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歐盟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有重要政治、經濟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截止2014年共有28個成員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歐盟追加150億補貼歐洲晶片產業擴大市佔率
歐盟委員會打算向具有戰略意義的晶片產業提供數百億歐元的補貼。歐盟委員會表示,將推動公共和私人投資振興歐洲的半導體產業。
「政治武器」天然氣:俄羅斯在歐中之間的盤算
歐盟40%以上的天然氣進口來自俄羅斯。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指責俄羅斯把天然氣供應當作政治施壓工具。上周五,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表示,將把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量提高約25%。
美稱俄恐近日入侵烏克蘭 歐盟盼與普丁對話
在全球持續關注烏克蘭危機之際,美國白宮安全顧問沙利文6日向媒體表示,俄羅斯可能在未來幾天或幾周入侵烏克蘭,但稱外交途徑仍為避免衝突的可能選項。此外,多名歐盟領袖預計將出訪俄羅斯。
核能列入歐盟綠色能源 德國批「洗綠」
正如所期,歐盟委員會決定給核能和天然氣貼上「綠色標籤」,引起廣泛批評。堅決反對核能的德國政府稱,核能洗綠是一個「大錯誤」。
歐盟將中國告到WTO 澳洲要参與磋商
澳洲贸易部長周六表示,對於中歐之間圍繞立陶宛問題的貿易爭端,澳方將尋求參與爭端解決磋商,並解釋這是出於「實質性的利益」。中國針對澳洲几项重要出口產品的懲罰性關稅,給該國出口商造成嚴重損失。
烏克蘭總統:西方不要借由俄烏局勢製造恐慌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說,西方國家和媒體渲染其與俄羅斯衝突的方式將「使烏克蘭人付出沉重的代價」,又稱拜登總統的強硬言辭是一個「錯誤」。
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歐盟會怎樣回應?
歐盟去年12月就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原則上達成制裁的共識,懲罰清單也已列好,歐盟還稱,制裁機制可以在48小時內啟動。
中國立陶宛之爭:歐盟提起訴訟 中國勸歐盟明辨是非
立陶宛允許台灣開設代表處引發的外交爭執仍在發酵。歐盟周四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狀告北京對立陶宛實施歧視性貿易政策。
烏克蘭危機:美軍高度警戒 歐盟聯合抗俄
為了對俄羅斯可能向烏克蘭入侵做準備,美國國防部24日宣佈讓8500名軍隊處於可能部署到東歐的狀態,而歐盟則是強調俄羅斯將面臨嚴重後果,並宣佈一項新的援助烏克蘭的計劃。
應對中國打擊 立陶宛設1.3億歐元貸款基金
在去年立陶宛允許駐該國「台灣代表處」設立後,中國施壓跨國公司與這個波羅的海國家斷絕關係,令企業捲入政治爭端。目前,立陶宛正為受到中國行動打擊的企業建立1.3億歐元的貸款基金。
歐安組織談判沒進展 烏俄邊境開戰風險高
歐安組織13日在維也納與成員國討論烏克蘭與俄羅斯邊境衝突的問題,但會後各方都表示會談沒有取得進展,並警告目前歐洲發生戰爭的風險是過去30年來最高的時刻。
民調:近60%立陶宛人不支持政府對台政策
一份由立陶宛政府委託私人公司製作的民意調查顯示,將近60%的人消極看待其政府選擇強化對台關係的作法。儘管如此,立陶宛政府沒有計劃改變對華政策方向。
立陶宛政壇分歧下 台灣再送10億融資大禮
在台灣議題於立陶宛國內政壇掀起正反派看法之際,台立經濟高層11日在召開會議後,台灣宣佈加碼至10億美元來投資台立經濟合作項目。立國外長也再次重申對開設台灣辦事處的支持。
歐洲議會議長薩索利病逝
這位義大利政治家曾重病住院兩個多星期,周二(1月10日)凌晨不治身亡,享年65歲。
美國再度聲援立陶宛 法國促歐盟反制中國
面對來自中國的壓力,美國周五再次發出支持立陶宛的訊號。另有媒體報導,作為新一屆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的法國希望盡快採取措施反制中國。
美歐協助抵抗北京 立陶宛再擋中資企業
立陶宛國內傳出對於設立台灣代表處的不同意見,執政團隊繼續向美國和歐盟求援,解決北京在外交和經貿上的脅迫行為。
媒體:德國不抵制冬奧、也不派高官出席
德國《每日鏡報》引述德國政府圈內人士消息稱,德國將不會派出高級別政治代表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但總理肖爾茨也不想對北京冬奧會採取正式的外交抵制。
德語媒體:德中之間為何不能既是夥伴又是制度性對手
德國和歐盟對華新戰略中將中國同時定位為「夥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法蘭克福大學政治學者比巴在《商報》發表客座評論,論述這種「三分法」對於德國和歐盟利益而言無所裨益。《圖片報》呼籲抵制北京冬奧會。
為何會出現全球性的能源危機?
能源需求迅速攀升,但供應卻在下滑。世界面臨著全球性的能源危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歐盟提案力推「綠色核能」 德國怎麼辦?
新年伊始,歐委會一項有關所謂能源分類的提案就激起批評聲浪和激烈討論。按照該草案,在特定條件下投資天然氣和核電將被視為投資可持續性的綠色能源。德國三黨聯盟政府將對該提案做出何種反應?
客座評論:「買不如造」?歐盟的晶片政策還需加把勁
過去兩年,因為新冠疫情與美國拜登政府祭出調整全球供應鏈政策,尤其是汽車業缺晶現象持續至2022年的此刻仍未見緩解。身為全球最大汽車零件供應商之一的德國博世集團走上「買不如造」的新道路。但是企業的新思路有助於歐盟實現「數位十年」的目標嗎?
凱旋門懸掛歐盟旗引起軒然大波
一面在巴黎凱旋門短暫懸掛的歐盟旗幟引發激烈爭議。法國右翼叱之為「對祖國認同的攻擊」。
歐盟計劃將核電和天然氣納入綠色能源
核電和天然氣是否有資格成為綠色能源?歐盟內部對此一直存在爭議。然而,在2021年最後幾個小時,歐盟委員會悄悄向成員國分發了該項提案的文本。德國新政府已表示不支持該項動議。
德國再關三座核電站 2022年底全面淘汰核電
淘汰核電的倒計時:2021年的最後一天,許多人忙著和朋友家人相聚迎接新的一年到來。這同時也是德國其中三座核電站運行的最後一天。
脫歐一周年:英國人付出的代價值得嗎?
在與歐盟簽訂新的貿易協議一年之後,英國對歐盟的出口大幅下降。漁業、北愛爾蘭和金融業還有若干未竟之宜,英國脫歐前景如何?
王毅:歐洲對華政策存在「認知分裂」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周四表示,歐洲在對華政策上似乎存在某種「認知分裂」,一方面同中國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一方面又把中國定位為制度性對手,對中歐關係造成了干擾。
施壓俄羅斯 美國杜魯門號航母繼續駐扎地中海
烏克蘭衝突似乎出現外交緩和跡象。但華盛頓同時繼續擺出軍事姿態。莫斯科不會看不到這一點。
回顧2021挑戰 歐盟代表點名中國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把2021年定義為歐盟轉型的一年。他說,這一年的地緣政治變化一再挑戰歐盟,來年必須更堅定捍衛其價值觀。
法國任歐盟主席 能否助馬克宏連任?
法國將於2022年1月起成為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這對於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來說,可能是相當複雜的感受。
俄官方電視台RT在德國「拿紅牌」
德國監管機構表示,該頻道沒有營運許可證,在其訊號發射了幾天後停止了播出。
德語媒體:2022年中國將如何影響世界?
2022年,中國會武力攻台嗎?會結束在新疆的種族滅絕嗎?會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嗎?「商業內幕」網站發表的評論文章分析預測明年中國如何決定世界政治議題設置。《慕尼黑信使報》關注到由於全球製造業出現的「晶片荒」與台灣安全之間的關聯。
歐盟統計局:大多數難民想去德國
根據歐盟統計局公佈的最新統計報告,德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是在歐盟尋求庇護者的主要目的地,首次庇護申請中有四分之一在德國提出。尋求庇護者中,敘利亞人最多。
波蘭指責德國試圖建立「第四帝國」
波蘭副總理卡欽斯基(Jaroslaw Kaczynski)及其領導的法律與公正黨指責德國新內閣正試圖把歐盟變成聯邦制的「德意志第四帝國」。2015年波蘭法律與公正黨贏得議會選舉後推行的一系列司法改革導致波蘭同歐盟之間的矛盾一再升級。
歐委會:中國與立陶宛的爭端越來越影響歐盟出口
歐盟委員會方面稱,圍繞與立陶宛的外交衝突,中國對這個波羅的海國家實施的進口封鎖已經日益影響其他歐盟成員國企業,對歐盟的出口造成越來越多阻礙。對此,北京則給出了自己的說法。
G7與歐盟:香港立法會選舉破壞「一國兩制」原則
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束後,G7、歐盟及「五眼聯盟」皆對香港民主發展和選舉制度的變化,表示關切和擔憂。
歐盟給Novavax新冠疫苗開綠燈
在歐盟,第五種新冠疫苗即將上市。歐洲藥品管理局12月20日給Novavax新冠疫苗開綠燈。此前該疫苗經歷了較長的審查過程,專家們對於有關其效果和風險的研究進行了評估。
德語媒體:立陶宛d額問題變成了德國的問題
《漢堡早郵報》認為,在疫苗接種問題上將德國和中國比較特別荒唐並解釋原因。《南德意志報》則關注了身陷中國和立陶宛矛盾之中的德國企業。
與中國陷外交爭端:立陶宛將向歐盟求援
繼外交降級後,立陶宛駐華臨時代辦近日又匆匆撤離北京。據媒體報導,立陶宛方面表示,將向歐盟領導人求助,應對來自中國的壓力。對於這次撤離,北京和台北也都做出了回應。
奧地利不派政要出席北京冬奧 強調並非「抵制」
奧地利政界高層人士將不會出席北京冬季奧運會。該國新任總理在接受德媒採訪時做出這一表態,但表示這是出於新冠疫情原因,而非外交抗議或抵制。
立陶宛為何逆行挑戰中國?
立陶宛不僅告別"17加1"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論壇,呼籲抵制中國製造的手機,還同意台北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一個人口不足三百萬的歐洲小國為何竟向中國叫板?
歐盟外長會議祭出對俄企新制裁
歐盟外長們在周一就對俄羅斯私營軍事企業華格納進行制裁達成一致。該集團被指控破壞烏克蘭等地穩定。
新總理忙會晤:與拜登通話 出訪巴黎布魯塞爾
上任伊始,聯邦德國新總理奧拉夫‧肖爾茨( Olaf Scholz )外訪行程滿滿,先後前往巴黎和布魯塞爾。與此同時,他還同與美國總統作了電話交談
德語媒體:歐盟要對中國拿出「撒手鐧」
歐盟不願繼續對中國等國的霸權行為保持沉默,因此計劃出台製裁工具以便將來歐盟必要時採取統一行動。要想對北京當局有所觸動,這可能也是唯一行之有效的辦法。問題在於,歐盟各國能採取統一行動嗎?
專訪:美國說服歐盟抵制冬奧的努力已經失敗
肖爾茨領導的德國政府剛上任就面臨是否和美國一道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的難題。德國波昂大學政治學教授辜學武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指出,新政府在這方面的模糊表態應該是在爭取時間和歐盟夥伴協商共同對策。
客座評論:肖爾茨能讓習近平滿意嗎?
當奧拉夫‧肖爾茨被正式選為德國聯邦總理時,中國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一時間便給他發了賀電。而德國新政府的對華政策上會不會按照習近平希望的軌跡繼續走下去?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值得觀察。
德語媒體:立陶宛不應單挑北京
立陶宛開設台灣代表處的舉動,極大地激怒了北京。面對來自北京的制裁,立陶宛正在尋求歐盟的幫助和支持。
立陶宛重回中國海關係統 歐盟欲推貿易保護措施
路透社報導,立陶宛目前已重新回到中國的電子報關係統,但仍舊面臨遭延長的海關手續。同時,歐盟也預計推出新的貿易保護措施,打擊非歐盟國家對該集團任何成員施加不當壓力。
遭中國施壓 立陶宛外長呼籲歐盟介入交涉
美媒取得立陶宛外長寫給歐盟的信件,信中外長稱立陶宛正面臨來自中國的經濟脅迫,呼籲歐盟官員代表立陶宛與中國當局交涉,解決問題。
布林肯: 中國攻台沒有好處 應謹慎考慮可怕後果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路透峰會》上指出,中國領導人應慎重考慮在台海掀起風波的可怕後果。而歐盟和美國的代表在本周《美歐中國議題對話》結束之後皆表示,雙方在對中態度上漸趨一致。
德語媒體:是誰棄彭帥於不顧?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辦公室對彭帥表示團結,並要求中方保證彭帥的自由和不受脅迫。《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指出,相關聲明也間接點出了彭帥風波中國際奧委會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
上一頁
第21 頁,共13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