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歐盟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有重要政治、經濟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截止2014年共有28個成員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在亞洲擴張 歐盟如何做出自己的回應?
迫於美國的壓力,歐盟需要對中國在東南亞的戰略擴張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然而,歐洲領導人表示,他們希望避免被視為華盛頓的傳聲筒。
德語媒體:歐洲與中國相互依賴
復活節假日期間的德語區各大報刊,仍然在關注馬克宏與馮德萊恩訪華後的歐中關係。《法蘭克福匯報》指出,歐洲與中國依然處於相互依賴的狀態。《總匯報》則認為,歐洲人在更強硬對待中國的同時,也依然可以和中國做生意。
德語媒體:烏克蘭問題是歐中關係的試金石
法國總統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剛剛結束的訪華行程,吸引了不少德語報刊的關注。《南德意志報》認為,歐洲必須盡快在對華戰略上達成共識。《時代周報》則指出,在歐中雙方漸行漸遠的今天,歐盟應該堅定地站隊美國。
馬克宏與馮德萊恩在中國:冷熱分明
法國總統馬克宏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中國行程已經在4月7日結束。與馬克宏受到的隆重款待不同,馮德萊恩似乎受到了中國方面的冷遇。分析人士認為,這並不只是因為馮德萊恩近期發表了對華強硬的言論。
中國駐歐大使傅聰:友誼無上限是一種修辭表達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訪華前,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接受《紐約時報》專訪,就同俄羅斯"無上限友誼"、習近平為什麼不與澤倫斯基通話以及《歐中投資協會》有無前景等幾個重大問題闡明中國政府的立場。
德語媒體:德國企業在中國的「冒進路線」
《明鏡周刊》發表分析性文章指出,雖然德國企業在中國投資的風險正變得越來越高,但是由於高額利潤的誘惑,很多企業不惜「鋌而走險」。德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冒進路線」令柏林政府大為光火。
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將於下周訪問中國
歐盟外交事務發言人斯塔諾(Peter Stano)周四(4 月 6 日)表示,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高級代表博雷爾將於 4 月 13 日至 15 日訪問中國。
馬克宏、馮德萊恩4月5日將訪問中國
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訪華敦促北京與基輔對話後,法國總統馬克宏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將於週三(5日)訪華,展開為期3天的行程。兩人在行前已於3日會晤彼此,討論訪中事宜,這次他們訪中所為何事?
歐盟女性晚當媽 初為人母近30
整體而言,歐盟國家女性生育頭胎的平均年齡越來越大,不過各別國家仍有一些明顯差距。此外,幾乎所有歐盟國家的的生育率都未達到足以避免人口萎縮的標準。
低價烏克蘭穀物重創歐盟市場 波蘭反彈
在黑海港口因俄烏戰爭被封鎖之後,烏克蘭透過波蘭和羅馬尼亞等國出口價格低廉的穀物,致其穀物銷量和農民生計受創。波蘭政府官員要求歐盟透過監管手段限制或阻止烏克蘭糧食進口到波蘭。
西班牙首相訪華 鼓勵習近平與澤倫斯基對話
桑切斯本周先到海南參加博鰲論壇,接著再到北京與習近平見面。他稱已當面敦促習近平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進行對話,同時肯定中國「反對使用核武器」的立場。
中國駐歐盟大使警告不要限制對華貿易
2023年3月30日,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警告歐盟不要在美國的壓力下限制對中國的貿易,否則將自食其果。同一天,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就歐中關係發表原則性講話,指出歐盟必須繼續與中國接觸,但要去風險。
俄印簽定石油供應協議 美國成歐盟最大原油供應者
過去幾乎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印度在近幾個月成了大客戶,俄印兩國的最大石油公司還簽訂了協議,承諾繼續向印度提供更大量、更多樣的石油產品。與此同時,俄羅斯的前任買家歐盟在對俄制裁後,轉向美國購買石油。
德語媒體:不斷升級的TikTok之爭
美國科技巨頭的總裁們被叫到國會參加聽證,本來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此次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參加國會聽證,關注度及其影響明顯不同以往。
歐盟通過反脅迫措施法 劍指中美
歐盟周二通過「反脅迫措施」(ACI),今後將允許對歐盟成員國經濟施壓的國家採取報復措施。過去幾年歐盟成員國曾指責中國以及美國前總統川普将貿易作為政治施壓的工具。
看圖瞭解全球難民和移民動向
戰爭、自然災害、經濟危機--全球成千上百萬人被迫背井離鄉,到國外求生。難民和移民從哪裡來?誰收留了他們、誰又筑起高牆?德國之聲試用圖表一文說清。
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中俄友誼有上限
即將前往中國訪問的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爾表示, 面對俄羅斯, 「中國沒有越過我們的任何紅線」,中俄之間「無上限的友誼似乎有一些限制」,中國希望扮演和平「促進者」的角色。
預防潛在危機 歐盟制定計劃促稀土供應鏈多元化
為了確保未來的永續性,歐盟正在醞釀新計劃,希望使關鍵金屬的供應鏈多樣化,比如開采本土礦藏,以擺脫對中國稀土金屬的依賴。歐盟目前98%的稀土金屬都靠從中國進口。
美要求TikTok與中資分家 北京:無理打壓
拜登政府要求TikTok與其母公司字節跳動分家,否則或面臨在美被禁的命運。中國外交部週四(16日)反批,美國至今沒拿出國安被TikTok威脅的證據,其他還說了什麼?TikTok還面臨什麼挑戰?
台灣中央社評論狠批歐盟對台政策
台灣中央社罕見發表評論文章,駁斥歐盟只想得到台灣晶片,而不願深化同台灣經貿關係的立場。評論認為這樣的政策不會成功。
烏總統:挪威是其他國家的榜樣!
烏總統澤倫斯基在一段影片中感謝挪威提供70億美元軍援,表示挪威為其他國家做出了榜樣。與此同時,歐盟和美國計劃對幫助規避制裁,向俄羅斯提供幫助的第三國採取措施。雙方發布了一份聯合聲明,但其中並沒有提到中國或是具體措施。
肖爾茨:中國已表示不會供武給俄羅斯
中國究竟會否提供俄羅斯武器,引起西方各國揣測。德國總理肖爾茨5日表示,中國已表明不會提供武器給俄羅斯,似乎暗示北京私下已就此事向柏林做出保證。
肖爾茨訪美:棘手話題秘密談
時隔一年,肖爾茨總理上任以來第二次訪問美國,俄烏戰爭給歐洲帶來了巨大變化。同上一回不同,本次肖爾茨總理希望同拜登總統開誠布公「秘密」交換意見。
歐洲議員包瑞翰:應當節制企業投資中國
被中國政府列入制裁名單的歐洲議會對華關係小組組長包瑞翰日前在接受德國《世界報》專訪時指出,德國政界應該提高企業大額投資中國的法律門檻,否則這些企業就會把高昂政治風險轉嫁給全體納稅人。
馬克宏籲中國向俄施壓 歐中高層有望頻繁互訪
法國總統馬克宏認為中國參與和平努力是一件好事,德國總理肖爾茨則稱讚中國譴責使用核武器,但兩國領導人都希望中國能做得更多。中國駐歐盟大使表示,對中歐關係回暖「持非常樂觀的態度」,暗示將迎來頻繁的中歐高層互訪。
調查:如何看烏克蘭戰爭,各國差別大
烏克蘭戰爭進行到一年之際,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在不同國家,人們對這場戰爭的認知也有著驚人的差異。在中國和印度,很多人認為烏克蘭可以犧牲領土換取和平,而俄羅斯仍然是一個夥伴。
普丁發表國情咨文,誓言繼續推進烏克蘭戰爭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周年前夕,普丁發表了年度國情咨文。他在講話中聲稱西方應對「烏克蘭衝突的升級」負責。
歐盟各國擬集體採購彈藥以軍援烏克蘭
在布魯塞爾召開的會議上,歐盟各國外長商討了加碼制裁俄羅斯和增加支援烏克蘭的話題,其中包括愛沙尼亞提交的議案——歐盟集體出面為烏克蘭採購彈藥。
德外長籲中國勿供俄武器 歐盟:等於跨越紅線
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擔心中國正考慮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援助」之後,歐盟警告北京不要「越過紅線」,否則將面臨制裁;德國外長也說,中國有責任維護世界和平。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在周一例行記者會上敦促美國「停止推卸責任和散播虛假訊息」。
怎樣恢復上海的國際吸引力?歐盟商會給出建議
歐盟中國商會發表《上海建議書2023/2024》並評估道,一直處在創新前沿的上海由於封城而迅速喪失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如何恢復以往國際大都市的魅力,歐盟商會提出多項建議。
歐委會:歐元區擺脫了經濟衰退的風險
德國不會出現經濟蕭條,歐元區經濟也將恢復增長,今年年內物價上漲的趨勢也會逐步趨緩——這是歐委會的最新預測。對於歐元區以及歐盟今年的經濟前景,歐盟總體持樂觀態度。
德語媒體:北京令人迷惑不解的外交行動
《南德意志報》關注到中國正試圖通過從「戰狼外交」向「魅力外交」轉變,重啟中歐關係。但是派遣參與打壓維吾爾人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吐尼亞孜出訪英國和歐盟的做法卻著實令歐洲人感到迷惑。《商報》分析認為,北京的立場決定了它無法成為莫斯科和
烏克蘭糧食滯留歐盟 波蘭農民叫苦不迭!
由於俄羅斯的阻撓,烏克蘭小麥無法從海路運出去因而滯留在歐洲,而糧食貿易商寧願採購價格更為低廉的烏克蘭糧食,這使得小麥價格下跌,波蘭農民在困境中掙扎。他們呼籲尋找一種解決方案,既能解決他們的生存問題,又能將糧食運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澤倫斯基歐洲行 聚焦戰鬥機
從倫敦到巴黎再到布魯塞爾,澤倫斯基與各國領導人的會談幾乎只有一個重大議題:烏克蘭要求提供西方先進戰鬥機。他在歐洲議會演講時,還強調烏克蘭正在為捍衛歐洲東部邊界而戰。
澤倫斯基出訪歐洲 再次呼籲提供戰鬥機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月8日出訪英國,呼籲為烏克蘭提供西方先進戰鬥機。倫敦方面已經宣佈,將為烏克蘭軍人提供戰鬥機飛行員培訓。隨後,澤倫斯基將前往巴黎與布魯塞爾會晤法、德以及歐盟領導人。
綠色產業補貼爭議:德法經濟部長稱訪美取得進展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和他的法國同行勒梅爾認為此趟華盛頓之行關於《降低通貨膨脹法》的磋商有「實質性進展」,但美方的表態卻保守得多。
德法經濟部長聯合訪美商討公平競爭
美國在氣候和清潔能源領域推出大量投資補貼和政策優惠,歐盟認為這是對競爭的扭曲,擔心美國的補貼給歐洲的清潔技術和製造業帶來損害。德法兩國經濟部長聯合訪美要求創造公平友好的競爭環境。
中國遊客重返歐洲為何步履蹣跚?
經歷了三年的疫情之後,歐洲的渡假勝地期待中國遊客的歸來。不過,目前還不能高興太早。
為什麼TikTok被各國政界盯上了?
中國短影片應用的迅速崛起,讓全世界的政治家和數據保護主義者感到憂心忡忡。他們擔心TikTok的原因是什麼?
西方繼續軍援烏克蘭 同時進一步限價俄油
西方盟國在周五承諾向烏克蘭提供精確制導火箭彈與導彈系統。烏克蘭繼續要求西方的戰鬥機。此外,西方同意對俄羅斯的石油產品進一步實行價格限制,試圖通過瞄準俄羅斯總統普丁的關鍵出口來進一步限制其戰爭資金。
俄烏戰況:馮德萊恩宣佈對俄實施更多制裁
歐盟委員會主席在基輔宣佈,歐盟將對俄羅斯採取更多的制裁措施,其中包括對俄羅斯及白俄羅斯相關人士實施入境限制並凍結財產。與此同時,歐盟還進一步擴大了為烏克蘭提供的軍事培訓項目。
捷克新總統帕維爾:台灣總統主動邀請通話
捷克總統當選人帕維爾(Petr Pavel)接受DW獨家專訪,談及堅定支持烏克蘭、和台灣總統蔡英文通話以及是否和達賴喇嘛見面等相關問題。來看他怎麼說?
德語媒體:TikTok 禁還是不禁?
TikTok引發的數據安全憂慮,已經讓美國政府禁止在公務手機上安裝這款APP。德國《世界報》認為,這樣做還不夠,因為數據安全問題並非關鍵,數以百萬計的青少年沉迷上癮才是歐洲面臨的大麻煩。《新蘇黎世報》則反駁了《世界報》觀點。
軍援烏克蘭 歐盟錢從哪裡來?
包括德國在內,歐盟多個成員國向烏克蘭提供價值上億的軍火。這筆資金究竟來自於何處?
中美貿易爭端再起 WTO上公開互嗆
世貿組織WTO本周五召開的會議上,中國與美國駐世貿代表發生口水戰,中方批評美國是「 單方面惡霸」。美方不甘示弱,稱中國採取非法的報復措施。與此同時世貿組織將介入歐盟與中國在立陶宛的貿易爭端。
南美盼與中國談貿易協議?盧拉:歐盟應優先
巴西總統盧拉25日表示,他贊成南方共同市場與中國達成協議,以實現南美洲貿易集團的現代化,但在此之前,應先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並試圖勸說烏拉圭,不應持續單獨與中國政府進行貿易談判。
歐盟再度批准兩種昆蟲用於食品生產
根據歐盟剛剛通過並生效的一項法律,昆蟲家蟋蟀和小粉蟲可以以冷凍、脫水或研磨粉末的形式作為原料用於食品生產。昆蟲作為食物不僅含有更豐富的蛋白質,同時養殖起來也比傳統的畜牧養殖業更節省資源。
IMF副總裁:中國經濟或在一季度後迅速復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吉塔• 戈皮納特本周三(1月18日)表示,根據目前的新冠感染趨勢,中國的經濟增長可能從第二季度起大幅反彈。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認為,放開防疫措施後,中國經濟正逐步恢復,問題在於3月即將組成的新一屆政府如何刺激經濟。
歐盟氣候監測報告:過去八年史上最暖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的一份最新報告指出,歐洲、中東、中國、中亞和北非出現極端氣溫。歐洲創下了有記錄以來第二個最熱年份。
俄中貿易互動頻繁 去年規模破兆人民幣
中國海關總署宣佈,中國去年對俄進出口額達到1.28兆元人民幣,這一數字佔中國進出口總值的3%。同時,作為推動能源出口多樣化的一部分,俄羅斯去年對中國液化石油出口也有所大增。
上一頁
第15 頁,共13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