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峰會:經濟問題是重點
2005年3月24日歐盟將對有前途的行業、教育和交通增加投資,以縮短歐洲與美國及亞洲的差距,使歐洲的經濟年增長率達到3%。歐盟各國政府承認,對歐洲的經濟景氣和勞動市場的危機,自己應承擔一部分責任。峰會結束時發表的聲明說,歐洲與亞洲和美國在經濟上的差距表明,歐盟為改革姍姍來遲,改革不完整,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現在急需行動起來。歐盟各國主張賦予2000年通過的裡斯本戰略以新的活力。德國總理施羅德稱此舉為「真正的成就」。
歐盟各國摒棄了原來制訂的2010年使歐洲成為全球最強大經濟實體的目標,認為這不現實。聲明說,現在需要做的事是推動各種形式的科研、教育和革新。各成員國應將本國國內生產總額的3%投入這些領域,以符合社會承受力的方式完善內部市場。
歐盟各國贊成在服務領域實行更多的競爭,但不能損害勞方的利益。此前,歐盟委員會曾準備同意歐盟內一個國家的服務行業可以按照該國的規定和價格向歐盟的另一個國家提供服務的做法。這次峰會拒絕了這樣的動議。施羅德說:「我們需要開放服務業市場,但是不能以低薪水和低福利來進行傾銷。」所以,對有關的方針政策將進行徹底的修正。
這次歐盟峰會極其和諧。無論是歐洲內部問題,還是全球問題,各與會國都同心協力,所有的決議都獲得一致通過。在德國的強烈要求下,歐元穩定公約的條款有所鬆動,施羅德為歐元穩定公約的改革進行了辯護。
美國提名國防部副部長沃爾夫維茨任世界銀行行長引發了爭議,不過歐洲各國領導人不想使這場爭議演變成與一場與美國的新糾紛。施羅德強調說,他不會阻止沃爾夫維茨當選,沃爾夫維茨應該有一次新的機遇。施羅德估計,其它歐盟國家也不會反對沃爾夫維茨。
歐盟堅持取消對華武器禁運的動議,克羅埃西亞將再次獲得為加入歐盟進行談判的機會,歐盟將考察克羅埃西亞是否與聯合國海牙戰犯法庭合作,海牙國際法庭對此表示懷疑。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