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東中國海主權爭端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借漁村顯示權力」
德媒認為,北京借三沙顯示統治權力,儘管與周邊國家的衝突升級,但只是遵循孫子兵法,意在不戰而勝。
日本釣魚島國有化生變
日本首相計劃將釣魚島國有化。釣魚島所有人栗原家族周五表示,將繼續與東京都政府協商賣島,不會與日本中央政府洽談相關事宜。
日本召回駐華大使商談釣魚島問題
中日關係總是好景不長
中日兩國本該大慶建交40周年,卻因領土主權之爭再次面臨危機
爭議島嶼再發爭端
本周三日本政府稱,有三艘中國漁業巡邏艇進入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附近海域,日本政府向中方提出抗議。
日中再度發生主權糾紛
中日主權爭議或再度升級
日地方議員一度登上有爭議島嶼
日中又發生海上摩擦
中國抗議日本右翼議員登釣魚島
日中間的東海共識到底在哪裡?
日本強硬派外相前原誠司因獻金觸犯法律而下台後,日中關係似乎有了改善的前景。但就在周一,一架中國直升機在兩國有爭議海域近距離靠近一艘日本護衛驅逐艦,被日方看作是挑釁行為。
中國直升機在東海油氣田附近靠近日本軍艦
中國反日遊行不斷 日企為安全擔憂
日本首相菅直人在上周末中國多個城市就主權有爭議島嶼發生反日遊行後呼籲中國方面,有效保護在華日本人和日本企業的安全。據悉,繼成都、西安等城市之後,湖北武漢本周一也發生反日遊行。
中日在"走廊外交"中相互接近
在經歷了一個月的激烈對抗後,中日之爭出現緩和跡象。中國總理溫家寶和日本首相菅直人在亞歐峰會間隙短暫會晤。在有爭議水域巡航的兩艘中國漁政船也離開了該水域。
中日衝突:中國小勝日本大贏
中日兩國間由「撞船事件」引發的衝突已經持續了近一個月之久,隨著雙方先後釋放扣押的對方國民,兩國態度都略有緩和。有學者分析說,在這一場衝突中真正獲益的是日本。
中國釋放三名日本人 中日衝突深入民間
China lässt drei festgenommene Japaner frei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構想錯了嗎?
本周,香港媒體關注和報導的重點之一是中日關係。具體話題有,中日釣魚島(尖閣諸島)風波持續,幾名在華進行勘查工作的日本人被控竊密被捕;以及鄧小平就中日領海爭議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構想是否錯了。
被扣船長返國後 中日爭端餘波未平
被日本扣押的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返回家鄉福建後,釣魚島撞船事件引起的中日外交風波仍未能平息。北京要求日本道歉和賠償,而日本外務省官員表示拒絕中方要求。日本國內媒體批評日本政府,稱放人是向中國示弱。
中日外交爭端引起關注
德語媒體關注中日兩國外交爭端的升級,認為除了日本扣留中國船長的直接導因外,還因為爭議島嶼(日本稱"尖閣群島",中國稱"釣魚島")附近的天然氣開采問題;此外,兩國的關係充滿猜疑,還處於歷史的陰影之下。
釣魚島牽動中日台
taipeh express
從歷史角度看釣魚島(尖閣諸島)爭端
釣魚島,在日本被稱為尖閣諸島,因為豐富的漁業資源以及石油與天然氣資源而受到青睞。日本、中國和台灣都聲稱對這一組無人居住的島嶼享有主權。雙方都從歷史中尋找主權依據。從歷史角度看,釣魚島的領土歸屬問題並不那麼明確。
中日撞船風波尚未結束 中方推遲訪日計劃
日本方面周一(9月13日)釋放了扣押的14名中國漁民,中國漁船也開啟返程,唯有中國船長仍繼續扣留日本。中國方面敦促日方釋放船長,並指責日本"挑起嚴重事態"。日本內閣則堅持,中國漁船在爭議海域非法捕魚,日方的反應和行動實屬正常。
chi1309 china japan seezwischenfall
中國官方5天內4次召見日本駐華大使,交涉日本扣押中國漁船和船員一事。9月13日,日本釋放14名在押中國漁民並歸還船隻,但繼續扣留船長等待相關司法程序啟動。目前,中國漁民乘坐的包機已經返回中國。
北京推遲中日第二次東海問題原則共識政府間談判
釣魚島事件反映安全利益衝突
《南德意志報》認為,最近發生的釣魚島事件不會從根本上損害中日兩國的關係,但它反映了中國與日本和美國在東亞安全利益上的潛在衝突。
中國外交部三度召見日本大使
周五,中國外交部再度召見日本駐華大使,抗議日本當局拘捕進入釣魚島海域的中國漁船船員。撞船事件造成的中日關係緊張氣氛持續。此前一天,日本財務大臣則對中國大舉購進日元,使日元走高表示不滿。
中國一漁船與日本巡邏艇在東海發生碰撞
chi3007 Presseschau
中日兩國政府決定,就共同開發東海天然氣氣田問題重開談判。這片氣田處於雙方均聲稱擁有主權的海域。《新蘇黎世報》認為,如果中日就此問題達成協議,就等於「拆除了兩國關係中最危險爆炸物之一的引信」:
中國在東海海域進行射擊演習
中國將在東海海域進行射擊訓練
釣魚島主權爭議再度引發中日關係糾葛
中國科研船靠近釣魚島日本抗議中國「侵犯領海」
東海主權問題並未解決
據中國官方估計,東海海面下的地層中蘊藏有相當於一億八千萬桶原油的天然氣,其中一半已經探明。此外,這片地區可能還藏有石油。中國與日本對這一海域的主權歸屬多年來存在爭議。現在中日達成協議,以互利原則合作開發東海天然氣資源。新蘇黎世報並不認為中日的這一糾紛已經解決:
中日東海氣田問題明朗化
中國給足日本面子 東海天然氣問題仍不見成效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周日結束了他對中國四天的訪問。他在訪問期間呼籲,在東京和北京之間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他還拜訪了孔子的老家曲阜。福田首相認為他的中國之行很成功。他對中國的訪問被稱作是「中日關係的春天」。
中日關係應面向未來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正在中國進行國事訪問。訪問共為期4天。12月28日,中日兩國領導人在北京開始了政治會晤。兩國過去幾年一直緊張的關係看來有所緩和。
福田訪華北京「春意盎然」
今天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抵達北京,開始了對中國為期4天的國事訪問。中國是福田上任以來正式出訪的第二站,此前11月他率先訪問了美國。福田在日本政界被稱作「親中派」,30年前同鄧小平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恰好是福田康夫的父親—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對此引以為豪的福田康夫這次出訪中國被不少媒體稱為,是繼日本前首相安倍的「破冰之旅」和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的「融冰之旅」之後的「春天之旅」。
中日將恢復東海油氣田談判
溫家寶的「破冰之旅」
受歷史教科書和靖國神社等問題的困擾,東亞兩大強國-日本和中國的關係長期以來一直在低谷徘徊。而七年來中國政府首腦對日本的首次訪問,被西方普遍看做是雙方緩解緊張氛圍的一次重大嘗試。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寫到:
在關注歷史的同時,關注更為直接的現實問題
即將訪問日本的溫家寶總理,在北京接受日本媒體聯合採訪時表示,他期待此次訪方將是改善中日關係的一次融冰之旅,強調中國對中日關係的重視,並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年內再度訪華。
中日將共同開采東海天然氣
中國船隻進入釣魚島海域勘查
中國船隻進入釣魚島海域勘查
中日東海油氣田談判結束
中日又開始談判東海油氣田
中日東海油氣田糾紛可能惡化
中國準備於今年10月擴建平湖油氣田。這一舉動引起了日本方面的密切關注。日本要求中國對此進行說明,而本周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則批評日本借此炒作。有媒體擔心,中日兩國關於東海邊界的糾紛有可能因此而進一步惡化。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東海油氣田:中國動作,日方緊張
日本媒體援引中國海事局網頁的官方通知報導說,中國對存有爭議的東海油氣田部分領域施行施工禁航,禁航領域超過了日本提出的東海中間線。
日本在東海保留包袱措施
日本在東海保留包袱措施
中日第四輪東海談判無果而終
中日東海油氣開發第四輪北京會談周二在沒有取得實質性結果的情況下結束。雙方達成一致,在合適的時候舉行下一輪會談。中國稱本輪會談「務實」而富有建設性。
中日聯合開發東海的不同版本
周一、周二兩天,中日兩國就東海汽油天開發事宜進行第四輪會談。日本方面派往北京的首席談判代表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佐佐江賢一郎和資源能源廳長官小平信因 ,中方的首席談判代表是外交部亞洲司司長許正躍。談判在北京市釣魚台賓館舉行。
中日東海會談展現誠意
中日之間關於東海油氣資源開發的新一輪會晤日前在北京結束,雖然沒有取得令人振奮的突破性進展,但是會議達成了繼續舉行新會談的協議,雙方代表均表示有意通過會談恢復兩國關係。
中日東海軍事角力,促進雙邊外交磋商
本周二,中國和日本在東京舉行的第三輪東海問題磋商結束,雖然本次磋商並未取得實質性結果,但是有跡象表明雙方的態度有了積極變化,並有望在本月19日舉行新一輪會談。奧地利的網路媒體Die Presse就此回顧了談判背後,中日兩國最近在有爭議海域的軍事角力。
上一頁
第7 頁,共8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