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歐盟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有重要政治、經濟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截止2014年共有28個成員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歐盟和日本協議阻擊中國"一帶一路"?
歐盟和日本簽署了一項基礎建設協議,以促進歐洲與亞洲之間的聯繫。該協議被認為是歐盟和日本對中國的"一帶一路"(BRI)的阻擊。
懲罰性關稅:德外長要求歐盟對美示強
圍繞與華盛頓的貿易爭端,聯邦德國外長預期,歐盟將對美國商品反征懲罰性關稅。他強調,"歐盟必須作出反應"。
美國將對歐盟數十億商品徵收關稅
10月2日,世貿組織裁決歐盟「未能採取合適措施撤銷對空中巴士的補貼」,允許美國向歐盟約75億美元的商品及服務徴税。現在,華盛頓將對這一裁決付諸實施。布魯塞爾則威脅要採取報復行動。
港警射傷18歲少年惹議 歐盟籲雙方克制
中國十一國慶這天,香港街頭再次上演警民衝突。隨著部份地區爆發激烈抗議,港警在四地發射六發實彈。其中一名18歲少年中彈引發警方過度使用武力的質疑。
馮德萊恩歐委會新班底中兩人被議會預審否決
一個月後,來自德國的新的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及她的委員會班子就該走馬上任了。然而, 歐盟議會無意照單全收她提名的團隊。
德國為烏克蘭做了什麼?
美國總統川普在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電話談到聯邦總理梅克爾時說:"她只談論烏克蘭,但她什麼也沒做。"澤倫斯基對此 "百分之一千"表示同意。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歐盟商會:中國正在陷入危機 國企必須改革
中國領導人對國營企業情有獨鐘,該領域成長速度很快,但其債務也在同步增長,並在拖中國經濟的後腿。與美國的貿易戰只能導致中國經濟增長更加緩慢。現在是該採取行動的時候了。
德國計劃每年接收25%海上獲救難民
德國內政部長澤霍費爾在接受《南德意志報》採訪時說,聯邦政府的未來計劃是每年接收四分之一在義大利海域獲救的難民。
歐盟新專員欲說服川普勿「魯莽」行事
即將上任的歐盟委員會貿易專員霍根(Phil Hogan)說,歐盟將竭盡全力讓川普放棄魯莽的貿易政策,一些英國人對「硬脫歐」的想法是一廂情願。
「請離開我的小鎮」——英式憤怒走紅網路
英國紳士風度再次令世人折服:即便他們非常生氣,也還是彬彬有禮。本周,一位約克郡大叔做了示範,成為社群網站的英雄。
義大利總理孔特:由生手到國務活動家
一年半前,他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法學教授。現在,他卻是義大利政壇明星。他就是朱塞佩‧孔特(Giuseppe Conte)。
伊朗不再對核研究設限
預告時間已經很長。現在,伊朗動真格了:該國將全面展開核研發。不過,德黑蘭稱,仍願意對話。
貝塔斯曼:西方在一帶一路沿線國投資超中國
中國通過新絲綢之路開發新的貿易路線,引發一些憂慮和批評。貝塔斯曼基金會發布的一項研究則得出結論,包括歐美在內的西方國家在沿線國家的投資總額超過中國。
德語媒體:歐盟不能再猶豫了
德語媒體繼續關注香港局勢。《商報》發表前駐華大使史丹澤的客座評論,其中指出,香港危機已經進入緊要關頭,面對中國,歐盟應該開始發出立場更鮮明的聲音。
無核化談判陷僵局 歐盟敦促北韓裁軍
北韓最近的導彈試射令德國、法國和英國擔憂。他們希望通過持續的國際制裁,迫使自稱核國家的北韓裁軍。
英國硬脫歐後 歐盟公民失去流動自由
英國如果出現無協議脫歐的情況,英國政府將禁止歐盟公民自由進入英國。但是已經在該國居住的歐盟公民,所享有的權利不會受到影響。
歐盟:香港的基本自由應繼續獲得保障
昨天(8月17日),歐盟向香港特區政府發出警告,不要踐踏法律所賦予的公民權利。歐盟同時也提醒香港示威者應保持克制。
歐洲人最關心兩件事:移民和氣候變化
最新歐盟民意調查顯示,移民問題仍然處於第一關注,氣候變化躍居第二。
美歐就擴大美牛出口達成協議
美國同歐盟在解決雙方貿易衝突的問題上出現進展。美國總統川普和歐盟談判代表周五在華盛頓就增加美國對歐盟的牛肉出口達成一致。
歐盟提名前世行CEO為IMF下屆總裁人選
誰應接替拉加德執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數周討論,歐盟成員國作出了決定。
佈雷頓森林體系後繼者們面對頂頭風
75年前,國際社會首次尋求全球經濟共同框架。今天,在佈雷頓森林創建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貿組織等一類多元機構情況如何?
鮑裡斯‧約翰遜:撒謊成性者入主唐寧街10號
英國保守黨黨魁選舉結果出爐,鮑裡斯‧約翰遜不出意外勝出,並將出任英國首相。儘管在參與競爭的人選中,慣於撒謊的約翰遜得到的評價最差。
歐洲議員:「香港的自治並非單純中國內政」
本周四,歐洲議會通過了一項有關香港的決議案。議案強調,中國具有恪守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的國際法義務,呼籲香港特區政府正式撤銷爭議重重的《逃犯條例》,還呼籲歐盟當局禁止向香港警方出口防暴裝備。
評論:困難時刻的良好選擇
懸念保持到了最後一刻:馮‧德萊恩當選歐委會主席。德國之聲總編Ines Pohl認為,最終產生決定性作用的有兩個因素:出色的競選演說、沒有替代人選的現實情況。
歐委會的新主席馮‧德萊恩
馮‧德萊恩成為首位女性歐委會主席。這位基民盟政治家表示,她的目標是讓歐盟更團結且強盛。
德國防長馮‧德萊恩當選歐委會主席
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在競選歐委會主席職位的過程中,面臨了不少挑戰,但她周二仍以些微差距成功當選下一任歐委會主席。
伊朗核協議還有救嗎?
美伊核問題衝突繼續激化。儘管過去數周衝突逐步升級,但解決相關問題的鑰匙恐怕是在歐洲人手上,可是時間並不多了。
德語媒體:德國人如何才能有資格要求中國減排?
人均碳排放顯著高於中國的德國,怎樣做才能說服中國人進一步加大氣候保護力度?面對美中爭霸,歐洲又能找到怎樣的自身定位?周末的德語報刊評論版,探討了這些話題。
澤林視點:夾在布魯塞爾和北京之間的雅典
對企業更友好的米佐塔基斯在希臘選舉獲勝讓中國人感到高興。但是本台專欄作者澤林認為,即使雅典需要中國作為合作夥伴,也不能完全忽視布魯塞爾。
容克接班人選對中國「不夠友好」?
德國保守派基民盟政治家馮‧德萊恩很可能成為下一屆歐盟委員會主席。這位德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女防長在德國和歐盟對華政策的態度已經給中國官員敲響警鐘。
評論:"海洋觀察3號"——彼此挑釁均無必要
將救援船強行駛入蘭佩杜薩港的德國女船長被捕後,擺在人們面前的問題是,這些抗議活動究竟帶來了什麼結果。本台評論員Bernd Riegert認為,這一行動反而間接幫了義大利內政部長薩爾維尼的忙。
矛頭轉向歐盟—— 美擬擴充懲罰性關稅清單
G20峰會上,中美兩國剛剛就貿易戰「停火」達成共識,而美國緊接著又將矛頭對准了歐盟。美國周一發布聲明,計劃對40億美元歐盟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
評論:達成交易的是歐盟而非川普
G20期間,歐盟和南美達成一項貿易協定。這是對美國總統發出的一個清晰訊息。德國之聲評論員Bernd Riegert指出,大阪峰會本身乏善可陳。
歐盟和南美「南共市」自貿協定談判完成
歐盟和南美洲國家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已經就自由貿易協定草案達成一致意見。雙方為此談判了近20年時間。
G20峰會的5大熱門話題
20國領導人已陸續抵達日本大阪G20峰會,各種非正式的會面已經展開。令人矚目的話題從全球貿易到地緣政治和脫歐,連續不斷。精彩的不只是會場上的正式討論,而是場邊各國對爭議話題討價還價後的決定。
德語媒體:抗美反中 歐洲到底行不行?
面對即將召開的G20峰會、中美兩國元首會晤,歐洲到底應該採取怎樣的立場?一些德語報刊評論員認為,歐洲應該即抗衡中國、也反抗美國。
沒有德國國籍的德國市長
克勞斯.魯厄.馬德森沒有德國國籍,卻如何成為德國羅斯托克市的市長了呢?
評論:令人絕望的歐盟峰會--決斷力的缺失
哎呦喂!怎麼又這樣了?歐盟各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在歐委會人事決定討價還價的過程中,又在重犯5年前的錯誤。德國之聲評論員Bernd Rieger指出為,歐盟毫無行動能力。
歐盟讓3萬多難民直接入境
數萬難民將可避免葬身地中海的危險以及蛇頭的敲詐。歐盟承諾,將直接接納來自危機地區的數萬名難民。
加拿大也將頒布"禁塑令"
環保人士警告稱,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塑料垃圾被排入大海。作為擁有全世界最長海岸線的加拿大也打算採取更多措施減少塑料垃圾。
向美國讓步:歐盟宣佈提高美國牛肉進口
在美國總統川普的壓力下,歐盟為美國牛肉製造商擴大了市場商機。
歐元區財長就歐元區預算達成一致
法國總統馬克宏大約兩年前提出的創建歐元區預算的建議取得進展。歐元區財政部長就未來公共預算的要點達成一致,但仍有許多問題有待商榷。
翁山蘇姬和奧爾班共商移民帶來的「最大挑戰」
前不久,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同匈牙利總理奧爾班共同商議了兩個國家目前都在面對的移民所帶來的「最大挑戰之一」。
全球各國說」不「 西方國家垃圾該怎麼辦?
西方國家發現,如今想要處理塑料垃圾的難度越來越大。原因是中國和許多東南亞國家不再想要這些垃圾。如今,雖然這些垃圾流向了政策相對寬松的國家,但基本問題仍亟需得以解決。
高質移民人才越來越青睞德國
在海外求職的非歐盟國家專業人才顯然越來越看重德國。不過,其總數依然還低,原因在於門檻高。
德國外商投資下降 中資勢頭減弱
德國仍是國際投資者的重要投資目的地,但受青睞程度有所下降。一項研究顯示,作為投資地點,德國有傳統優勢,但也存在「短板」。
德語媒體:地緣政治的兄弟情誼
普丁和習近平大概是世界上會晤頻率最高的兩位領導人。六周前在北京,現在在莫斯科,三周後,兩人還會在日本G20峰會期間再度會面。
義大利赤字超標 歐盟欲啟動懲罰機制
義大利不僅面臨一場政府危機,現在還遇上來自歐盟的壓力。鑑於該國財政赤字狀況,歐盟委員會建議對義大利啟動懲罰機制。
德語媒體:危險的大國博弈
三十年前的六月三日至四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到底發生了什麼,至今都沒有一個全面的說法。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政府寧可將這個話題列為禁忌,也不願做任何解釋
德國東西政治生態差異大 右翼民粹東部勢力增
在德國東部地區,右翼民粹黨派德國另類選擇黨在這次歐洲議會大選中獲得了相當高的支持率。而立場左傾的綠黨,則在德國西部、城市居民、年輕選民中獲得了大量選票。德國政治的兩極分化日趨明顯。
上一頁
第35 頁,共13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