第一天相比,涉及的行業更多,細節也更多,因而參會者提問也相當熱烈。這一天,德國在中國工作多年的汽車製造、機械製造、旅遊、城市建設、建築設計等方面的專家一一登台,向參會者介紹了他們在中國市場上獲得的經驗。
汽車業聖地中國:晴轉多雲
一夜之間,中國成了世界汽車工業的淘金聖地。大眾、寶馬、通用、賓士……爭先恐後,好像中國成了世界最大的賽車場。然而,面對生產線上的如火如荼,一向冷靜的經濟分析家們發出了警惕「大躍進」式的過剩生產。
上一頁
第37 頁,共39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