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李克強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七位總理。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劉霞、電池、貿易戰-德中關係有喜有憂
周二早晨出版的德語報刊,密集關注了正在柏林舉行的德中政府間磋商會議。而當天晚些時候出版的報紙,則將評論的重點轉向正在飛赴德國的劉曉波遺孀劉霞。
中德總理柏林會談 美國總統隔岸叫罵
川普总統的貿易保護主義行徑,既惹惱了中國人,也惹惱了德國人。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與德國或者歐洲,是否會展開更加緊密的合作?正在柏林舉行的第五次德中政府間磋商會議,也許會給出一個答案。
德語媒體:愛恨情仇 皆是算計
美歐、美中貿易戰當前,歐洲人是不是應該順勢接過中國人遞來的橄欖枝?一些德語報刊認為,萬萬不可有這種幼稚的想法;還有評論認為,只要歐洲能團結,親近一下中國其實也無妨。更有別出心裁的觀點認為,歐洲人可以拿中國人的示愛去引起美國的嫉妒。
德國經濟界呼籲中國開放市場、平等對待
周一,德中政府間磋商會議在柏林舉行。德國經濟界人士借此向中國喊話,要求其進一步開放市場,並且平等對待本國以及外國企業。人權組織則對德中關係日益側重經貿表示擔憂。
16+1峰會:中國強調不分裂歐洲
在周末召開的中國與中東歐合作峰會上,中國總理李克強表示,北京加強與東歐國家的合作,並不是要分裂歐洲。同時,他還許諾中國將進一步開放本土市場。
地緣政治?經貿合作?「16+1」峰會面臨壓力
在第七次「16+1峰會」上,中國總理李克強面臨艱難任務,既要推進與中東歐國家的經貿合作,又要打消西歐國家的疑慮。正值中美貿易「開戰」,北京也需要歐洲的支持。
專訪:歐洲沒必要擔心中國
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歐洲,先在保加利亞舉行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6+1峰會",隨後前往德國訪問。對於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積極佈局,布魯塞爾和柏林並非毫無顧慮。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問題專家金玲認為,這樣的擔心並無必要。
德中政府第5次磋商:靠攏但不熱絡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德國總理梅克爾即將進行德中政府磋商,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副總裁胡謐空(Mikko Huotari)指出,從種種跡象來看,德中兩國逐漸靠攏,但關係實在說不上熱絡。
德語媒體:中國——是朋友還是敵人?
梅克爾結束訪華之際,德國媒體不約而同的關注這個問題。因為在兩國領導人相互握手、微笑示好的背後,有太多誰都不願意舍棄的利益和價值觀。
梅克爾赴中促貿易 探聽劉霞遭迴避
近日德國與美國貿易關係趨冷,只得轉向中國尋求機會。同時,劉霞的自由也備受關注。梅克爾會面時兩個問題都問了。
探討「3+1」合作模式 中日韓深化合作
位於東亞的中日韓三國彼此關係錯綜複雜,尤其是中日關係始終跌宕起伏,但雙方同意開設安全熱線,將可避免意外衝突發生。
李克強訪印 高鐵外交成焦點
中國總理李克強一連六天出訪亞洲兩國。在首站印尼,外界關注中方投資的一帶一路高鐵項目,會否因李到訪而重拾進度。他隨後會轉赴中日韓首腦會談,北韓核問題以外,也聚焦李克強任內首次訪日會帶來甚麼火花。
中日韓領導人東京會 北韓問題放一邊?
中國總理李克強、韓國總統文在寅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下周三(5月9日)將在東京舉行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在南北韓關係回暖、半島局勢出現意外轉機的背景下,這一會面格外受到關注。
中國:願參與美國基礎建設計劃
趙小蘭昨日率團赴京參加中美交通論壇,是中美貿易戰後第一個到訪的美方重要閣員。中方則釋放了願意參與川普万億美元基礎建設計劃的訊息。
支持小微企業 中國國務院:稅負砍半
看準小微企業在創造就業機會及推進創新創業上的潛力,中國政府近年來推出多項優惠措施,減輕稅負和降低融資困難。
人大會議閉幕 重點決議有哪些?
本屆全國人大會議中,修改憲法,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是最受關注的焦點。此外中國黨政最高領導層的人事變動也頗受矚目。除此之外,還有那些要點需要瞭解?德國之聲為您盤點如下。
李克強新聞發布會 關注中美貿易摩擦
本周二,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獲連任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攜四名新上任的副總理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他表示,將讓中外企業可以在中國市場上公平競爭,還強調中美不應進行貿易戰,認為美國可以通過放寬對華高科技出口限制來重新實現貿易平衡。
專訪:集體領導被架空 李克強遭邊緣化
習近平上台5年來,已經將大量權力都集中到一人手中。而五年前一度被外界認為是中國政治二號人物的李克強,是否遭到了邊緣化?今後又會由誰來主導中國的經濟政策?德國之聲專訪了中國政治學者吳強。
德語媒體:自信的債務大國
德語媒體繼續關注中國全國人大上釋放的訊息,尤其是經濟政策方面的訊息。《新蘇黎世報》評價中國在世界舞台上顯得更為自信,《南德意志報》著重談到中國的債務問題,也提到人大秘書長王晨談修憲。
中國官媒:"國防預算增長目標合理"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全國兩會開幕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裡提到的兩個數字尤其引人關注:經濟增長目標和國防預算。後者的增長為8.1%則引起中國是否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的解讀。
李克強報告未提「港獨」:此時無聲勝有聲?
李克強工作報告裡關於絕對不能容忍分裂國家的內容,時事評論員認為這是針對台灣及香港的「獨立」傾向,在警告台灣及香港等有可能存在的獨立勢力。
新目標——穩增長保就業 增軍費促強軍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中國2018年GDP增速目標為6.5%左右,低於去年6.9%的實際經濟增速。今年中國的國防預算則增長8.1%,高於去年和前年的漲幅。GDP增速目標為何繼續保守?新增國防預算將用於何處?
十三屆中國全國人大開幕 世界關注中國發展
今年3月5日至20日的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近年最長的一次人大會議。會中討論決議將影響中國未來政治與經濟發展關鍵方向。
澤林視點:北京在東部的新集團
在匈牙利舉行的"16+1"峰會上,中國繼續擴大對東歐和東南歐國家的影響。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Frank Sieren)認為,布魯塞爾坐視北京壓縮歐盟的行動空間。
歐盟官員:歐洲要團結一致面對中國
中國—中東歐國家「16+1合作」領導人會晤之際,德國社民黨和聯盟黨籍的歐盟政治家呼籲,在和中國的關係上,歐盟的態度要達成一致。
聚焦南海:習近平宣示和平 李克強推動談判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河內發聲明宣示南海的和平與穩定,總理李克強則在馬尼拉推動與東協開啟《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
美商務部長打頭陣 籌備豐碩成果在望?
今年11月,美國總統川普将借前往菲律賓、越南出席美國-東協峰會及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之機訪問中日韓。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周一訪問北京時表示,美國期待川普总統的中國之行取得豐碩成果。
習、李新聞聯播「隱身」 北戴河暗流湧動
種種跡象顯示,中共在避暑勝地北戴河舉行的黨內高層會議已經召開。由於今年是換屆年,今夏的「北戴河會議」格外受關注,被認為將涉及十九大上的人事和決策安排。
中國有能力守住風險底線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中國將繼續推動全球自由貿易的主張並同氣候變化進行不懈的鬥爭。
歐中峰會:貿易談不攏 氣候靠邊站?
在氣候保護議題上,「歐盟中國肩並肩,齊心對抗美利堅(川普)」大概是不少人的良好願望。但在剛剛結束的歐中峰會上,這樣的場景最終並未出現,而其原因與氣候變化無關。
德語媒體:突如其來的歐中愛情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出席歐中峰會之前趕往柏林,同梅克爾總理就數周後的20國峰會做協調性會談。而川普总統"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以及即將宣佈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使得德中高層會晤增添了新的份量。
川普靠邊站:德中主演「老友記」
梅克爾與川普话不投機,卻與來自北京的夥伴越走越近:在與中國總理李克強會晤之後,梅克爾甚至表示希望「有朝一日」歐盟能與中國開始自由貿易談判。
鏟除貿易保護主義 歐中達成共識不易
有關川普总統將宣佈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消息,將中國和歐盟推上了捍衛人類氣候目標排頭兵的位置。不過,儘管有這一共同目標,但在經貿問題上,歐中取得突破卻並非易事。
李克強訪德:外界期望高 其實不容易
美國總統川普新近推出的政策備受爭議,外界由此對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德寄予很高的期望。但是德新社認為,梅克爾和李克強的談話不會很輕鬆。
德語媒體:中國的抱負
美國總統川普的新近政策導致希望德國拉攏中國的聲音四起,德語媒體關注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德,分析目前柏林和北京的關係以及中國的雄心。
專訪:「歐盟與中國之間有更多共同點」
與川普的「當頭棒喝」相比,李克強參與的第19屆歐中峰會可能會帶來更為積極的訊號。但是墨卡托研究所的加斯珀(Jan Gaspers)認為,歐中之間也依然存在分歧。
德語媒體:世界秩序變了?
德國總理梅克爾稱美國不再是值得信賴的夥伴,緊接著又在柏林先後接見了印度和中國總理。有德語媒體認為世界格局生變,還有媒體提醒:「在中國,不是所有因為川普阴影而發光的東西都是金子」。
川普催生德中外交「蜜月期」?
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德國前夕,柏林的中國問題專家告知媒體,德國同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越來越重要,兩國間的互動也越來越頻繁,而出現這一趨勢的背景是,美國的外交政策越來越同德國以及歐洲的核心利益發生衝突。
中歐戰略對話 宣揚自由貿易
本周三,第七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與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裡尼共同主持了會議,雙方都表態要堅持開放合作、推動全球化發展。
訪問紐西蘭 李克強「推銷」一帶一路
中國和紐西蘭將加強合作,擴展現有雙邊自貿協議,兩國政府同時承諾在「一帶一路」戰略方面加強合作。這是李克強訪問紐西蘭首日所透露出的訊息。
紐西蘭貿易部長:中美之間 我們不必選邊站
中國總理李克強抵達紐西蘭訪問。紐西蘭是首個與北京簽署自貿協定的發達國家。
7張圖看一周大事
解放軍部署東風16導彈瞄準台灣;中國取代日本成為韓國人最不喜歡的國家;李克強訪問澳洲;港媒:「習近平思想」今秋或被寫入中共黨章;英國倫敦發生暴力襲擊案;中國男足小勝韓國;香港舉行特首選舉。
李克強在澳洲貿易大手筆的背後是什麼?
中國總理李克強帶著貿易大單,到澳洲访问。專家分析,中國借著澳中建交45周年之際,希望通過經貿這張牌讓澳洲感到實惠之後,在一些問題上不要和澳洲的军事盟友美國站得過近。
李克強先於彭斯訪澳 中美間澳洲如何取捨?
本周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開始對澳洲展开為期4天的訪問。訪問期間兩國預計將在牛肉出口、能源及安全等領域簽署大量新的雙邊協定。
李克強訪澳談經貿 不談川普?
中國總理李克強周三抵達澳洲,开始為期4天的訪問。在美國總統川普推行"美國優先",以貿易保護主義取代全球化開放貿易的背景下,北京希望擴展中澳雙邊關係。
李克強訪澳談絲路 簽署協定或暫無望
中國希望在總理李克強本周訪問澳洲期间,簽署新絲綢之路的有關協定。但消息來源稱,坎培拉政府可能有意持觀望態度。
房屋產權續期 真的沒有條件嗎?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答記者問時明確表示,住宅使用權70年到期後可以續期,不設前置條件,成為兩會最引人關注的一條新聞。這番表態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意味著什麼?
澤林視點:鎮定自若
每年,中國總理李克強都會在人大閉幕後召開新聞發布會。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今年的記者會再次證明,中國的政策走向對全世界都有著巨大影響。
李克強的「告別秀」?
是去是留?有關李克強政治前途的問題讓中國觀察家們煞費心思。李克強在人大閉幕當天的表現,則讓有關傳聞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
記者會上,李克強都說了些啥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人大閉幕時舉行的記者會上,對中美關係底線、"一國兩制"不走樣、堅持"九二共識"以及對70年房產產權續期保證等重大問題作出明確解答。
上一頁
第4 頁,共1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