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梅克爾
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德國女政治家,德國第一位女總理。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50國難民峰會 歐巴馬贊梅克爾
紐約50國難民峰會承諾年內收容36萬難民;峰會召集人—美國總統歐巴馬尤其感謝德、加兩國,稱這兩個國家在「巨大危機」中承擔了責任。
梅克爾:如果時間可以倒流
德國基民盟在柏林地方選舉中敗北。聯邦總理梅克爾表示自己對基民盟選舉不利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同時她強調難民政策多年來一直存在錯誤需要修正。
柏林選舉:大黨變小 小黨變大
德國首都柏林周日舉行州一級議會選舉。目前聯合執政的兩大黨得票率下滑,無法構成多數繼續執政。柏林可能出現紅-紅-綠政府。此外右翼選項黨再度取得超過兩位數的得票率。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一場籌備甚久的峰會在兩天的「繁華」後落下帷幕;一名香港新當選議員收到「死亡威脅」;北韓五度核試驗;美國紀念9.11恐襲15周年。
梅克爾:德國難民狀況比一年前好數倍
德國總理梅克爾的難民政策成為聯邦議會辯論的爭議點。梅克爾再次為與土耳其達成的難民交換協議作出辯護。她同時駁斥有關德國政府在難民問題上無所作為的指責。
梅克爾遭"炮轟" 基社盟猛批難民政策
梅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在梅前州選舉失利後,大聯合政府裡的裂痕愈發嚴重。基社盟主席澤霍費爾公開對梅克爾的難民政策發出指責。
異軍突起的德國另類選擇黨
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9月4日在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的選舉中支持率甚至超過梅克爾領導的基民盟(CDU)。 該黨成員都來自哪些階層?激進到什麼程度?其選民都有哪些人?這些都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
梅克爾受挫"老家"梅前州
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昨日舉行選舉,官方公佈的最初計票結果顯示,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超過梅克爾領導的基民盟,成為州議會第二大政治力量。在中國參加G20峰會的梅克爾對此結果作出回應。
大選風向標?「沒錢州」選民懲罰梅克爾
「我們能辦到!」一年前梅克爾自信滿滿地說出這句話時,絕沒有想到,僅僅一年之後,難民政策將成為她幾乎無往不勝的政治生涯中的「滑鐵盧」。而周日的一次地方選舉結果,似乎更加印證了這一點。
圖看G20:強國領袖齊聚杭州
西湖畔的杭州迎來遠道的客人,中國首次做東在這裡舉辦20國集團峰會。圖片最能顯示目前世界上權力重心人物登上G20舞台的瞬間。
梅克爾家鄉選州議會 梅克爾「主場」優勢全無
來自德國梅前州最著名的政治人物當屬總理梅克爾。而恰恰是梅克爾的難民政策,讓其領導的基民盟在本次議會選舉中失去不少選民,得益者卻是右翼民粹主義政黨選項黨。
我們辦不到!
Alexander Kudascheff
整一年前,梅克爾在德國迎來數以十萬計的難民。她的那句"我們能辦到"也已成了經典引言。但德國之聲評論員Alexander Kudascheff認為,我們辦不到。
梅克爾承認「長期忽視難民問題」
梅克爾總理承認,德國的難民政策並不是無懈可擊的。德國政府曾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沒有對難民問題予以足夠重視。。梅克爾總理同時還強調,大量移民的湧入並不會使德國出現很大的變化。
評論:梅克爾有時間,不慌忙
Kay-Alexander Scholz
梅克爾將會第4次競選德國總理嗎?任憑德國媒體怎樣追問,梅克爾就是不說答案。德國之聲記者Kay-Alexander Scholz認為,目前仍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執政聯盟裂痕日增 梅克爾腹背受敵
難民危機在大聯合政府裡造成的裂痕越來越嚴重。梅克爾總理腹背受敵,無論是執政夥伴社民黨主席嘉布瑞爾,還是姊妹黨基社盟主席澤霍費爾都對她提出尖銳的批評。
最新民調顯示半數德國人不支持梅克爾連任
《圖片報》周日版委託一家民調公司所做的調查顯示,半數德國人不希望梅克爾繼續連任聯邦總理。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大忙人梅克爾一周會晤15個政府首腦
與已故英國前首相柴契爾一樣,德國總理梅克爾亦享"鐵娘子"之譽,年復一年,風塵僕僕。不過,像本星期這樣,6天內到訪4國、會晤一打以上歐盟成員國政府首腦,實屬罕見。如此緊湊的外交日程,亦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歐盟現處的嚴峻局面。
專訪:「我們『老』移民甚是心憂」
40年前,巴桑姆‧替彼從敘利亞移民德國。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他表示,解決難民問題不能單從道德的角度出發。他批評德國接收難民不設上限的做法缺乏理性。
匈捷領導人呼籲建立歐盟軍隊
在其歐洲之行的第5天,聯邦總理梅克爾抵達華沙。在同維瑟格拉德集團成員國的政府領導人會晤時,梅克爾受到最尖銳的批評,在難民政策上沒有獲得支持。
一年難民危機後 世界如何看德國?
德國的難民政策在過去一年裡頻頻見諸各大媒體。德國的國際聲望在難民危機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梅克爾的客人"拒絕工作 德國市長有話要說
難民自稱「梅克爾客人」拒絕工作的消息傳到英國、之後又受到中國媒體的廣泛報導,這令德國薩克森瓦爾登堡市市長波勒斯異常震驚。他向本台介紹這個故事的前因後果。
評論:保守派的老調重彈
在國內安全方面,德國聯盟黨政治家爭先恐後地提出新建議。最新的一個是:重新引入義務兵役制。他們是當真的嗎?德國之聲記者Mathias Bölinger的回答是否定的。
社群網站應協助反恐
德國和法國希望,今後在反恐行動中安全力量應當有權限也有能力解讀加過密的網路訊息,而網路服務商也應提供相關的協助。
難民問題引發的口水戰
在空前絕後的難民危機中,德國總理梅克爾想給國民打氣:在2015年8月的一次電視採訪中表示「我們能辦到」!但是對於這場史無前例的人道危機,政治家們卻各有其辭。
三國峰會:畫面很美……
義大利總理倫齊邀請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法國總統奧朗德舉行三國峰會,討論英國退盟後的歐洲前途。三國首腦沒有做出任何決議,但卻向外界展示了和諧的畫面。
獨家調查:德國人怎麼看梅克爾的難民政策?
「我們能辦到。」梅克爾的這句名言成了德國難民政策的綱領。她這樣說有道理嗎,還是說德國接收的難民超過了所能承受的限度?德國之聲獨家委託infratest dimap進行了問卷調查。
評論:美國之怕有了一個新名字-梅克爾
Ines Pohl
川普称希拉蕊‧克林頓是美國的安吉拉‧梅克爾。德國之聲評論員Ines Pohl指出,這一攻擊相當奏效,原因是,這位德國女總理適合用作美國人害怕外來化、害怕走向衰敗的投射面。
聯邦議員外快大曝光 聯盟黨最會賺!
德國議員監督網站abgeordnetenwatch.de近日公佈了聯邦議員兼職賺外快TOP16 的名單。統計顯示,最能吸金的議員來自聯盟黨(CDU/CSU),名單上只有三人是社民黨人士。
評論:面臨考驗的梅克爾
最新一次的民意調查顯示,梅克爾的難民政策受到大多數民眾的抵制。德國之聲評論Jens Thurau認為,這是民眾給梅克爾開出的黃牌警告,是一次「留職察看,以觀後效」的處分。
德國民調:梅克爾支持率下降
七月發生數次恐怖襲擊後,多數德國人擔心會發生新的襲擊事件。此外,對於現行難民政策,持懷疑態度者比例有所上升 。相比之下,對於土耳其國內的政治局勢,德國人的看法則相當一致。
梅克爾出席華格納音樂節 著裝又成"焦點"
現在她終於還是來了:梅克爾與丈夫紹爾一起出席拜羅伊特的華格納音樂節。而她的著裝則再一次「引人注目」。
7張圖看一周大事
7張圖看一周大事
德媒熱評梅克爾新聞發布會
德國總理梅克爾中斷休假、周四舉行新聞發布會,引起德國媒體的關注。除其應對恐怖主義的"九點計劃"外,報章評論的焦點之一是梅克爾的露面所給人的感覺。
梅克爾:我們就是辦得到
中斷休假的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周四在柏林表示,政府將加強公共安全措施,但同時她也表示將延續現有的難民政策。
中斷休假 梅克爾將就時局表態
即便是聯邦總理,每年夏季也會休暑假。不過,鑑於近來德國境內不斷發生暴力事件,梅克爾的內政壓力與日俱增,以至於她已中斷休假,並將於周四舉行新聞發布會。
安斯巴赫爆炸案或引發"告別"文化討論
安斯巴赫爆炸案後難民政策再成焦點 ,基民盟議員舒斯特呼籲德國需要"告別"文化。巴伐利亞州州長澤霍費爾提出,應採取更嚴厲的驅逐措施。
暴力事件頻發 梅克爾難民政策又引爭議
短短的一個星期時間內,德國先後發生了兩起有難民參與的、且具有恐怖主義背景的暴力襲擊事件。有德媒援引聯邦刑事局稱,具有恐怖主義嫌疑的難民人數增加。但是,德國政府強調,切勿將全部難民一概懷疑為恐怖分子。
英新首相訪德:"分手"後依舊是朋友
德國總理梅克爾與來訪的英國新首相特裡莎‧梅本周三晚間舉行了聯合新聞發布會。梅表示,英國願與德國這個"重要的合作夥伴和特殊的朋友"繼續保持緊密的經濟關係。
人配衣服馬配鞍-政治家的著裝風格
女政治家在公共場合的形象常常格外受人關注。但是至少從川普开始,男政客的形象也處於民眾的放大鏡之下。nd Theresa May.
德蕾莎·梅伊將作客柏林總理府
這是新任英國女首相的首次出國訪問:在被任命為英國首相一周後,德蕾莎·梅伊便前往柏林拜訪聯邦總理梅克爾,令柏林人感到高興。
梅克爾訪中俄間的「馬駒」意在何?
近7000米高峰,一望無邊的湖泊。對愛在阿爾卑斯山遠足的德國總理梅克爾來說,吉爾吉斯斯坦可謂理想的渡假地。雖然這個中亞國家在政治上並非舉足輕重,但自然也有值得一去的理由。當然,梅克爾此行的目的地還有一個:本屆亞洲峰會的舉辦地蒙古國。
發片的總統
目前正在接待到訪的德國總理梅克爾的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坦巴耶夫是位超級音樂迷。也許將他稱作「創作型歌手」是更為準確的描述。
英國版"梅克爾"-特裡莎‧梅
隨著當選保守黨新黨魁,本周三,現任內政大臣特裡莎‧梅將接替因"英國退盟"而黯然辭職的卡梅倫,出任英國下屆首相。對許多人而言,倫敦由此獲得一位"英國版"的德國女總理梅克爾。
梅克爾也就「豬肉討論」表態
德國部分地區的學校食堂鑑於校內穆斯林學生人數不斷增多的事實,取消菜譜中的豬肉菜餚的做法引起不小的爭議。總理梅克爾也就此表達觀點。
力克宿敵 少人喝彩
德國終於「幹掉了」義大利,鋪平了奪取歐洲盃總冠軍的道路。但在經歷了跨年夜性侵事件之後的科隆,歡慶的氣氛大打折扣。對於有些科隆人來說,這與性侵事件有關,也與對恐襲的擔憂有關。
塵埃落地需時日 歐盟迎接「新紀元」
卡梅倫應該對歐盟峰會感到滿意了,雖然他只能參加周二的晚宴,而無法參加本周三的會談。歐盟將給英國一定的時間,也就是到9月才正式宣佈退盟。而這正是卡梅倫的願望。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對她來說,英國退歐已經不可逆轉。
德國議會激辯英國退歐
在本周二的德國聯邦議會特別會議上,總理梅克爾就英國退歐做了政府聲明。她表示,英國公投後,剩餘的歐盟27個成員國應當保持團結。反對黨則認為德國政府應當為英國公投結果承擔責任。
德法意:退盟公事公辦 沒有先期協商
歐盟仍處於英國退歐公投引發的震蕩之中。德、法、意三個歐盟創建國領導人周一在柏林舉行非正式會晤後,敦促英國盡快表明態度。
英國退歐:梅克爾呼籲與英國維持夥伴關係
歐盟成員國催促英國盡快遞交退歐申請,德國總理梅克爾則認為,沒有必要倉促與英國分道揚鑣。中國財長表示,英國退歐影響巨大,但市場反應過度,應冷靜後再做判斷。
上一頁
第15 頁,共4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