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歐盟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有重要政治、經濟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截止2014年共有28個成員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歐盟推出「全球門戶」 欲與「一帶一路」比高下
歐盟委員會周三(12月1日)在布魯塞爾公佈了3000億歐元的全球基建投資計劃。歐盟希望成為更有吸引力的投資合作方,有能力與中國的「一帶一路」競爭。
IOC委員駁斥指控 歐盟為彭帥發聲
11月30日,國際奧委會高級委員龐德批評擔憂彭帥安危的人士,稱他們對國際奧委會的指控是「一派胡言」。同一天,歐盟針對中國網球選手彭帥的安危發布聲明,要求中國提供相關證據。
波海三國議員見蔡英文 議員:幫助台灣就是幫助立陶宛
波羅的海三國的議員29日上午與台灣總統蔡英文會晤,雙方都提到確保民主自由價值的重要性。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瑪竇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也提到,確保台灣成功,對立陶宛的國家安全也有好處。
亞歐會議:歐洲中國皆強調國際合作
成員國囊括了全球60%人口、65%經濟總量的亞歐會議,在11月25日、26日兩天召開了首腦峰會。歐盟與中國領導人都在會上強調多邊主義、貿易開放、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並且指出氣候變化與抗擊疫情都亟需加強國際合作。
無懼北京威脅 立陶宛抗中打先鋒
立陶宛外長24日出訪華府時表示,立陶宛正透過實現供應鏈多樣化與連結其他民主國家來力抗來自中國的壓力。他也呼籲歐洲各國提高印太地區事務的參與度。
日首相與歐盟高官下周會晤 台海議題成討論重點
日媒報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下周將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會晤,而中國與台海情勢將是會晤的焦點話題。此外,台灣外長22日也重申,他敬佩立陶宛對抗中國威權擴張時展現的道德勇氣。
想吹哨?有人幫!
不僅僅是斯諾登、阿桑奇。現實世界無所不有,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所謂的「舉報人」(也稱:吹哨者)。先評估風險,然後公開:如今,舉報人可在爆料前向專業組織尋求咨詢。
港媒:歐盟推遲與台灣提升經貿關係的機密計劃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稱,歐盟推遲了一項與台灣提升經貿關係的機密計劃,這顯示出「歐盟內部對如何最好地平衡與台北和北京的關係存在不確定性」。
盧卡申科:難民很固執 不願回家
波蘭白俄羅斯邊境的難民危機毫無平息跡象,歐盟與白俄羅斯當局之間的口水仗也在不斷升級。布魯塞爾方面威脅加大制裁力度,明斯克方面則稱,想送難民回家,但是後者不願意。
通膨席捲歐盟:各國銀行施壓歐洲央行
歐元區內通膨率持續攀升。歐洲央行迄今不採取反控措施。或許,這個貨幣監護機構的寬松貨幣政策助長了通膨?銀行界人士對此態度明確。
波蘭白俄羅斯邊境:難民突破封鎖線
連日來,大量難民聚集在白俄羅斯與波蘭、立陶宛等歐盟國家的邊境地區,形成了白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的政治危機。現在,波蘭方面稱,至少有數十名難民突破了封鎖線,向西挺進。
盧卡申科威脅歐盟:你制裁我?我斷你氣!
面對歐盟的又一輪制裁威脅和軍事衝突升級的可能性,在邊境大打難民牌的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發出了要給歐洲「斷氣」的威脅。
土耳其跟在白俄羅斯的難民有何牽連?
目前,成千上萬人正試圖從白俄羅斯越過波蘭邊界進入歐盟。其中很多人此前從土耳其飛抵明斯克。安卡拉政府在此扮演了何種角色?
馬克宏:法美開啟兩國關係「新時代」
今年9月,澳洲因为與美英兩國達成採用美英技術來打造核動力潛艦交易而造成法國價值660億美元的訂單合同遭取消,此後法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急轉直下。現在美國副總統哈里斯訪問巴黎希望可以給兩國關係止損。
「德國不能成為中美之間的『皮球』」
談及中國的人權問題,新上任的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APA)主席博樂仁(Roland Busch)明確表示這是政治問題,不應該轉嫁給經濟界。面對被置之高閣的歐中全面投資協議,博樂仁的態度與梅克爾完全一致。
歐盟法院維持對谷歌24億歐元反壟斷罰款
歐盟一家主要法院駁回了谷歌對歐盟24.2億歐元(約179億人民幣)反壟斷裁決的上訴。該處罰是三項反壟斷處罰中的第一項。
歐盟要求對白俄羅斯採取更多制裁措施
聚集在波蘭-白俄羅斯邊境地區的移民數量已經達到3000到4000人。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將對白俄羅斯領導人採取更多制裁措施。德國看守政府內政部長呼籲歐盟向波蘭和德國提供援助。
數百名移民試圖從白俄羅斯邊境進入歐盟
白俄羅斯邊防部門表示,目前有較大數量的移民正在從白俄羅斯步行前往波蘭邊境,該部門會「動用一切必要措施」確保邊境安全。
歐盟的難題:核電是綠色能源嗎?
在格拉斯哥氣候峰會召開的同時,多個歐洲國家敦促歐盟委員會承認核電為"可持續"能源。這一問題讓歐盟內部產生分歧。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中國網球名將彭帥微博上公開指控高官性侵,#Me Too運動再起?;歐洲議會首次派官方代表團出訪台灣;全球新冠死亡人數破500萬大關,德國創下單日新增確診人數最高紀錄... 本周還有哪些大事?
歐洲議會首次派出官方代表團訪問台灣
歐洲議會代表團一行13人今日抵達台灣,開始為期3天的訪台行程。這是歐洲議會首次派出官方代表團訪台。
吳釗燮訪問布魯塞爾 會晤友台歐洲議員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周五在布魯塞爾與友台歐洲議員會面,就台海安全現況與台灣參與聯合國等議題交換意見。在台歐關係不斷升溫之際,歐盟兩名主席本周發表聯署信支持成員國與台灣深化關係。
低齡兒童是否應該現在接種新冠疫苗?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為5-11歲的兒童接種BioNTech-輝瑞。有研究結果表明兒童接種疫苗效果良好,不過也有專家指出不應操之過急。
台灣外長將訪布魯塞爾 專家:歐盟無懼與台互動
美媒27日證實台灣外交部長將出訪布魯塞爾。雖然歐盟官方稱這次出訪不包含政治性的會晤,但專家告訴德國之聲,新冠疫情之後,歐盟已逐漸不那麼害怕與台灣交流。
歐洲法院判處波蘭支付高額罰金
因波蘭政府拒絕執行歐洲最高法院有關該國司法改革的裁決,歐洲最高法院周三做出裁決,華沙政府每天將交付100萬歐元的罰金。
歐盟氣候談判代表:各國領導人請拿出雄心
格拉斯哥氣候峰會的歐盟首席談判代表呼籲所有國家領導人親身與會,在氣候保護上拿出更大雄心,並為貧窮國家提供資金援助。
歐洲議會代表團下周訪台 北京批違反"一個中國"
在台海局勢緊張、中歐關係吃緊之際,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歐洲議會的一個議員代表團下周將訪問台灣。領隊的議員列在中國對歐盟實體和個人的制裁名單上。
報復歐盟!白俄羅斯用難民當武器
歐盟制裁白俄羅斯之後,盧卡申科政府不但不阻攔、甚至借助蛇頭進行販賣人口。難民進入白俄羅斯之後,借道波蘭直奔德國。8月以來,約4000人被德國收容。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海航買下的德國哈恩機場正式宣告破產,致力於原創的《財新網》卻不能當作訊息源。 快一年了,曾一貫高調的馬雲非常低調地出現在西班牙的海島渡假,這周發生的大事趣事,不可錯過。
德國等5國倡議建立歐盟快速反應部隊
德國和芬蘭、荷蘭、葡萄牙和斯洛維尼亞4國一起發起一項新倡議,旨在建立一支歐盟快速反應部隊,應對未來的軍事危機。
歐洲議會高票通過對台決議 呼籲強化夥伴關係
儘管面對來自中國的壓力,歐洲議會仍在周四通過了「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決議,稱歐盟應該深化與台灣的夥伴關係,著眼於雙邊投資協議,並提議給歐盟駐台機構更名。此舉很可能會激怒北京。
反擊中國脅迫 歐盟支持台灣、立陶宛
歐洲議會將在20日表決歐盟首份針對台灣的立場文件書,內容列出多項利台政策,歐盟副主席維斯塔格抨擊中國對台灣與立陶宛的威脅,並稱將通過「相關措施」反擊中國對成員國的經濟脅迫。
波蘭公開指責歐盟「敲詐」、「威脅」
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措辭嚴厲。他指責歐盟是在「要挾」波蘭。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看法截然相反,她宣佈,將對波蘭實施制裁。
歐盟:能源飆升導致更多家庭陷入「能源貧困」
歐盟勞工專員施密特(Nicolas Schmit)發出警告,今年冬天,無力負擔家庭取暖費用的人數預計會上升。全球能源價格上漲也讓供暖成本大幅飆升。
新德國政府 新對華政策?
德國聯合政府組閣談判正如火如荼進行,未來4年中國將是德國外交政策的重要對象之一,德國新政府應如何看待德中關係?未來可能實施哪些對華政策?德國議會4大黨派提出各自見解。
德語媒體:依賴中國 依賴台灣 德企還有救嗎?
《法蘭克福匯報》擔憂地指出,疫情期間,德國經濟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進一步增強了,而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也絕非易事。《商報》則擔心,一旦台海發生戰事,高度依賴台灣晶片產業的歐洲企業將會受到重創。
歐盟同塔利班會晤 出10億緊急援救
在德國政府同塔利班舉行會晤之後,歐盟也採取了同樣做法。目前,阿富汗的人道主義危機進一步加劇。
Noch ist Polen nicht verloren
波蘭最高法官做出的裁決或會讓人生疑:該國意欲退出歐盟。德國之聲記者Bartosz Dudek則認為,事情還不會走到這一步。
不服歐盟法律 波蘭走上退出歐盟之路?
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對波蘭憲法法庭的裁決深感震驚。歐盟領導機構擔心,華沙走向脫歐之路。德國之聲記者從布魯塞爾發來以下報導。
歐盟宣佈調查邊境暴力驅趕難民
媒體曝光的影片揭露難民在邊境地區受到暴力驅趕,克羅埃西亞和希臘這兩個歐盟國家的安全力量成為批評的焦點。歐盟委員會宣佈徹底調查。
馬克宏會布林肯談潛艦爭議 歐盟討論對外新策略
法國總統馬克宏5日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巴黎會面,並預告將會在G20與拜登直接討論潛艦爭議。隨著風波漸平,歐盟領導人重申「戰略自主」的重要性。
德語媒體: 美中爭鬥 歐洲靠邊站?
《世界報》呼籲,德國不能再一味地「悶聲大發財」,而是必須在地緣戰略方面做出更多貢獻,否則必然會越發依賴中國。《新蘇黎世報》則嘆息,歐洲只能在這場地緣戰略爭霸中充當配角。
航班取消7日內退款 16家航空公司點頭
新冠危機期間,航空公司在航班取消的情況下只向乘客提供代金券補償。現在,這種情況將得到改變。
貿易與技術:美歐結盟能否抗衡中國?
隨著中國日益成為科技強國,歐盟和美國希望跟上腳步。但新結成的「貿易和技術委員會」卻可能面對分歧,而且之前的類似努力也並沒有帶來完全令人滿意的效果。
德語媒體:阻止「中國標準」走向世界
中國與歐美的科技、經濟競爭不僅體現在貿易、關稅、市場準入,工業技術標準也是一個博弈領域。此外德語媒體還關注了中國許多地區的限電措施對經濟的影響。
歐盟呼籲中國恢復人權對話 雙邊會議談及台灣
在28日舉辦的「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裡,歐盟外交及安全政策代表博雷爾向中國外長王毅提及了人權、台灣等議題,中國外長王毅則表示他對AUKUS聯盟的擔憂。他們都說了些什麼?
德語媒體: 中美爭霸 歐洲是否應中立?
奧地利《維也納報》刊評認為,歐洲應當盡量在美中爭霸中保持中立,並且積極斡旋從而保護世界和平。瑞士《聖加侖日報》則反對歐洲在這場體制競爭中保持中立,堅信美國能夠憑借價值觀優勢捍衛其世界主宰者的地位。
德語媒體:歐洲各國相互較勁 卻忘了真正對手
中遠集團和漢堡港達成交易、入股貨櫃码頭的消息,引發了《時代周報》的批評,作者認為歐洲各港口總是把鄰居作為目標,卻忘了和鄰居攜手抵禦中國影響力。瑞士《聯邦報》則繼續關注中國宣佈停止新建境外煤電項目。
告別蘋果充電器?
對於蘋果公司而言,這恐怕是個壞消息。在經過多年醞釀後,歐委會9月23日推出提案,旨在統一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充電端口。
歐盟近20國支持譚德塞連任世衛秘書長
近20個歐盟國家支持現任秘書長譚德塞競選連任。任期間,他領導世衛對抗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他競選連任的國家有哪些呢?他的連任機會有多高?
上一頁
第22 頁,共13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