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柏林
柏林是德國首都,也是德國最大的城市,現有居民約340萬人,是歐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柏林是德國十六個聯邦州之一,和漢堡、不來梅同為城市州。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沒有人有權盲從」——漢娜‧阿倫特柏林展出
她被視為20世紀最重要的知識分子之一。「平庸之惡」和「極權統治」是代表她政治哲學的概念。德國歷史博物館為這位女哲學家推出了值得一看的展覽。
戰後75周年 柏林的二戰紀念場所
所有戰爭中的最可怕戰爭始於柏林。 1945年5月8日代表著納粹政權的結束和新時期的開始。柏林有許多見證這一歷史的紀念地。
電視攝制組在柏林再次受襲
在柏林國會大廈前,數百人非法舉行集會抗議疫情限制措施和可能的疫苗接種。德國電視一台的一個攝制組在現場遭到攻擊。
德國政府面臨"解封"壓力
在新冠疫情有所緩解的背景下,德國逐步放鬆了限制措施,但包括餐飲業在內的經濟代表仍不滿意,呼籲政府盡快拿出「解禁」時間表。此外,也有民眾參與了抗議「防疫措施侵犯基本人權」的遊行示威活動。
德國經濟面臨戰後最大衰退 柏林醞釀逐步重啟
根據德國官方的預測,鑑於新冠危機,德國經濟正迎來1945年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目前失業率增加,在德申請短時工的人數破千萬。柏林經濟部謹慎透露在疫情中分階段重啟經濟的計劃。
在德難民:疫情中孤立無援
滯留在德國的難民家庭很容易成為新冠疫情的受害者。他們中的有些人認為德國沒有提供足夠的保護。
德媒問能否向中國索賠 柏林不接話
新冠疫情全球流行,已經給各國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一些國家發出了是否應對病毒溯源地中國索取賠償的問題。現在德國輿論也出現了類似討論。
美輪美奐博物館 在家網上就能看
博物館藏品的數字化以及新推出的網上虛擬之旅,讓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一些文化機構能夠在疫情期間充實人們的精神生活。這裡提供六家博物館的鏈接。
200萬口罩從中國抵達柏林
這個周末,一大批來自中國的口罩和防護服抵達德國首都柏林,以解燃眉之急。在過去一個多月裡,中國在全世界銷售了近40億只口罩。
新冠疫情下的柏林:車水馬龍何處覓
德國政府為延緩新冠病毒蔓延,出台一系列限制措施。經濟幾乎停擺,仍在工作的人們也居家辦公。往日繁忙的柏林街頭,最能體現新冠給德國帶來的改變。
疫情之下不忘團結 德國收治意法病人
本周以來,德國一些聯邦州開始收治歐洲其他國家如義大利或者法國的重症病人。德國政治家呼籲,疫情當前,歐洲尤其需要踐行團結精神。
面對疫情 德國政府制定龐大的救助計劃
為了緩解新冠疫情給德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聯邦政府計劃啟動龐大的一攬子救助計劃。財長朔爾茨表示,目前正面臨巨大挑戰,德國在財政預算方面將會「變道」。
對抗疫情影響 柏林手中有哪些「減震器」?
在討論是否在德國實行「禁足令」的同時,聯邦政府也在著手準備一系列政策,希望起到「減震」作用,緩沖疫情給企業和民眾帶來的經濟影響。
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者
拉索羅夫(Mohammad Rasoulof)以「無邪」("There Is No Evil)一片榮膺2020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下面,我們向您介紹本屆電影節的各獎項得主。
專訪李安: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奧斯卡
第70屆柏林電影節,導演李安來柏林「還個人情」。他首次對外講述了被韓國導演奉俊昊「超車」的感受,以及新冠疫情期間的各種現實是否能拍成電影。
近距離感受 70歲的柏林電影節
第70屆柏林電影節如今已經落下帷幕。回味近距離接觸後的感受,會發現新領導層帶領下的電影節沒有大刀闊斧的革新,只有細膩溫情的微調。
在柏林 遇見香港「手足」
一群香港年輕人製作完成的電影《手足》,成為此次第70屆柏林電影節上唯一關注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影片。主創人員向電影節觀眾解釋香港人為什麼要上街,以及這場運動的最可愛之處。
德語媒體:中國出資的教席要不得
柏林自由大學一個由中國官方出資的教授職位引來多方批評後,柏林市政府做出了詳細評估和表態。德語媒體有評論認為,德國學術科研機構在與中國進行交流的時候,應遵循更嚴格的價值標準。
柏林電影節非官方小白指南
作為一位朝拜柏林電影節的小白,如果你既不是電影屆專業人士,也不是媒體記者。就需要一些基本技能才能更好的玩轉電影節。德國之聲傾情奉獻總結多年經驗的非官方小白指南。
專訪:「不太愛哭」的賈樟柯
從獨立電影人到人大代表,賈樟柯作為藝術創作者的經歷非常獨特。再次來到柏林,來到他夢開始的地方,和中國體制走的越來越近的他,表示自己的初心未變。
新冠病毒讓各國神經緊張 柏林: 疫情已抵達歐洲
一輛來自義大利的火車上發現2起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這讓數百名被困在義大利與奧地利接壤的邊境地帶的乘客如坐針氈。義大利已有7人死於新冠肺炎,引起歐洲各地的警覺。
柏林電影節創辦人曾為納粹高官 同名獎項被叫停
柏林國際電影節開幕在即。電影節官方緊急叫停銀熊獎中一個重要的獎項——阿爾弗萊德‧鮑爾獎。起因是德國《時代周報》今年1月底揭露出柏林電影節創辦人阿爾弗萊德‧鮑爾二戰時期曾擔任納粹高階官員。
德國華人悼念李文亮 呼喚言論自由
繼法國、英國之後,在德國的華人近日也舉行集會,紀念因新冠肺炎去世的醫生李文亮。由於集會的主題之一是「言論自由」,活動的組織過程遇到了麻煩。
第70屆柏林電影節:無一中國影片入圍
在新的領導團隊下舉辦的柏林電影節即將迎來70歲「大壽」。而素有「成就了一代中國電影大師」之稱的柏林電影節,今年未能有任何一部中國大陸作品進入主競賽單元。電影節組委會解釋了其中原因。
艾未未:德國不討人喜歡
去年從柏林移居劍橋的中國藝術家艾未未新近接受《衛報》採訪,談及在柏林的生活。
中共給柏林自由大學一教授職位出資 校友呼籲澄清
近日,柏林自由大學數名校友向德國教育科研部長、柏林市長、柏林自由大學校長等人發表一封公開信,呼籲澄清該校東亞學系一名德國教授的職位由中國出資的問題並立即終止這種狀況。
各國政要聚集柏林 解決利比亞問題有譜?
在柏林召開的利比亞國際會議已正式開幕。德國希望借此機會發揮國際影響,結束外國勢力在利比亞的干預,實現停火。然而,這一切現實嗎?
周日柏林會議:成為邁向利比亞和平的第一步?
抱著實現地區穩定的希望,德國政府邀請利比亞交戰雙方及其境外支持者於周日(1月19日)在德國總理府舉行國際會議。然而,這次柏林會議對於這個北非國家的政治進程究竟能有多大影響呢?
德語媒體:柏林對台灣大選保持沉默
台灣被譽為亞洲的民主典範,其選舉模式也完全符合西方有關透明公正的標準。然而,國際社會對台灣大選的反應卻相當冷淡。
最受歡迎的柏林十大博物館
除了那些遊客成山的景點、血拼、夜店之外,柏林有什麼好去處? 這個德國首都擁有超過200個精彩好看的博物館、紀念館和展覽館,我們為您整理了其中最受歡迎的10個。
布魯塞爾呼籲柏林接收未成年難民
德國綠黨主席曾在聖誕節前發出呼籲,要求德國接收希臘難民營中的兒童。現在,歐委會也發聲,支持這一主張。
柏林聖誕市場恐襲虛驚 警方:已預防了多起恐襲
2016年柏林聖誕市場的恐襲記憶仍然猶新:所以兩位男子的行為讓人們虛驚一場。
柯爾德勒斯登演講:兩德統一道路上的里程碑
柏林牆倒塌六周後,時任西德總理柯爾來到東德的德勒斯登。在當時的緊張局勢下,這一天成為德國統一進程中關鍵的一天。
俄羅斯驅逐兩名德國外交官
俄羅斯外交部周四宣佈驅逐兩名德國外交官。此舉是對德國驅逐兩名俄羅斯外交官的等同報復。
不叫「香港」 柏林熊貓寶寶獲正式命名
今年夏天,柏林動物園首次接生了兩只熊貓寶寶。在一次民意調查中,柏林市民傾向於「香香「」港港」的命名,以支持香港的民主運動。本周一,出生百天的熊貓寶寶卻獲得另外的名字。
熊貓「夢想「」夢圓」柏林慶百日
周一(12月9日),柏林動物園按照中國的傳統,為在這裡出生的大熊貓雙胞胎舉行了百日慶典,同時公佈了2只熊貓寶寶的性別和名字。圍繞它們的名字,還曾引發
柏林謀殺案:德防長考慮對俄羅斯採取措施
一名喬治亞人在柏林被謀殺的案件,由於調查嫌疑的矛頭指向俄羅斯,可能使得德俄關係進一步惡化。德國政府也在考慮對莫斯科採取進一步措施。
柏林牆為何出現在雪梨?
柏林牆倒塌30年後,它的牆體碎片分散在世界各地。其中一塊在澳洲被废棄了好多年。雖然已經找到新家,但它曾經還是有過謎一樣的身世。
媒體:那一晚, 梅克爾質問馬克宏
法國總統馬克宏不久前拋出「北約腦死亡」說,引起輿論嘩然。有報導稱,德國總理梅克爾隨後在公開場合對法國總統表達了不滿。
東德史塔西—跨不過的陰影
《柏林報》的新當家被爆出曾效命於史塔西,引起社會一片嘩然。柏林圍牆倒塌30年後,前東德秘密警察依舊是個觸動神經的話題。
媒體:多名命喪冷藏車的越南人曾到過柏林
據一家德媒調查報導,越南年輕人近年來偷渡前往西歐的人數劇增。偷渡路線通常是經俄羅斯、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前往柏林。10月份在英國一個冷藏貨櫃内發現的39名死亡越南人中,有多人曾經在柏林逗留。
聲援香港遭死亡威脅 德國學生會有話要說
柏林工業大學學生委員會發表支持香港學生的聲明後引發了其意想不到的劇烈反響,他們向德國之聲道出原委。此外,該學生委員會雖然成為風暴中心,但他們並不是唯一一個聲援香港的德國學生組織。
德媒:美國通過香港法案 柏林「沉默」
德國《明鏡周刊》等報章媒體,注意到德國政府在香港局勢上的「沉默」。聯邦政府發言人賽博特本周三在記者會上沒有回應美國國會通過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非洲峰會柏林開幕 梅克爾呼籲德企走進非洲
第二屆「非洲投資峰會」在柏林開幕。梅克爾表示非洲大陸具有「重要作用」,「機遇大過風險」。但是德國產業界需要政府提供更好的信用擔保。
一敘利亞疑似恐怖分子在柏林被捕
德國調查機構稱,有人在一個接近「伊斯蘭國」的社群網站用戶群裡交流製造炸彈的方法指南。一名涉嫌伊斯蘭主義極端分子已經蒐集了首批化學品。
瓦姆比爾父母要求柏林關閉北韓"使館旅舍"
曾被北韓監禁的美國大學生瓦姆比爾死亡後,其父母指控北韓當局是恐怖分子。這對夫婦近期來到德國,尋求與北韓外交人員對話,並要求柏林關閉位於北韓使館地盤上的旅舍。
上海之後,特斯拉也要"德國製造"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宣佈要在柏林地區建立超級工廠。這將是特斯拉繼去年宣佈在上海開設工廠後第二個海外工廠。
紀念柏林牆倒塌30年 中國被點名
為了紀念30年前柏林牆倒塌這一重要歷史事件,德國舉行了一系列紀念慶祝活動。美國政界也選選擇在這一時間點明確表態,直接警告中國不要成為另外一個「東德」。
德語媒體:沒有加入蓬佩奧的梅克爾
德國媒體關注了美國國務卿最新在柏林對中國的「喊話」,以及梅克爾的態度。《明鏡周刊》以強硬犀利的措辭發表評論文章,要求德國政府收回允許華為參與5G網路建設的決定。
柏林墻是怎樣被推倒的?
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冷戰結束。促成這一劇變的決定性節點事件並不是發生在德國,而是發生在波蘭、匈牙利和蘇聯。
上一頁
第6 頁,共4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