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梅克爾
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德國女政治家,德國第一位女總理。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柏林新增病例節節攀升 梅克爾震怒
在柏林,特別是在市中心,新冠病毒的感染案例呈上升趨勢。聯邦總理梅克爾對首都的防疫政策感到惱火和擔憂。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過去的一周,曾經拒絕戴口罩,覺得新冠就是個大號感冒的川普也「中招」了。如果沒有這個新聞,歐陽娜娜本來是這幾天的絕對焦點。德國之聲為你梳理過去7天發生了哪些大事。
德國統一30年 歷史包袱與現實挑戰
聯邦總理梅克爾讚揚了30年前德國實現的統一大業。同時,她也讚揚了人們的獻身精神。她說,戰勝統一帶來的挑戰需要很大的勇氣。
梅克爾:中國惡劣而殘暴地對待少數民族
在聯邦議院就財政預算展開的一般性辯論中,德國總理梅克爾為政府的防疫政策進行了辯護。在談及對華政策時,梅克爾以異乎尋常的強硬措辭,譴責中國「惡劣而殘暴地對待」少數民族。
澤林視點:歐盟沒有回頭路
中歐首腦會議表明,歐盟目前可以對中國表現出更自信的立場。澤林(Frank Sieren)認為,現在歐盟僅需要設法讓所有成員國團結一致。
民調:梅克爾聲譽佳,川普不如普丁習近平
在最新發布的皮尤全球民調中,美國對新冠疫情的處理獲得差評。梅克爾名列前茅。普丁和習近平獲評甚差,但好過川普。
評論:歐中峰會無進展
德國之聲駐布魯塞爾記者發表評論指出,日前(9月14日)舉行的歐中影片峰會上,歐盟雖表現出自信,但中國領導人未作出任何妥協。不過,德國葡萄酒農或可有高興的理由。
夥伴?敵人?對手?充滿難題的歐中關係
從歐盟27國和中國領導人的大型峰會改為僅有一天的小範圍線上會議——歐中峰會的「降格」,體現了歐洲在北京和華盛頓之間,在人權和生意之間的艱難權衡。
德國:拉瑪的新家
2015年,當大批難民湧入德國的時候,梅克爾總理做出許諾:「我們可以做到!」現年八歲的女孩拉瑪‧蘇萊曼就是這些避難者中的一員。對於她來說,柏林已經成為一個遠離故鄉的新家。
梅克爾:致命神經毒劑「只有俄羅斯政府可以解答」
德國總理梅克爾稱,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納瓦爾尼中毒案是有人「使用神經毒劑進行謀殺未遂」,並稱希望俄羅斯方面澄清立場。納瓦爾尼8月中旬在俄羅斯突然病倒後被送往柏林治療。
難民自述:「我們做到了!」
五年前,他作為難民來到這裡。現在,他早已不再把自己看作難民,因為他說德語,有住房,而且在接受培訓。卡利勒說,只有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做到這些。
「我們能做到」?梅克爾的難民政策
5年前聯邦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面對難民潮說的一句「我們能做到!」成了一句歷史名言。2015年僅僅數月內,就有數十萬的移民進入德國。現在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以及5年來的移民情況。
民調:一半德國人仍然質疑梅克爾的難民立場
一項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德國人仍對梅克爾(Angela Merkel)2015年讓成千上萬移民進入德國的樂觀態度保持分歧。但是,過去三年來,她的積極立場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
梅克爾舉行記者會:歐中對話也要談論香港問題
本周五,聯邦德國總理梅克爾在一次例行夏季記者會上警告說,未來幾個月內新冠疫情可能惡化,須得繼續重視。有關外交事務,她表示,歐洲和中國應保持對話,不僅要談可以合作的話題,例如氣候變化問題,也要談存在分歧的難題,例如香港問題。
「摳門四國」變五國 歐盟尋找折衷方案
歐盟特別峰會進入第三日。各國對於財政援助方案仍無法達成共識。作為歐盟輪值主席的德國總理梅克爾稍早之前已經表示,不排除峰會無果而終的可能性。
歐盟峰會討論抗疫財援 談了半天尚無結果
雖經14小時馬拉松會議,歐盟巨額財政援助特別峰會上,各方立場仍未能有所接近。會議將於周六繼續舉行。歐盟總部外交官稱,相關談判處於「困難階段」。
歐盟峰會臨近 巨額經濟復甦計劃恐陷僵局
梅克爾曾經警告說,必須要「爭分奪秒」,盡快通過總額7500億歐元的歐盟重建計劃。但是荷蘭方面表示,在本周末召開的歐盟峰會上就達成協議希望渺茫。
歐盟協調香港對策 梅克爾:持續與中國溝通
歐盟27個會員國對於香港議題的反應不同,現在歐盟將提出一個統一的回應,個別會員國也能另外提出相應措施。德國總理梅克爾及其領導下的政府對於香港議題謹慎表態。
該如何對待你?國安法給德國政府出難題
對港版國安法,德國政府該如何表達立場?柏林大聯合政府內對此尚無法拿出一致的意見。在野黨和執政黨內部都有批評意見認為,柏林對北京過於軟弱。
評論:大寫的尷尬——梅克爾的沉默
德國目前正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而德國總理梅克爾沒有對中國推出港區國安法提出任何尖銳的批評,她目前有其他的優先事項。德國之聲評論員Jens Thurau指出,這真是樁憾事。
香港民主派人士羅冠聰籲梅克爾提供幫助
羅冠聰離開了家鄉,但為香港爭民主的決心不減。在引起爭議的港版《國安法》背景下,他向聯邦德國總理髮出呼籲。
梅克爾發言人團隊中有人為外國從事間諜活動
德國聯邦政府發言人團隊一名工作人員為埃及情報機構收集敏感訊息多年,已因涉嫌從事間諜行為被調查。
德防長拒強硬批評中國 避談庇護港人
德國在中國侵犯人權的作為上態度曖昧不明引發批評,在美國與歐盟合辦的論壇上,德國防長對此做出辯護,稱德國的做法是為了要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自己感受良好。但是,被問到德國是否會有實際措施協助港人時,她也沒有辦法具體回答。
梅克爾:基本權利是歐洲基石
聯邦總理梅克爾要求維護歐洲的基本權利。她說,言論自由、平等和宗教多元化至關重要,是德國在擔任歐盟理事會主席期間關注的焦點。
德國不願大聲譴責中國 為什麼?
長期以來,德國一直因為商業利益無法大聲反對中國侵犯人權。但是近來要求德國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的呼聲讓柏林壓力越來越大。歐洲共同的立場也顯得更勢在必行。德國之聲就此分析國內討論,也請專家分享他們的看法。
德語媒體:梅克爾要認清中國的現實
德國媒體注意到,在德國政界歷來被認為對中國態度相對更為友好的社民黨,對華政策的基調發生了轉變,認為梅克爾對北京過於綏靖妥協。
國安法下 香港出現第一名「以身試法」者
《港區國安法》生效後,香港警方已經據此逮捕了第一批涉嫌違法人士。聯合國人權事務辦公室對此表現出擔憂。歐盟和德國總理梅克爾也作出了明確的表態,但同時表示會繼續和中國展開對話。
「最大挑戰」:德國臨危受命主政歐盟
梅克爾有6個月時間在歐盟內達致妥協。最優先項目是應對新冠大流行瘟疫之後果。現在便很清楚:本屆輪值主席絕不同於以往的任何一屆。
CNN: 川普曾罵梅克爾愚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稱, 在2019年7月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電話時,美國總統川普曾對眾多外國政要出言不遜,例如,德國總理梅克爾便被稱為笨蛋。
沒有擁抱和親吻:梅克爾柏林會晤馬克宏
在多次影片對話之後,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宏首次面對面會晤-不戴口罩。他們談了什麼?又是怎樣保持安全距離的?
為什麼總看不到梅克爾戴口罩?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德國總理梅克爾雖然做了許多事情,包括協調各州推出佩戴口罩的強制令,但到目前為止公眾卻沒有看到過她戴口罩的樣子。近日,梅克爾給出了解釋。
梅克爾受訪提及「對香港未來的憂慮」
德國即將接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之際,總理梅克爾接受媒體採訪,其中也提及對華政策。梅克爾表示,歐洲應有反映出利益和價值觀的共同對華立場。
歐盟與中國:既是對手也是夥伴
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歐美關係不斷降溫,而與此同時,歐盟同中國的關係則顯得愈加重要。然而,北京政權畢竟是一個制度性競爭對手,如何同北京專制政權打交道,對歐盟來說,一直是一個極為棘手的問題。那麼,在對華關係問題上,德國又可以扮演什麼角色呢?
多支付42% 德國需為歐盟預算大筆添錢
歐盟委員會希望德國能增加對歐盟預算的貢獻,每年多繳納130億歐元。德國總理梅克爾將會和其他歐盟領導人在周五進行視訊會議,討論歐盟未來幾年的預算。
走路不穩惹人憂 川普:我是怕摔倒!
剛剛過完74歲生日的川普上周末在西點軍校講話後步履不穩地走下斜坡的畫面引發外界對他健康狀況的擔憂和猜測。不過他迅速在推特上做出回應,稱自己是避免摔倒,責怪斜坡太滑。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中國疫情是否死灰復燃?歐中關係出現了哪些新動向?中澳關係又為何惡化?花3分鐘,看7張圖,速覽一周大事。
梅克爾同李克強舉行影片會晤
德中總理在影片會晤不僅探討了投資協議以及雙方共贏,他們也談及了香港現狀。有報導稱,梅克爾仍沒有放棄年內舉行歐中峰會的計劃。
專訪:德國必須改變其以經濟導向的對華政策
一封敦促德國改變對華政策的請願書目前正在徵求網路簽名。這份請願書要求德國改變其"重貿易,輕人權"的對華策略,並在歐盟制定價值觀取向的對華政策方面發揮表率作用。請願書發起人傅洛達博士向德國之聲介紹了發起本次請願的緣由。
歐中峰會延期 習近平表示樂觀
周三晚間,德國聯邦政府對外透露,原定今年9月在萊比錫舉行的歐中峰會因疫情推遲。習近平在與梅克爾通電話時,一再強調對中歐關係的樂觀態度。此前幾個月,不斷有消息稱,峰會可能因歐中投資協議談判不暢而宣告流產;中國壓制人權的舉措也為峰會增添了變數。
德語媒體: 兩個巨人開戰,梅克爾捲入其中
《明鏡》發表長文闡述梅克爾政府的對華政策,指出該政策將是接下來半年歐盟外交政策的核心。《編輯部網路》告訴人們柏林政府對批評北京顯得尤其謹小慎微的原因。
梅克爾婉拒川普邀請 不參加G7面對面會議
在各國逐漸放鬆新冠防疫限制後,美國總統川普积極邀請七國集團領導人前往華盛頓參加G7會議。但德國政府發言人表示,德國總理梅克爾已婉拒邀請,不會赴美參加峰會。
對北京太軟弱? 德議會討論香港國安法
德國對於北京強推港版國安法的回應相當克制,僅重複呼籲中方尊重香港高度自治。反對派議員批評德國政府不夠強硬,更指名總理梅克爾和外交部長馬斯表明立場。德國聯邦議會將就此展開討論。
萊比錫歐中峰會前景未知
德國人權捍衛者要求柏林政府在今年秋季舉行的歐中峰會期間不要忽略中國的人權劣跡。而新冠疫情背景下,峰會能否舉行、討論哪些內容,目前還都是未知數。
步步小心 德國再次鬆動防疫措施
周四(4月30日)晚間,德國總理梅克爾與各州州長召開聯席會議後對公眾表示,任何人都不能滿足於「虛假的安全感」。目前,德國聯邦政府以及各州當局已經決定,在下階段逐步謹慎開放宗教場所、兒童游樂場所、文化設施。
抗疫不忘環保 梅克爾重申「歐盟綠色協議」
儘管COVID-19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挑戰,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國際會議上,強調在疫情之後的經濟重建措施當中,應該要將環保納入考慮。
疫情危機下 為何全世界都望向梅克爾
早就有人斷定,這位德國鐵娘子的政治生涯「來日無多」。然而在疫情危機下,科學家出身的梅克爾展示出的冷靜和嚴謹卻在德國和國際上收獲不少好評。德國之聲為您分析背後的原因。
評論:德國民主制生命力旺盛 疫情時期亦然
團結一致抗疫數星期後,政界開始彼此攻頇,聯邦總理批評州長。記者Volker Witting指出,爭論重返議會,是好事情。
梅克爾呼籲歐盟團結抗疫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聯邦議會中贊許德國在新冠危機中的表現,同時也呼籲民眾繼續保持秩序。她也強調歐盟是命運共同體,唯有同心協力才能克服疫情。
川普唱獨角戲 G7各國維護世衛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之際,美國總統川普向世衛開刀惹批評。G7多國表態支持世衛,甚至考慮對其增撥資源,令美國陷入孤立局面。
德國嚴重疫區調查:或有15%居民感染新冠病毒
在德國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北威州的海因斯貝格地區正在進行一項科學調查,那裡的居民感染率可能達15%。德國總理梅克爾再次表態,目前不需要採取更嚴格的限制措施,但這決不意味著可以掉以輕心。
上一頁
第5 頁,共4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