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歐盟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有重要政治、經濟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截止2014年共有28個成員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評論:馬斯的要求礙難奏效
德國外長馬斯理應抨擊中國粗暴對待維族人。不過,德國之聲中國問題專家馮海因指出,若想有效果,需要歐洲共同發聲。
北約秘書長:歐盟建軍應與北約相輔相成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雖然法國總統馬克宏建議歐盟建軍提升防禦能力,但應當建立在北約的體制內,強化歐盟在北約內的勢力。
澤林視點:彼此彼此
克羅埃西亞在中國的首家旅行社開業。北京和札格瑞布彼此鋪上了紅地毯。德國之聲專欄作者Frank Sieren認為,巴爾干國家的開放絕不僅限於旅遊觀光。
川普见馬克宏 有分歧 有共識
美國總統川普刚抵巴黎便對東道主提出尖銳批評。他推文稱,馬克宏呼籲歐洲人建立一支自己的軍隊——歐洲軍,「非常侮辱人」。不過兩位總統的會面卻展示了團結的一面。
為何很多歐洲人懷舊
根據歐盟的一項民意調查,在歐洲,越來越多人充滿懷舊情懷。尤其是義大利人更是渴望《過去的美好時代》。在德國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懷念舊時代。調查報告的作者要求對民粹主義的修辭做出明確的解釋和劃分。
美國對伊朗新制裁 歐盟不在「特赦」之列
華盛頓宣佈針對伊朗的新一輪制裁的同時,表示有八個國家獲得繼續從伊朗進口石油而不用擔心受罰的豁免。歐盟28個成員國無一獲此待遇。
美期中選舉倒數一週﹕德國和歐盟糾結甚麼?
美國期中選舉罕見地受國際注目,有分析認為這和川普的施政作風有密切關係。正當歐盟不少成員期望選舉結果能挫一挫川普的銳氣,但專家卻警告這或許導致更危險的局面。
歐洲沒有梅克爾行不行?
梅克爾的難民政策未能使各方達成共識。其緊縮政策也受到許多危機國家的批評。在歐盟,梅克爾的逐步退出政壇也被視為是一個新開端的到來。
德國本周日進入冬令時
本周末,10月27日至28日的夜間3點,時鐘將回撥到2點。換句話說,夜裡可以多睡一個小時。
森佐夫是本年度薩哈羅夫獎得主
歐盟議會將本年度薩哈羅夫精神自由獎授予烏克蘭導演森佐夫。這位因公開反對俄羅斯侵佔克裡米亞而繫獄的藝術家得到國際社會聲援。
歐盟欲出新規 禁止一次性塑料製品
吸管、飲料杯、棉花簽……現代社會的眾多日常用品都由塑料製成,其中還有不少是一次性產品。歐洲議會日前通過了一項提案,擬禁止這類一次性塑料製品,從而減少塑料廢棄物對海洋的污染。
史無前例 歐盟否決義大利預算案
現屆義大利聯合政府想要進一步擴大財政赤字,為此制定了新預算案,但這個南歐國家本已負債纍纍。儘管此前受到歐委會質疑,但羅馬依舊一意孤行。周二,歐委會否決了這一預算案,要求羅馬修改。爭議加劇。
歐洲汽車銷量銳減
歐盟廢氣排放新標準對汽車市場帶來何種影響,可從9月份的銷售數字見出:新車售量幾乎減少四分之一。大眾公司首當其沖。
對"保護主義"說不 歐盟和新加坡簽署自貿協定
歐盟與新加坡周五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讓這個僅500萬人的島國成為首個與歐盟達成自貿的東協國家。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稱這是個「高素質協議」,在保護主義抬頭之時有重要意義。
回懟川普?亞歐峰會力挺自由貿易
歐盟和亞洲國家表達了齊心合作的意願。在布魯塞爾召開的亞歐峰會上,與會者贊同自由貿易、支持巴黎氣候協議。這是針對美國總統川普发出的聲音嗎?
布魯塞爾: 義大利財政預算太離譜
歐盟對義大利政府提交的下一財政年度預算草案十分不快。歐盟財政委員莫斯科維奇向羅馬發出一封措辭嚴厲信函。
評論: 墨菲定律與英國退盟
依據墨菲(Edward A. Murphy)定律,事情但凡該出錯,便一定出錯。所以,最後一輪英國退盟談判果然擱淺。歐盟強作歡顏。德國之聲記者Barbara Wesel則認為,前景如何,其實難料。
英國退盟峰會:又錯過一次機會
在本次歐盟峰會前,相關人士樂觀地認為能就英國退盟後的走向找到解決辦法。而實際上,現在不僅未能找到方案,連下月的峰會是否能舉行還是問題。
高峰已過 移民德國者人數下降
2017年,移民德國的人數比離開德國移民國外的人數多出41萬6000人。這一數字明顯低於前兩年。
研究:發達國家民主退步 美國排名大跌
社會日益兩極分化、政策調控不力——在不少發達工業國家,政府治理遇到難題。德國著名智庫貝塔斯曼基金會的一項最新調查研究得出了這一引人深思的論斷。
歐盟「黃金簽證」遭炮轟
十多個歐盟成員國允許富有的外國人以大額投資換取居留權。人權組織稱,這樣的項目機制帶來洗錢的風險。
港拒解釋馬凱簽證事件 歐盟質疑政治動機
《金融時報》駐港記者馬凱被拒續簽證一事持續發酵,新聞界和歐美政商界連日來齊聲表達憂慮,促港府交代原委。但是當局至今仍拒絕解釋,甚至再給予事件主角「特別待遇」。
美商務部長要給歐盟「毒藥片」 對付中國
美中兩國目前正不斷抬高關稅,導致貿易衝突升級,並已波及政治等其他領域。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直言要聯合歐、日,結成共同陣線。
美拉攏歐日抗中 世貿改革遭盟國反嗆
中美貿易戰陷入僵局,還沒有緩解的跡象。美國的下一步很可能是多方籠絡盟友,共同打擊中國;但是另一方面,美國跟盟友在世貿改革的火頭仍然未熄。
投票率太低 馬其頓更改國名公投無效
馬其頓國名改不改?只有不到一半的選民投票決定表態。這個由馬國總理與希臘達成的協議現在面臨考驗,也影響著未來馬其頓加入北約和歐盟的可能。
避規美制裁 歐盟宣佈迂迴措施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裡尼在紐約表示,為了挽救與伊朗簽署的核協議,歐盟準備成立一個機構來迴避美國對伊朗的制裁。
中美貿易戰下 歐洲成美國大豆「接盤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本來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句至理名言。而從美國大豆產品最近在歐洲熱賣的情況來看,這句古話可能要被改成「美中相爭,美國得利」。
德語媒體:中美貿易戰 白宮佔優勢?
面對中美貿易戰的加劇,中國官媒一再強調中方必勝的信心。但《法蘭克福匯報》一篇社評卻認為,白宮在這場爭端中佔據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此外,歐盟計劃加強同中亞的聯繫,這是對「一帶一路」的挑戰嗎?
評論:英國退歐僵局 看誰堅持到最後!
現在,我們知道「英國退歐」的時間表啦?不一定吧。歐盟在打時間牌,要讓倫敦受到的壓力繼續增加。德國之聲評論員Barbara Wesel指出,歐盟絕不會退讓在先。
專訪:歐盟感到「並不坐在駕駛座上」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裡尼9月19日推出了「歐亞互聯」的戰略提議。歐洲智庫「歐盟外交關係委員會」(ECFR)亞洲問題專家杜懋之向德國之聲分析其意義。
「歐亞互聯」—歐盟新提案 應對「一帶一路」?
歐盟專員莫蓋裡尼提出在交通、數字化、能源等方面,推進「歐亞互聯」的戰略。她否認這是回應中國的「一帶一路」,但強調「歐洲方式」將格外重視規則、可持續性,並保障各方機會均等、當地社區受益。
伊朗指責歐盟毫無作為 威脅提高鈾濃縮
伊朗外交部長表示,歐洲人不應該屈服於美國。如果歐盟繼續保持被動的態度,伊朗可能會重新提高鈾濃縮能力。
歐洲議會為制裁匈牙利開綠燈
歐洲議會以超過三分之二的多數通過一項動議,為啟動制裁匈牙利的程序鋪平了道路。歐洲議會認為,匈牙利政府破壞法治國家原則、壓制非政府組織。
在烏克蘭借腹生子?麻煩!
烏克蘭國內有數十家人工受精醫院,而基輔政府現在開始對它們進行調查:從事人工受精的醫生是否也參與了人口販賣活動?專家呼籲出台相關法律。
免稅示好?歐盟撤中國太陽能板進口限制
在美中貿易戰如火如荼之際,歐盟宣佈結束對中國進口太陽能板實施了5年的限制令。幾家歡喜幾家愁,究竟哪方成最大贏家?
不再「折騰」?歐洲或告別夏時制
圍繞夏令時和冬令時之間的調整,每年至少會發生兩次激烈爭議。歐盟因此進行了一次線上問卷調查,其結果非常清楚。布魯塞爾的歐委會有可能很快作出符合民意的決定。
美國主導國際支付 歐盟打算自立門戶
美國恢復對伊朗制裁,但歐盟仍想繼續從伊朗進口原油,單單金融交易往來就受到諸多限制。或許可以脫離受美國影響的SWIFT體系,建立一個歐洲支付體系?
歐盟擬終止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措施
據路透社報導,歐盟計劃在9月份取消對中國生產的太陽能光伏板和電池的進口限制。歐洲製造商此前曾要求歐盟延長限入措施,否則將再次向中國傾銷產品敞開大門。
專訪:「歐洲需對絲綢之路作出回答」
通過「一帶一路」,中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也不斷擴大。德國的中國問題專家魯德華認為,在這種背景下,歐洲必須要制定自己的投資戰略。
梅克爾的歐洲算盤如何打得響
歐盟委員會主席、歐洲理事會主席、歐洲央行行長,歐盟層面上最具實權的三個職位,明年都將面臨換屆。而德國至少對其中兩個要職具有濃厚的興趣,梅克爾或將不得不作出取捨。
退出救助計劃 希臘靠自己前行
從今天起,希臘在財政上自立,不再依賴救助傘。人們持審慎樂觀態度。
南美洲國家聯盟黯然退出歷史舞台
10年前誕生之際,它被譽為拉丁美洲的歐盟,如今,隨著哥倫比亞的退出,它也到了偃旗息鼓的時候。其實,南美洲整合統一的條件本來並不惡劣。
評論:兒童金問題 責不在歐盟
在歐盟,同樣的法律適用於每個人,包括領取兒童福利金的權利。德國之聲評論員Bernd Riegert認為,如果存在問題,不要搬出一套民粹主義說辭,要動手解決它。
27萬外國人獲德國兒童金 趨勢還在升
聯邦德國每年向其它歐盟成員國公民支付數億歐元兒童金。其數量呈上升趨勢。德國國內修改兒童金規定的呼聲漸高,但歐盟則排除允許德國引入不同兒童金標準的可能。
歐盟抵制美國對伊朗制裁
布魯塞爾決意應用「抵禦法」,說服企業,繼續留在伊朗。不過,圍繞伊朗核協議爭端,保護歐盟企業不受美國制裁影響,說著容易,做起來難。
歐盟:成員國應慎發「黃金護照」
「投資25萬歐元,即可全家移民歐盟」,這類中介廣告,中國大城市隨處可見。不過,歐盟預計將在今年秋季出台措施,限制「買賣國籍」的行為。
葡萄牙經濟被中國人「接管」?
前些年深陷債務危機的葡萄牙在歐盟委員會、歐洲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監督下執行了嚴格的財政緊縮措施。中國投資者則抓住了機會,收購了許多葡萄牙企業。現在中國資本還有意全資收購該國最大電力供應商。這個西南歐國家的政治與經濟,是否過於依賴中國?
降壓藥竟含致癌物 中國問題藥物流入歐美
三周前,歐洲多家製藥廠開始召回一種降血壓藥,原因是該藥的主要成分在生產過程中混入了有害的致癌物質。而這種藥用成分的供貨商是一家中國企業。
評論:早該如此
德國政府阻止了中國投資人對兩家德國企業的併購。德國之聲評論員Andreas Becker認為,此乃正確做法,無關保護主義,而關乎機會均等。
評論: 歐洲如何評價美歐峰會
川普回國後大舉兜售峰會結果,好像又為美國經濟開啟新篇章。但是,許多歐盟官員指出,現實並非如此。
上一頁
第39 頁,共13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