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梅克爾
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德國女政治家,德國第一位女總理。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柏林對英國脫歐大呼遺憾
英國公投結果讓柏林措手不及。德國政府和議會直到最後都希望英國人能選擇留在歐盟。德國總理梅克爾於周五中午在總理府發表了立場聲明。
梅克爾結束訪華之行
聯邦德國總理梅克爾在為期三天訪華之行的最後一天與中方達成網路安全協議,協議內容超過中國同美英等國的相關協定,顯示柏林、北京關係更為成熟。
梅克爾:加強對華合作保障德國工作崗位
本周二,德國總理梅克爾繼續其在中國的行程。她在沈陽表示,德方有意進一步深化德中關係,其中既包括促進中國民主,也包括增進兩國商貿聯繫。
德語媒體:老生常談也需要勇氣
德中第4輪政府間磋商會談在北京落下帷幕。德國總理梅克爾與中國領導人的會談內容、風格以及德中關係仍然是德語媒體討論的話題。
評論:簡直令人發指
Jens Thurau
德國外交部日前建議,土耳其裔的聯邦議員近期應避免前往土耳其。德國之聲記者Jens Thurau認為,這實在是一個過分的建議。
德語媒體:"閒庭信步"
中德第四輪政府磋商周一結束併發表聯合聲明。德國總理梅克爾率領半個內閣及高規格經濟代表團親赴北京參加,足顯柏林對兩國間關係的重視。德語媒體借梅克爾此行對兩國關係的現狀及未來發展紛紛做出評論和判斷。
德中政府磋商 雙方強調避免貿易戰
本周一,第四輪德中政府磋商會議正式在北京開始,雙方總理以及26個政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談重點關注了中德、中歐之間的經貿關係。磋商會議後,梅克爾還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並共進晚餐。
梅克爾呼籲中國加強法治
在中科院大學發表的演講中,梅克爾呼籲中國加強實現法治化的努力,並且呼籲在貿易問題上進行坦誠的對話。在演講現場,南京大學還授予她名譽博士學位。德國經濟界和人權組織對梅克爾第九次訪華寄予很高期望。
梅克爾訪華欲談NGO法、鋼鐵市場危機
德國總理梅克爾周六晚間啟程前往北京,此行的主要目為參與中德政府磋商。她在行前表示,磋商機制對兩國而言有著「重要意義」。梅克爾透露,她將在訪華期間談及《境外NGO管理法》以及鋼鐵產品問題。
德語媒體:德國總理訪華 小心竊聽大王?
梅克爾訪華是德語媒體關注的焦點話題。《柏林報》指出,為了降低駭客侵襲風險,德國聯邦訊息安全辦公室提出建議,梅克爾一行在中國期間應減少手機的使用。《法蘭克福匯報》則關注到裝在梅克爾背囊中一件棘手的"行李"--庫卡收購案。
家屬盼梅克爾助高瑜離境就醫
中國資深記者高瑜希望能赴德國就醫,但中國當局拒絕讓正處於保外就醫、監外執刑狀態的高瑜離境。在德國總理梅克爾訪華前夕,高瑜家屬請求梅克爾為其發聲。
德國議員:必須對北京亮出警示牌
在即將啟程的梅克爾訪華代表團中,沒有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主席布朗特的身影。這位基民盟政治家因為批評北京的西藏政策而被中國拒絕入境。布朗特呼籲梅克爾不要躲閃,在人權問題上明確表達立場。
「這將是一次艱難的旅程」
梅克爾即將開始她的第9次訪華之旅,就商貿、外交、安全政策等中德關係的命脈板塊與北京展開磋商。德國智庫MERICS預測,「這將是一次非常艱難的旅程」。
最具權力女性:梅克爾仍第一 中國人創紀錄
德國總理梅克爾連續第六次蟬聯《富比世》「最具影響力女性排行榜」榜首。同時,中國躋身這份榜單的女性人數創下了紀錄。
民調顯示梅克爾支持率下滑
總體而言,總理和內閣的支持率都下降了。
梅克爾訪華在即 政經之間找平衡
德國總理梅克爾即將率內閣代表團訪問中國。德中雙邊關係近年來趨於複雜,兩國的政府磋商有足夠的話題。
德國司法部長:與中國對話 小步向前
德國司法部長馬斯(Heiko Maas)兩周後將隨德國總理梅克爾的代表團前往北京,參加德中政府間磋商。馬斯部長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德國政府將繼續與中國談人權。
不想博阿滕作鄰居? 輿論嘩然 梅克爾表態
德國另類選擇黨副主席高蘭`稱,人們覺得國足運動員博阿滕「作為球員很好,但不想作為鄰居」,引起一片憤怒。總理梅克爾作出譴責。高蘭表示:「我當然不是種族主義者」。
德法共同紀念凡爾登戰役100周年
5月29日是凡爾登戰役100周年紀念日。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法國總統奧朗德來到這片曾埋葬了30多萬士兵的戰場,共同出席了紀念活動。
德法領導人緬懷凡爾登戰役逝者
300天的血腥戰鬥,約30萬人陣亡。百年前的凡爾登戰役是德法關係的低點之一。周日,德國總理梅克爾與法國總統奧朗德共同緬懷逝者。
艾爾多安:沒有免簽待遇 免談難民問題
梅克爾總理此前會晤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時曾表示,七月一日起給予土耳其公民歐盟免簽待遇恐難兌現。艾爾多安現在對此作出了回應。
梅克爾稱土耳其暫無望獲得免簽待遇
在反恐法改革方面,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拒絕妥協。德國總理梅克爾在伊斯坦堡明確表示,在此背景之下7月1日對土耳其公民提供免簽證待遇的計劃不能如期兌現。不過雙方仍有意願繼續在難民問題上合作以及繼續保持對話。
聯盟黨和社民黨都希望高克連任總統
據報導,德國大聯合政府高層都希望高克能夠贏得總統連任。倘若如此,屆時,他將會以77歲的高齡開始第二個總統任期。
民調:2/3德國人不希望梅克爾連任
周二公佈的一份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德國人不希望現任總理梅克爾2017年繼續連任。
波默曼向梅克爾「洩憤」
捲入「諷刺詩」風波的德國電視節目主持人波默曼迄今一直保持沉默。但是現在,他似乎將所有「諷刺詩」後果給他帶來的失望和苦惱都發洩到聯邦總理梅克爾身上
「迷你」峰會規模小 話題多
美國總統歐巴馬對德國進行任期內最後一次訪問,東道主梅克爾總理藉機邀請了另外三國政府首腦,談了不少歐洲面臨的挑戰。
專訪:「人們覺得歐盟被收買了」
上周訪問土耳其的德國總理梅克爾,被批評與艾爾多安總統走得太近。土耳其問題專家布拉克爾(Kristian Brakel)認為,歐盟的聲譽已經受到嚴重損害。
梅克爾與歐巴馬顯示一致立場
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德國期間與德國總理梅克爾一起顯示兩人的團結一致。兩國領導人在戰勝國際危機和加強貿易往來方面相互合作。
總能請來「政壇大牌」的漢諾威工業展
溫家寶、普丁、莫迪、歐巴馬這幾位國家領導人任內都有過至少一個共同經歷:為漢諾威工業展揭幕。
歐巴馬總統任內最後一次訪德
美國總統歐巴馬開始對漢諾威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日程包括:會晤梅克爾、為漢諾威工業展揭幕以及一次「迷你」峰會。
漢諾威爆發大規模遊行 向TTIP說"不"
歐巴馬到訪德國前夕,數萬民眾走上漢諾威街頭,抗議歐美醞釀中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本周末梅克爾行程緊張,與歐巴馬周日在漢諾威參加工業展開幕儀式之前,她周六短暫到訪土耳其,走訪了靠近敘利亞邊境的一處難民營。
梅克爾訪土耳其 政界呼籲談人權
德國總理梅克爾周六前往土耳其進行短暫訪問。多黨政治家呼籲梅克爾,在出訪期間向土耳其強調保護媒體自由和人權的重要性。
7張圖回顧一周大事
德國為前外長根舍舉行國葬,德國總統高克致詞,高度稱讚根舍一生為歐洲和平所作出的貢獻。
波默曼"惡俗詩"事件後續:梅克爾承認說錯話
德國總理梅克爾就德國電視人波默曼"惡俗詩"事件再次發聲,表示自己在談論該事件的時候犯下一個會引人誤解的錯誤。
德國總理梅克爾榮獲「四大自由勳章」
位於荷蘭的羅斯福基金會本周四授予德國總理梅克爾「四大自由」勳章,以表彰其在歐洲難民潮和調解烏克蘭衝突中做出的貢獻。該基金會表示,作為所有德國人的總理,梅克爾表現出「卓越的道德領導才能」。
閒話德國:「這個恬不知恥的傢伙」
德國電視二台諷刺節目(Neo Magazin Royal)主持人波默曼以一首惡俗詩引發國際糾紛,並使總理梅克爾裡外不是人。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專欄作者張丹紅對他表示敬意。
梅克爾:對非洲投資 中國更勝一籌
據路透社報導,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在與非洲的經濟合作上,中國因提供全方位的方案,而比歐洲更勝一籌。
謠傳與梅克爾合影難民是恐怖疑犯
去年9月,來自敘利亞的難民莫達馬尼與聯邦總理自拍的一張合影傳遍世界各地。現在,這張照片再次在網上瘋傳,原因是有人在社群網站聲稱,莫達馬尼是布魯塞爾爆炸襲擊嫌犯之一。
「針對開放民主社會的攻擊」
歐盟28國周二發表聯合聲明,誓言要並肩努力對抗恐怖主義。包括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內的國際政要也紛紛對血腥襲擊表示譴責,對遇難者表示哀悼。
歐盟形成共識 力爭與土耳其達成難民協議
本周五白天,歐盟將就難民危機與土耳其展開會談。而在周五凌晨,歐盟各成員國之間首先形成了共識。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接下去與土耳其進行的會談「不會輕鬆」。
閒話德國:"世界應向德意志看齊"
德國政府的難民政策經常讓專欄作者張丹紅想起德國19世紀詩人蓋貝爾的這句名言。其實,德國近乎傲慢的一意孤行的做法在難民浪潮到來之前就已開始。
梅克爾不畏"炮轟" 堅守難民政策
歐盟和土耳其舉行峰會之前,德國總理梅克爾再次向歐盟發出呼籲,希望各國能攜手解決難民危機。然而一些批評人士,包括聯盟之內的質疑之聲對這次峰會並不看好。
三州選舉過後幾家歡喜幾家愁
周末德國三州舉行地方選舉,選項黨的異軍突起引起廣泛的社會不安。批評方敦促聯邦總理梅克爾迅速修改難民政策。但梅克爾表示會堅持現有的難民政策。
評論:梅克爾丟失地盤
難民議題動員了選民。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成為大贏家:許多選民感覺自己未受到建制政黨的重視。
德國三州選舉迎來「超級星期日」
在難民危機愈演愈烈,梅克爾的難民政策愈發受到質疑的背景下,選民們很有可能打亂現有的權力格局。
關閉巴爾幹路線 歐洲意見分歧
德國批評巴爾幹路線上的多個國家關閉邊界大門,使大量難民不得其門而入。奧地利則反駁稱,德國的做法是給難民錯誤希望。
潘基文:梅克爾是歐洲「道義之聲」
正在德國訪問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德國總理梅克爾的難民政策給予高度讚揚,並對一些歐洲國家民族主義勢力高漲提出警告。正在德國訪問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德國總理梅克爾的難民政策給予高度讚揚,並對一些歐洲國家民族主義勢力高漲提出警告。
梅克爾最新表態:難民不能想去哪去哪
數千難民滯留希臘馬其頓邊境,雅典政府無力獨擋一面,向歐盟求助。德國總理梅克爾發話。
從「我們能成功」到「我能成功」?
梅克爾在接受德國電視一台專訪時重申堅持自己的難民政策。此番表態在德國各界引起不同反響。一項難民問題民調也在同一天出爐。
梅克爾"不改初衷"
歐洲深處難民危機、國內不安情緒彌漫之際,聯邦德國總理梅克爾再度聲明,無意改變不對政治避難申請者數量設定上限的立場,並呼籲歐盟表現出團結精神,懇請國民拿出耐心。
上一頁
第16 頁,共4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