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梅克爾
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德國女政治家,德國第一位女總理。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國新年重啟組閣摸底談判 梅克爾表示樂觀
德國去年9月大選落幕,但至今尚未組閣成功。目前執政的大聯合政府雙方正在進行再次組閣的試探性談判。梅克爾在談判開始之際表示樂觀。
評論:梅克爾時代行將結束
德國人已厭倦了試探性談判。他們認為,梅克爾現在應迅速組建政府。不過,德國之聲記者Jens Thurau指出,最新德國民調結果顯示:梅克爾時代正接近尾聲。
梅克爾新年致辭:「時不我待」
展望2018年,德國總理希望能夠盡快完成組建新政府的任務,並且呼籲「更多的互相尊重」。不過與去年的新年講話相比,這次她沒有談及恐怖主義問題。
聯盟黨與社民黨的「第一次機密接觸」
德國將會繼續大聯合政府執政?如今,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的高層開始就此進行磋商。他們似乎不想受到外界干擾,在對話前對媒體三緘其口。
德國民調:普丁比川普更「靠譜」?
最新一期「德國趨勢」民調結果顯示,作為合作夥伴,德國民眾對於美國的信任程度低於對俄羅斯的信任。而美國的民意調查也顯示,川普入主白宮之後,美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大打折扣。
聯邦政府拍賣各國「獻禮」 看看中國送啥禮?
聖誕將至,德國總理梅克爾准時打開其「聖誕禮盒」,面向公眾拍賣世界各國元首贈送給總理本人或其內閣部長得「獻禮」,其中也包括來自中國的禮物。
柏林恐襲近周年 遇難者家屬致信批評梅克爾
德國各地聖誕市場又紛紛開張,但很多人對去年柏林聖誕市場上的恐襲仍然心有餘悸。《明鏡》刊登了襲擊遇難者家屬致德國總理的公開信,他們指責政府反恐「不專業」,撫恤工作也「不上心」。
人權律師江天勇被判兩年監禁
德國總理梅克爾和外長嘉布瑞爾訪華時,分別會晤過中國人權律師江天勇。他當時向這兩位德國政治家講述了中國的人權狀況。如今,江天勇因「煽顛罪」被判兩年徒刑。德國人權專員事務專員科夫勒表示,該判決讓她對中國的人權狀況更感擔憂。
告別煤炭?梅克爾在氣候大會上"打太極"
對於梅克爾周三在氣候大會上的亮相,環保組織之前的期待很高:他們希望她可以宣佈德國告別煤炭。當然,這個不太現實的想法沒有成真。
英國歐盟分手難 12月繼續談判
歐盟峰會閉幕,英國首相梅未能在退歐問題上取得突破,但已經贏得了歐盟夥伴的更多善意姿態。除了與英國的分手難題之外,歐盟內部也是問題重重。
閒話德國:難民上限 – 典型德國式的辯論
兩年前基社盟就提出每年最多接收20萬難民。以總理梅克爾為首的基民盟堅決反對。現在,兩個姊妹黨終於達成妥協,但上限問題又成了組閣談判中最大的障礙。專欄作者張丹紅對此實在感到不解。
難民上限?聯盟黨:控制人道移民數量
最後終於得出一個數字:20萬。這是上限?名額?或者只是一廂情願的設想?對此眾說紛紜。聯盟黨兩位領導人梅克爾和澤霍費爾還會給予詳細解釋。
梅克爾宣佈將啟動組閣談判
在周六的聯盟黨青年聯盟大會上,梅克爾宣佈將與自民黨和綠黨開啟以聯合執政為目的的談判。不過在談判開始之前,聯盟黨內部還需要達成一致,比如難民人數上限問題就是姐妹黨之間最大的心結。
曾被梅克爾惹哭難民女孩獲"永居"
曾在梅克爾面前哭訴的巴勒斯坦少女雷姆(Reem Sahwil )如今可以笑了,因為她終於被允許無限期留在德國了。兩年前,難民少女雷姆因與梅克爾的一場對話引發關注。
看默嬸如何為馬克宏「點贊」
德國總理梅克爾對法國總統馬克宏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的歐盟改革建議大加贊賞,稱其是歐洲未來的「重要基石」。
評論:馬克宏要擔拯救歐盟之大任
馬克宏希望歐盟繼續發展,有意一展宏圖。在他的一系列建議中既有能獲共識的要點,也有不少爭議點。不過,德國之聲記者Barbara Wesel認為,他主要是在替自己作宣傳。
評論:晴天已過 - 對梅克爾來說也不例外
2017德國聯邦大選的結果讓德國政府執政變得更難,這不僅是因為右翼民粹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進入議院。德國之聲記者Christoph Strack指出,政府組閣恐怕會是一個長久艱難的過程。
德國「牙買加」 - 並非「愛之島」 而是別無選擇?
以為德國大選結果最終出爐就萬事大吉?那就想得太簡單了。聯盟兩黨外加自民黨、綠黨組成所謂的黑黃綠「牙買加」聯合政府似乎是目前唯一的組閣可能。而「責任」一詞,則是各黨首腦不離嘴的「熱詞」。
這些年來被梅克爾「化解」的政治對手
在2017年的聯邦議院大選前,梅克爾的政治對手——無論是黨內還是黨外的競爭者都已被排除出局或對她構不成威脅。讓我們細數一下梅克爾政治道路上的那些過客
梅克爾慘勝 選項黨坐大:國際社會怎麼看?
包括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內的各國領袖紛紛向梅克爾勝選表達祝賀。而德國另類選擇黨進入議會讓歐洲的右翼民粹主義領袖們歡呼不已。
評論:德國希望重新開始爭論
對於德國來說,這個選舉日是一次清算。右翼民粹政黨首次進入議會,而梅克爾總理則遭受了沉重打擊。德國之聲總編Ines Pohl評論如下。
梅克爾繼續執政!和誰一起?
一切照舊?梅克爾還是聯邦總理,唯一的疑問只是誰是她的執政夥伴。社民黨已經宣佈拒絕,自民黨和綠黨是不是靠譜的選項?無論如何,梅克爾都面臨難題。
勝負見分曉 「牙買加聯盟」呼之欲出?
周日傍晚初步預測結果出爐之後,不管是明顯的贏家,還是苦澀的失敗者,都對自己拿到手的「成績單」做出了回應。
聯盟黨得票率大跌仍第一 右翼民粹AfD成第三大黨
德國聯邦議院選舉落下帷幕:現任總理梅克爾帶領聯盟黨以33%的得票率繼續保持第一位置,但支持度大幅下滑。社民黨僅獲得20%選票。右翼民粹主義的選項黨成為聯邦議院第三大政黨。
梅克爾、舒爾茨都分別在哪裡投了票?
德國抉擇
約6100萬德國選民周日決定下一屆聯邦議院的席位歸屬。民調顯示梅克爾及其領導的基民盟處於領先地位。最大的懸念是:右翼民粹主義者究竟能有怎樣的表現?
全力沖刺:選戰最後一日
德國未來往何處去?周日的聯邦大選將會給出答案。在選前的最後一天,各黨派仍然在全力沖刺,以爭取贏得那些尚未拿定主意的選民。
選前氣氛:公開的仇恨讓人憂慮
對聯邦政治教育中心來說,選舉應用軟體Wahl-O-Mat是很漂亮的成果。然而,該機構負責人克呂格爾(Thomas Krüger)卻對大選前德國國內的政治氣氛感到憂慮。
北韓可疑地震 核彈到底爆了沒有?
北京時間周六下午16:29,北韓境內咸境北道發生了3.4級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本次地震的震中位於北韓豐溪裡核試驗基地附近,中方一開始懷疑這次地震是由爆炸所引起,但隨後又排除了這一可能性。
「口水仗」距離血光之災還有多遠
美國和北韓之間的口水仗,連日來具有了越來越濃的火藥味。八千多公里外的德國學者,又是怎樣看待這場危機?德國又能在這場危機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德國大選:「留德華」們會選誰?
德國即將迎來9‧24大選,對於生活在這裡的華人來說,他們會選誰?又絕對不會選誰呢?
評論:德國選戰無聊?錯了!
很多人覺得,德國國內的選戰了無生氣、拖沓、形式陳舊,—與美國全然不同。不過,我們的實習生、美國公民Amien Essif卻對德國的選戰有積極印象。
梅克爾:"北韓問題上與川普有明確分歧"
接受德國之聲獨家採訪時,德國總理梅克爾呼籲一定要和平解決北韓問題,並且發出訊號,德國可以斡旋這場危機。
梅克爾批評川普联大對朝言論
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德國總理梅克爾呼籲一定要和平解決北韓問題,並且發出訊號,德國可以斡旋這場危機。
梅克爾——左右逢源還是反復多變?
執政十幾年,德國總理默克爾巧妙地將政治對手的主意化為己有。她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德國鐵娘子:安格拉‧梅克爾
梅克爾代表著基民盟的競選綱領。她要以其務實風格以及創新理念領導德國走向未來。2015年她經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最終還是扭轉了局面。
梅克爾4.0, 依然是「人民的好總理」?
連續12年來梅克爾一直擔任聯邦德國總理。現在她很可能再擔任總理四年。20歲左右的年輕人對沒有梅克爾的時代可能毫無印象。12年來,她一直是德國的總理並且很有可能再連任4年。
德國大選:右翼"選項黨"民調高居第三
距離德國聯邦大選還有不到一周時間,民意調查顯示右翼民粹主義的德國另類選擇黨遙遙領先於其他「小黨」,穩居第三位置。不過,綠黨和自民黨並未放棄爭奪「第三名」的希望。
閒話德國:你選哪個黨?
對德國人來說,有些問題是禁忌,比如在選舉中究竟投票給誰。在上周六的鄰居聚會上,專欄作者張丹紅沒有遵守這個規矩,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這一生已經歷過太多起起落落」
從民調結果來看,梅克爾在9月24日的德國大選中已經勝券在握,但社民黨的候選人舒爾茨絲毫沒有放棄的意思,反守為攻。
舒爾茨:「我不會向艾爾多安屈膝下跪」
社民黨總理候選人舒爾茨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必要情況下將中止與土耳其之間的難民協議。他還直接對梅克爾發起主動進攻。
聽說德國要選舉了 中國人這麼說
中國人是如何看待政治,如何看看待選舉和德國大選?梅克爾政府與中國的關係怎樣,兩國間有哪些繞不開的話題,以及北京對未來的德國政府又有哪些關切呢?
「重新贏得信任是關鍵」
德國總理梅克爾再次呼籲因「柴油門」醜聞而蒙羞的汽車業界承擔起應負的責任。
梅克爾穩勝--民調准嗎?
美國人沒能預測到川普的上台,英國人沒有預見到退歐。那麼,在德國大選前的民調中遙遙領先的梅克爾,會不會讓對手舒爾茨意外勝出呢?
舒爾茨不服 要和梅克爾「再來一次」
一次電視辯論是不夠的。—德國社民黨總理候選人舒爾茨要求同現任總理梅克爾作第二次電視辯論,並稱,已就此致函梅克爾,表達了這一願望。
不投票者:聯邦大選中最強大的群體?
在德國上一屆大選中,聯盟黨的得票率就僅僅略微高出未參加投票的選民比例。而在今年的9月24日,可能會有更高比例的選民不去投票。這些放棄選舉權的公民究竟是些什麼人?他們又會對選舉結果造成什麼影響?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金磚峰會廈門落幕;墨西哥遭遇大地震……七張圖,帶您回顧本周的重大新聞事件。
聯邦大選漸入佳境 鹿死誰手吊胃口
行百裡路半九十,德國聯邦議院大選選戰最後的階段,每一張潛在選票都顯得彌足珍貴。德廣聯公佈的最新一期"德國趨勢"民調結果顯示,梅克爾有望笑到最後。
解決朝核問題 法國是中國盟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法國總統馬克宏通電話。中國希望法國幫助重啟朝核問題六方會談。
批評主持人諷刺土總統 梅克爾或被告上法庭
德國電視節目主持人波默曼因朗誦諷刺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的打油詩引起糾紛。聯邦總理梅克爾批評此舉是對艾爾多安的「蓄意中傷」。波默曼表示對梅克爾總理的這一批評無法接受。
上一頁
第11 頁,共4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