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法蘭克福車展
法蘭克福車展(IAA),全球規模最大的車展,有「汽車奧運會」之稱。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燒錢繼續! 特斯拉又雙叒叕虧損了
特斯拉遭遇史上最大季度虧損,不過該集團股價仍然上漲。與此同時,這家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重申,Model 3 的量產交付時間表不變。
李書福出手!賓士也成中國"獵物"?
德國媒體報導稱,中國汽車業大亨李書福計劃入主戴姆勒集團。而吉利汽車及李書福本人與中共最高領導人之間的密切關係,也為這筆可能的交易蒙上一抹神秘色彩。
汽車尾氣健康危害有多大?
近日媒體曝光大眾、戴姆勒等德國車商資助的柴油尾氣測試方法很「另類」,先是在美國用猴子當「小白鼠」,又傳出在德國亞琛拿真人當試驗品,目的是證明環保柴油科技多麼「無害」。汽車尾氣的主要組成是氮氧化物,其健康危害究竟有多大?
中國始終是德國汽車製造商的重要市場
據安永咨詢公司1月9日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大眾、戴姆勒賓士和寶馬汽車公司去年在中國銷售的汽車佔其銷售總量的34.9%。
德語媒體:中國治污勝利?高興為時過早
《法蘭克福匯報》聚焦環保汽車,《世界報》則關注了中國在與環境污染作鬥爭中取得的階段性「勝利」以及霧霾的「全勢回歸」。
底特律車展上的「大塊頭」
底特律國際車展本是一年中的首個車展。但是如今許多製造商更青睞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底特律汽車城還有哪些吸引力呢?雖然還在生產很多汽車,但前景並不亮麗。
德語媒體:中國的新一輪「大躍進」
說起中國對改善環境問題的重視和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德語媒體不約而同都想到了「大躍進」這個原本歷史背景沉重的詞,但也都同時賦予了它積極的新含義。
中國令五百款耗油車停產 德國車商不著急
為了加大整治空氣污染的力度,元月起中國將禁止生產五百多款油耗超標的汽車,其中也包括大眾、賓士等德國品牌。但德國生產廠商對此反應淡定。
德語媒體:柯慕賢為何惹怒了中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日前對德國駐華大使發出了罕見的嚴厲批評,甚至有「顛倒黑白」、「不專業和不負責」這樣的指責。《法蘭克福匯報》記者分析個中原因。此外吉利汽車入股沃爾沃卡車公司則是《商報》關注的經濟話題。
2018年電動汽車能否取得突破?
電動汽車不久真的能夠取代燃油車嗎?哪些交通或汽車方案將能夠得到實施呢?
墨爾本汽車撞人案肇事者有精神病史
周四墨爾本汽車撞人案殃及的19名傷者中有一半是外國人,其中包括中國人。經警方查明,肇事者有精神病史,但並未發現其有極端主義背景。
專訪:德國"汽車教父"眼中的"中國特斯拉"
包括騰訊、京東和小米在內的中國IT界大佬聯合發力,最新推出的電動汽車蔚來ES8成為了近日主宰中國汽車工業的話題。在德國「汽車教父」杜登霍夫教授的眼中,這款中國產電動SUV雖然有它獨到的地方,但是否能真正的說到做到,是它面臨的最大挑戰。
墨爾本街頭髮生汽車衝撞事件
一輛白色SUV汽車在墨爾本市區突然高速撞向行人,造成至少十餘人受傷。究竟是不是恐怖襲擊?目前事件背景仍不明朗。
墨爾本鬧市發生汽車撞人事件
在澳洲城市墨爾本的一條繁華街道上,一人駕駛汽車衝入人群,導致多人受傷。調查人員稱這是一起「故意撞人事件」。
德語媒體:電動車電池軟肋,在中國破解了?
德語媒體:電動車電池軟肋,在中國破解了?
《法蘭克福匯報》聚焦中國初創電動汽車公司蔚來汽車。在最新的電動汽車發布會,這家公司公佈了電動車電池續航的"大招"。另外,iPhoneX在中國的"臉盲症"也成為德媒關注的焦點。
德語媒體:充滿魔力的中國市場
是什麼讓大眾汽車總裁願意放棄柴油車補貼而一心放在電動汽車身上?德國老牌機械工程企業又是如何在中國借殼上市?德語媒體一一作出了解讀。
沃爾沃母公司吉利慾收購戴姆勒股權被拒
據圈內人士向路透社表示,中國吉利汽車公司打算進行巨額投資收購戴姆勒股權。但是戴姆勒公司拒絕了吉利的提議並通知中方,可以在交易所購買其股票。
影視劇中的超級跑車法拉利
在很多動作片中,都能看到法拉利的影子。法拉利超級跑車價值不菲,在不少影片中有自己的「替身」。不過,並不影響收視效果。
在華發展電動車 大眾勇砸百億歐元
中國是全球電動汽車銷售量最高的國家。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因此決定研發40款新型電動汽車,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當下大眾燃油車在中國的銷售量增速放緩。
電動交通:中國對氣候變化的回答
現在,世界上每兩輛電動車中就有一輛在中國行駛。中國有意成為未來技術和市場領袖。作為尖端科研基地,德國亦能從中獲益。
法國汽車衝撞人群 中國學生受傷
在法國南部,一名男子駕駛汽車撞向行人,造成多人受傷。警方已將肇事者逮捕。德新社和法新社報導指出,有傷者是中國學生。
錯不在我:無人駕駛擺渡車上路首日被撞
上路不到兩小時,一輛無人駕駛擺渡車就在拉斯維加斯街頭和一輛貨車發生碰撞。不過,該市官員表示,無人駕駛車沒有錯。
歐盟提議2030年前汽車業減排30%
歐盟委員會周三宣佈,計劃2030年前使汽車業減排30%。反對的聲音頗大,尤其來自龐大的德國汽車業。
全歐電動汽車充電網工程啟動
至今年年底,汽車行業共同計劃的覆蓋全歐洲的電動汽車充電網將現雛形,20個充電站將投入使用。
特斯拉遭遇瓶頸 燒錢燒到大虧損
陷入"交車難"的特斯拉出現史上最大季度虧損。因為量產問題未全部解決,尚需資金支持,這家美國電動汽車集團一時元氣大傷。
美媒:破天荒!特斯拉將在中國全資設廠
特斯拉與上海政府達成協議,將成為首家在中國擁有全資生產基地的外國汽車製造廠商。《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特斯拉以此在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市場佔據領先位置。
曾調查巴拿馬文件 馬爾他女記者遭汽車炸彈身亡
卡魯阿娜‧加裡齊亞(Caruana Galizia)有很多敵人。但在她的兒子看來,馬爾他政府對這名女記者的遇害也負有責任。在野黨聲稱這是一起政治謀殺。歐盟委員會要求徹查。
日本鋼鐵巨頭陷"造假門"連累本土大牌車商
日本神戶制鋼所爆出造假醜聞,全球各地多家知名品牌被牽連其中。該事件讓日本製造陷入誠信危機。這家超級鋼企也與日本首相安倍相關聯。多年偽造數據背後的根源是什麼?
德語媒體:來中國造電動汽車的德國人
電動汽車是當下德中經濟界的熱議話題。《南德意志報》向讀者揭秘一個中國新興汽車品牌的CEO離開寶馬追求全新挑戰的真實原因。
德語媒體:中國人想做什麼?
中國希望通過電動車徹底顛覆全球汽車市場。只是中國人自己並沒有被說服。德媒指出,儘管有周密的計劃和高額投資,但中國至今尚未成功打造出一個具有競爭力的汽車產業。《法蘭克福匯報》則關注中國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中的標桿作用。
德語媒體:中國人想做什麼?
中國希望通過電動車徹底顛覆全球汽車市場。只是中國人自己並沒有被說服。德媒指出,儘管有周密的計劃和高額投資,但中國至今尚未成功打造出一個具有競爭力的汽車產業。《法蘭克福匯報》則關注中國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中的標桿作用。
該來的躲不掉 中國推遲一年行電動車積分制
自去年以來,中國政府計劃引入電動車配額制的消息引起了許多駐華外國車企的不安。本周,中國工信部作出了小幅讓步:不再是2018年、而是2019年才實行該制度,所有在華車企都必須將其電動車銷售比例提升至10%以上。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川普联大炮轟金正恩,墨西哥再遭強震,德國周日大選……本周哪些新聞最受關注?七張圖一覽本周要聞。
德語媒體:中國電動車要來"豔壓"歐洲市場了?
對華態度一向強硬的前白宮幕僚長班農去中國了。這則消息受到了《南德意志報》的關注。他與王岐山舉行了短暫的會面,雙方究竟談了什麼?《圖片報》則關注到了和中國有關的另外一個問題,中國電動汽車幾年內就能"撼動"歐洲市場嗎?
德語媒體:哪種汽車在中國會火?
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引起了德媒的注意。《法蘭克福匯報》認為,在發展電動汽車上,德國汽車製造商們落後於人。中國消費者未來幾年對哪種汽車最感興趣?《經濟周刊》對此做出預測和分析。
法蘭克福車展:國際品牌少了 中國人來了
今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有50多家汽車製造商展示自己的最新產品。一些傳統國際品牌不見蹤影,多家中國車商則高調亮相。
德語媒體:「中國人的山羊跳」
德語媒體關注了中國汽車工業在過去10年裡取得的迅猛進步,預測中國將引領新的電動車時代。而有中國官方背景的投資者為獲得關鍵技術在美國投資再次碰壁,也是德媒關注的焦點。
「重新贏得信任是關鍵」
德國總理梅克爾再次呼籲因「柴油門」醜聞而蒙羞的汽車業界承擔起應負的責任。
2017法蘭克福車展:未來的汽車世界
車迷們大飽眼福的時間到了:法蘭克福車展在本周開幕,汽車發燒友們可以在9月14-24日期間觀展。
德語媒體: 「共產主義復辟」
中國宣佈將研究制定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引起《南德意志報》的關注。《世界報》周日版則將目光投向本月投入使用的中國教育部統編新教材。
中國醞釀"消滅"燃油車 德車商要"加油"
中國宣佈將制定全面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的消息,讓德國汽車製造業頗受震動。儘管業界猜測,中國完全告別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點應該不會早於主要西方國家,但是德國專家仍然呼籲本國車商在電動汽車領域「提擋加速」。
報廢汽車變身「超級英雄」
在泰國有一座別具一格的博物館:藝術家以報廢汽車零件制作出動漫或科幻電影中的英雄形象。
大眾在華召回180萬輛車
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商德國大眾在中國召回182萬輛汽車,以更換燃油泵控制單元。中國消費者保護機構周一(9月4日)通報說,召回原因是部分車型存在發動機熄火隱患。
德語媒體:未來的危險和機遇
周五的德語報刊,關注了中印之間的角力,以及中國在新能源領域所取得的進展。
大眾在美召回汽車
因燃油泵缺陷問題,德國汽車製造業巨頭大眾集團不得不召回在美國的近28.1萬「問題」車輛。
前大眾工程師獲刑 下一個會是誰?
美國國內首次有一名大眾公司員工因參與尾氣醜聞被判刑。前大眾工程師詹姆斯‧羅伯特‧梁(James Robert Liang)獲刑3年零4個月。
2017年上半年德國寶馬賺足腰包
在盈利方面,德國三大汽車公司共同讓全球汽車業競爭對手黯然失色。然而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德國汽車製造業在某些方面前景也不容樂觀。
德語媒體:吉普要變成中國人的了?
周二,《新蘇黎世報》、《南德意志報》和《法蘭克福匯報》紛紛關注中國車商有意收購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旗下的吉普品牌一事,討論了其中的經濟可行性和政治阻力。
長城汽車澄清收購吉普:動過念頭,但無進展
周二長城汽車就媒體報導的收購吉普事宜作出澄清,稱除了有關收購的意向是真實的以外,其餘都是杜撰。
上一頁
第15 頁,共39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