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港媒:中國不斷的衝突,布希與中國
2004年11月17日香港《信報》周二刊登專欄作家鄭永年的文章,題目是《布希、國際新秩序和中國的選擇》。文章分析說:「布希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對國際社會和中國意味著什麼?……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主要層面來看這個問題。首先,最重要的結構因素就是美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霸權這個事實。蘇聯解體,世界權力一分為二的格局隨之結束,美國成了當之無愧的全球性霸權。……其次,九一一事件以後,全球恐怖主義對美國構成了直接的安全威脅。儘管恐怖主義發生在各國,但其目標都是針對美國或者美國的盟國。這要求布希政府會繼續把反對恐怖主義作為戰略重點。第三,應當指出的是,恐怖主義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換句話說,儘管恐怖主義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重大的威脅,但其很難成為美國霸權地位的挑戰者。能夠對美國霸權地位構成威脅的只能是另外一個主權國家或者主權國家聯盟。這就要求美國在反對恐怖主義戰爭的同時,嚴防其他主權國家或者主權國家聯盟對其霸權地位構成威脅。」
文章接著分析道:「美國重建國際秩序的努力,必然給現存國際秩序帶來巨大的衝擊。世界各國必然面臨選擇,是阻止美國的單邊主義努力?是順從和認同美國的努力?……近二十年來,中國儘管經濟迅速發展,國力提升很快,但和其他很多國家一樣,中國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站出來反對美國或者結成一個反美聯盟。不過,如果美國利用唯一霸權的地位,開始拋開現存國際體系,而重建另外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或者多邊主義,這必然給中國帶來更大的挑戰。如何應付這個挑戰,那是一個應該加以認真思考的問題。」
在中國大陸內部局勢方面,香港《明報》本周報導,由於中國內地群眾和政府的衝突事件日漸增多,中宣部最近下令嚴禁報刊擅自報導衝突新聞。報導說:「四川、河南、重慶等省市近來都發生大規模暴力衝突事件,令中央震驚,為避免社會持繼震湯引發連鎖反應,中宣部此次將所有「惡性衝突」事件列為禁止報導內容。據內地媒體人士透露,中宣部日前發出的通知,重申要堅持發揚「黨管宣傳」的政治優勢,各地媒體領導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確保中共牢牢掌握輿論宣傳陣地,確保社會穩定。……一些經常迅速詳細報導此類內容的報紙已被上級警告。日前廣東某報章就因報導一些社會新聞而受到內部點名批評。」
與此同時,《亞洲周刊》本周報導,四川雅安漢源縣進行水電站截流,六萬民眾因移民補償不合理及懷疑官員貪污,高喊共產黨萬歲,搗毀縣委、縣政府,一度盛傳省委書記張學忠被扣。報導在詳細敘述了當地的動亂事件後寫道:「目前在中國大陸,上訪受挫而引發大量民眾抗議活動層出不窮。據中共官方媒體披露,二零零三年全大陸共發生五萬八千多起群眾抗議事件,平均一天約一百六十起。……日前,中國司法部長張福森在北京《求是》雜誌上撰文,承認目前公民之間的利益矛盾已佔社會矛盾的七成至八成,成為新時期社會矛盾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員白鋼認為,民眾上訪不是「造反」,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政治抵抗,而是體制內合理的利益訴求形式。對政府而言,最重要的是保持上訪這種衝突化解渠道的有效性,使絕大部分上訪者,能在體制內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不至於一些人被迫採取制度外的解決方式。」
(駐香港特約記者邱震海)