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法蘭克福車展
法蘭克福車展(IAA),全球規模最大的車展,有「汽車奧運會」之稱。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歐洲汽車業代表:減排目標已經不再可行
面對來自中國的競爭和美國的關稅這雙重威脅,歐洲汽車行業高管致信歐盟委員會指出,包括2035年實現減排100%在內的目標已經無法實現。
德國汽車行業一年內淨裁員五萬多人
德國工業領域正在加速裁員,其中汽車行業受創最為嚴重。僅汽車行業在過去一年裡就失掉超過5萬個工作崗位。
德國經濟不及預期 二季度萎縮0.3%
德國聯邦統計局此前曾預估,第二季度經濟僅會有極小的回落。但最新數據顯示,德國經濟第二季度明顯萎縮。主要原因是工業不景氣。與此同時,歐盟與美國確定了汽車輸美關稅稅率,為15%。儘管低於談判前,但卻是早先關稅稅率——2.5%的六倍。
美國將歐盟汽車進口關稅下調至15%
在美國總統川普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達成關稅協議後,歐洲汽車工業也終於迎來了利好消息:美國將下調歐盟汽車的進口關稅。
德語媒體:「德國製造」需要「中國速度」
媒體看中國
《商報》客座評論認為,德國必須在堅持自由與民主的同時,學習中國的效率與執行力,否則就無法在制度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商業內幕》雜誌發表評論稱,隨著電動車技術的快速發展,燃油車不可替代的神話正在快速破滅。
德國車企愁雲慘淡 賓士老總抨擊中國「內卷」
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賓士汽車首席執行官康林松將公司利潤下滑歸咎於美國關稅、中國內卷、電動車轉型困難。他認為,中國市場上的降價促銷風氣,正在危害所有參與者。
德國私人電動汽車市場正在復甦
在經歷了長期的市場低迷之後,德國私人電動汽車市場正在復甦。根據保險公司HUK Coburg的「電動汽車晴雨表」(E-Barometer),今年第二季度選擇純電動汽車的私家車主數量超過了自2023年底政府購車補貼取消以來的任何時候。
歐美貿易協議達成:布魯塞爾讓步幾何?
美國總統川普与歐盟達成貿易協議後,歐洲股市攀升至四個月高點。投資者對不確定性得到緩解感到歡欣鼓鼓,但一些人擔心布魯塞爾讓步過多,這可能在未來多年困擾歐盟。協議具體內容如何?它給歐盟帶來了什麼,又讓歐盟付出了哪些代價?
歐盟砸重金敲定對美貿易框架 川普關稅降至15%
經過數個月的談判後,美國及歐盟領導人週日對貿易協議框架達成共識。川普宣佈將汽車等歐洲商品關稅降至15%;歐盟則同意購買超過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並採購大量軍武,還會額外投資美國6000億美元。
中國豪車稅新規生效,德國高端車企在華面臨挑戰
中國一項新的豪車稅政策生效,下調了徴税門檻。此舉不僅影響燃油車,首次將高端電動車也納入徴税範圍,正引起德國豪華汽車製造商的密切關注。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汽車市場,這項稅收調整或將加劇競爭,對德國車企在華戰略構成新的挑戰。
中國欲重拳治理製造業內卷
面對生產者價格戰加劇引發的通縮風險,北京正釋放明確訊號,或將開啟新一輪工業產能削減行動。此舉旨在穩定市場秩序,但專家警告,相較十年前的供給側改革,此次行動面臨更高難度和就業挑戰。在外部貿易摩擦升級、內部需求不振的複雜背景下,中國如何平衡增長
德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大步前進
今年上半年,德國電動汽車新註册量大幅增加,德國汽車製造商從中受益尤為顯著。大眾成為電動汽車市場的領頭羊,寶馬名列第二。特斯拉則下滑到第八。
大眾將關閉在南京的合資工廠
這是大眾首次在中國關閉整座工廠,此舉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大眾去年稱,企業對生產基地作出調整,是正常且必要的經營行為。
德語媒體:中國電動汽車泡沫即將破裂 德國車商該怎麼辦
媒體看中國
《商報》評論道:模範市場發出警訊,大眾等德國汽車製造商須深思。《世界報》分析說,比亞迪在德國使用的銷售花招,恐怕自害其身。
牆外文摘:中國新能源汽車被「扒開行業底褲」?
牆外文摘
有評論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目前逼近極限的行業和供應鏈內卷,和低效低利潤的逐底競爭,暫時繁榮後的許多陣痛是否要全社會來承擔消化?
天津見聞:中國人節約開支 寄希望於未來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內需疲軟,汽車產業受到的打擊尤為嚴重。Manuela Kasper-Claridge從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發來報導。
德語媒體:比亞迪是中國汽車行業的「恆大」嗎?
媒體看中國
德國數字經濟雜誌t3n.de深度分析指出,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掀起的新一輪價格戰,引發行業恐慌,且正將本已產能嚴重過剩的汽車產業推向崩潰邊緣。《商報》關注到中國外長王毅將於7月初訪問歐洲,為7月底在北京舉行的中歐峰會做準備。
德系車電動轉型不佳 特斯拉與比亞迪繼續領跑
德國汽車巨頭在電動化轉型和競爭中正面臨空前壓力。一項最新排名顯示,寶馬、賓士、大眾均有所退步,被中國品牌強勢超車。
缺稀土 歐洲汽車零件供應商關閉數條生產線
中國限制多種稀土及稀土磁鐵出口的禁令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巨大衝擊。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表示,由於稀土短缺,歐洲的汽車零件供應商已有數條生產線關閉。近日,美國總統川普称北京沒有遵守日內瓦協議的條款,暗示中國仍繼續限制稀土產品出口。
特斯拉在歐洲銷量繼續雪崩 不敵比亞迪
特斯拉在歐洲市場銷量暴跌的趨勢仍在繼續。最新數據顯示,這個美國品牌在歐洲的銷量表現首次不敵中國品牌比亞迪,當月排名降至第11位。而歐洲市場最受歡迎的電動車則是一款來自斯柯達的新SUV。
川普挥關稅大錘 德國車企惴惴不安
川普政府告別數十年貿易慣例,威脅加徵的高額關稅留下深深的印痕。德國車企目前只能觀望,並希望還有一點點轉機。
寧德時代計劃在港上市 將創今年全球最大IPO
中國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CATL)將通過其在香港的二次上市募資53億美元,該公司計劃將所募資金的90%用於在匈牙利建設一座新的電池工廠。
中美貿易戰休兵 媒體:中國恢復稀土出口發放許可
中美日前達成協議,除了大幅削減關稅外,中國也同意暫停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多名消息人士稱,隨著中美貿易戰休戰,北京已經開始向幾家稀土生產商發放出口許可證,顯示中斷的稀土供應鏈可能逐步恢復。
日本或以擴大進口美國玉米換取緩解關稅壓力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國會表態稱,日本不會為了換取美國降低汽車關稅而犧牲本國農業利益。不過他暗示,增加自美國進口玉米,尤其用於生物燃料領域,可能成為妥協選項。
德語媒體:比亞迪的成功秘訣
媒體看中國
上周結束的上海車展仍是德語媒體的熱議話題。《南德意志報》評論稱,德國汽車工業要想奪回霸主地位,新一屆政府必須出台提振措施,以鼓勵技術創新和改善市場環境。《世界報》長篇報導,介紹了中國電動車企業比亞迪成功背後的秘密。
德語媒體:中國把德國甩在了後面
媒體看中國
今天的汽車能和你聊天、能自動駕駛、必要情況下,還能飛行一段距離,這是上海車展上展示的最新技術,而傳統汽車大——德國在這場技術轉型中所處的被動境地,也在上海車展上暴露無遺。
溫哥華汽車衝入節慶人群 多人死傷 30歲司機被捕
本周六,加拿大西部城市溫哥華一場街頭慶典上,一輛汽車衝入人群,導致多人受傷。警方表示,汽車司機已被扣留。
上海車展2025:智慧型汽車成焦點,安全問題引關注
在今年的「2025上海國際車展」上,智慧型汽車駛入聚光燈下,德國製造商表現搶眼。但此前一起小米致命事故讓安全問題成為公眾關注焦點。
德語媒體:雙贏=中國人贏兩次?
媒體看中國
德國《商報》刊評反對用最低價格承諾方案取代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懲罰性關稅,認為這會讓中國車企賺更多錢、然後進一步投入研發擴大對歐洲車企的技術領先優勢。《法蘭克福匯報》則關注了中日韓三國面對川普关稅時的迥異姿態。
德語媒體:內憂外患的德國汽車業
媒體看中國
《南德意志報》認為,德國車企已經從「師傅」淪為「學徒」。《法蘭克福匯報》則擔心,德國汽車業正在遭受中國、美國的夾擊。
中國車在德市佔率不足0.2% 電動車佔七成
儘管在全球市場對德國車企構成激烈競爭,但中國品牌汽車在德國本土的實際保有量仍極為有限。
川普关稅衝擊 墨西哥泰然處之
儘管美國傳來的關稅威脅不斷,但墨西哥的汽車產地似乎並未受到影響。墨西哥受益於美-墨-加自貿協定,而該協定仍保留。
經濟學家:川普关稅抑制德國經濟增長
經濟學家警告,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徵收的高額進口關稅,會對德國經濟造成顯著影響:對美出口可能下降兩成,德國GDP可能下降最多0.5%。美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小米車禍致三人喪生 德媒關注智慧型輔助駕駛
一輛小米SU7發生致命車禍,車內三名女性喪生的消息,也引起了德國媒體的注意。
專家:俄羅斯對西方企業仍具吸引力
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西方企業紛紛撤出俄羅斯。但俄羅斯問題專家阿斯特羅夫表示,其數量比通常認為的要少。他預計,烏克蘭戰爭結束後,俄羅斯仍將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巨大市場。
從汽車業轉型到軍工:下崗者有了新希望
歐盟和德國政府都做出向國防和安全巨額投資的決定,軍事工業的復興,是否會吸收汽車行業因不景氣而被裁員的這批人?
美汽車關稅給日韓帶來怎樣的衝擊?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進口汽車及輕型卡車徵收25%關稅,日本和韓國的汽車產業受重大影響,股市大幅震蕩。韓國政府承諾採取措施減少影響,日本首相表示將考慮所有選項應對新關稅政策。
德國敦促對川普汽車關稅作出強硬回應
德國及其他主要向美國供應汽車及零件的國家正在考慮對川普新宣佈的25%統一進口關稅進行報復。此外德國工商大會最新報告顯示,全球貿易壁壘加劇,德國出口企業面臨更大挑戰。
川普欲以TikTok換減稅 中方拒絕
美國總統川普26日表示,如果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與美國達成出售協議,他就會考慮降低對中國的關稅。與此同時,川普宣佈對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並打算在下週公佈「對等關稅」措施,進一步擴大自他上任以來在全球發動的關稅戰。
面對中國挑戰 德國工業還有救嗎?
中國汽車行業的崛起不僅對大眾和賓士構成重大威脅,德國化工和工程行業也面臨著來自中國對手的衝擊。
德國大廠爆裁員潮 景氣難以逢春
從大眾、福特、奧迪到博世、蒂森克虜伯還有德意志銀行,多家知名德國大企業在過去幾個月裡相繼宣佈大規模裁員計劃。除了汽車製造業之外,其它多個重要產業也被陰影籠罩,經濟復甦難現生機。
奧迪宣佈在德國裁員7500人
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品牌奧迪周一宣佈將在德國裁員7500人,理由是德國汽車業面臨「巨大挑戰」,面對著電動汽車需求放緩和來自中國日益激烈的競爭。
中遠海運與德國BLG物流公司達成合作
據《日經亞洲》報導,中國國有企業中國遠洋海運控股與德國物流公司BLG Logistics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旨在降低中國汽車在歐洲市場的成本。
歐洲電池「一哥」Northvolt破產 制衡中國電池巨頭夢碎
瑞典電動車電池巨頭 Northvolt 本周三(3月12日)宣佈已在瑞典申請破產,歐洲最有希望制衡中國電動車電池製造商的努力就此告終。
特斯拉銷量下滑 馬斯克「干政」惹的禍?
德國聯邦機動車管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2月特斯拉在德國新車註册量比去年同期暴跌76%。專家認為,馬斯克在川普重回白宮後參與政治是造成特斯拉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東南亞市場起烽火:中國汽車大戰德國品牌
價格更低廉、品質在提升的中國汽車在東南亞市場銷量激增。日本和德國的汽車品牌都面臨挑戰。德國品牌優勢何在?降價是否能夠殺出一條生路?
美國取代中國成為德國2024最大貿易夥伴 原因何在?
德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去年美國重新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原因之一是德國對中國出口減少。
川普:4月宣佈對進口汽車征25%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继續推進其對全球各國的關稅討伐,宣佈將對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這將對歐洲和德國造成巨大衝擊。中國也警告關稅戰可能危及全球經濟。
德國經濟陷入低迷的五大原因
德國五年來沒有實現顯著的經濟增長,甚至在2023年和2024年連續兩年出現經濟萎縮。長期被視作歐洲經濟的「火車頭」的德國究竟怎麼了?美聯社列出了德國經濟低迷的五大原因。
川普:4月2日開始徵收汽車關稅
川普表示將於4月2日開始對進口汽車徵收關稅。美國汽車行業呼籲繼續遵守《美加墨貿易協定》,對符合其規定的墨西哥和加拿大汽車免稅。
上一頁
第1 頁,共39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