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李克強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七位總理。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拉攏東協領導人 拜登聯日澳出招抗中
東南亞成為美中之間的戰略戰場,在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總理李克強出席的線上東協峰會,雙方沒有正面交鋒,但煙硝味濃濃。
德語媒體:中東歐向台灣敞開門戶
一些中東歐國家明顯加強了同台灣的互動,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該地區對北京經濟擴張政策的不滿和失望。
梅克爾周一與李克強舉行了告別會談
本周一,德國總理梅克爾與中國總理李克強舉行了告別會談。德國政府新聞稿指出,由於疫情原因,會談通過線上影片的方式舉行,雙方談及德中雙邊合作和經濟關係等話題。中方報導指出,北京期待德國新政府延續積極務實的對華政策。
中國十一國慶瘋出遊 香港八千警力大維穩
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2周年國慶,中國大陸和香港氣氛大不相同。另一邊的台灣則有港人帶頭組織抗議活動。習近平前一天則有一項特別行程。
黃色擋板 擋不住鄭州洪災死者迎來「頭七」
鄭州地鐵五號線「7.20事件」的死者迎來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頭七」,也就是死者亡靈「回家」的日子。地方政府在阻礙民眾悼念死者的同時,最高政治層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中國再出重拳穩定大宗商品價格
中國工信部周五表示,將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鞏固走,堅決打擊惡意炒作、哄抬價格等行為。中國總理李克強也曾在本周「拍桌」要求徹查倒賣大宗商品等違法行為。
李克強出手 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暴跌
中國國務院表示,要保障大宗商品供給,遏制其價格不合理上漲,要求保供穩價。結果相關商品價格與股價狂瀉。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德語媒體:雙贏互惠的德中關係已經成為歷史
周三舉行的德中政府磋商期間,德國總理梅克爾談及了中國的人權狀況,認為夥伴關係中「更應開誠布公地提出批評」,而中國總理李克強則表示「中國內政不容干涉」。
德語媒體:夥伴關係應包含坦誠批評
4月28日,德中第六次政府級磋商以視訊會議方式開始舉行。德國總理梅克爾在開幕致辭時,呼籲德中雙方加強在抗擊疫情方面的合作,同時也對中國的人權現狀提出了開誠布公的批評。
牆外文摘:香港特色的一國兩制
有評論認為,在「新時代」的邏輯下,北京可能會希望徹底讓香港「脫胎換骨」,在社會、經濟、文化各方面消除當前反對派的動員和再生產能力,實現一種「有香港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模式,目前的政制改造充其量是一種「前期準備」。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川普暗示會捲土重來。亞裔女性第一次抱得「金球」。兩會、疫苗、孟晚舟和緬甸都是這周的關鍵詞。我們用七張圖告訴您這一周以來的大事。
人大看點:中國經濟增速目標6%以上
就在外界關注世界疫情下,北京會否做出比較保守的經濟增速估計,但看起來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依舊有信心能夠重振雄風。
李克強:遏制外部干預港澳 堅持獨立自主外交
在強調抗疫與經濟發展之外,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周五召開的中國人大會議上重申會阻止外國干預港澳事務,並稱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香港回歸後首次破例 北京押後林鄭述職
香港特首每年赴北京述職是回歸後不成文慣例,今年林鄭也排開行程準備上京,卻臨時被北京通知押後行程,打破香港回歸後慣例。
離官宣建成小康只差一步——中國稱所有貧困縣脫貧
今年是習近平在十八大確定的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之年。中國央視本周一報導,貴州省最後9個貧困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標誌著「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
重慶城區被淹 李克強視察遭官媒冷遇
中國政府總理李克強8月20日前往重慶災區勘察災情,主要官媒並未報導他的此次行程。而習近平在安徽視察的消息,得到各大官媒的突出渲染。
歐中影片峰會成果寥寥 觸及香港議題
據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透露,周一的歐中領導人「遠程峰會」上,雙方既談了經貿話題,也「非常直接地」談及了香港問題。她表示,歐中投資協議的談判進度落後於原定計劃。中國總理李克強則在峰會上強調,中歐雙方「合作遠大於競爭」。
澤林視點:地攤經濟
為減輕失業壓力,中國政府有意重啟一度遭打壓的地攤買賣。德國之聲專欄作者Frank Sieren指出,這一做法有利於經濟,但在新冠病毒感染波再現的背景下,亦隱含風險。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中國疫情是否死灰復燃?歐中關係出現了哪些新動向?中澳關係又為何惡化?花3分鐘,看7張圖,速覽一周大事。
梅克爾同李克強舉行影片會晤
德中總理在影片會晤不僅探討了投資協議以及雙方共贏,他們也談及了香港現狀。有報導稱,梅克爾仍沒有放棄年內舉行歐中峰會的計劃。
客座評論:"地攤經濟"與習李暗鬥
「地攤經濟」的話題在中國熱起來,點「火」者是李克強。不過,沒有看到其他中國領導人附和他,鼓吹「地攤經濟」。政治時評人鄧聿文認為,這一現象體現了習近平和李克強之間的高層權力較量。
「地攤經濟救中國」靠譜嗎?
新冠疫情之下遭受重創的中國經濟,似乎想要抓住「地攤經濟」這根「救命稻草」,總理李克強近期多次為其「點贊」。然而,北京市委機關報刊發社評公開反對「地攤經濟」。經濟學家則指出,當下的這場討論,暴露了中國經濟改革多年來的思維誤區。
客座評論:地攤經濟的重啟與中國改革的宿命
中國政府希望以"地攤經濟"緩解就業壓力。政治時評人鄧聿文指出,"地攤經濟"的重啟以及市場改革的部署,表明中共也在被危機推動求變。而此事也說明,環境倒逼變革。
地攤經濟:中國經濟新冠時代救星?
地攤,這個承載著一代中國人記憶的東西幾近消失,如今又強勢回歸。隨著中國總理李克強一句它"是人間的煙火",是"是中國的生機"。"地攤經濟"如今成為了中國各地政府恢復就業的政策法寶。但一些"傷口"未癒合的民眾,卻並不買賬。
客座評論:習近平重掌病毒疫情鬥爭主導權
在如何防控疫情以及問責問題上,新冠病毒疫情會引爆中共高層內部的分歧和權力鬥爭,當局前期的反應遲鈍和應對不力,使習近平陷入被動狀態,但隨著一系列抗疫措施的部署和推進,在2月3日左右,習已擺脫這種被動局面,重新掌控黨內鬥爭的主動權和主導權。
客座評論:疫情暴露北京存在兩個司令部?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大範圍擴散,有關中共存在兩個司令部和兩條路線鬥爭的說法在中國國內特別是海外也流傳開來。
李克強:保六「十分不易」
中國工業生產、零售業及設備投資趨弱超預期,下行壓力增加。與美國的貿易衝突會在多大程度上制約中國經濟增長?
梅克爾談香港 希望對話能夠實現
在與德國總理梅克爾聯合舉行的記者會上,中國總理李克強就香港問題表示,中央政府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梅克爾則呼籲保障《基本法》賦予香港公民的權力和自由,以對話的形式走出目前的困境。她也提到中美貿易衝突,希望雙方盡早結束紛爭。
梅克爾抵京 經貿與人權議題成主軸
德國總理梅克爾周五 抵達北京,除了上午與中國總理李克強會面外,她也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共進晚餐。 外界預測,梅克爾本次出訪的焦點將放在中德經貿關係,與她是否針對中國境內人權問題向北京施壓。
澤林視點:歐盟無法向東歐提供發展藍圖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Frank Sieren認為,尤其是在較貧窮的東歐國家,中國的「新絲綢之路」為人們渴望已久的「騰飛」帶來希望,短視的歐盟幾乎無法與之抗衡。
16+1峰會:克羅埃西亞的中國熱
參加第八屆16+1峰會的歐盟各國與中國簽訂了一系列協議。東道主克羅埃西亞希望能憑借中國的投資給本地經濟打上一針強心劑。
歐盟付錢 中國修建
它被預告為「克羅埃西亞歷史上最大規模經濟會議」:"16+1"峰會。歐盟11個東歐、東南歐成員國和5個非歐盟成員國期盼著來自中國的大筆投資。
德語媒體:中國對歐盟的「各個擊破」戰略
四月九日,歐中峰會在布魯塞爾開始舉行。歐盟此前已多次表示,歐洲不會再接受中方的「空頭支票」,中國必須在開放市場、公平競爭方面拿出具體的行動。
歐中峰會:歐盟立場漸趨強硬
歐中峰會前夕,一些觀察家認為,這次會談的氣氛不會太融洽,而原因很簡單,中國人總是不兌現諾言。不過,雙方仍在峰會閉幕時發表了聯合聲明。中方承諾進一步開放市場並為實現公平競爭提供保障。
李克強:中國更願看到「繁榮的歐洲」
一些觀察家認為,北京有意分裂歐盟。歐中佈魯塞爾峰會前夕,李克強總理則作出全然不同的表態。不過,歐盟預算執委厄廷格眼下有著其它的擔憂。
專訪:中國不會刻意去拉攏歐洲
下周二,中國總理李克強將在布魯塞爾參加歐中峰會。緊接著,他還將前往克羅埃西亞參加中國-中東歐峰會,也稱16+1峰會。此次峰會前不久,歐盟委員會才出台了討論文件,將中國稱為經濟競爭者和系統性對手。歐中關係處於微妙階段。
「強」心針治歐美 中國總理駁監控促外資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兩會閉幕記者會上,除了平反中國在貿易中的立場,也反駁外界對《外商投資法》可能有灰色地帶而雷聲大雨點小的質疑,保證將確切落實。
澤林視點:山雨欲來風滿樓
專欄作者Frank Sieren認為,中國的稅率將調低,負債率則提高。
人大前領導層緊張 習近平憂出現不穩
與美國的貿易戰和過量債務遏制了中國的經濟增長;對失業和社會動蕩的害怕情緒在增加;黨內出現對習近平集大權於一身的不滿。今年人大會議前,中國領導人有些危機感。
聯手東協力抗美國 中國續推南海凖則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俄羅斯總統普丁和美國副總統彭斯等世界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就中美貿易戰對全球經濟,尤其是亞洲經濟的連鎖反應進行談判。
中新簽11份備忘錄 李克強:維護自由貿易
中國總理李克強本周在新加坡參加亞太地區國家領導人的多個會議,再次強調中國對經濟開放和自由貿易的積極立場。外界將焦點放在他和李顯龍雙邊會談的內容。
拉加德:貿易戰後果嚴重
本周二,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北京與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貿組織等機構的負責人會晤。美中貿易關係緊張是與會者關心的一個話題。
會晤安倍 習近平表示會考慮訪日
安倍晉三因為這一趟訪問,成為七年來首次正式訪問中國的日本首相,簽訂協議更是難得之舉。習近平還在會談中贊賞安倍晉三「近年來改善中日關係的積極意願」。
攜手抱團取暖 中日關係回暖
中日兩國的最高領導人,已經連續7年時間未曾進行互訪。本周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到訪北京,並在接下來兩天多行程中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會晤。這是否標誌著兩國關係的正式回暖?東亞兩大國的互動,又受到了哪些內因和外因的牽制和推動?
報喜也報憂 兩岸三地十一怎麼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69週年,兩岸三地有人高歌愛國,也有人堅持發出憂國的抗議聲,官方亦趁機就熱門話題放出訊息。
李克強:中國不會搞「競爭性貨幣貶值」
中美貿易戰再度升級之際,中國總理李克強強調,中國不會讓人民幣貶值。與此同時,中國官媒稱,貿易戰為發展本國工業提供了契機。
馬哈蒂爾:支持一帶一路 反新殖民主義
這位馬來西亞總理上月才剛叫停一帶一路相關工程,這個月就應邀訪問中國。外界關注他究竟怎麼和中國官員解釋他的作為,馬來西亞在中國牽頭一帶一路的角色會否改變?
李克強罕見赴西藏考察
中國總理李克強本周到西藏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考察。在藏傳佛教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大昭寺,他強調西藏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歐聯合公報欠驚喜?歐盟向三巨頭喊話
國際貿易槍林彈雨之際,中歐、美俄巨頭分別碰面。中歐簽署聯合公報,大談世貿組織改革。川普却火上加油,稱中、歐、俄為「敵人」,首腦們見面是契機抑或危機?
澤林視點:肩並肩
在柏林舉行的德中政府磋商會議中,兩國明顯更為接近。不過,Frank Sieren指出,雙方對眾多問題仍有不同看法。
上一頁
第3 頁,共1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