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梅克爾
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德國女政治家,德國第一位女總理。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評論:北溪二號——梅克爾的敗筆
德國之聲評論員Frank Hofmann認為,柏林對俄羅斯的輸氣管道政策是德國外交政策一大敗筆,分裂了西方。德國現在必須重新贏得信任——站在烏克蘭一邊。
防疫進入關鍵期:梅克爾警告第四波疫情恐來襲
德國衞生部長施潘周三表示,如不採取措施,德國七天發病率將急劇上升,10月份可能突破800大關。總理梅克爾也在周四對疫情發展提出警告,並再次呼籲人們接種疫苗。
梅克爾:無法用言語描述洪水損毀的程度
本周日,德國總理梅克爾前往本次暴雨洪災受災嚴重的萊法州視察災情。她在視察後舉行的新聞記者會上表示,當地的洪災規模「超出現實想像、極其恐怖」。她表示下周三聯邦內閣將討論通過災區援助計劃。
美國前駐德大使:德國不習慣採取強硬立場
美國前駐德大使布盧姆在接受DW新聞主持人Michael Okwu 採訪時表示,儘管德美關係在川普时代經歷較多困難,但是兩國一直關係牢固。他在受訪中展望兩國關係,談到了氣候變化、中國、北溪二號等問題。
德語媒體:梅克爾不想要「冷戰2.0」
梅克爾訪問美國,她與拜登總統在對華政策上存在哪些分歧?《法蘭克福匯報》認為,在中美衝突成為國際政治焦點的今天,梅克爾領導下的德國還沒有找準自身定位。《曼海姆晨報》則指出,歐美之間分歧很大,但總好過川普时期。
「千面總理」梅克爾
在梅克爾擔任德國總理的這16年裡,關於她的藝術創作層出不窮。在7月17日她67歲生日之際,我們選出一些她最著名的肖像作品呈現給大家。
拜登:香港局勢正惡化 將向美國企業發出警告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隨著中國不斷擴大對香港的掌控,他將向美國企業提出在香港營運風險的警示。 這個警示內容有哪些呢?
拜登會見梅克爾 德美誓言重建跨大西洋關係
美國總統拜登15日會見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雙方誓言抵禦俄羅斯侵略與中國的反民主運動,並針對「北溪2號」管線丶新冠旅遊禁令與疫苗智慧財產權豁免等有歧見的議題交換意見。
梅克爾與美國總統們的這些年
先是小布希,然後是歐巴馬,再到川普,執政近16年的德國「鐵娘子」經歷了一任又一任的美國總統……而如今,拜登成為了梅克爾執政生涯中的「第四任」。
德語媒體:華盛頓不滿梅克爾的對華路線
德國總理梅克爾本周訪問美國,將與拜登總統會晤。對華政策將是兩位政府首腦會談的一個議題。
小布希接受DW專訪: 梅克爾講原則、富於同情心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本已不接受採訪。不過為了梅克爾,他做了一個例外,在梅克爾對華盛頓的告別之行前夕,他接受了德國之聲專訪,其中談到了自己與梅克爾的關係,表達了一些非常個性化的見解。
梅克爾訪美 她和拜登談什麼?
7月15日,德國總理梅克爾將到訪美國,在白宮和拜登總統進行會談。儘管和川普时代相比,德美之間的分歧如今要小得多,但是在兩人的會晤議程上,依然有不少棘手話題,其中就包括對華關係。
德國百多名公眾人士籲梅克爾出面支持阿桑奇
阿桑奇的支持者們希望梅克爾在同拜登的會晤中,能表達釋放維基解密創始人的願望。 這可能是梅克爾以德國總理身份與這位美國總統的最後一次會晤。
歐中投資協定卡關 習近平與馬克宏、梅克爾影片
談了7年的《歐盟-中國全面投資協定》在雙方互相制裁後,卡在歐洲議會無法過關。7月4日一場北京論壇上的針鋒相對更顯示雙方的觀念差距甚大。7月5日晚,習近平在北京同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影片峰會。
梅克爾對英國的告別訪問:友好但不親熱
言辭友好,但不熱情: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對英國作告別訪問時表示,願開啟兩國關係新篇章,不過,為此尚需時間。
後梅克爾時代 德國對華政策將轉彎?
德國智庫Merics分析目前德國各大黨派提出的競選黨綱,認為德國未來的對華政策勢必將有所轉變。聯盟黨將中國視為「制度性對手」,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皆表達了對中國人權及香港議題的關注。
執政16載 「鐵娘子」梅克爾經典語錄回顧
隨著邦議院大選的臨近,德國總理梅克爾的任期也接近尾聲。作為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她有過哪些精彩的發言,做出過哪些重要的決定,又有過哪些動情落淚的瞬間?
布林肯:德國是美國「最好的朋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柏林訪問時盛讚美德關係。他和梅克爾共同強調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並將俄羅斯和中國列為問題區域。同時布林肯也強調,美國並非要在國際層面上「遏制中國」。
梅克爾第二針接種莫德納 組合疫苗更好?
德國總理府發言人6月22日表示,梅克爾已於幾天前接種了第二針疫苗。梅克爾第一次接種的是阿斯利康疫苗,此次則是莫德納。這有什麼不尋常嗎?
專家:聯盟黨告別梅克爾的對華政策
德國聯盟黨在競選綱領中宣佈對華政策後,《國際政治》雜誌主編認為,這是一個告別梅克爾並向華盛頓靠攏的文件。如果它成為德國外交政策,西方會是一個更具批判性、更為團結的陣營。
梅克爾總理:讓我們懷著敬畏深深鞠躬
借納粹德國侵略蘇聯80周年之際,梅克爾總理重申德國承擔的不容推卸的責任。
德法領導人:俄羅斯是一大挑戰
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宏在一次會晤中一致認為與俄羅斯保持對話對「歐盟的安全」至關重要。他們同時也提到來自中國的挑戰。
德國之聲全球媒體論壇:疫情後的新聞報導與媒體自由
本屆德國之聲全球媒體論壇在「顛覆與創新「的主題下探討新冠危機後的新聞報導之路。德國總理梅克爾宣佈了論壇的開幕。
G7峰會:聚焦氣候、疫情與中國
在英國康沃爾郡舉行的G7峰會,是七國集團領導人兩年來第一次面對面交流。除了疫情與氣候議題外,不在場的中國也成為了會議期間的高頻詞。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這一周,「六四」迎來了第32個紀念日。中國迎來了「三孩」政策。廣東迎來了抗疫情警報。華為用戶迎來了「鴻蒙」。除此之外,過去的一周還有哪些大新聞和我們迎面而來?德國之聲為您一一梳理。
德國一周大小事
德國承認在納米比亞犯下種族滅絕罪;歐洲政要遭監聽?德法要求美國、丹麥做解釋;多個聯邦州放鬆防疫限制;第100屆莫扎特音樂節開幕……一起看看過去一周德國發生了哪些的大小事。
丹麥情報機構曾助力美國監視德國政要
歐洲多家媒體的一項聯合調查結果顯示,丹麥情報機構也曾幫助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監聽包括梅克爾總理在內德國政界要人。
民調:多數德國人支持 總理限任8年
梅克爾執政太久了嗎?從2005年算起,梅克爾已擔任德國總理近16個年頭。一份最新民調顯示,多數德國人支持將聯邦總理任期限制為8年。
德國漸入後梅克爾時代 政壇開始重新洗牌
今年秋季,做了四屆總理的梅克爾將卸任。德國政壇的大規模重新洗牌已經全面展開,梅克爾所屬的基民盟基社盟原本大選獲勝機會非常看好,但近一段的民調卻顯示,綠黨正在後來居上。
全球健康峰會:日本替台灣發聲
日本首相菅義偉在全球健康峰會上表示,支持台灣以世衛觀察員身份參與WHA。德國總理梅克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等則在峰會上許諾,會捐贈更多疫苗給有需要的國家。
德語媒體:共同抗衡中國
拜登上台之後,川普治下一度疏遠的歐美經貿關係明顯出現了的回暖跡象。顯然在抗衡中國的努力中,拜登需要歐洲盟友的支持。
德語媒體:北京將懷念德國總理梅克爾
今年秋季,德國總理梅克爾將告別政壇。在歐盟內部,梅克爾一向是同北京維持良好關係的重要倡導者。梅克爾離開之後,歐中關係將如何發展呢?
德語媒體:梅克爾的中國幻覺
剛剛擱置同中國的投資協定,歐盟馬上又宣佈將同印度就建立自由貿易區展開談判。這是巧合,還是地緣政治的又一場博弈?
梅克爾緬懷納粹暴政受害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結束76周年之際,德國總理梅克爾呼籲永遠銘記受害者。社民黨政治家表示,應設置中央紀念場所。
德語媒體:梅克爾總理的敗筆
歐盟和中國就香港及新疆人權問題發生爭執後,雙方先後出台了制裁措施。在此大背景下,歐盟決定暫時擱置歐中投資協定的批准程序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梅克爾計劃受挫 歐盟擱置歐中投資協議
繼歐盟議會之後,歐盟委員會也拒絕就與中國的投資協定開展進一步工作,並要求中方首先必須放棄制裁。
德語媒體:中國高層」嚴重失算「
「時代線上」以「和中國的投資協議或許擱置數年」為題,報導了歐中投資協議暫時擱淺的消息。Latana民調機構的民主認知指數顯示,民眾對抗疫措施認可度在民主國家比在非民主國家低,但長期而言並不會影響民主的合法性。
德語媒體: 習近平是台海局勢的最大變數
《新蘇黎世報》認為,儘管從理智的角度,中國不應該立刻攻打台灣,但是被民族主義思潮裹挾的習近平,很可能有著別樣的風險認知。《每日鏡報》則指出,梅克爾退休後,德國將不會再把經貿關係視作對華政策的主體。
德語媒體:雙贏互惠的德中關係已經成為歷史
周三舉行的德中政府磋商期間,德國總理梅克爾談及了中國的人權狀況,認為夥伴關係中「更應開誠布公地提出批評」,而中國總理李克強則表示「中國內政不容干涉」。
德語媒體:夥伴關係應包含坦誠批評
4月28日,德中第六次政府級磋商以視訊會議方式開始舉行。德國總理梅克爾在開幕致辭時,呼籲德中雙方加強在抗擊疫情方面的合作,同時也對中國的人權現狀提出了開誠布公的批評。
Wirecard醜聞:梅克爾否認自己有錯
三位部長之後,現在輪到總理:梅克爾在聯邦議院Wirecard調查委員會接受詢問,主要涉及她在2019年中國之行中替Wirecard做宣傳這一事實。
梅克爾走了 誰來接班?
德國聯邦大選即將在9月舉行。本周伊始,綠黨和保守黨都選擇了他們的總理候選人。德國之聲DW的記者想知道。柏林的年輕人認為誰應該成為他們的總理?答案比預期的要明確一些。
梅克爾外交顧問黑克爾將任駐華大使
德國外交圈人士透露,德國總理梅克爾的外交政策顧問揚‧黑克爾(Jan Hecker)今夏將接任德國駐華大使。黑克爾何許人也?
梅克爾「悄悄」接種了AZ疫苗
不似其他國家領導人打疫苗時的大張旗鼓,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柏林低調接種了阿斯利康疫苗。與此同時,德國醫界警告,各地醫院的重症監護病房即將超負荷。
全國統一宵禁——梅克爾的最後一搏
相比德國,疫情期間其他國家實施封鎖措施似乎更為容易,為何這種防疫措施在德國遇到如此大的阻力?
德中法三國領導人先期舉行影片峰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下午在北京同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中法德領導人影片峰會。這距離美國總統拜登邀請40位世界領導人參加他將於4月22-23日主持的氣候變化虛擬峰會召開僅有不到一周的時間。
烏克蘭向西方求軍援 美國暫不派艦進黑海
德國總理梅克爾和美國總統拜登通話時一致認為,莫斯科應從俄烏邊境一帶撤出軍隊。烏克蘭駐德大使要求西方施以軍援。同一時期,美國叫停向黑海派遣兩艘軍艦的計劃。
萊茵後浪拍前浪?奈何後浪先「陣亡」
當了16年德國總理的梅克爾,即將在今年秋天退休。但是,作為執政黨的基民盟,卻出現了黨內「後繼難尋」的局面。這與梅克爾主政期間將大量黨內潛在競爭對手「排擠出局」不無關聯。
俄羅斯增兵烏克蘭 梅克爾籲普丁克制
有關俄羅斯在與烏克蘭交界地區大規模部署部隊的報導引起西方國家越來越強烈的擔憂。德國總理梅克爾出面干預;美國亦已發聲。
習近平梅克爾通話 補救中歐關係?
在中歐關係因涉及人權問題的相互制裁急轉直下後,本周三(4月7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德國總理梅克爾通電話。這一接觸傳達了怎樣的訊號?
上一頁
第3 頁,共4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