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511 Merkel Indien
2011年5月28日在過去的五年中,印度總理辛格曾分別於2006年和2010年訪問德國。而去年12月,德國總理梅克爾在辛格總理訪德時,這樣總結兩國的關係:
"德國和印度不僅僅有著良好的經濟合作關係,而且在科技研發領域也有合作。我們希望加強這一領域的合作,同時也擴大兩國在安全政策方面的合作,因為印度是一個經常遭受恐怖主義危害的國家。"
此外,兩國的外貿總額應該在2012年擴大到200億歐元。相比之下,1990年時,這個數字還只有27億歐元。
"歐洲國家聚焦開始從中國向印度轉移"
新德里尼赫魯大學的政治學家賈殷(Rajendra Kumar Jain )認為,梅克爾此次訪印將給兩國關係帶來更多的縱深發展: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德國觀察亞洲的視角正在發生變化。因為,到目前為止,大多數歐洲國家都是聚焦於中國。但是印度的國際形象也發生了變化,而印度與德國幾年前締結的戰略性夥伴關係更加速了這一進程。由於兩個國家都是聯合國安理會的非常任理事國,而且都希望獲得一個常任席位,這為兩國的關係又增添一層特別的意味。"
德國文化年開幕和尼赫魯獎授予--此行兩大重頭戲
為了慶祝兩國建交60周年,梅克爾將在上次訪印4年之後再次到訪,並且參加印度"德國文化年"活動的開幕儀式。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德國將以各種形式在印度展示自己的文化,比如政治研討會、文化活動、科研新成果介紹會或者體育賽事等等。梅克爾總理還將首次和印度總理辛格以及隨行的德國代表團參加印度內閣的一次會議。
她此行的另一個高潮將是被授予富有聲望的"尼赫魯獎"。該獎項是印度政府的最高政治榮譽表彰之一,獎金為1千萬盧比(約折合15萬歐元)。印度政府在之前的授獎聲明中表示,將這一獎項頒發給梅克爾總理,是為了對她"為了世界的可持續和公正的發展、實現優秀的政府領導以及創造一個能夠迎接21世紀挑戰的世界所做出的巨大個人努力"致敬。德國前總理柯爾、緬甸反對派政治領袖翁山蘇姬和南非前總統曼德拉都曾經獲得這一殊榮,這一獎項被視為具有重要的象徵性意義。
氣候保護是主要分歧點
儘管雙邊關係發展良好,但德國和印度還是有一些摩擦點,政治學教授賈殷強調:
"到目前為止一直沒有解決的一個爭執點就是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在可持續發展和可再生能源領域德國是走在前列的。而印度在很多方面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因此,兩國看待氣候保護的視角不同。此外,關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的繼任人選問題,兩國意見也有分歧。早在斯特勞斯-卡恩被任命的時候,印度就曾經要求,是時候在提名人選方面估計到新興工業國家的意願了。"
政治學家賈殷分析道,德國目前努力與印度加深關係不是沒有原因的。作為核大國,同時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是地區穩定的一個保障,由於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鄰,印度處在一個極端動蕩的地區。而在阿富汗駐扎著數千名德國士兵。
2010年,美國總統歐巴馬、法國總統薩科齊、英國首相卡梅倫、中國總理溫家寶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這五個世界主要大國的政府和國家首腦都曾先後訪問印度。作為一個值得信賴的夥伴,許多國際組織也需要印度的參與。雖然現在看起來是印度更需要德國的幫助和支持,但也許不久之後,德國將會更加需要印度的支持。
作者:Priya Esselborn 編譯:雨涵
責編:韓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