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罷免勒特根
2012年5月17日不是請辭,是罷免
周三(2012.5.16)下午16點30分,梅克爾在總理府宣佈了她的人事決定,總共用了不到2分鐘。梅克爾說,她已請求聯邦總統高克免去勒特根(Norbert Röttgen )聯邦環境部長一職。換言之,勒特根不是自動請辭,而是遭到罷免。這是梅克爾就任總理5年來第一次罷免部長。她推薦的新任聯邦環境部長是目前在議會黨團擔任總幹事的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由此,現年46歲、曾被看作總理"寵兒"的勒特根暫時結束了政治生涯。
罷免的理由是為保障推動德國能源政策的轉型。梅克爾說,能源政策轉型是本屆政府的中心任務。這裡畫外音是,在北威州慘敗下來的勒特根已不具貫徹這一政策的膽魄和能力。
回不回北威州,不是他私人的事情
有消息稱,勒特根本人對總理的決定深感"意外"。北威州敗北當天,勒特根便在第一時間發表演說,承擔全盤責任,並宣佈辭去北威州基民盟黨主席一職。當時有分析家認為,勒特根此舉是為了確保不繼續丟官,對他而言,聯邦環境部長一職更為重要。他曾在競選開始階段就被媒體追問,如果競選敗落沒有當上州長,是否放棄環境部長回到地方重新奮鬥。但勒特根不願放棄柏林。他的這一態度可能是導致選舉敗北的主要原因之一。
基社盟主席、巴伐利亞州長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在接受德國電視二台採訪時,以鮮有的直率向黨友發動進攻:"回不回北威州,不是他私人的事情。這事關整個聯盟黨的前途。"他認為勒特根的做法是一個"重大錯誤"。
在澤霍費爾看來,勒特根是危害聯盟黨前途的失敗者。他是這樣評論梅克爾總理的決定的:"從她給我透露的訊息看,她必須這樣做。"
黨內爭議
但梅克爾的決定即便在黨內也並非沒有爭議。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考德爾(Volker Kauder)周一還公開表示,勒特根有能力繼續擔任聯邦環境部長,而理由恰恰是保障工作的"延續性,以便理智地展開能源政策的轉型"。另一名基民盟高層博斯巴赫(Wolfgang Bosbach)則呼籲黨內多些"人性",他說,"不能向敗倒在地的人再踢上幾腳"。
北威州基民盟議會黨團主席勞曼(Karl-Josef Laumann)周三說,"不能理解的是,勒特根在上周日18點前(公佈選舉預測結果的時間)還是一位出色的環境部長,而今天卻遭到罷免。"聯邦議院基民盟籍議長拉默特(Norbert Lammert)也認為,梅克爾的決定對勒特根本人、對他領導的環境部以及基民盟都是一件"值得遺憾的事情",他希望"能有一個另外的決定"。
據梅克爾身邊的人士透露,她就此事考慮了數天。從周一至周三,梅克爾兩次同勒特根單獨會談,但外界不知談話的內容。周三召開內閣會議時,估計勒特根已有"十分不祥的預感","他看上去慘透了"。
綜合報導:李魚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