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世界舞台上的政治主角?
2005年1月28日大約30年前,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曾經不無調侃地說過:「每當我需要傾聽歐洲意見的時候,我不知道應該撥打哪一個電話,因為我不知道到底誰可以代表歐洲?」不言而喻,他是在諷刺歐盟國家不能及時就國際事務表態。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歐盟斡旋巴爾幹事務不力的慘痛經歷使得歐盟痛下決心,推動共同的歐洲外交及安全政策。
1999年,索拉納當選為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他非常清楚,作為一種獨立國家聯盟,歐盟很難象超級政權美國那樣,眾口一詞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因為歐盟不是一個國家,而是機構繁復的龐大組織,制定25個成員國共同的外交及安全政策談何容易!
歐盟定期與中國、印度、俄羅斯及其他重要地區舉行會談,並同東歐、地中海周邊國家開展合作,積極推動貿易往來及政治對話。對於這些夥伴國來說,歐盟不僅富有外交影響力,而且慷慨大度,在支援發展中國家建設方面出資之巨僅次於日本,將美國遠遠地拋在了後面。
不過,伊拉克戰爭暴露出歐盟的頑疾,即不能就重要的國際問題及時統一立場。相反,歐盟內部分裂成兩大陣營,彼此針鋒相對、爭吵不休。伊戰結束後,歐盟外長鄭重宣誓,未來將向著共同的外交及安全政策積極邁進。這一問題的緊迫性與時俱增,正如德國外長菲舍爾所言: 「這與我們的安全及未來緊密相關。」
不僅如此,歐盟在處理蘇丹問題上也沒能達成一致意見,法國、英國及其它成員國眾議紛紜、各持己見。而且,歐盟也並非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沒有這一條,世界舞台的政治主角從何而言?
在過去的幾年裡,歐盟武裝部隊沖鋒陷陣在動蕩地區,為維護世界安定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歐盟建立了第一支維和部隊,並且人數將從最初的幾百人擴展到六萬人。今年6月,北約首腦會議決定,由北約領導的波士尼亞多國穩定部隊將在今年年底前結束使命,將維和任務交給歐盟。目前,歐盟共擁有兩百萬名士兵,在人數上超過了美國,不過,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能夠被駐扎國外。
歐盟還將推動共同的歐洲外交及安全政策寫入了新的憲法。預計到2007年,索拉納將成為第一任歐盟外長。屆時,歐盟外交專員將成為一個歷史名詞,欲知歐盟外交政策,不怕沒有電話可打。不過,與獨立國家的外長相比,索拉納的權限還是會小得多。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