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歐盟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有重要政治、經濟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截止2014年共有28個成員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可吸入顆粒物超標,德國吃環保罰單
德國一向自視為堅定的「環保標兵」,綠化、淨水、減污、控排,在世界環保方面樣樣爭先。沒想到這一回卻在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含量指標上面栽了個觔斗,連慕尼黑這樣的村莊城市竟也遭到警告和追究法律責任的威脅。小小的粉塵,丟了個大臉面。
十年歐盟開放邊境話申根
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20年前在盧森堡邊界小鎮申根簽署了旨在取消邊境檢查的申根協議。10年前,即1995年3月26日,申根協議國開始真正相互開放邊境。現在歐盟25個成員國中已有12個國家簽署了申根協定。
歐盟峰會:經濟問題是重點
2010年底之前,歐洲至少應創造六百萬個新的就業崗位。這是星期三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25國春季峰會就歐盟經濟增長和就業策略做出的決定。
對華軍售解禁問題讓歐盟頭疼
剛剛結束的歐盟春季峰會沒有討論對華軍售解禁問題,這意味著歐盟在此事上開始動搖,原本定在六月底表決可能變得遙遙無期。軍售解禁成了考驗歐盟與美國關係的試金石,歐盟解禁必將使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再次降溫。500名中國的政治異見者聯名寫信給歐盟,呼籲歐盟不要解除對華武器禁運。
華人大辯論:歐盟對華軍售應否解禁?
歐盟在對華軍售問題上陷入了兩難境地:一邊是新夥伴,一邊是舊盟友。進一步不會峰迴路轉,退一步也不會海闊天空。無論保留抑或取消禁令,總會付出戰略失衡的代價。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賈慶國教授、中國當代先鋒派作家徐星分別代表正方及反方,贊同或者反對歐盟取消對華武器禁運。
歐盟春季峰會:重新定義「裡斯本戰略」
本周二,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峰會在布魯塞爾開始進行。如何提高歐盟經濟的競爭力成為會談的中心議題。峰會通過了上周日歐盟財長們提出的歐元區穩定公約修正案。
傳言再起:歐盟對華武禁問題又推遲
歐盟到底是不是要,以及什麼時候取消對華軍售禁令——這一問題在世界範圍內已經討論了很長時間。幾天前歐盟還表態說,六月底將最終作出決定,但現在根據華盛頓傳出的消息,歐盟於6月份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的計劃很可能被推遲。
李察.基爾:捍衛西藏自治,不要解除武禁
李察.基爾,美國好萊塢的大牌影星。這位曾被評為最具魅力的男人現在高擎大旗,掀起一場「國際聲援西藏運動」。他是「西藏之所」組織的創建主席,並擔任「 國際聲援西藏運動」主席。下文是李察.基爾日前親自寫給歐盟的信,他呼籲允許西藏自治,並建議歐盟不要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制裁。
賴斯北京二十三小時談四大問題
美國國務卿賴斯此次訪問中國的兩大問題是台灣問題和北韓核爭端問題。周一賴斯呼籲中國政府利用中國同北韓的特殊關係,將北韓重新拉回到談判桌旁,促成北韓停止其核計劃。她說,中國在這一問題上扮演著特殊角色,中國可以施加更多影響。由於北韓一再拖延參加六方會談,美國已經顯得越來越不耐煩。
大家免受驚:歐盟放寬『穩定公約』
布魯塞爾的開夜車看來是值得的──至少對法國和德國來說。在這兩個國家不斷加壓下,歐盟財政部長們終於就放寬『穩定公約』達成一致意見。今後,紅燈照樣亮,罰單可變著法子免付,歐盟成員國相互鬆了一口氣。
是否取消對華武禁,六月見分曉
「反分裂法」使歐盟取消對華武器禁運一事節外生枝,中國外長李肇星不得不在兩會一結束就匆匆趕赴布魯賽爾去做解釋。歐盟宣佈,今夏六月底將對武禁問題做出正式表決。以德法為為主的「取消派」面臨來自美國和內部的「反對派」的壓力,他們能否左右歐盟的決定還是個謎。
歐盟法律多如叢林 歐盟委員欲以清理
歐盟委員會準備對自己的法律條文進行梳理,刪除官僚主義的尾巴,明了和簡化歐盟的規章制度。鑑於至今近八萬頁的法律條文,而且每天還有新的加進來,這可謂是一項艱巨繁重的任務。德國委派的負責工業政策的歐盟委員費爾霍伊根在布魯塞爾介紹了歐盟這一新的倡議活動。
李肇星訪問-歐盟對取消武禁態度有變
儘管中國外長李肇星周四(3月17日)訪問歐盟時解釋道,歐洲誤解了中國新的「反分裂國家法」,但歐盟委員會兩位專員在談話後表示不再堅持於6月底取消對中國武器禁運。此外,紡織品和中國人權問題也是雙方的衝突點。
歐盟對毒品政策:要求合理落實難
設於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試圖在很多方面向其成員國提供建議,比如在對毒品政策方面。不久前該委員會為此提交了一份新的活動計劃,要求25個成員國向吸毒者提供更好的幫助計劃,在打擊販毒分子方面更密切地合作。但這種呼籲究竟有沒有用呢?
歐美關係與武器禁運
美國與歐盟在取消對華武器禁運問題上的分歧是德語媒體最近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法蘭克福匯報的一篇文章分析了美國在這個問題上的戰略考慮:
歐盟對克羅埃西亞說不,缺乏政治遠見?
克羅埃西亞加入歐盟的談判原計劃於3月17日啟動,但是本周三,在布魯塞爾召開的歐盟外長會議決定,無期限推遲克羅埃西亞的入盟談判。理由是歐盟外長會議的多數與會代表們認為,克羅埃西亞與海牙國際戰犯法庭缺乏密切合作,被通緝的克羅埃西亞退役將軍戈托維納至今逍遙法外。
歐盟首腦會議待決取消對華武器禁令
歐盟對華武器禁令已經實行了16年。最近以來,歐盟一直在考慮是否取消對中國的武器禁令。歐洲議會和美國政府則堅決持反對態度。今年6月召開的歐盟首腦會議,將對此做出最後決定。
歐盟考慮限制中國產品的進口
世界氣候之爭歐盟形成「左中右」
中國的毛澤東說過:「除了沙漠,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在世界氣候問題之爭上還真是如此。而且,這個「左中右」將決定世界是否變成沙漠。歐盟內同樣如此。
歐紡織業希望歐盟採取措施抵禦中國進口
*
昔日秘約埋禍根 今朝拒握友誼手
今年恰逢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因此,俄羅斯將於5月9日在莫斯科舉行慶祝蘇聯紅軍戰勝納粹德國的慶祝活動。為此,俄羅斯總統普丁向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三國的首腦發出了邀請,不過愛沙尼亞和立陶宛兩國的總統已經讓普丁吃了閉門羹,只有拉脫維總統亞維基耶-弗賴貝加將前往莫斯科。
烏克蘭離歐盟還很遠離簽證也不近
3月9日,烏克蘭總統尤申科訪問德國,在聯邦議院作了發言。德國之聲俄語組評論員認為,才兩個月,歐洲對烏克蘭的激情已經消失,烏克蘭加入歐盟可謂路迢迢。關於烏克蘭在德國簽證風波中被此間媒體污寫,總統在前一天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已經表示了不滿,並要求放寬簽證。
德國「反歧視法」:應運而生,誕生艱難
為了落實「歐盟反歧視準則」,德國政府醞釀了一部「反歧視法」草案。按照該草案,因種族、膚色、性別、年齡、性取向、殘疾、宗教和世界觀對他人歧視是犯罪行為。這一在自由民主制度下看似不言自明的法律草案在德國卻遭遇到很大阻力。
阿巴斯訪問歐盟,商討中東和平與經援
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於本周三飛抵布魯塞爾,歐盟首席外交代表索拉納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與首次來訪的阿巴斯舉行了會晤。此次會晤的中心議題是以巴和平進程的良機和歐盟提供經濟援助等。
期望落空-《洛美協定》簽署30周年
在對外發展援助方面,歐盟如今是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出資者之一。30年來一直享受其特別關注的是所謂的非加太集團,即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區的國家集團(通常簡稱為ACP國家)。
對中國武器禁運早已百孔千瘡
歐盟取消對中國武器禁運的問題近來成了歐洲與美國的衝突源。即使歐盟取消了這個禁運,歐盟國家領導人說,也不會向中國出口武器。然而,實際上,在經濟利益經常高於一切的今天,這個禁運早已是百孔千瘡,名存實亡了。
專訪再度當選的歐盟西藏組主席
成立於1989年的歐洲議會西藏問題工作組每月在施特拉斯堡召開的會議上向歐盟、瑞士和美國的議員們介紹西藏以及流亡藏人的狀況。本周三,德國黑森州基民盟歐盟議會議員托馬斯.曼再度當選西藏問題工作組主席。德國之聲記者就該組織的工作和藏人的處境對托馬斯.曼進行了採訪。
歐盟面臨的最大挑戰:瞭解中國
本周四,歐盟貿易專員比得.門德爾森前往中國,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他將與中國貿易部長薄熙來進行商談,主要議題包括紡織品進出口、假冒品牌、解除武器禁運等。歐盟對此的期望是:中國在國際貿易中多盈利的同時,也能多承擔些責任。
對華武器禁運:布希沒有太多發言權?
美國總統布希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的基本原則問題講話中向歐洲各國拋出了改善跨大西洋關係的橄欖枝。但是這並不能掩蓋雙方就很多問題仍然存在原則性分歧。歐盟計劃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是大西洋兩岸意見不一的問題之一。
布希與歐盟-美國的「魅力攻勢」
在參加了北約峰會後,美國總統布希緊接著又在布魯塞爾出席了歐盟國家首腦會議。美國和歐盟曾因對伊拉克戰爭的立場產生分歧和摩擦,兩年後,雙方正式為這一不合劃上了句號。會後,美國的歐洲盟國強調,將為中東的和平與穩定做出積極努力。
歐盟資助私營企業在貧困國家進行投資
歐洲委員會提出「支持投資」計劃,用來幫助集中在非洲,加勒比地區和太平洋地區的77個最貧窮國家發展經濟,同時呼籲私人經濟也參與到對這些國家的投資中來。
歐盟財長尋找穩定公約妥協方案
歐盟穩定公約標準一再地達不到,人們終於想到,是否標準訂得太高了?為此,歐盟財長們在周三和周四連續討論了兩天。仍然沒有找到解決方案。但德、盧財長們相信,3月22-23日可以找到一個改革方案。
「賠償不足掛齒,收益不可限量」——歐盟出台航空服務新規定
摩登時代,交通工具比比皆是。在歐洲,高速列車,廉價航空更是叫人省事省心.難只難在「選擇」上:誰的服務更上檔次?那家公司更為周到?為統一提高服務水準,更多地保障乘客權益,歐盟出台了新規定。
護誰反誰?歐盟在美中之間妥協
下周,美國總統布希將訪問布魯塞爾,這是他二度就職後的第一次出訪。這個背景對北約和歐盟而言意義非凡。歐盟外長們相信,這顯示美國樂意合作的態度。不過在一些敏感分歧上——諸如是否取消對中國武器禁運——到底怎樣做,才能既保留自己的意願,又不惹火美國?這對歐盟來說是個大難題。
歐盟發展援助:光說不夠,還要做
南亞海嘯發生後,各國紛紛承諾,要對受災國家慷慨解囊,進行人道援助。不過,口頭承諾很容易,具體執行呢?本周,歐盟發展援助署敦促歐盟國家要信守諾言,把慷慨的承諾兌現成具體行動,以及真正的資金。
施羅德:我還是堅持北約改革
周二,施羅德總理短暫拜訪了歐盟委員會。儘管因感冒身體欠安,他還是借訪問之機向歐盟委員會大力爭取德國利益。不過,在新聞發布會上,施羅德最先開講的他對北約組織進行改革的建議。
歐盟同美國就解除對華武禁能達成妥協
歐盟同美國就解除對華武禁能達成妥協
德國城市在尾氣和歐盟的夾縫裡
許多歐盟規定以後便落實成各國的國家法律。環境政策就是歐盟有很大權力的一個領域。在這個領域裡跟上歐盟規定的速度,使許多德國城市感到困難。德國之聲記者就此在杜塞道夫市走訪了一番。
穩定公約改革:以提高競爭力為準則
2月14日,德國總理施羅德在布魯塞爾會晤了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雙方談話的重點是三月份將進行的『穩定公約』的改革問題。自去年11月就任以來,巴羅佐在平衡歐盟與歐盟成員國之間利益的同時,致力於提高歐盟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北約國防部長會議結束 歐美關係破鏡漸圓
北約將在阿富汗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北約秘書長斯海費在北約各國國防部長周三和周四舉行會議後宣佈,北約在阿富汗的維和行動擴大到該國西部地區。北約國防部長們還就幫助伊拉克培訓安全力量,科索沃維和使命等議題進行了磋商。
德國人看歐盟:信任中央,但別再擴張
歐洲居民是否信任歐盟機構?歐盟委員會第62次民意調查揭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去年秋天,近3萬名歐洲人參與了問卷調查,德國地區的調查結果於2月10日在柏林公佈。
京都協議將生效,歐盟將指標下調至最低
在歐盟剛剛公佈的應付氣候變化戰略綱領中,歐盟委員會將大氣保護的預定指標下調到了最低限度。歐盟本來認為,為了達到京都協議的目標,2050年時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應該減少到1990年時的15%到50%,而現在歐盟為了避免作繭自縛,只提15%這個最低目標了。
解除對華武禁,美國已做好心理準備
周三,出訪歐洲的美國國務卿賴斯周三在布魯塞爾暗示,美國已做好了歐洲結束對華武禁的心理準備。
歐盟社會專員呼籲廣納移民
儘管德國和歐盟其它國家的失業率很高,據歐盟社會專員弗拉季米爾.施皮德拉估計,歐盟還是需要更多的移民,才能獲得更大的經濟增長。
日本擔憂中國軍力增強
明鏡周刊本周報導說,由於歐盟想恢復向中國供應武器,日本對中國軍事力量的擔憂與日俱增。該刊寫道:
德專家談美國阻止歐盟解除對華武禁
自去年年底以來,歐盟在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的問題上向中國發出積極的訊號。英國外交大臣斯特勞不久前甚至表示,解除禁運可能在6個月內成為現實。這引起了美國政界的不安,周三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決議,要求歐盟保持對華武器禁運。即將訪問中國的美國國務卿賴斯也呼籲歐盟慎重考慮這一決定。
賴斯希望歐盟持續對華武禁
賴斯希望歐盟持續對華武禁
改革之改革-歐盟的經濟增長新計劃
歐盟委員會準備改革其改革議程,以使歐盟更為適應國際競爭。經濟增長和就業崗位是改革之改革的首要目標。五年前的裡斯本戰略曾雄心勃勃地定下到2010年將歐盟發展成全球最大經濟區的目標,現在看來這是好高騖遠。
歐盟贊同中國撤銷藏僧死刑
美眾議院敦促歐盟繼續對華武禁
上一頁
第125 頁,共13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