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歐盟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有重要政治、經濟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截止2014年共有28個成員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艾爾多安會見歐盟領導人 女士只能靠邊坐?
歐盟領導人本周訪問土耳其,雙方最高層會晤的座位安排不同尋常引起爭議。是安卡拉有意給臉色看?布魯塞爾隨即做出回應。
評論:立陶宛挑戰中國 風險雖大 卻是明智之舉
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宣佈退出北京出資主導的「17+1」論壇。德國之聲評論員Kontantin Eggert認為,此舉充分顯示出大西洋兩岸盟友的精誠團結,在21世紀具有多麼重大的意義。
德語媒體:歐盟向不公平競爭宣戰
上周三,西方七國發表聲明,宣稱要採取共同行動,制止「有害的工業補貼以及其他有礙市場競爭的商業行為」。聲明中雖未點名,但顯然矛頭直指中國。
歐盟對駐華外國記者處境表示憂慮
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發表聲明,認為BBC記者沙磊離京赴台是駐華外國記者不堪恐嚇與阻撓被迫離開中國的又一案例。與此同時,中國外交部則與駐華外國記者協會打起了「口水戰」。
人權與貿易區別對待?企業界呼籲美中合作共存
中國與西方之間的互相制裁近來不斷升級。美國波音公司總裁發出呼籲,應將人權等政治上的爭議與貿易關係區分開來。思科總裁也認為,尋找一個合適的共處模式符合美中兩國利益。歐盟駐華商會主席則指出,在劍拔弩張的政治氛圍下,作為美國盟友的歐盟可能受到的打
阿斯利康疫苗在歐盟更名銷售
阿斯利康生產的新冠疫苗已經更名為Vaxzevria。英國和瑞典合資的製藥企業阿斯利康生產的這款新冠疫苗可謂是命運多舛,關於此種疫苗接種後造成血栓甚至死亡的消息接連不斷,德國政府對於這款疫苗的接種政策和建議也幾經更改。
德、法領導人對俄羅斯疫苗持開放態度
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日前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影片會談,聚焦俄羅斯 "衛星V "疫苗,磋商合作可能。不過,迄今為止該款疫苗在歐盟尚未獲批准。
德語媒體:歐洲,準備好與中國角力了嗎?
歐盟就新疆問題制裁中國,中國隨即反制依舊是德媒關注的焦點。《法蘭克福匯報》指出,這已不僅僅是人權問題,美國正在試圖遏制在亞洲的新對手。歐洲要不要加入其中?《焦點》雜誌則聚焦了世衛組織赴中國調查新冠病毒起源的調查報告。
德語媒體:中俄抱團應對歐美
美國和歐盟接連對中國發布制裁措施之際,中俄兩國外長在桂林舉行了會談。雙方發表聯合聲明稱:「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摒棄借人權問題干涉別國內政和搞雙重標準。」
「獨特設計值得保護」 歐盟法院為樂高撐腰
面對競爭者和模仿者,丹麥玩具製造商樂高打贏了一仗。歐盟法院認為,樂高的一種獨特積木設計應該受到保護,要求歐盟智慧財產權局重新裁決相關爭議。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本周,歐盟繼1989「六四」之後,首次向中國實施制裁,理由是新疆問題。美英加也採取聯合行動。中國則以更強烈的方式予以回應。另外,時裝品牌H&M去年的一個舊貼,也引爆了一場「新疆棉花之爭」。
德語媒體:冷戰2.0已經到來?
面對中國與西方之間的緊張不斷升級,德國《時代周報》發文問道:「是第二場冷戰要到來了嗎?還是它已經開始了?」《世界報》則發文指出,中共宣傳部門要求各媒體,不要直播今年的奧斯卡頒獎禮。
德語媒體:中國讓西方團結一心共同抵抗
《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指出,驕傲地展示自信的中國正在逼迫歐洲表態,而這種做法剛好將歐洲推向盟友美國的懷抱。《南德意志報》撰文指出,在可見的未來中國將替代北美成為全球最大的運動用品市場,新近在中國掀起的對西方服裝品牌的抵制可能會帶來嚴重影響。
同拜登影片會晤後 梅克爾繼續推「歐洲對華政策」
歐盟峰會之後,梅克爾總理說,歐洲對華政策將繼續貫徹「歐洲主權」,她指出,歐洲同美國有許多共同之處,但並非完全一致。
布林肯:與北約和歐盟的合作較以更關鍵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訪問的最後一天說,美國有決心修復與北約和歐盟友之間的關係。而這正是北京所不希望發生的。
歐洲國際問題權威學者就制裁發表聯署聲明
繼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發表簡短聲明後,歐洲30多家中國及國際問題研究機構的權威人士發表聯署聲明,強調困難時期對話的重要性,指出對研究機構的制裁,損害中歐之間更為廣泛的關係。
客座評論:他們反的不是H&M,而是自己
中國愛國網民針對「辱華」企業的怒憤日益激昂,官媒也聲稱「是時候給這些賺中國人錢的外國品牌立個規矩了」。北京政論家白信認為,目前的這種抵制已經不再僅僅是「東升西降」所透露出來的反西方情緒,而是迅速演化到「反全球化」的決絕。
評論:與美國結盟 歐洲也須付出代價
安東尼‧布林肯承諾將全面革新北約同美國的關係。不過,德國之聲評論員 Barbara Wesel認為,同這種全新的夥伴關係相輔相成的,也包括更多的責任和義務。
拉攏北約歐盟 美國鞏固抗中反俄陣線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Antony Blinken) 24日在北約的演說中對盟國說,美國不會強迫他們選邊站,但呼籲盟國對中國的侵略行為共同採取行動,並重申美國將繼續支持盟友。
德語媒體:依賴關係讓道德批評失去作用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關注了周一上了中國制裁黑名單上的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世界報》發表長文闡述道德與盈利兩者之間無法兼得的道理。
歐中交惡 投資協議還有戲嗎?
隨著歐洲就人權問題出台對華制裁、北京立刻祭出反制措施,歷經七年艱難談判的《歐中投資協議》的前景頓時被蒙上了一層迷霧。多名議員成為北京制裁對象的歐洲議會,還會批准這份協議嗎?
歐中互相制裁 德國政界反應?
外界關注歐中投資協議是否會受到雙邊相互制裁影響,歐盟取消23日相關討論以回應制裁。而在歐盟共同行動後,德國各界的立場也更明顯。
專訪:歐盟對華"能合作就合作,須對抗則對抗"
歐洲議會議員蓋勒(Michael Gahler)是中國對歐制裁名單上的一員。他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歐盟對中國改採取的行動很重要。他也指出,歐盟的對華策略是「在可能合作的地方合作、在需要競爭的地方競爭,在必須對抗的時候對抗」。
德語媒體:制裁有什麼用?
歐盟對華制裁以及中國出台的反制措施,成為了德語報刊評論版的絕對焦點。《南德意志報》、《世界報》呼籲進一步升級對華制裁,《奧格斯堡匯報》認為中方反制措施相當短視,《法蘭克福匯報》及《新蘇黎世報》則擔心制裁沒有作用。
聚焦遭中方制裁的歐盟實體與個人
歐盟3月22日以新疆問題為由對中方實施制裁。中方對此反應強烈,在同一天宣佈反制措施,對歐盟方面的10名人員和4個實體施行制裁。在得知受中方制裁後,這些人員和機構作何反應?
中俄外長聯合聲明 不點名批美國
到訪中國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同中國外長王毅簽署發表《聯合聲明》。雙方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摒棄借人權問題干涉別國內政和搞雙重標準,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該領域對話」。
歐中相互制裁 歐議員警告投資協議堪憂
在歐盟自1989年以來首次因中國侵犯人權而對中國實施制裁後,北京也發動制裁反擊,歐盟政治人物對此表示譴責,雙方的投資協議因此命運未卜。
美加英歐聯合制裁中國 衝突升級
美國、英國、加拿大以及歐盟周一首次針對中國在新疆迫害維吾爾人的行為,實施聯合性制裁。澳洲和新西蘭發表聲明表達支持。北京第一時間公佈制裁歐盟官員和機構。雙方頻頻召見對方大使,對抗意味明顯升級。
歐盟委員:今夏群體免疫有希望
正值歐洲多國正經歷感染回升和新一輪封禁措施之際,歐委會一名委員表示,歐洲有可能在今年7月實現群體免疫。
歐盟同意就新疆人權問題制裁中國官員
據外交圈內傳來的消息,歐盟各國大使本周三同意以侵犯人權為理由,對中國等國家的個人和實體進行新的制裁。一旦正式批准,這將是歐盟自1989年以來首次針對中國的制裁。另據消息,歐盟外交官訪問新疆的談判陷入僵局。
疫苗安全疑慮續延燒 世衛與EMA力挺阿斯利康
在全球多國因擔憂安全性而暫停施打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後,歐洲藥品監管機構16日出面重申,他們相信施打阿斯利康疫苗的好處仍大於風險。世衛組織也於17日繼續推薦該疫苗。
德外長:歐盟預計將對華實施人權制裁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本周二對歐盟可能制裁中國官員表示深為關切和反對。據消息人士,歐盟擬於3月22日批准制裁涉及侵犯新疆維族人權的4名中國官員和一個實體。德國外長馬斯也就此表態。
歐盟委員會公佈未來10年數字化目標
歐委會提出數字化指南,要求未來十年歐盟將改善訊息技術能力及線上提供重要公共服務作為重點,並實現全民高速網路。
強生疫苗何以搶手?
歐盟最新批准的強生疫苗不僅保護效力高而且儲存容易。但也有人質疑,強生公司短期內是否能向歐盟供貨。
24港人發公開信 呼籲歐盟對中國說「不」
24名香港活動人士致信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等歐盟高官,呼籲歐盟不要批准與中國的投資協定。有分析認為,對於決心抵制歐中投資協定的歐洲議會議員們,這封公開信可能成為其強大武器。
疫情、脫歐雙重重壓 英國GDP衰退2.9%
英國國家統計局3月12日發布最新數據,指出今年一月英國的GDP比去年同期衰退了2.9%。一方面,連續數月的防疫措施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而英國脫歐也重挫了與歐盟的貿易。
歐委會副主席:支持以民主聯盟對抗「數據獨裁」
歐委會副主席在接受德語媒體訪問時,談及中國等「數據獨裁」國家對民主國家構成的風險,同時表示支持美國組建「民主聯盟」的提議。
中國的疫苗外交
目前有數十個國家都在等待中國的援手。中國政府已經承諾向世界各地捐贈近5億支疫苗。北京試圖迅速走出處理疫情早期的失敗,疫苗外交可能是一種挽回顏面的策略。既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中國抗疫的努力,同時擴大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世衛反對疫苗護照 專家預計疫情明年初結束
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都在研究「疫苗護照」的相關問題,歐盟計劃今夏推出數字疫苗護照。然而,世界衞生組織卻表示反對,其官員同時做出大膽預測。
立陶宛不參加「17+1」機制 計劃在台設代表處
立陶宛外交部表示將不會參與中國主導的「17+1」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與此同時,該國宣佈今年會在台灣設立一個貿易代表處。中國外交部回應,敦促立陶宛遵循「一個中國」原則。
德國士兵援助葡萄牙 醫院屬於中國集團
德國為葡萄牙提供醫療人員和設備援助,以支持同為歐盟國家的該國應對新冠危機。不過,德國之聲記者發現,德國士兵提供援助的是裡斯本一家豪華私人醫院,其運作公司屬於一個中國企業集團。
愛沙尼亞:歐盟向俄發出 "強烈訊號"
愛沙尼亞外交部長稱歐盟決定製裁俄羅斯是向克里姆林宮發出的一個「強烈訊號」,即:它必須 「履行其國際義務」。此舉是對俄反對派人士納瓦爾尼被監禁做出的反應。
塞爾維亞:中國最中意的合作夥伴
由於北京「施援」,塞爾維亞的疫苗接種速度快於歐盟。中國還在這個東歐國家大筆投資鐵路、鋼廠和監控技術。不過並非人人都樂見這一發展。
德語媒體:捍衛人權也是現實政治
中俄兩國都是人權記錄欠佳的專制國家,但歐盟在商討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的同時,卻在慶祝同中國達成了投資協定的共識。
中國CGTN繞道法國爭取歐洲播映權
英國在2月初吊銷了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在英國的牌照,中國也予以回擊,禁止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世界新聞頻道(BBC World News)繼續在中國播放。現在,CGTN轉往法國尋求解方。
德語媒體:台灣憑什麼給德國救急?
德國汽車業晶片供應告急,德經濟部長向晶片生產大戶台灣求助。德國媒體認為,這或許是柏林重新審視對台政策的一個契機。
中俄積極推展疫苗外交 世衛籲各國投入COVAX
在中國丶俄羅斯與歐盟個自推展疫苗分享計劃之際,世衛組織18日呼籲各國齊心投入該組織主導的COVAX機制,以確保全球疫苗分配的公平性。
無論對美對中 歐盟決心更堅定維護自身利益
歐盟計劃對美、中兩國均採取更強硬貿易政策。歐委會周四(2月18日)公示相關建議。
愛沙尼亞情報部門:北京有明確的目標
愛沙尼亞情報機構發布報告指出,應警惕中國不斷增長的國際影響力,避免出現「一個由北京主導的被靜音的世界」,此舉引起中國官方的抗議。
55萬劑中國疫苗運抵 匈牙利被指「單打獨鬥」
首批來自中國的疫苗周三運抵匈牙利,該國在抗疫戰也與歐盟分道揚鑣,在遙遠的布魯塞爾再度引起憤怒。
上一頁
第26 頁,共13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