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歐盟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有重要政治、經濟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截止2014年共有28個成員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狀告歐委會 亞馬遜勝訴
亞馬遜贏得了對歐盟委員會一宗訴訟案。歐委會指控這家網路零售巨頭在盧森堡漏稅。
布達佩斯機場將成"一帶一路"樞紐
匈牙利是歐盟內對中國「一帶一路」最為積極的國家之一。現在,布達佩斯機場公司與河南機場集團簽署了合作協議,意在打造一條「空中絲綢之路」。匈牙利有意成為歐中鐵路與航空貨運的樞紐。
台歐互惠有譜? 蔡英文提半導體合作
台灣總統蔡英文周一在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的視訊會議上發表演說,表示會與歐盟聯手,打造半導體在內的關鍵物資供應鏈。
BioNtech盈利大增 歐盟暫不續訂阿斯利康疫苗
德國BioNtech公司第一季度盈利大增,淨利潤高達11.28億歐元。歐委會剛剛與該公司及其合作夥伴輝瑞簽署了訂購18億新冠疫苗的訂單,但表示不會再增訂阿斯利康疫苗。
德國出口強勁復甦 中國市場功不可沒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德國出口型企業已經渡過了新冠疫情帶來的危機,重新回到增長軌道。而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德國出口業預計會有進一步的良好表現。
歐盟領導人對「是否豁免新冠疫苗專利」產生分歧
對於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疫苗專利豁免,歐盟各國多表示反對。在這種情況下,世貿組織是知識產權和國際貿易的最終權威。
評論:問題不在於新冠疫苗專利
美國COVID-19新冠疫苗專利保護立場的改變,在歐洲引起不同反響。德國之聲記者Bernd Riegert認為,相關爭議無助於解決問題,反只會起誤導作用。
布達佩斯:北京最忠誠的歐盟夥伴
在歐盟國家中,沒有一國像匈牙利這般與北京建立緊密的政治關係。奧爾班政府由此獲得經濟益處,但這樣的關係對匈牙利是否有利,值得探討。
匈牙利阻撓歐盟譴責香港選舉法改革
歐盟外長下周一將舉行會議。有報導稱,會議上計劃出台的一份譴責香港選舉法改革的聲明,因匈牙利一國的反對而流產。
德語媒體:梅克爾總理的敗筆
歐盟和中國就香港及新疆人權問題發生爭執後,雙方先後出台了制裁措施。在此大背景下,歐盟決定暫時擱置歐中投資協定的批准程序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美國支持暫時放棄疫苗專利權 歐盟積極回應
「特殊情況特殊處理」——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華盛頓支持暫時放棄新冠疫苗專利權,以更好地抗擊疫情。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對此提議「持開放態度」。疫苗製藥廠的股價則應聲下跌。
客座評論:中歐投資協定還會柳暗花明嗎?
DW客座評論員鄧聿文分析認為,中歐投資協定對雙方的價值是不一樣的,北京可能更看重它的地緣政治意義,歐盟原來看重的是它的經濟意義。該協議還是否有希望重現曙光,就看歐盟特別是德法等國如何在經濟利益和人權問題上取捨了。
梅克爾計劃受挫 歐盟擱置歐中投資協議
繼歐盟議會之後,歐盟委員會也拒絕就與中國的投資協定開展進一步工作,並要求中方首先必須放棄制裁。
歐中關係惡化 投資協議批准暫無望
歐盟與中國即將達成的長期投資協議正面臨重大障礙。歐盟經濟官員告訴法新社,外交緊張局勢使該協議通過的條件變得 "不利"。
中國的「新絲綢之路」走不通了?
澳洲政府只是叫停了與中國合作的幾個小型基礎設施項目,但已讓中國政府顏面盡失。有專家指出,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警惕中國的野心,而德國政府成為西方國家共同對抗中國的「最大障礙」。
德語媒體:歐洲,請擦亮眼睛!
《商報》獲得的一份德國外交部機密文件顯示,柏林方面對於中國不斷擴大在歐洲的影響力感到擔憂,也對歐洲企業無法從「一帶一路」項目中獲益感到焦慮。德國政府呼籲歐盟行動起來,盡快制定應對中國的統一戰略。
歐盟建議成員國通過監測廢水遏制新冠疫情發展
歐盟委員會建議歐盟國家,為了更有效地遏制新冠疫情的蔓延,應該對廢水中的新冠病毒進行系統性的檢測。
歐盟各國為何無法統一對疫苗護照的態度?
疫苗護照應該是公民重新獲得基本權利的先決條件嗎?德國政府的疫苗峰會並沒有就此給出答案。其他歐洲國家也在熱議這個問題。
繼續對歐盟鋼鋁征關稅?拜登面臨兩難
川普时代的歐盟鋼鋁進口關稅使拜登政府面臨兩難抉擇:該取消懲罰性關稅,讓哈雷摩托車和威士忌酒商不再蒙受損失,還是在美國鋼鐵短缺的情況下繼續堅持徵收關稅?
德語媒體:應對中國崛起 歐美應聯手制衡
面對中國的迅速崛起,面對中美衝突的日益激化,歐洲應當如何應對呢?是坐山觀虎鬥呢,還是應當積極參與其中?
歐盟控蘋果違反競爭法
歐盟競爭委員會表示,蘋果App Store應用商店制定的規則令其他音樂流服務競爭對手處於不利地位。蘋果則批評,歐盟的做法才是站在「公平競爭的對立面」。
歐盟:中俄意圖透過疫苗假訊息分裂西方國家
歐盟28日在一項研究報告中,批評俄羅斯與中國透過散播假訊息,意圖增加外界對西方新冠疫苗的不信任感。俄羅斯與中國都出面駁斥相關指控,反批西方國家想壟斷疫苗市場。
首度回應「沙發門」 馮德萊恩稱身為女性感受傷
三周前,歐盟兩位領導人訪問土耳其時,東道主只為艾爾多安總統和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安排了「主座」,而身為女性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卻只能坐在下手的沙發上。現場影片曝光後引起公眾嘩然。日前,當事人馮德萊恩首次談及這次經歷。
疫苗嚴重交付不足 歐盟正式起訴阿斯利康
歐盟委員會似乎已忍無可忍。因未如數交付新冠疫苗,歐盟方面已經對藥品製造商阿斯利康採取了法律行動。即便如此阿斯利康疫苗的交貨速度恐怕未必會提升。
媒體:歐盟擬今夏向美國遊客開放入境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對媒體表示,今年夏天歐盟將可以向已經接種疫苗的美國遊客開放入境。
意見相左 歐盟數據保護機構呼籲取締人臉識別
歐洲數據保護專員公署(EDPS)發表聲明,呼籲在歐洲公共場所取締遠程生物識別。歐委會的《人工智慧法》立法提案認為,在執法為目的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遠程生物識別技術。
為何成千上萬年幼難民消失不見 ?
媒體調查聯盟 "迷失在歐洲 "(Lost in Europe)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共有1.8萬多名未成年難民在庇護他們的歐洲國家失去了音訊。這怎麼可能?
歐中投資協定遭遇強勁阻力
世界兩大經濟體——歐盟和中國希望就市場準入簽訂協議。這本來是件好事,但協定在歐盟議會遇到的阻力卻變得越來越強大。
德外長警告:與中國脫鉤將是錯誤的做法
德國外長馬斯周三表示,儘管存在許多分歧,但歐盟需要與中國接觸,而不是選擇孤立的方式。他說,脫鉤是一條錯路。中德兩國外長當天舉行了視訊會議。
美國棉花禁令下 新疆對美出口依舊增長
儘管美國因新疆人權及強迫勞動問題對當地主要產業棉花業實施進口禁令,今年第一季度新疆對美國的貨物出口仍舊翻了一番,與去年同比增長113%。
歐盟就2030年氣候目標達成一致
圍繞截至2030年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爭議激烈。歐盟議會雄心勃勃加入避免地球過度升溫的談判。不過,最終只達成有限妥協。
專訪:「歐盟必須向蒙特內哥羅伸出救助之手」
歐盟拒絕伸出救援之手,幫助蒙特內哥羅償還其即將到期的中國貸款。對此,德國之聲採訪了東南歐問題專家雷利吉奇( Dušan Reljić),他對歐盟的立場大為不滿。
加強存在和行動 歐盟定印太為戰略重點
歐盟各國外長本周一舉行視訊會議併發表一份題為「歐盟在印太合作戰略」聲明,決定加強歐盟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戰略重點、存在和行動。外交官員稱,這項計劃並非「反中」。
客座評論:歐盟的多層次中國戰略與中歐投資協議之命運
歐盟三月對中國的制裁,是六四以來的頭一次。這可謂是歐盟多層次的中國戰略的表現。從2019年開始,歐盟終於擺脫了「幼稚」,形成了一個多層次的中國政策:中國是合作國,但同時是競爭國,而且是制度性競爭對手。
歐盟劃定30種關鍵原材料 擬管控供應鏈風險
歐盟劃定30種關鍵性工業原材料,其中三分之二可在中國開采。歐盟擔心一旦發生衝突,供應鏈得不到保證時,其工業將蒙受嚴重損失。
WWF:歐盟是全球破壞森林的第二大推手
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指責歐盟是造成全球雨林被破壞的最大「肇事者」之一。在WWF的全球森林破壞者排行榜中,中國位居第一,歐盟第二。此外,每年有超過4萬公頃的森林因為德國的商品進口遭到砍伐破壞。
誰來替歐洲的新冠債務買單?
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的重創,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盟各成員國債台高筑。誰來為這些債務買單呢?當然是各國老百姓。但是,專家們似乎並不為此發愁。
擔心被北京報復 歐盟對於香港問題難講大聲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稱,歐盟正在考慮採取新的對華措施,其中包括成員國停止與中國的引渡條約以及歡迎受到壓制的香港公民,以回應北京方面對香港選舉制度做出的改革。
歐盟國家同意引入新冠疫苗接種證
歐盟成員國大使會議為實施歐盟統一疫苗接種證書開放了綠燈。該證書該有助於方便公民在歐洲境內的旅行。
德語媒體:歐洲應擺脫中俄尋求新夥伴
德國《商報》認為,梅克爾對中國問題的沉默是錯誤亞洲政策的後果,歐洲不該再將目光侷限於中俄,應尋找新夥伴,擺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明鏡周刊》指出,美國若要遏制中國影響力就不能在亞太地區退縮。
歐盟:無法替蒙特內哥羅還貸 但可幫蒙特內哥羅修路
面對即將在今夏到期的貸款,蒙特內哥羅向歐盟求援。該國從中方貸款10億美元,修建一條重要高速路的第一階段。歐盟則表示這個非歐盟國家要自己想辦法。而中方強調,外界的擔憂並無根據而且忽略了一些重要事實。
美國暫停接種強生、丹麥全停阿斯利康
鑑於接種強生公司新冠疫苗後,出現個別嚴重副作用,美國暫停施打該疫苗。緊接著,丹麥宣佈正式停用阿斯利康疫苗。
德語媒體:歐洲企業的中國風險
歐中關係近來緊張受到德媒關注,《商報》一篇評論認為,北京高層對批評聲音的反應愈發強烈,對外國公司來說,成為政治衝突受害者的危險正在增加。《南德意志報》則把目光投向美菲聯合軍演,認為馬尼拉如果沒有美國的援助,根本無力應對咄咄逼人的北京。
中國外貿一枝獨秀 同比猛增近三成
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創的同時,今年三月中國的進出口都實現了超過30%的增長。專家們普遍認為,儘管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但中國外貿仍將保持穩健增長態勢。
抗議中國制裁 特裡爾大學孔子學院停課
位於馬克思故鄉的德國特裡爾大學與當地孔子學院宣佈,將「暫停一切活動」,抗議中國方面對歐洲學者和研究機構的制裁。
德語媒體:中歐俄相爭,誰人得漁利?
拿到大批中國新冠疫苗的塞爾維亞儲備充裕,甚至宣佈外國人可前往該國免費接種。《世界報》指出,俄羅斯和中國正試圖通過疫苗來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在塞爾維亞尤其可以看到這一點。另外,《明鏡周刊》注意到了煤炭在中國的回歸。
制裁重創伊朗經濟 中國填補市場空白
圍繞伊朗核問題的談判正在慢慢重啟,美國何時才能解除制裁還是一個未知數。與此同時,中國正利用美國制裁的時機,積極填補西方企業撤離後在伊朗市場留下的空白。
習近平梅克爾通話 補救中歐關係?
在中歐關係因涉及人權問題的相互制裁急轉直下後,本周三(4月7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德國總理梅克爾通電話。這一接觸傳達了怎樣的訊號?
歐洲藥監局:阿斯利康疫苗利大於弊
由於阿斯利康疫苗與血栓案例之間可能存在關聯,英國周三也建議30歲以下民眾接種其他疫苗。但英國及歐洲藥品監管局都強調,繼續使用阿斯利康疫苗的益處遠大於風險。
中德領導人通話 習近平:中歐關係面臨各種挑戰
中德領導人7日進行電話對談,習近平在對話中呼籲德國與中國一起為中歐合作努力。德國政府則表示,雙方進行了全面性的對話,並將嘗試於4月下旬的雙邊磋商中深化關係。
上一頁
第25 頁,共13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