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面對北非局勢束手無策
2011年3月6日歐洲的疆土將向外擴張大約400平方公里,這只是這個多事之周中的一條不尋常的新聞。其中的原因是非洲東南部沿海的一個名為馬約特的法佔小島,將從今年四月開始正式成為法國的第101個省。這個將要成為歐盟最南部疆土的島嶼位於科摩羅和馬達加斯加之間,由一個主島和兩個微型小島組成。法國政府已經宣佈將慷慨解囊,每年花費6億3千500萬歐元支持島上建設。這麼多的錢應該能讓島上主張獨立的聲音瞬間消失了吧。
歐洲人這個星期關注的重點還是歐洲以外國家發生的事情,具體說是在阿拉伯世界發生的事情。幾十年來統治北非的專制政權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倒下。歐洲人懷著緊張的心情密切注視著埃及、突尼斯以及利比亞取得的革命成果能夠對北非其他的獨裁者們有著怎樣的影響。自從突尼斯的本‧阿裡逃跑,穆巴拉克下台以及卡扎菲政權開始搖搖欲墜, 世界上其他的獨裁政權們也開始緊張起來。他們害怕阿拉伯國家的抗議浪潮會激起自己國家反對派們的抗議情緒。
世界獨裁者們的緊張情緒
在中國對記者展開拘捕和騷擾的同時,北韓以導彈相要挾。在伊朗,阿亞圖拉呼籲對其反對派展開謀殺。中亞的這個政權加強了對清真寺的監控,並且以殺一儆百的姿態懲罰他們的對手。所有的人都想方設法的把西方社會、網路和北約說成是他們黑暗的敵人。
對此,西方國家沒有什麼回應的辦法,因為他們自己也無法管制領導人卡扎菲對利比亞國民下狠手。國際社會就此也出現了分歧,大家面對的問題是:當卡扎菲跟他自己的國民算血帳的時候,他們該有怎樣的反應?
西方世界沒有一個政府會在不是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主動出擊。各大國家首都傳來的聲音都是:我們在軍事行動方面還沒有與北約達成一致。美國也不想捲入另一場戰爭。法國新上任外長阿蘭‧朱佩(Alain Juppé)發出警告稱,北約的軍事行動會"相當的適得其反"。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Guido Westerwelle)不想為卡扎菲的政治宣傳提供有利條件,因為他認為西方的干預可能會使利比亞民眾再次站到卡扎菲這一邊。西方國家的政府們都希望卡扎菲政權很快就會出現內部崩潰,屆時所有問題就會自行得到解決。
薩科齊和梅克爾不得不更換部長
鑑於歐洲家門口這種困難的形勢和不確定的未來,歐洲各政府內部出現的一些人事變動就顯得不那麼重要。本周伊始,首先是原法國外長阿利奧‧馬裡(Alliot-Marie)辭職,她因為之前在突尼斯渡假,並接受了已經下台總統本‧阿裡的款待而受到了嚴厲批評,最後不得不辭職。
接替馬裡外交部長一職的是時任法國國防部長朱佩。朱佩剛剛於六年前因貪污罪被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並監外執行,同時剝奪政治權利一年。法國總統薩科齊也進行了內政部的重組。所有的一切讓人看出,他想在混亂的局勢中改變其政治命運,因為他的前途並不看好。
就在法國距新一輪總統大選還有一年之際,本周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三個法國人中有兩個人反對薩科齊爭取連任。這份調查的結果表明63%的法國人對薩科齊並不滿意。據稱只有34%的法國人希望這位保守派總統爭取連任。他們對薩科齊非常不滿的原因是他沒有將法國變得更加有影響力,正相反,法國遠遠落在了歐洲第一名-德國的後面。許多接受此項調查的法國民眾認為,薩科齊把法國在阿拉伯世界以及"黑非"國家變成了無關緊要的角色。
為了面子德國最受歡迎的部長只得下台
就算是選民為一位政客打高分也不一定都管用。德國國防部長古滕貝格本周親身體會到了這一點。這位不久前還是德國最成功的政治家不得不辭職,原因是兩周前公開的關於他的博士論文涉嫌大量抄襲的消息。現在民調顯示,4分之3的德國人希望已經辭職的這位國防部長能夠重返政壇。我們在此能夠得出的唯一結論是,大部分德國人覺得做人誠不誠實其實並不重要。挺奇怪的吧。
這也是民主社會的一個特徵,如果誰贏得了民眾的好感,那他就能比那些不特別受民眾歡迎的人犯更多的錯誤。古滕貝格的辭職對於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來說好比中了六合彩。他最大的,也是最成功的對手終於走人了。韋斯特韋勒本周就更需要急著向世人證明,他已經處於領先地位。作為西方國家第一批拜訪北非和伊朗的政治家,他嘗試著在那裡彰顯德國的影響力。
歐洲對伊斯蘭服飾布卡說不
本周內,沒有特別引起注意的消息還包括法國已經成為歐盟第一個禁止穿戴布卡的國家。法國巴黎政府這個星期啟動了一個名為"露出面孔的共和國"的宣傳運動。現在,法國沒有人可以在公開場合穿戴用於矇住面部的服飾。還好墨鏡、頭盔、以及帽子不在被禁範圍之內。
從整個歐洲的角度上來講,法國的布卡禁令只是歐洲與伊斯蘭展開極端化爭執,或者說是劃清界限的進一步體現。就連德國新上任的內政部長弗里德里希(Hans-Peter Friedrich)也以一項挑釁作為其就職的開始。他親口說出,伊斯蘭不屬於歐洲。這可不是什麼好話,因為類似的爭論帶來的永遠只是更多不滿,無法促進各文化族群之間的和睦相處。
作者:Adrienne Woltersdorf / 吳安麗 翻譯:任琛
責編:李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