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對中國行感到滿意
2012年2月4日強化雙方關係
加強政治關係,深化經濟聯繫和中國公民對話 - 梅克爾對她的第五次中國行的結果非常滿意。德國總理說,中國明確的希望歐洲人自己解決他們的債務危機。"新的發展是,中國也願意,完全支持歐洲的援助機制。對此我們將會有更詳細的討論。"
例如在即將於2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歐盟中國峰會上,談論此事。
在經濟方面,梅克爾認為已經達到某些期待:中國非常信任德國企業。德國總理得到這樣的印象。"與此同時,我已承諾,中國和他的企業有充分的機會到德國和歐洲的市場來。這符合我們的信念。但是,我們也期待,我們的企業也可獲得和中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上同等的機會。"
莫少平無法出席 梅克爾表示遺憾
梅克爾也對在主要會晤之外的一些談話,比如和記者以及藝術家的談話,大致感到滿意。"可惜,有一位律師沒法來。我覺得很遺憾。因為我相信,像中國這樣一個有活力和發展動力的國家應該有信心,這些人通過他們的活力和信念可以強化中國的民間社會。"
梅克爾此行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中國的安全警察阻止了知名律師莫少平與梅克爾會晤。預計拜訪一家對政府持批評態度的報業集團的計劃也沒有實現。
隨行經貿團也感到滿意
隨行的商務代表團也對此次的訪問感到滿意。企業家卡內吉塞爾(Martin Kannegiesser)對梅克爾的表現特別感到印象深刻:"她的方式非常直接,非常冷靜。她直接說重點,沒有繞彎子。我認為,這點受到好評。"
歐元區的債務危機在許多會談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梅克爾在許多會談中一再清楚地說明這個問題,也試圖讓中國對此負起責任。
對德國企業很重要的一點是,在中國市場上得到真正的機會,而且在中國紮根。卡內吉塞爾認為,在這方面已經有一些進展。"智慧財產權的問題一直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對此,中國總理明確指出,這現在至少關係著中國自身的重大的利益,不然的話經濟無法好好的發展。"
梅克爾在其訪問中國時,首先在北京舉行數個會談,然後前往廣州。溫家寶總理還陪同德國代表團走了這趟遠路。
作者:Brand, Katrin 編譯: 邱璧輝
責編:嚴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