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歐盟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有重要政治、經濟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截止2014年共有28個成員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背負歐盟入境禁令 俄參謀長堂而皇之訪德法
一名受到歐盟禁止入境制裁的俄羅斯軍隊高級將領本周隨同該國外長到德國和法國訪問。這位參謀長因烏克蘭衝突被歐盟列入制裁「黑名單」。
中國對歐盟日本等國不鏽鋼開啟反傾銷調查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在貿易戰當頭,又開啟新戰局: 對眾多國家開啟不鏽鋼產品的反傾銷調查。
歐盟開征鋼材保護性關稅
歐盟委員會希望對各種進口鋼鐵徵收保護性關稅,以避免本土重工業受到廉價產品的衝擊。但汽車工業已經對這一舉措提出批評。
除了谷歌,他們也被歐盟開出天價罰單!
面對一張張巨額罰單,有人可能會暗呼,這是打劫嗎?歐盟是真的發現對美國企業採取反壟斷措施是補償這些企業避稅造成損失的手段嗎?人們看到的事實是,自2004年起,罰款金額不斷攀升。
歐委會主席酗酒?容克怒斥媒體
周三,一名記者問及,上周在參加北約峰會期間,是否因飲酒過多而致腳步蹣跚、需他人幫助;歐委會主席容克面露慍色,要求媒體人拿出尊重態度。
谷歌再遇歐盟巨額罰單
歐盟委員會指控谷歌濫用其在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的市場領導地位,對這家美國科技巨頭處以43.4億歐元罰款。
德語媒體:中國不滿 歐洲昏睡
儘管川普在貿易問題上同時向歐盟和中國開火,但歐盟和中國並沒有因此形成新的同盟。中歐峰會以及國際新形勢下的中歐關係是今天德語報摘的焦點。
德語報摘:歐洲 - 北京的新夥伴
中美貿易衝突不斷激化的大背景下,中歐峰會周一在北京召開。德語媒體普遍關注,新形勢下,中歐關係將如何發展。
歐盟、日本簽自貿協定
歐盟與日本周二在東京簽署一份內容廣泛的自貿協定,將於明年生效。有分析認為,這是向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發出的訊號。
德國外長:「我們不能再毫無保留地信任白宮」
歐盟是美國的敵人或對手嗎?至少川普是這麼說的。震驚之餘,歐盟和德國都迅速作出回應。
中歐聯合公報欠驚喜?歐盟向三巨頭喊話
國際貿易槍林彈雨之際,中歐、美俄巨頭分別碰面。中歐簽署聯合公報,大談世貿組織改革。川普却火上加油,稱中、歐、俄為「敵人」,首腦們見面是契機抑或危機?
歐盟高官:中歐應共筑「責任同盟」
周一,每年一度的歐盟中國峰會將在北京召開。值此中美貿易爭端日趨激烈之際,本次峰會尤為引人關注。
歐盟議員賺外快 哪國議員賺最多?
國際透明組織組織公佈,儘管平均收入超過8000歐元,歐盟議員仍有約四成兼職賺外快。這有時令人擔心議員會受到游說組織的影響。
專訪:全球秩序受威脅 更待中歐有作為
本年度的中國-歐盟峰會下周將在北京舉行。在貿易戰籠罩全球的陰影下,歐盟和中國這兩個全球最主要經濟體面臨怎樣的挑戰。德國之聲就此採訪了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教授。
脫歐大將跳船 梅首相 : 有點意外
英國主事脫歐的兩名大員約翰遜和戴維斯接連跳船,引發英國政壇地震。梅首相公佈,外長一職將由亨特接任,這位由「留歐派」轉投「脫歐派」的新帥,能否接住這個燙手山芋?
脫歐之後怎麼辦 四大自由取其一?
經數月爭議,英國內閣就退盟後與歐盟的關係達成了一些共識。根據該計劃,「硬脫歐」的某些要點被清除。然而,這就夠啦?
專訪:歐洲沒必要擔心中國
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歐洲,先在保加利亞舉行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6+1峰會",隨後前往德國訪問。對於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積極佈局,布魯塞爾和柏林並非毫無顧慮。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問題專家金玲認為,這樣的擔心並無必要。
澤林視點:實用主義聯盟
繼中國之後,歐盟現在也嘗到被川普定義為「不公平貿易夥伴」的滋味是什麼了。但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即便如此,歐盟還是很難真正與中國聯手面對這一局面。
聯邦議院一般性辯論 難民政策引激烈交鋒
德國聯邦議院關於政府預算的辯論通常成為在野黨們對當局政策的總清算。此次,尤其是難民政策引發激烈爭議。
拒絕中國「聯歐抗美」 歐盟知音何處尋
遭到美國以鋼鋁稅、汽車關稅苦苦相逼之時,歐盟收到了中國的結盟邀請。
中美貿易戰未歇 川普:歐盟一樣壞
隨著中美雙方淡化衝突,外界猜測是否為了貿易戰和解鋪路。川普说「不想針對中國」,再次誇耀他和習近平的好關係,稱習為「永遠的主席...可稱是君王」。
歐盟峰會難民決議會打水漂?
在歐盟外建立難民收容中心,與歐盟國家就接回已在該國登記的難民達成協議: 這些都是歐盟峰會在梅克爾的倡議下做出的決定。不過,從開羅到華沙,反對力量正在形成聲勢。
梅克爾「超額完成」任務 基社盟滿意了嗎?
在難民政策上,梅克爾在布魯塞爾取得的成果,顯然是超出之前所公佈的內容。集中安置避難申請者的「難民處理中心」已成定局。基社盟宣稱峰會成果都是本黨的功勞。
評論:右翼民粹主義者的致命毒藥
歐盟已經決定對難民關閉邊界,右翼民粹主義者得以實現其目標。德國之聲評論員Barbara Wesel認為,現在缺少的是民主派人士的反抗。
歐盟難民問題僵持一夜 終獲共識
危機終於呈現緩和跡象:歐盟28國終於就難民政策問題達成協議。然而,難民議題影響歐盟團結似乎只是時間問題,而義大利此前的杯葛也並不令人意外。
梅克爾的敵人和朋友
在難民問題上內焦外困的梅克爾,亟需獲得其他歐盟國家領導人的支持。然而,難民危機當頭,支持梅克爾的歐洲夥伴越來越少,還有一些國家的領導人更是堅定地站到了梅克爾的對立面。
歐盟峰會決定著梅克爾的命運
歐盟國家和政府領導人正在就關閉外部邊界以及遣返避難申請者回鄉進行磋商。德國總理梅克爾此次只能獲得成功,才有可能維護其政府的穩定。
執政聯盟高層會晤:難民問題仍說不攏
周二晚間,德國執政聯盟的各黨派高層舉行會晤,但各方在分歧嚴重的難民問題上,立場仍相距甚遠,未能取得任何共識。
德語媒體:華盛頓連出狠招 北京頻向歐洲示好
中美貿易爭端不斷加劇之際,周一有兩位歐洲政要到訪北京:法國總理菲利普和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泰寧,兩人均聲稱在北京的會談卓有成效。
歐洲政要訪華 中方提「共同利益說」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盟友。中國抓緊歐洲對美關係趨冷,積極拉攏盟友。關鍵是,歐洲是否領情?
梅克爾:小峰會未如願,下一步怎麼走?
歐盟「小峰會」沒有給梅克爾總理帶來想要的東西。即將舉行的正式峰會能夠達成妥協的可能微乎其微。在無法調和的難民問題面前,柏林的下一步將怎麼走?
專訪:「外資與中資企業須平等對待」
德國之聲記者就「歐盟在華企業商業信心調查報告」以及歐盟企業在華面臨的挑戰採訪了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何墨池(Mats Harborn)。
美歐盟友「相愛相殺」代價幾何?
川普奉行「美國優先」,連盟友也不顧惜,這令歐洲各國憤而採取反制措施。來看看雙方都使出了哪些「殺手鐧」!
德語媒體:有補貼的競爭與貿易戰新武器
《經濟周刊》發表長文剖析歐盟企業在中國的處境,指出在華企業最大的擔心是當地企業在"國家補貼"下日益增強的競爭力,《新蘇黎世報》則預見性認為,貨幣和債券可能成為貿易戰中的武器。
互相傷害!歐盟今起對美加徵關稅
本周五起,歐盟正式對美國牛仔褲、摩托車等商品徵收關稅,作為美國對其加徵鋼鋁產品關稅的反制措施。一些專家由此擔心全球可能爆發貿易戰。
歐洲法庭裁定:德國水源硝酸鹽含量過高
歐洲法庭周四在盧森堡裁定,德國沒有採取有效措施,降低該國水域中硝酸鹽含量,從而違反了歐盟有關硝酸鹽含量的規定。
歐盟反制美國 周五開征關稅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又宣佈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眼看美歐漸行漸遠,歐盟宣佈對昔日盟友課征報復性關稅。
歐洲企業:在中國做生意更難了
儘管北京表示要繼續開放,但歐洲公司卻抱怨中國的商業環境依然差強人意。據歐盟駐華商會本周三公佈的一項調查,一半在華歐洲企業認為,過去一年裡,中國的營商環境出現惡化。
川普狠批德國 歐盟擬修移民法
德國和法國領導人在下週歐洲高峰會前先進行溝通。梅克爾與馬克宏在柏林近郊開會,雙方預計就歐洲移民政策提出新方案。
馬其頓即將啟用新國名
曠日持久的國名之爭似乎得到瞭解決:斯科普裡和雅典已經就一項臨時性協定達成共識。今後馬其頓將以新國名出現在國際舞台上。
德國邊界拒絕難民入境,什麼情況下可以?
德國基社盟堅持要在邊界上阻止難民入境,甚至威脅要單獨推行這一計劃。但是,專家們對這樣的計劃是否有法律基礎表示懷疑。
歐盟:中國詐騙集團疑轉戰新絲路
歐盟反欺詐局(OLAF)懷疑,希臘和匈牙利成為利用中國「新絲路」進口衣履的詐騙犯案中心,每年涉款高達數百萬歐元。
山寨泛濫 歐盟每年損失數億!
歐盟智慧財產權局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因為山寨貨大量湧入,歐洲生產商每年損失數十億歐元。預計未來幾年情況會更加惡化。根據統計,最愛被抄襲的產品包括手表和鞋子。
難民潮漸退?歐盟難民申請人數下降
歐盟官方數字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歐盟境內難民申請人數繼續減少。德國也是相似的情況。除了敘利亞、阿富汗之外,在歐盟遞交庇護申請的還來自哪些國家呢?
美國對盟友徴税 歐盟將中美一同告上WTO
陷入貿易戰的顯然不只中美。鋼鋁稅豁免談判到期前兩天,美國宣佈對加拿大、墨西哥與歐盟課鋼鋁關稅。歐盟方面則在周五宣佈,在世貿組織對中、美採取法律行動。
一聲徴税令 G7集團變「六對一」
加拿大滑雪勝地惠斯勒田園詩般的風景似乎並不能代表G7成員國財長們的心情。會議開始前夕,川普宣布對重要的夥伴徴税,G7峰會是否就此變成G6+1呢?
川普“關稅噩夢」到來 中德外長齊批評
德國外長馬斯在柏林會見了來訪的中國外長王毅。鑑於美國剛剛拒絕歐盟鋼鋁關稅豁免請求,同美國的雙邊貿易成了德中兩國外長會談的核心議題。
對義大利指手劃腳 歐盟高官道歉
歐盟委員會預算專員厄廷格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說,來自金融市場的壓力或許會讓義大利選民明白過來,該投誰的票。這一說法招致激烈的批評,這位德國政治家不得不向公眾道歉。
除了一次性塑料 我們還有別的選擇
歐盟委員會正計劃對一次性塑料用品實施全面禁令。其實稍微用心的人就會發現,沒有這些塑料品,生活也可以一樣的美好。
大吃大喝 歐右翼民粹議員報帳被查
歐盟議會中,右翼民粹主義議員不過34人,是最小黨團,但在花錢方面卻是大手大腳。一份包括234瓶香檳、菜餚400歐元一份的報賬單引起爭議。有關機構已經展開調查。
上一頁
第40 頁,共13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