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法蘭克福車展
法蘭克福車展(IAA),全球規模最大的車展,有「汽車奧運會」之稱。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戴姆勒與百度加深合作
戴姆勒和百度2017年4月聯手開發自動駕駛平台阿波羅,如今,兩家公司將在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服務方面加深合作。戴姆勒稱,目前正在北京測試自動駕駛汽車。
美汽車關稅「嚇走」沃爾沃
汽車製造商沃爾沃採取行動應對美國的徴税政策:該旗下SUV車型的XC60產地將從中國轉移至歐洲,以此避開美國對中國實施的進口關稅。
被控盜竊商業機密 張小浪堅稱自己無罪
本周一,被美國聯邦檢察官指控竊取商業機密的蘋果公司前華人員工張小浪在法庭上進行無罪辯護。法庭目前已經准予張小浪保釋。
特斯拉設廠上海:五個為什麼
全資工廠、年產50萬輛: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在上海的投資計劃雄心勃勃。面對中外競爭對手的加速追擊,特斯拉決定在本公司第二大目標市場直接生產並不令人意外。但就這筆龐大投資而言,至少還有五個問題尚未解答。
關稅逼美企出走 特斯拉上海設廠
北京當局在4月承諾開放汽車市場準入,外資不用透過與中資合作就能營運。歐美大廠本來就看準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貿易戰催化下,更讓他們急著向中國輸誠。
德語媒體:劉霞、電池、貿易戰-德中關係有喜有憂
周二早晨出版的德語報刊,密集關注了正在柏林舉行的德中政府間磋商會議。而當天晚些時候出版的報紙,則將評論的重點轉向正在飛赴德國的劉曉波遺孀劉霞。
鋼鋁稅沒完又征汽車稅? 40國向WTO訴苦
川普曾經說過,貿易戰不止針對中國。從抱怨美國的國家數來看,他並沒有說錯。
德語媒體:自己駕駛還是自動駕駛
上屆世界盃冠軍德國在小組賽中被淘汰出局,顯示德國在綠茵場上的霸主地位已經成為歷史。而德國在汽車技術領域的霸主地位,似乎也出現了動搖。
假車禍測試 9成路人冷漠駛過
德國警方製造了一場假的交通事故,測試路人的反應。讓警察驚訝的是,前來伸出援手的人數大大低於他們的估計。
身陷柴油門醜聞 奧迪總裁被拘
與大眾柴油車廢氣排放醜聞有關,首次有一名康采恩最高領導班子成員遭拘押審查。此人就是大眾旗下奧迪品牌總裁施塔德勒(Rupert Stadler)。
史上最高罰款:大眾作弊案被罰10億歐元
德國布倫瑞克檢察署針對大眾汽車公司柴油車尾氣作假一案做出罰款10億歐元的決定。這是德國有史以來對企業數額最高的一次罰款。
德國欲促柴油車改裝 汽車業拖後腿
德國機動車製造業聯合會拒絕給排放超標柴油車進行硬體升級。與此同時,戴姆勒總裁再度被傳召至柏林交通部。
生日快樂:保時捷迎來七十大壽!
德語媒體:人腦閱讀機與億萬市場
德媒關注:人臉識別技術的全球市場蘊藏著巨大商機;德國汽車工業的未來在遠東決定。
德配件商格拉默或入中資囊中
德國巴伐利亞汽車配件商格拉默(Grammer)集團可能會被中資收購。而令中國人感興趣的,還有德國的足球俱樂部。
八旬「甲殼蟲」一串「黑歷史」
德國大眾公司生產的「甲殼蟲」汽車,是全球歷史銷量最高的車型,超過福特的T型車。而這款車的誕生,則要歸功於納粹。整整80年前,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親自為大眾公司廠房奠基。
生日快樂:大眾甲殼蟲80歲啦!
大眾甲殼蟲的車燈滾圓呈球形。因其安全可靠的品質而成為全球暢銷車。80年前,大眾汽車公司的甲殼蟲汽車首次投產。
美啟動國安調查 川普点名德國汽車
美國商務部將開始調查汽車進口是否損害美國國家安全。 據報導,白宮正考慮是否對進口汽車徵收關稅。
中國降低進口稅 德國車企很欣慰
北京宣佈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將有利於外國汽車生產商們在中國這個全球最重要市場上的銷售。觀察家們認為,這也是北京在同美國貿易爭端中的一大讓步。
中興復甦在望 中國大減車稅
中美貿易戰硝煙持續散去,被美國下達禁令的中興通訊(ZTE)望解禁,以換取中方取消美國農產品關稅。同一時間,中方也再度伸出橄欖枝,一口氣大幅降低汽車進口關稅。
大眾滴滴「聯姻」研發新車型
大眾汽車與全球最大的約車服務公司滴滴計劃建立一家合資企業。越來越多的汽車製造商向滴滴或優步這樣的中國交通創業公司伸出橄欖枝。
德語媒體:美財長訪華不排除貿易戰繼續打
《新蘇黎世報》關注了美國財長即將訪華的消息,《經濟周刊》則在北京車展開幕之時,瞭解德國在華車商在中國出台新規的背景下,是否很快建立獨立經營的工廠。
力推電動車 大眾擬在華投入180億美元
搶在北京車展周三開幕前,大眾汽車宣佈了該項巨額投資計劃,旨在加快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在中國的發展。
驚魂!貨車撞人事件之後的多倫多
多倫多發生的貨車衝撞人群事件造成10死15傷。嫌疑人已經落網,警方一度封鎖現場路段,地鐵也暫停營運。
德語媒體:西歐國家都未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
《法蘭克福匯報》關注"一帶一路"在歐洲遇到前所未有的一致抵抗,《商報》則提醒德國汽車廠商在中國放寬限制的形勢下,研究出新的汽車戰略。
德語媒體:中國開放汽車市場 德企還在觀望
《南德意志報》關注了中國將向外國生產商進一步開放汽車市場的新舉措,《法蘭克福匯報》分析了中國在敘利亞衝突中力挺俄羅斯的原因。
取消外資股比制:車輪遲到猶滾滾
同美國的貿易爭端正在繼續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宣佈從今年起分步驟地開放汽車市場,逐步取消外資股比制度。德國汽車專家表示,對汽車產業而言,此舉意義重大。
出行新時代 還買車做甚?
巴士、鐵路、汽車已經主宰人類交通100多年。如果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能夠接棒,我們以後終歸要向柴油機、汽油機和方向盤說再見。未來已經撲面而來。
德專家:中國將是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老大
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中國的研發遙遙領先於其它國家。3月,獲得首批試驗牌號的百度無人駕駛汽車,已在北京上路。
禍不單行!特斯拉宣佈史上最大規模召回
特斯拉宣佈,計劃在全球範圍內召回123000輛Model S,以解決動力轉向組件問題。Model S是特斯拉銷量最好的車型。這對於股價跌至一年最低的特斯拉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德語媒體:金正恩秘訪中國?
北韓高層代表團訪問中國的傳言也引起了德語媒體的關注。此外,大眾汽車在其最重要的市場——中國率先推出旗艦產品,德媒認為,毫不令人驚訝。
百度無人駕駛汽車上路啦
中國政府批准百度進行無人駕駛汽車的路上測試。獲得首批試驗牌號的百度無人駕駛汽車,已在北京上路。
習默通話 貿易戰前攜手渡難關
德國總理梅克爾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發動的貿易戰逼近之時,都表示希望最終可以使用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
專訪:中國「特斯拉男」是怎樣煉成的?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特斯拉的好消息和壞消息不斷集中在各大媒體的頭版。對於特斯拉在中國的唯一研發工程師朱忠凱來說,這都是家常便飯。重要的是,公司的靈魂人物——馬斯克依舊如初。
大眾:電動車貴為新歡 燃油車仍是我愛?
全球最大汽車生產商大眾認為,柴油門危機已然過去,自己又處於攻勢地位了:出品新型電動車,同時也投資燃油車。日前大眾在柏林舉行了年度業績發布會。
在華建廠受阻 特斯拉向川普求助
特斯拉在中國建造生產基地的計劃陷入困境,總裁馬斯克請求美國總統支持。不過,現在可能不是個好時機,因為川普刚剛簽署了鐵鋁重稅。
禁行令 - 為了改善空氣品質
空氣污染是困擾全球許多城市的一個棘手問題。相關城市或者頒發禁令,或者採取鼓勵措施,而目標只有一個:減少市中心的車輛交通。
德語媒體:習近平——「披著羊皮的狼」
本周習近平和李書福佔領了德語媒體的中國板塊。德國《商報》把「一周人物」的殊榮頒發給了習近平。而《法蘭克福匯報》則分析了李書福在戴姆勒的前途與未來。
德國汽車業看好中國市場
下周四,日內瓦國際汽車展就將開幕。作為本年度的首個歐洲車展,全球汽車廠商自然對此十分重視。德國汽車業眼下正受到柴油尾氣醜聞、關稅爭議等諸多問題的困擾。儘管如此,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依然保持樂觀態度。
德語媒體:吉利和戴姆勒不會是好朋友?
《商報》社評指出,戴姆勒和吉利不是一對平起平坐、兩情相悅的合作夥伴,人們猜不透李書福的意圖,也看不清戴姆勒未來的權力格局。《新蘇黎世報》記者則關注台灣年輕一代的政治認同感,他們對台灣地位的定義和父輩明顯不同。
德語媒體:經濟騰飛不一定帶來民主
中國的發展軌跡打破了西方政治學界「富裕程度的提高會帶來民主發展的進步」這一定律。《時代周報》出版人評論稱習近平為「永遠的獨裁者」。《商報》則關注了歐洲在未來市場領域為什麼落後於中國的原因。
梅克爾:吉利入股戴姆勒「沒有問題」
對於李書福購入戴姆勒汽車將近10%的股份,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初步看來這一投資並不存在違規現象,她還強調德國要保持汽車業的競爭力,對貿易夥伴持開放態度。不少人則對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滲透」歐洲充滿擔憂。
大眾 - 醜聞不斷 盈利翻番
柴油門、用猴子做實驗、遭到警方多次搜查,大眾集團近來可謂醜事連連。但儘管如此,2017年該集團依然是去年全球銷量最高的汽車製造商,而且盈利也創下歷史新高,比此前一年翻了一番。
大手筆!吉利斥巨資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
在收購沃爾沃之後,中國吉利汽車再次重拳出擊,收購了德國豪華汽車製造商戴姆勒將近10%的股份,從而成為持股比例最高的股東。戴姆勒能否憑借李書福的支持在中國汽車市場「如虎添翼」?
寶馬「登上」長城 MINI電動中國造
儘管德國車商寶馬一年前還表態「沒有在中國尋找第二個合作夥伴的計劃」,而最新的消息顯示它即將牽手新的合作夥伴在中國生產電動版MINI汽車。消息傳出的同時,寶馬不忘給「老伙計」吃下「定心丸」。
特斯拉在華建廠計劃受阻
特斯拉去年高調宣佈在華建廠,現在卻悄無聲息了。究竟特斯拉在上海要建怎樣的工廠?該計劃為何難以實現?
閒話德國:中國電動汽車讓德國望塵莫及
觀察中國和德國如何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中國在很多領域已經領先德國。至少專欄作者張丹紅這樣認為。
德語媒體:來自中國的大麻煩
北京當局不願修改法律允許特斯拉在華獨資建廠,是否會對這家電動汽車廠商的全球戰略造成重大影響?中國軍事力量不斷增強,又到底對西方世界構成了多大的威脅?這些是周四的德語報刊評論版所關心的話題。
「桂民海應該改坐汽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新聞發布會上被問及瑞典籍香港書商桂民海時強調,瑞典方面反復要求中方釋放桂民海,是對中國司法主權的「粗暴、無理干涉」。同時,當年的同事則認為桂的做法「太急進」。
德語媒體:戴姆勒"低三下四"被"千刀萬剮"
德國車商戴姆勒因發表帶有達賴喇嘛引言的廣告而不斷磕頭認錯的事情繼續是德語媒體關注的焦點。《南德意志報》評論稱戴姆勒已經嘗到了被「千刀萬剮」的滋味。
上一頁
第14 頁,共39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